登陆注册
2640400000040

第40章 中国专制主义皇权的发展(10)

再就诏旨的撰拟发布来看,负责起草圣旨的是蒙古翰林院和内八府宰相这两个机关。蒙古翰林院,“掌译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并用蒙古新宇(即所谓八思巴蒙文),仍各以其国字副之”(同上卷八七《蒙古翰林院》)。蒙古翰林院的承旨、直学士、待制等等人员往往也便是怯薛的外朝兼职。内八府则是一个很特别的机关。《元史·百官志三》:“内八府宰相,掌诸王朝觐傧介之事。遇有诏令,则与蒙古翰林院官同译写而润色之。谓之宰相云者,其贵似侍中,其近似门下,故特宠之以是名。虽有是名,而无授受宣命,品秩则视二品焉。”(同上卷八七)《辍耕录》亦载:“内八府宰相八员,视二品秩,而不降授宣命,特中书照会之任而已。寄位于翰林之塌邻。塌邻,宫门外院官会集处也。所职视草制,若诏赦之文,则非其掌也。至于院之公事,亦不得与焉。例以国戚与勋旧之子弟充之。”(卷一)它是一个掌领诸王驸马宗姻事务,并兼协同草制的特别组织。他们与蒙古翰林院的承旨、待制才是相当于唐、宋三省制中的中书省与翰林学士,拥有造命决策权的人员。诏命由翰林院译写完毕后,再关自中书省。(同上卷二七延祜七年十月)中书省对于交发的圣旨,则奉行惟谨。王克敬为参议中书省事,宰相传英宗旨,赐大长公主钱。克敬认为事有不妥,乞复奏。宰相怒曰:“参议乃敢格诏耳!”(同上卷一八四本传)终元一代,中书复奏的事,极少发生。内八府或翰林封还词头的事,就从不曾有;对诏敕的审核则根本没有了这一道程序。足见三省制度到元时已彻底抛弃,朝廷政务,大而至于军国大计,小而至宰杀老病的牛马、幼马、羊羔等微而至微的琐事,皆由皇帝以蒙古语圣旨颁示,并由翰林们或以硬译的汉语白话文,或者则润色为四六体加以公布。这里,我还想引用一段例子,说明元朝大政,都是由皇帝宸衷独断,中书丞相是不参与决策的。至元十五年六月甲戌(廿二:日),当时,南宋初平,任淮西宣慰使的昂吉儿晋京汇报,涉及到江南机构的设置等重大问题。忽必烈当场指示:“诏汰江南冗官。江南元设淮东、湖南、隆兴、福建四省,以隆兴并入福建。其宣慰司十一道,除额设员数外,余并里去。仍削去各官旧带相衔。罢茶运司及营田司,以其事隶本道宣慰司。罢漕运司,以其事隶行中书省。各路总管府依验户数多寡,以上中下三等设官。宋故官应人仕者,付吏部录用。以史塔刺浑、唐兀带骤升执政,忙古带任无为军达鲁花赤,复遥领黄州宣慰使,并罢之。”“遂命平章政事哈伯等谕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翰林院及诸南儒今为宰相、宣慰及各路达鲁花赤佩虎符者,惧多谬滥,其议所以减汰之者。凡小大政事,顺民之心所欲者行之,所不欲者罢之。”这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都是在宰相缺席的情况下,忽必烈根据昂吉儿的当面汇报,直接作出的。这就充分表明,元的中书省是不具有决策大权的。泰定帝在位期间,命中书右、左丞相干脆日值禁中,有事则赴中书,于是首相往往兼旬不至中堂。顺帝后至元二年,命每日右丞相伯颜、太保定住、中书平章政事李罗·阿吉刺聚议于内廷:平章政事塔失海牙,右丞巩卜班,参知政事纳麟许有壬等聚议于中书。(《元史》卷三九《顺帝纪二》)这些作法,都导致中书形同虚设。元朝皇帝还不断隔越中书,对有关单位发给诏敕,诸王权贵也恃恩径奏,乞持玺书,不通过中书。仅大德六年到至大元年七年之间,就有六千三百多件这类诏敕,“皆干田土、户口、金银铁冶、增余课程、进贡奇货、钱谷、选法、词讼、造作等事,害及于民”(同上卷二三《武宗纪》至大二年正月)。

谏官的废除也是皇权膨胀的直接表现。黄缙说过:“我朝不设谏官,而台谏之任悉归于御史。”(《黄金华先生文集》卷十七《送索御史诗序》)李元礼“谏太后幸五台山疏”中也说:“今朝廷不设谏官,御史职当言路,即谏官也。”(《元史》卷一七六本传)忽必烈在置御史台时虽有“台官职在直言,朕为汝君,苟所行未善,亦当极谏”之命,然御史台本来的任务是作皇帝的鹰犬,纠察百官,现在反过来以鹰犬来规谏主人自己,首先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事。宋朝开始有言事御史,是谏官权力的扩大;元朝以御史兼谏,则只是废撤谏职后的一点点粉饰而已。当时人就明白指出:“居是官(御史)者,往往致详六察,于匡谏之道,则或未尽。”(《滋溪文稿》卷首陈旅序)甚至“其弊在于以征赃为急务,而于按劾则具文”(《雪楼文集》卷十《置贪赃簿》)。与此同时,传统的史官制度也完全停废。

三省封驳制度、谏官和史官制度等的罢废,是皇权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专制主义皇权自我调整机制丧失,从成熟走向衰腐、僵化的主要标志。

朱元津以“拯生民之涂炭,复汉宫之威仪”为标榜,灭元兴明。在建制上,以承唐、来为名义,而实际上却继承元朝,不过将一些蒙古的名号、制度予以废弃和改易。君尊臣奴在名义上当然已改变了,但君臣尊卑的差距却一仍元旧。于慎行所说的“本朝因之,未能复古”,就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这个托钵游方的小沙弥出身的皇帝,雄猜大略。他自卑,又自大,牢牢地把握着权力杖。为此,他残酷地大杀功臣,以保证朱明江山千秋万代。他厉行专制从洪武十一年起,就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两年以后,便明令罢中书省,废丞相一官,由皇帝直接领导吏、礼、户、兵、刑、工六部,分管全国的行政。历代的皇帝,为了防范和削弱相权,不外乎采取两种手段:一是在内廷置私人以侵削丞相之权;二是在外朝分设相当的机构,以分散丞相之权。朱元璋深儆内官之患,不许内臣干政。所以,在分散权力方面大作文章。行政方面六部并立.军政则置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而征调又隶于兵部。刑法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共同执行,刑部受理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又特设锦衣卫以掌诏狱。他也保留了给事中这一官职,六科(吏、户、礼、兵、刑、工)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他们的品级很低,各都给事中才正l匕品。朱元璋也曾有谏院、谏议大夫之设,寻罢。在明代,习惯上即以吏科都给事中为谏官领袖。(《万历野获编》卷十九《台省、吏垣都谏被弹》)但实际上六科的主要职责在于监察六部,与隶属都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职在纠察内外百司并无根本的分别,因此,科、道并称,其规谏的作用事实上徒有虚名。中期开始,“科、道纠弹,多出上旨,或召对面谕,且戒以勿泄.赐酒撰而退,或亦赐果核焉”(《水东日记》卷二七《纠弹多出上旨》)。“凡有弹纠,必六科先承密旨,十三道则因之。”(同上卷一《纠弹必承密旨》)可知六科与监察御史一样,都只是皇帝的鹰犬,而且是直接受皇帝本人的嗾使而进行搏噬。这是与前朝有很大不同的。

从刑法制度上,明初君尊臣卑的恶性发展也表现得很明显。薛允明比较了唐律与明律的差异,在《唐明律合编后序》中指出:“唐律于名例之首,即列八议,议情减之后,又继之以官当荫赎。其优恤臣工者,可谓无微不至也。明律俱删除不载,是只知尊君,而不知礼臣。偏已。”钱大听也指出:古律有荫减,荫赎,本于周官八议。唐承隋,“始著于律。唐、宋相因,莫之或改。明名例律虽载八议之条,乃戒治狱官,勿许引用(《十驾斋养新录》卷六《古律有荫减荫赎》)。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颁行《大诰》。《大诰》是皇帝肆意恣行,法外立法的专制典型。宋朝的士大夫,在人格上基本是独立的,对来自皇帝的征召和任命,可以一再辞免,拒不履任;意见不合河自行隐退,然后悠游林泉,从事著述。政府还特别创提举宫观的闲职,以安置这些告退的高级官僚。朱元璋的态度就不同了。广信府贵溪县儒士夏伯启叔侄二人各自残其左手大姆指,示意不为新朝效命。朱元璋严厉申斥其“去指不为朕用,是异其教而非朕所化之民,尔宜袅令,籍没其家,以绝狂夫愚夫仿效之风”(《大诰三篇·秀才剁指第十》)。这就开所谓“寰中士夫不为君用之科”。古时候的圣者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可以避居到首阳山食蕨延命,不失其“清”。到了朱元璋的治下,儒士们连一点退隐的自由也被剥夺。根据朱元璋的指示,《大诰》这本书,“务要家藏人诵,以为鉴戒。倘有不遵,迁于化外,的不虚示”(《大诰三编·颁行三诰第四三》)。朱元璋以行酷刑著称,如凌迟、刷洗、称竿、抽肠、剥皮、锡蛇游、挑筋、去指、去膝盖、断手、刖足等等,虽有意在儆贪儆恶,但同时也在显示与树立君主的绝对淫威。靖难之变,方孝儒守正不屈,明成祖诛其十族。十族,即血亲九族之外,并及其门人。这种严酷的滥杀是对文明的野蛮亵读,对士气的毁灭摧残。当成祖进逼南京时,建文帝的臣僚中,翰林纂修周是修与同僚杨士奇、解缙、胡靖、金幼孜、黄淮、胡俨相约一同守节殉死。既陷之后,周是修谨守自己的诺言一,其他人则都食言而肥,改事成祖,摇身一变,成了新朝的权贵。所以有人指出永乐以来,士风为之一变。隐忍苟活的奴才性格是由专制者的屠刀训练出来的。同时的科举,以拘守《五经大全》、《四书大全》为内容,以八股文为程式,则把土子的思想牢牢禁锢,斫杀任何一线的生机。酷刑造就了驯顺,科举造成了迂腐。驯顺与迂腐,开始成为明清士大夫的丑陋习性,而这些恰恰是极端专制主义皇权统治下必然、也是必要的产物。

由皇帝一人总理六部九卿、军国万务,当然是力不胜任,难于招架的。朱元璋既废丞相,便采用四辅官来补救。洪武十五年,改置殿阁大学士,充侍从顾问。成祖在位,始命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不过其时人阁者皆编修、检讨,讲读之官,品秩仍仅五品。内阁不置属官,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仁宗时,始有大学士兼官侍郎、尚书者,阁职的地位也便渐渐提高,但当时虽居内阁,“而官必以尚书为尊也。其后又加公、孤衔,领尚书之职,地既清要,兼官又尊,于是大学士遂忘其原品本卑,而稳然钧衡之重,与百僚殊矣”(《陔余丛考》卷二六《殿阁大学士》)。不过,他们都是由翰林人阁,积劳而得升尚书,未有既为侍郎、尚书而人阁者。其后,始有以侍郎、尚书人为大学士,大学士遂为传郎、尚书之迁阶。内阁原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明史·职官一》:“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井正五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所有上行下达的文件,“皆审署申复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卷七二)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文书的票拟批答。在原则上,批答的意旨,必内授而后据拟,只是一种幕僚、记室之任。且“阁臣之门,欲答一人而无答楚。每日坐容膝之地,辰人西出,啄息不休。退居邸第,丞郎皆与之抗礼,迎送仆仆,安在其为宰相也?但去天尺五,呼吸可通,大小万机,悉经心目,上之眷礼,殊于百辟。于是人始以为天下事无一不由阁臣定者,而不知阁臣票拟,悉据九卿之成案,不敢增一毫意见,不敢逾尺寸成规者也。”(《五杂俎》卷二四《事部二》)唐之学士,以顾问而兼文书,明之内阁学士,则以文书而备顾问,地位是有所不同的。至于他们个别人在失控的情况下也得揽权,如张居正辈,然实际地位与古之宰相是完全不同的。

黄宗羲猛烈地抨击了朱元璋废丞相的问题,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他指出:君与官皆为治天下而设,同样只是官爵的一级,“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大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非传子之意而失者乎?或谓后之人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人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盖大权不能无所寄,彼宫奴者,见宰相之政事坠地不收,从而设为科条,增其职掌,生杀于夺,出自宰相者,次第而尽归焉。有明之阁下,贤者贷其残膏剩馥,不贤者假其喜笑怒骂,道路传之,国史书之,则以为其人之相业矣。故使宫奴有宰相之实者,则罢宰相之过也”(《明夷待访录置相》)。黄宗羲所举的罢丞相诸失,都是切中事实。此外,还可补充一点,即罢丞相更增加了政治的僵化。汉以天变策免三公,实即以罢相的形式,调整政策与路线,以缓和民情。后代的罢相,也多有此类自我调整的作用,作为安定与改善统治的阀门。宰相既废之后,这种作用则往往只在一代皇帝死去才有可能发生。因之,罢相实际上正是中国专制主义皇权恶性膨胀,自我调整机能尽丧的一种僵死表现。

同类推荐
  • 前燕之无名路

    前燕之无名路

    他是军神!十四岁带三千人斩三万首级十六岁杀得高丽心惊胆战说到名将战绩,很多人会说白起一生不败,岳飞一生不败,但是纵观二十四史,真正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的只有故燕国太原王慕容恪。他一生都在南征北讨中渡过,灭扶余、慑辽东、平内乱、震前秦、抗东晋,只要有他的名字出现,没有不大胜的。只要他令旗所向,没有不灰飞烟灭的敌人。作为军人,与慕容恪生活在一个时空是军人最大的不幸。因为有这些事实做基础,在多的的溢美之词都显得不重要了。
  • 锤打江山

    锤打江山

    初冬季节,傍晚十分。邵奇原本正在图书馆看书,一时沉浸在隋唐演义之中无法自拔,结果醒来之后成了李家四公子李元霸,隋朝第一好汉!……在牢笼中关了一夜以后,邵奇明白了人要往前看,既来之,则安之!看我李元霸“手拿瓮金锤,脚踏赶云烟”,虎躯一震,锤打江山!
  • 金国银国

    金国银国

    金国产银器,首都叫银城。银国产金器,首都叫金城。金国人垂涎银国的金器,银国人也喜爱金国的银器,两个国家互相通商,进行金银器贸易的历史已经有二十年。安宁稳定的商贸活动,使得两国关系十分融洽。然而这一次金银器交易中却发生了怪事,银国本应交给金国的金器不翼而飞。金国国王十分震怒,通告银国以十五日为限交出金器,否则金国将会发兵银国。面对强大蛮横的金国,银国人个个人心惶惶,重新制造金器显然来不及,只能全力寻找失窃的金器去向。
  • 三千里江山应多娇

    三千里江山应多娇

    “历史可以改变?”“我们不能,但你可以改变!”“为什么是我?”“因为你是历史关键人!”“什么是历史关键人?”“就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人!”“历史上并没有我这个人物?”“有!但直到现在你才重要!”“历史上我本该死?”“是的,在十五分钟之前你就本该死了!”“但你们救了我。”“是的,我们需要你活着,需要你做一些最伟大的事情,比如改变历史!”“但我有什么能耐能够改变历史?”“蝴蝶一扇翅膀,就会掀起大西洋的一场风暴!”“我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件事?”“我们不知道!因为十五分钟前你已经改变了历史,未来都是不可知状态!”“……”
  • 夏歌之逆天书

    夏歌之逆天书

    机缘巧合,惨遭放逐的燕王李敜捡到天书残卷。天书本可诉说人一生的命运,但却因损毁只能断断续续抖露只言片语,其中更明示了李敜三年内将客死幽州的最终下场。预言一一应验,李敜誓要逆天改命,返长安、抢妹子、斗奸佞、扫阴谋、夺帝位,弄潮于天下一统、政经巨变、农牧交锋的历史洪流。而当他渐渐由一个冷宫废人变成站在世界巅峰的王者之时,丧钟却渐渐敲响,既定的结局,究竟能否更改?一生命运,到底由谁铸造?此生决意转乾坤,岂容天书乱作尊。
热门推荐
  • 萌妃来袭:殿下心尖宠

    萌妃来袭:殿下心尖宠

    从她出生,他就把她当做宝贝疙瘩一样宠着,舍不得她受一点伤。待她上学府之时,他亦陪伴在身侧,总是帮她解决各种难题。“阿弦,为何你总这般宠我,不怕我变坏么?”“嘟嘟,我只希望你快乐的活着,变坏又如何,就算天塌下来了也有我担着。”她及笄之日,却听到了他与别家千金的传闻。本以为他会解释,却发现他哑口无言,默不作声。他成亲之日,她跑到他面前以命相逼,他却冷眼旁观。一次醉酒中,趁着酒劲儿,她搂着他脖子;把心里最想问的问题问了出来。他看着她,不语。只是片刻,却又将她搂进怀里,所有的解释,最终化作像羽毛般轻的吻。“笨蛋,我怎么可能不爱你,只是这般,看着你便好。我便已满足。”
  • EXO之赏金猎人

    EXO之赏金猎人

    作为赏金世家有史以来最胆小的赏金猎人,严慕翎表示自己也很无奈!但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严慕翎运气算是不错的,第一笔单子就是赏金界报酬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一单了。可是!为什么第一笔单子就是收拾越狱的狼人?呜呜,还有有我家的亦凡哥哥~~~~(>_<)~~~~
  • 生生相伴:煞凤嫡女

    生生相伴:煞凤嫡女

    从出生那时起,就注定了她的一世血腥风雨,征战沙场,为人打拼下半壁江山,荣华富贵。她护了他们永生的安宁,却换不了一声感恩的话语,更是招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残杀。也罢,只要她还在,她便不会与他们争,就这样吧···可每当她这么想,他总会粘着她,将她拥在怀里,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温润的嗓音仿佛将人溺于其中:“何必忍?是他们负了你。你若不愿脏了手,我来?”
  • 傻王我就宠了怎么的

    傻王我就宠了怎么的

    她上官潇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嗜,,也是人人提起就赞不绝口的神医,逍遥,,可是没想到一向谨慎小心的她被最亲爱的闺密下药,被最爱的男朋友杀死,,在临死时她问男朋友,,为什么,,,他说,只因你太优秀,她哈哈大笑,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死后穿越到丞相上官家的刚出身的2小姐,爹疼娘爱,,让她忘了那种杀手的生活,可是不尽人意,,,,,,为了父母嫁给傻王,,,见到傻王之后,,她不知为何为他心疼,,,所以下定决心,,,护他一生
  • 默辰江湖梦

    默辰江湖梦

    每个男生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我要写出我心中的那个江湖
  • 农家茶女,将军相公采茶去

    农家茶女,将军相公采茶去

    楚辞死了,然后又活了,当然,不是诈尸,而是穿越,只是这会儿的楚辞是个父亲新丧,母亲更是早逝的八岁小娃娃,而且还带着个小萝卜头弟弟,乡邻龃龉难免,没关系,咱斗回去,那啥,农耕啥的咱不会,但是咱会弄茶,哦,咱还会写话本呢!?啥?咱爷爷奶奶还在,还是大户人家?行,回去就回去?不过您家的坑咱可不跳。
  • 阎君

    阎君

    主角修仙不成,落入地府,做过鬼差,历经轮回和无数磨难才成为地府掌控者之一。求推荐与收藏和点击
  • 时光留下了最真的人

    时光留下了最真的人

    宠你上天没有很浪漫的求婚没有很漂亮的戒指没有很美妙的情话只有一颗爱你的心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 于1876年。小说描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浪漫生 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 了种种冒险的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又是一本写给所 有人看的读物。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的:“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 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子看的书就将它束 之高阁。”因为阅读这部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 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 都市完美妖仙

    都市完美妖仙

    一代妖仙重回一百年前,重启都市修仙时代。这一年,是2010年,这一年,他上高二,他老婆初中毕业。叶秋:“校花姐姐你是个好人,但我可是有家室的人呐。”校花:“我不是好人,我是坏人,我不管,我要当小三!”叶秋:“那个霸道女总裁,我警告你别想霸王硬上弓啊,小心我弓硬伤霸王!”……一代妖仙完美都市之旅,这是一本有逼格的小白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