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600000036

第36章 康德的德国古典批判哲学(2)

关于第一个问题,康德回答说,经验知识中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都是先天综合判断。“先天”对于康德来说首先是一个逻辑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这就是说,先天命题并不一定是在时间上先于经验而获得的。如同天赋观念那样的东西,而是那些为经验提供必要的前提的知识要素。康德明确地把“先天”定义为“普遍必然性”,因为只有具备了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才能成为经验的前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构成了人类可能具有的经验。康德所说的经验不是经验论意义上的经验,经验对于康德而言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他把“经验”作为“知识”的同义词来使用,他说:“经验知识就是经验。”

作为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的前提,先天综合判断可分为三类:一是数学命题,二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三是形而上学的命题。

说数学命题是先天命题,这在当时没有什么异议。即使是经验论者,也会在“普遍必然性”的意义上承认数学命题的先天性。康德与经验论者的分歧在于,他把数学命题归于综合命题,而不归于分析命题。他说,数学命题的要素之间没有分析命题的主词和谓词之间那种逻辑蕴涵关系。比如,不管如何分析5+7的意义,也得不出12这个数;不管如何分析“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的词义,也得不出“直线”的意思。只有通过直观,人们才能把5和7之和与12相等同,才能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与“直线”相等同。当然,这里所说的直观不等于感性经验,否则我们得到的将只是后天的综合命题,而不是先天的综合命题了。如果我们继续追问:那种赋予数学命题以普遍必然性的直观是什么样的直观?这就是在问:作为数学命题的那些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这是涉及到数学基础的问题。康德把这个问题归结为:纯数学何以可能?

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态度既是批判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他的理想是把形而上学改造成一门科学,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命题当然也是先天综合判断,它将为人类的知识和一切理性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构成未来形而上学的先天综合判断也有一个“何以可能”的问题,用康德的话来说,我们必须追问: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何以可能?

综上所述,康德把先天综合判断分为三类:数学的、自然科学的和形而上学的;“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也相应地一分为三:纯粹数学何以可能?纯粹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形而上学何以可能?最后一个问题又包含着两个不同的问题:(传统)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禀赋何以可能?(未来)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何以可能?

康德说,对上述“何以可能”的问题的回答是先验哲学的任务。他明确区分了“先天”(a priori)和“先验”(transcendental):一切先验的东西都是先天的,即,都具有普遍必然性;但反之则不然,因为有些先天命题并不是对“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相反,它们本身还面临着“何以可能”的问题有待解决。“先验”的意义是“可能性的条件”(condition 0f possibilities)。当人们在问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时,他们也就是在追问知识的先验基础问题,解答这些问题的命题是先验判断(同时也是先天综合判断),先验判断构成先验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先验哲学的体系。这个体系围绕着上述三类四个问题而展开。它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个部分。理论哲学再分三个分支:《纯粹理性批判》的感性论回答“纯粹数学何以可能”的问题;知性论回答“纯自然科学何以可能”的问题;理性论除了回答“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禀赋何以可能”的问题,又部分地回答了“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何以可能”的问题。这里回答的“部分”指形而上学作为科学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但科学的形而上学还有另外一部分,即道德形而上学。对道德形而上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康德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以下各节将按照这个顺序,来讲解康德的先验哲学。

(第二节)先验感性论

感性直观

康德把人的感性定义为“通过被对象的作用的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能力”。就是说,感性是一种接受能力;感性产生表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受到外部对象的刺激,二是对所刺激对象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刺激一反应的模式现在已被心理学家所普遍接受。康德按照他特有的思维方式,把刺激感官的对象称为物自体,把感性接受的表象称为感性直观,而把感性对物自体的刺激做出的反应称为直观形式。康德通过这些术语告诉我们,感性不完全是消极的接受力,感性认识也不等于被给予的感觉材料;感性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提供一种认识形式,把被给予的(即通过物自体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材料组织为有条理的、可被认识的经验。直接被给予的感觉,如色、嗅、味、听、触等当下体验是因人而异的,不固定的,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地说它们是什么;一旦能够确切地说它们是如此这般的时候,我们表达的就已经不是自己的当下感觉,而是人所共知的感性认识。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做出了感觉和知觉的区分:感觉是不可用言语表达的,因而是不可认知的,知觉是用判断表达出来的感性经验,如“这朵花是红的”这一判断,表达的不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感官刺激而产生的形形色色的感觉(如花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等),而是这些感觉材料的综合。知觉判断所对应的认识即是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观,而感性用以综合感觉材料的能动性就是直观形式。

康德把传统形而上学关于质料与形式的区分运用于认识论。在先验感性论中,他首先把感性直观分成质料和形式两部分:感性直观的质料是被给予的感觉材料,它们是后天的,只有在外部事物的刺激下才能产生;感性直观的形式则是先天的,或者确切地说,先于感觉而存在,并不依赖于感觉;相反,它们的作用使得感觉能够被认识,得以成为感性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可能性条件的意义上,直观形式又是先验的。

空间和时间

感性直观的先验形式本身也是一种直观,一种先天的、但仍然是感性的直观,康德称之为感性纯直观。他对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与功能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结论说,人类所具有的感性纯直观只有两种:空间和时间,因此,空间和时间是感性直观的先验形式。他对时空的纯直观的性质所做的论证叫“形而上学说明”(因为对实在的性质的探讨属于形而上学的工作),对时空所具有的纯形式的功能的论证则被称为“先验说明”(因为直观形式的功能是感性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说空间是纯直观呢?康德的“形而上学说明”列举的理由有四。第一,空间是我们关于外部事物的并列、靠近、远近等位置关系的先决条件,而不是相反。第二,我们可以想象没有事物存在的空间,但却不能反过来想象没有空间的事物。这两点说明了空间的先天性,或不依赖于外部经验的纯粹性。第三,空间关系不是概念之间的推理和概括的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关于空间的观念是一个单一的整体,它先于空间的每一部分,决定着部分的性质;空间的不同部分之间,乃至空间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别。第四,正因为对全体的直观与对它的部分的直观在性质上是相同的,空间不像概念那样把不同的对象包含其中,具有特定的外延;对空间的直观融合了无数的对象,它可以无限延伸。后面这两点说明了空间是直观,而不是概念。综合这四点,结论是:空间是感性纯直观。

关于时间的“形而上学说明”,除了与上述四点类似的理由之外,还有一点理由:时间的单向度不是从经验中得来的,而是我们想象经验事件的前提,这一点也证明了时间的先天性或纯粹性。时间与空间还有一点不同: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而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这是因为,空间是我们的感官接触到的外在现象,而时间是我们的意识直接感受的内在现象。

为什么说时空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呢?康德的“先验说明”的中心意思是,空间是几何研究的对象,空间的纯直观的性质使得几何学的先天综合判断成为可能。同理,时间是代数研究的对象,时间的纯直观的性质使得代数的先天综合判断成为可能。就是说,时空纯形式使得数学所能反映的一切感性直观成为可能,它们因此是感性直观的“可能性的条件”,即直观的先验的形式。数学之所以对于人类知识和经验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它以时空的纯形式来统摄感觉材料。

先验唯心论和经验实在论

康德独树一帜的时空观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时空观提出的。当时的科学界流行的是牛顿的“绝对时空”的观念,时空被看做绝对的客观存在,它们不随着事物的运动而变化,而像一个空盒子,包含着所有运动变化的物体。当时的哲学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时空观:一是贝克莱提出的唯心论的观点,认为时空是人的感觉经验;一是莱布尼茨提出的实在论的观点,认为时空是单子的客观性质。莱布尼茨和牛顿都认为时空是客观的,他们的区别只是,牛顿认为时空是不依赖于事物的绝对存在,莱布尼茨认为时空是依附于事物本身(单子)的性质。他们的时空观可被概括为“先验实在论”,这个词的意思是,时空的实在不依赖于经验的“物自体”,或物自体的性质,它是先于经验,独立于经验,简直就是与经验无涉的。贝克莱的理论可被称作“经验唯心论”。这个词的意思是,时空没有客观实在性,它们只是从心灵产生的一种主观经验。康德说,他的时空观是先验实在论和经验唯心论的综合,时空既有先验观念性,又有经验实在性。康德对他的时空观的性质的概括也适用于他的全部理论。可以说,他的批判哲学既是先验唯心论,又是经验实在论。

什么是先验唯心论呢?这一理论的要旨是,先验形式不是物自体的性质,而是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就拿时间和空间来说,康德说,它们只是“我们(人类)直观的主观纯形式”;只有那些有限的存在者才具有感性直观,他们因而才有直观形式,但不一定所有的有限存在者的直观形式都是时间和空间;或许,与人类不同的有限存在者另有不同于时空的感性直观形式;但我们不能确定这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时空只是人类的感性直观形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时空像是戴在每一个人脸上的有色眼镜,每一个人看到的事物都有这副眼镜的色彩,但我们不能说这种色彩是事物固有的,而不属于眼镜。康德说,先验实在论者把时空作为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认识的客观存在或物自体的存在形式,这是一种“幻相”,因为他们把人类所特有的主观性混淆为事物固有的客观性。康德的时空观是先验唯心论,因为他一方面强调时空的先验性,另一方面又承认时空的主观性,认为时空不能脱离人的认识而独立存在。

然而,时空的先验观念性或主观性并不妨碍它们具有经验实在性。按康德的术语,经验和先验属于不同的层次:经验的对象是物自体对我们的显现,是现象;而物自体则是不可经验的先验对象。虽然时空只是人类所具有的主观形式,而不属于物自体,但物自体向人显现的一切都在这些形式之中;就是说,时空是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形式。康德说,时空是“所有一切现象的先天的、形式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先验唯心论关于时空是人类“主观纯形式”的说法在这里转变为经验实在论的论断:时空是现象的形式。康德认为两者并无矛盾,人类认识的主观条件同时也是在人类的经验中显现出来的对象(即现象)的客观形式,或者说,是对象得以向人类显现的客观条件。就人类而言,时空是主观的;就现象而言,时空是实在的。贝克莱的错误在于把先验的主观性当作经验的主观性,否认时空同时也是经验对象或现象的客观特征。康德说,经验唯心论是“梦想”,因为贝克莱混淆了先验与经验,把经验之外的观念性作为现实。康德的时空观是经验实在论,因为他一方面坚持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说明,时空的实在只属于现象,而不属于物自体。

康德的先验论是先验唯心论与经验实在论的结合,他总是一方面强调人类认识的形式是先验的、主观的,另一方面又坚持说,主观形式只有在被运用于感觉材料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才能成为决定经验的先验条件;脱离了感觉材料的纯形式不能成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不能表达为先天综合判断,因而不是先验哲学研究的内容。时空纯形式是这样,我们在下一节将要阐述的知性纯形式也是这样。

(第三节)先验知性论

康德有句名言:

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

康德的知识论把人类知识分为两部分:感性和知性。两者有不同的功能:感性提供直观对象,知性则以概念思考对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性如同感性一样,也可分为质料和形式。知性的质料是感性直观(即由时空统摄的感觉材料),知性的形式如同感性的形式一样,也是先天的纯形式。我们看到,康德关于感性纯形式的说明分“形而上学说明”和“先验说明”两部分:前者说明纯形式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纯形式为什么是先验(为什么是感性直观的可能性条件)的问题。同样,关于知性纯形式的理论也面临着“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问题,不过,康德把对第一个问题的解答称作“形而上学演绎”,把对第二个问题的解答称作“先验演绎”。其所以是“演绎”,而不再是“说明”,那是因为关于知性纯形式的理论更具有逻辑的严格性,它的结论可以用逻辑的方法推导出来。

先验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知性的纯形式是范畴,因为知性是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它的内容归根到底都包含在最一般的概念——范畴之中。那么,这些最一般的范畴是什么呢?它们的数目有多少?康德回答说,形式逻辑的判断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线索;因为判断是概念的连接,知性也是逻辑思维的能力。按照这样的思路,康德告诉我们:逻辑判断的形式与知性的形式之间必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多少种逻辑判断,就会有多少范畴。从逻辑判断的形式推导出知性范畴就是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在传统的形式逻辑体系中,判断的种类可以用下面的“判断表”来表示。

根据判断形式与知性形式的对应关系,从上述判断表,康德推导出下列“范畴表”。

同类推荐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是作者不断思考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一把试图解开人类生存、生活、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是为了使人类全面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灾源,甚至消灭灾源,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而写的经济学著作。
  • 逆战隐皇

    逆战隐皇

    你能想象千万年来,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其实只是一个虚假的投影吗?揭开这层投影,真实的宇宙又将是怎样的?地球之外的真相又是什么?是谁在故弄玄虚?又为何要如此隐藏?一切虚伪被揭开之后,人类又将何去何从?逆战隐皇将揭开一切的真相。
  • 唯我执掌

    唯我执掌

    恒星的崩毁是这场盛宴的礼花,命运二字终究是人类的枷锁,握紧你们的能力吧,人类!那将会是你们打破枷锁的唯一力量!
  • 重生之回望

    重生之回望

    听说人死了以后会见到很有意思的东西,陈晨本是不信的,直到结束了自己讨厌的人生后才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假的,假得可以让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陈晨很讨厌自己懦弱的样子啊,可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后悔了。
  • tfboys最美的遇见

    tfboys最美的遇见

    易烊千玺,这辈子能遇见你,就是我最大的荣幸—安夏语怡我不能让你一直开心,但在我身边是,我也一定要让你幸福-易烊千玺
  • 天行九录

    天行九录

    暌阳蔽,天道失,幽冥出,九天神录现世浊……命运的车轮已经开启,少年应劫而生,身怀暌阳九煞之体,终究沦为众矢之的。在这千钧一发正魔围剿的极凶之境,少年又该如何抉择,打破命运的枷锁与束缚……
  • 传奇酒店

    传奇酒店

    谁说穿越异界就要努力修炼成就伟业?谁说穿越异界就要征战四方成就一番霸业?林凡表示哥是和平爱好者,就是想和爱的女人一起过着悠闲宁静的生活,当然对于那些破坏打乱的人,还是要好好教训下的。(本书不后宫单女主)
  • 今生今世,我就是要定你了

    今生今世,我就是要定你了

    这是一本玄幻的言情小说。么么哒,各位亲,快来看吧~
  • 帝少的心尖宠:娇妻好撩人

    帝少的心尖宠:娇妻好撩人

    惨遭后妈陷害,她被迫嫁给了一个活不了多久的病弱少爷。人前,他是我见犹怜的病弱美少年;人后,他摇身一变成为权势滔天的帝少,兼任北美排名第一的杀手先生。婚礼当夜,他将她压在床上做了一整晚,她怒:“你不是病的不行了么!”他笑,身体力行来证明他行不行。事后,她扬言要去喝避孕药,他挑眉,薄唇轻启:“你敢喝我就敢做,做到你怀上我的种为止,老婆,你说我们生几个好?”(1V1,甜宠,男女主身心干净)
  • 剑仙纯阳

    剑仙纯阳

    世间有修者,以仙为名,窥天机,乱天数,以人心假天心,指逆为邪;以魔为名,逆天道,毁人伦,以己欲灭苍生,自恶成魔;以佛为名,惑苍天,迷众生,以伪善窃功德,魔心深藏;以鬼为名,躲天数,逆阴阳,以死气诞生机,寂灭轮回;我有一剑,意志为尖,勇决为锋,正气为身,善念为柄,持之,可正仙佛之名,降服魔鬼之心,斩灭妖邪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