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600000020

第20章 英国的经院哲学家(2)

威廉·奥康(William Ockham,约1285—1349年),是新唯名论的创始人,他出生于英国萨里郡的奥康,1306年加人法兰西斯会。1310年左右进入牛津大学神学院,在取得学士学位后于1315至1319年讲授《箴言书》,1320年他已完成获取神学博士的全部学业,先因博士候选人大多,未能及时取得学位,后因“异端”指控,终身未得“博士”称号。他的称号是“尊敬的初始者”。“初始者”(inceptor)和首创人(initiator)意思一样,奥康以未能毕业的学生身份而成为一个学派的创始人,着实令中世纪人钦佩。1320—1324年,他在法兰西斯会办的学校里教书,牛津大学校长从他的讲稿中找出56个有异端思想嫌疑的命题向教廷告发。奥康在被召至阿维农候审期间,于1328年逃至意大利的比萨,接受驻扎在那里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的庇护。路德维希是教皇的政敌。教皇约翰二十二世革除了奥康等人的教籍。奥康撰文反击,指控约翰二十二世观点为异端。相传奥康对路德维希说:“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人们用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奥康在王权与教权斗争中起的作用。奥康随路德维希回到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维护王权的权威,反对教皇的绝对权力,主张用宗教会议代替红衣主教选举教皇的制度,攻击约翰二十二世及其继承人本笃十二世、克莱门特六世,与教廷结怨甚深。1347年路德维希去世后,教廷试图与奥康修好,但奥康未来得及签署和解正式文件便死于黑死病。

指称与指代

12世纪唯名论的基本命题是“共相是词”。13世纪发展起来的词项逻辑对词的意义做了“指称”与“指代”的区分。奥康的贡献在于认识到这一区分对于克服老唯名论缺陷的作用,他在唯名论的“旧瓶”里注入词项逻辑的“新酒”,通过词项的意义确定事物的性质和概念内容,发展出新唯名论理论。

观念符号有指称和指代两种不同的逻辑功能。符号的意义在于代表符号之外的东西,“指称”(significatio)是符号自身具有的代表功能,“指代”(suppositio)是符号在命题中才具有的代表功能。有指称功能的符号也必有指代功能,具有指称和指代双重功能的符号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名称,比如,“苏格拉底”这个词有指称一个人的功能,也有在命题“苏格拉底在跑”中指代一个人的功能。但是,有指代功能的符号不一定都有指称功能。普遍概念都有指代其他符号的功能,但没有指称事物的功能。

奥康关心的是共相与殊相的区别。从词项逻辑的观点看问题,殊相是专名,是对一个个别事物的指称或对其他专名的指代;共相是对关于个别事物的概念或思想的指代。比如,命题:“苏格拉底在跑”中“苏格拉底”是对一个人名称的指代。命题“有人在跑”中的“人”是对某些人的名称的指代。共相与殊相的区别不在于它们所指称的实在是普遍还是个别,而在于词项不同的逻辑功能:殊相直接指称个别事物,共相则是对众多个别事物名称的指代。把殊相与共相看做词的不同逻辑功能是唯名论的基本原则,奥康利用共相的指代功能进一步回答了老唯名论者无法回答的问题。

对普遍性的唯名论解释

唯名论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释科学研究对象的普遍性。一切科学的对象都是普遍的,没有关于个别事物的科学。这是公认的道理。实在论者据此反驳说,如果共相也表示个别事物,那么科学便不能通过概念把握普遍对象,科学将不可能存在。奥康认为以前的哲学家,无论唯名论者还是实在论者,都犯了一个共同错误,即混淆了单词本身的指称功能与词项在命题中的指代功能。他说,科学由命题组成,世界则由事物组成,事物总是个别的存在,直接指称事物的名称是殊相。然而,在科学的命题之中,殊相被共相所指代,或者说,科学总是通过普遍概念和一般判断来把握个别事物,其研究对象是共相及其组成的普遍命题,而不是个别事物。另一方面,共相有指代殊相的逻辑功能,它归根到底是关于事物的自然符号。奥康说:

当科学被说成是以共相为对象时,人们应当这样理解:它是以能够指代事物的共相为对象的。

这里所说的事物指个别事物,共相通过指代殊相而表示个别事物的实在。就是说,“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普遍的”与“实际存在的只是个别事物”这两个观点是相容的,唯名论同样可以论证科学的普遍性。

据同样道理,奥康解释了一般命题谓词和定义的普遍性。在单称命题“S是P”中,如果主词S指称一个事物,谓词P表述S;在全称命题“所有s是P”中,P是表述指称一类事物的主词。实在论者于是肯定说P必定指称一个内在于这一类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否则不能解释P何以能够表述众多主词。奥康解释说,谓词P并不指称主词s所指称的东西的任何一部分,如内在本质、形式、质料等,谓词正确表述主词的功能就是它的指代功能。在“人是动物”这一命题中,“人”是对每一个人名称的指代,“动物”又是对“人”的指代。个体实在和谓词的指代功能足以解释为什么一个谓词可以普遍地表述个别事物,不需设立一个与谓词相对应的普遍实在对象。

同样,实在论者用普遍本质解释定义的实在对象既无效,又无必要。实在论者的理由是:定义(即“种加属差”式定义)的对象是类;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所说,定义的首要对象是实体,因此,类是实体。奥康反驳说,定义对象不是实体或实在的类,而是普遍词项,理由是:定义与定义对象有互换性,比如说:“人是有理性动物”和“有理性动物是人”是同一回事。定义是语言单位,它只能与语言单位互换,而不能与实在对象互换。奥康接着把定义形式“x是D=f”和命题形式“s是P,’相比D=f是词组而P是词项,但两者都有指代作用。定义是对所有被定义的对象的名称(不管它们是殊相还是共相)的指代,它是指代的指代,因此比谓词有更高的概括作用,但归根到底,它是对有指称作用的个体名称的指代,它适用于一类事物。

科学研究对象的普遍性、谓词表述对象的普遍性和定义对象的普遍性是支持实在论的三个主要理由,也是坚持共相与殊相都指称个别事物的老唯名论者无法逾越的障碍。奥康利用词项逻辑的指代理论,区分了殊相指称的个别事物和共相指代的普遍功能,这样既坚持了语言的实在对象只是个别事物的唯名论立场,又解释了实在论所能解释的语言普遍性,从而把唯名论推向新的理论高度。

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

指代理论解释了词项的意义,但词项本身没有真假;词项组成的命题才有真假之分。奥康指出,我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一是通过词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它们组成的命题的真假;另一途径是需要通过词项与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知道它们组成的命题的真假。比如,对于命题“苏格拉底是人”,只要知道词项“苏格拉底”和“人”的关系,就可以知道这一命题必然为真;对于命题“苏格拉底在跑”,则要知道这些词项是否与外部事实符合,才能知道它的真假。奥康把对词项之间的意义联系的认识叫做抽象认识,把对词项与事物之间有无联系的认识叫做直观认识。

抽象认识和直观认识都是简单的,由它们组成的复合知识有两种:直观认识组成证据知识,抽象认识组成自明知识。证据知识是由一些直观证据组成的复合经验。比如,“苏格拉底是哲学家”是由许多直观认识的命题,如“他与某人讨论什么是美德”、“他说过知识是美德”、“他教柏拉图哲学”等组成的证据知识。自明知识的复合性在于,它由抽象概念构成的推理、命题的主谓词以及三段式中词之间的必然联系,保证了推理的逻辑自明性。“凡人皆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故苏格拉底会死”,便是一个由两个抽象认识命题为前提得出自明结论的典型例证。

不难看出,直观认识表达的偶然命题,以及以它为基础的证据知识是偶然知识;以抽象认识的必然命题为基础的自明知识是必然知识。奥康关于经验证据与逻辑推理、简单认识与复合认识、偶然知识与必然知识的区分,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重要来源。

唯名论的后果

奥康的唯名论认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只有个体,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偶然的关系。传统的世界图式是各类事物按照内在本质的完满性程度高低构成的一个等级系统,上帝处在等级顶端,人可以自下而上地推湖上帝的存在和属性,或在事物不完满的本质中,看出上帝的完满本质。奥康的唯名论完全改变了这一图式,按照他的理论,在上帝以下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个体,不但个体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偶然的,上帝与每一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直接的、偶然的。从这一原则出发,他提出一系列神学、伦理学和政治学观点。

奥康认为,不但上帝的存在,上帝的属性,如全能、至善、创造、无限、永恒等,也都不能被哲学所证明。他说:“我们不能知道上帝的统一性、无限的力量、神圣的善和完满性,它们并不指称上帝,而是我们在命题中用来指代上帝的符号。”关于上帝属性的概念只是对“上帝”这一名称的指代;就是说,它们除了说明“上帝”名称的意思之外并不表示任何关于上帝的实际知识。

奥康承认,表示上帝存在和属性的神学命题虽然不是知识的对象,却是信仰的对象。神学命题以信仰为依据,知识的命题以经验证据和自明证据为依据。两者不可混淆:神学命题不要求证明和证据,知识也不以权威意见为证据和原则。神学命题所依据的“信仰的真理”来自《圣经》。《圣经》中描写的上帝按自己意志创造世界、决定人的命运。上帝意志是信仰的最高原则,奥康的神学中的意志主义比司各脱的意志主义更为彻底,司各脱尚且承认神圣意志以神圣理念为选择对象,奥康否认了上帝的意志与理智的区别,认为上帝意志不通过理智中的理念原型直接创造世界,上帝在理智中产生出个别理念与上帝意志创造出现实个别事物是同一过程。理念和事物同样是偶然产物,理念与理念之间也无内在必然联系。这意味着上帝以偶然的方式知道世界发生的一切。他说:“不可能说明上帝认识未来偶然事件的方式,但必须坚持他以偶然方式知道这些事件。”就是说,人的理性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预知和先定的命运。

同类推荐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中国式管理的36个心理细节

    中国式管理的36个心理细节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严苛政策的高压让国人“修炼”出了活路的脑筋,使之很难管理,也很难对付。他们顺而不从,奉行中庸之道,攀比从众心态重,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等等……真正高境界的管理,恰恰在于对人对己内心世界的洞察与感知。本书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列出了36种中国人典型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式管理方式,其特有的亲和力和凝聚力非常适应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 红舞鞋

    红舞鞋

    三年前,女生杜鹃穿着绣有杜鹃花的红舞鞋,在紫凝艺校离奇上吊死亡;三年后,313宿舍的七个女生在化妆间发现了一双写着死亡诅咒的红舞鞋,众人出于恐惧,把红舞鞋焚烧而掉,可死亡诅咒却从此应验了!深夜出现在校园里跳舞的红衣女子,神秘的死亡预言,不翼而飞的尸体,诡异的大火,接二连三的死亡和屡次让人惊魂的红舞鞋……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一场精心布局的阴谋?看似平常的红舞鞋,到底隐藏什么样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 修仙高手在末世.

    修仙高手在末世.

    一代修真高手渡劫失败,穿越到现代末世。
  • 遇见你是我最大幸运

    遇见你是我最大幸运

    莫名其妙的的,我的人生就发生了重大变故。父母从白领阶层一下子变成了大家族的继承人,他们去接受来自家族的考验去了。只留下我在这花花世界,看我如何纵横四海,游戏人生。
  • 逆世求仙

    逆世求仙

    黑莲开万相!至宝显天罡!花死根不死!万年断恒古!昔日,力压三教天尊,创一世雄风!今世,独握灭世黑莲,踏万古长青!
  • 母体基因

    母体基因

    神秘组织的试验品,身具母体基因的主角自组织逃出,设法容纳各种生化基因,提升自身实力,并最终破灭了整个组织的阴谋。
  • 冥道黄泉

    冥道黄泉

    他只想找回自己的记忆,他想知道他从何而来,他想明白的自己存在的意义,在找寻的路上却阴差阳错的站到了顶点,斩皇族,灭阴阳,破轮回,别人称他为白发魔神,他却轻轻一笑我只是想知道家在何方。
  • 生化农场

    生化农场

    间谍女友误以为咱发现了她的秘密,毫不留情的爆了咱的脑瓜。冤死的主角莫名其妙的来到一个神奇的空间,遇到了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家伙,而在主角稀里糊涂的选择了一个条件然后,自己就像垃圾一样被丢到了一个陌生又恐怖的世界里。
  • 海天之树花海棠

    海天之树花海棠

    我醒来的时候,他们都叫我王,我还有一位很神秘的师父,他几乎每天都要失踪。
  • 遥见初心

    遥见初心

    时间冲淡了年华,改变了容颜,却改变不了初见那个人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