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600000018

第18章 早期经院哲学(3)

罗色林(Roseelin,约1050—1125年)生于法国贡比涅,先后在家乡以及布列塔尼的劳切斯任学校教师。罗色林教授的观点是:逻辑是关于词的精巧艺术。这里所说的“词”(VOX)仅指词的物质载体,确切地说,词即声响。罗色林根据《范畴篇》的思想,认为真正的实体只是个别事物,一切词都表示个别事物,殊相(个别概念)表示单个事物,共相(普遍概念)表示一群个别事物。当人们用词表示事物时,他们并没有改变个别事物的实在,但发出的声音也是一种实在。针对那种认为共相表示个别之外的某种实在的观点,罗色林说,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他的观点被称作唯名论。“唯名论”这个词来自“名称”(nofnjna),意思是,一切词都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共相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与之相对的实在论认为,不同的词与不同的实在相对应,殊相表示个别实在,共相表示普遍实在。罗色林的唯名论观点若被运用于解释“三位一体”的意义,便会得出“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神的名称,“上帝”并不表示他们的共同实质或实体的结论。虽然罗色林本人并没有做出这样的推论,但他很难否认这一推论的逻辑有效性。1092年索松主教会议谴责他犯有“三神论”错误。但他没有认错,而且查无实据,因此仍然赢得一些支持者,还担任了伯桑松大教堂的管堂神父。

安瑟尔谟在索松会议前夕知悉罗色林的辩解,他在随后所写的《关于肉身化的信》中反驳了罗色林的唯名论。他说,罗色林的根本错误在于把感觉印象当作理解的出发点,缺乏把握抽象观念的能力,甚至不能把颜色与它附属的事物区别开来。他说,有形世界并不是个别事物的总和,个别事物需要普遍原则的组织方能被联系在一起。这些普遍原则也是实在的。他指责罗色林是“使用辩证法的异端”。

罗色林与安瑟尔谟的争论是唯名论与实在论的第一次较量。争论的焦点是共相是否具有实在性。罗色林认为,共相除了声音之外什么也不是。安瑟尔谟倾向于把共相等同为柏拉图主义的理念。这是两种极端的立场。在后来的争论中,唯名论与实在论逐渐接近,但仍坚守各自的基本立场。

阿伯拉尔对实在论和极端唯名论的批判

阿伯拉尔讨论共相问题的著作《波菲利集注》是现存的关于早期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的最完整的资料。根据亚里士多德《解释篇》的定义,共相就是能够表达众多事物的东西。很明显,一个事物不能用来表述其他的众多事物。只有名词才能具有表述事物的功能。殊相是表示一个事物的特殊名词,共相是表述众多事物的一般名词。共相的性质就是一般名词的表述功能。根据这一立场,阿伯拉尔批评了实在论的观点。他指出,共相的特征是能同时、全部地分布在归属它的各个事物之中。如果一个共相是一个独立的普遍实在,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时地、全部地分布在它所包括的众多个体事物之中。柏拉图在检讨理念论的困难时,已经谈过这个道理,即,一般概念表述众多个别事物的逻辑功能不是把一个整体分布到它的部分中去。阿伯拉尔也是抓住这一点,攻击温和实在论。

按照温和实在论者香浦的威廉(William 0f Champeaux,1070—1121年)的观点,共相是“相似的因素的集合”,就是说,属是许多个体的相似因素的集合,种是许多属的相似因素的集合。阿伯拉尔反驳说,在“柏拉图是人”,“苏格拉底是人”这些话语中,“人”的同一、完整的意义同时适用于所有人。如果“人”这一共相由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单个人的相似因素共同构成,那么在上述话语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因素,无论它们怎样相似,也不能说明“人”的概念的同一意义。

阿伯拉尔的结论是:“不论单一事物,还是集合的事物都不能被称为共相,因为它们都不能表述众多的事物,能够表述众多事物的共相只能是词。”当阿伯拉尔说共相是名词时,他所说的词是ser’mo,而不是罗色林所说的词vox,后者指词的物质形态,即词的语音部分,前者指词的意义(nominum signmcatio),即词的逻辑部分。阿伯拉尔从两方面区分了语音和意义。一方面,语音是可感的,外在于人的对象,意义是不可感的,但是可知的,内在于人的观念。另一方面,语音属于语言的语法学构造,意义是语言的逻辑学构造,语法上正确的构造不等于正确的逻辑表述。如“人是石头”和“人是动物”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但“动物”正确地表述人,“石头”却不然。阿伯拉尔认为,仅从语法学构造角度考察名词不需要知道词与事物的联系,但逻辑学的研究必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意义就是词与事物的一种关系。

阿伯拉尔的概念论

阿伯拉尔于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得一个词成为共相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词能够同时表述众多事物,而另外一些词却没有这种功能?他回答说,造成共相的原因必定在被表达的事物之中。因为,第一,共相不可能由人的心灵无中生有地构造出来;第二,共相也不能从词的物质形态产生,于是,剩下的惟一可能便是:共相因为外在于它的事物而产生。

探讨事物如何成为共相的原因,必须弄清两个问题:首先,事物的哪些因素与共相的表述内容相对应;其次,心灵如何根据事物的相关因素把握共相?关于第一个问题,阿伯拉尔说,共相表述的是众多事物共处的“状态”(sialus),状态是事物的存在状态,它不能与事物相分离而存在,因此,它不是实在论所主张的普遍实体。其次,状态也不是本质。阿伯拉尔说:“我们不求助任何本质。”比如,在“苏格拉底是人”这句话中,“是人”表达苏格拉底的存在状态,而不指称任何本质。关于心灵如何认识共相的问题,阿伯拉尔认为,共相与心灵之中的一般印象相关联。它是对事物相同或相似的存在状态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涉及众多事物的比较而忽视单个事物生动。具体、清晰的形象,因此,与共相对应的一般形象必然是模糊的、细节不清的。阿伯拉尔说,理解一个共相就是“想象众多事物的一个共同的、模糊的印象”。但它与梦中出现的或任意想象出来的印象不同,因为它是外部事物在心灵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它与纯思辨的观念,如“理性”、“父权”等也不相同,因为它是通过感官产生的知识。阿伯拉尔把与共相对应的印象称作“意见”。

根据上述讨论,阿伯拉尔解答了共相性质的问题。他在波菲利问题之外,又增加了第四个问题:“种和属是否必定具有因命名而来的实在?或者说,如果那些被命名的事物消失了,那个共相是否仍然具有概念的意义?”第四个问题的实质是:共相是不是一个普遍实在的名称,其意义是否在于指示事物?

阿伯拉尔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是:第一,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共相不是实体,也不表述个别实体以外的实体;第二,共相作为名词是有形的,作为名词的意义是无形的,但心灵中有关于它的印象;第三,共相表述的事物共同状态在感性事物之中,但共相把握这一状态的方式却在理智之中,表现为心灵中的一般印象。最后,个别事物是产生共相的原因,但共相一旦产生,便成为不依赖个别事物的心灵印象。即使个别事物消失,印象仍然存在。比如,在“这里没有玫瑰”这句话里,“玫瑰”的意义不表示实有的玫瑰,只表示心灵中的印象。即使没有相应的事物,共相仍有意义。

阿伯拉尔的观点一般被称作“概念论”,即认为共相是逻辑概念与心灵中的观念。但这一名称并不能完全表明他在唯名论与实在论争论中的立场,因为概念论既可属于唯名论,又可属于实在论。如果认为一般概念表示普遍的实在,这就是实在论的概念论;反之,认为概念不表示个别实在之外的实在的观点,就是唯名论的概念论。阿伯拉尔坚持共相表示的共同存在状态既不独立于、也不有别于个别事物的存在,这是一种唯名论的概念论观点。但他没有从本体论的角度说明个别存在与共同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这为后来的实在论者留下了一块地盘。实在论说明了个别事物的共同存在状态即它们之中的普遍本质或一般存在,把阿伯拉尔的概念论转变为实在论。总的说来,阿伯拉尔既坚持共相是一般名词这一唯名论立场,又未彻底否认共相与外部一般性相对应的实在论观点,他的概念论是一种温和的唯名论。

同类推荐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热门推荐
  • 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每天读点心理学,你会变得更睿智,你的心胸会更宽阔,你的生命会更完美。幸福旅程的第一站,你是否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梦想上路吧。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内心的坚定。披上信念铠甲,在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风吹过,雨打过,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对梦想的追求和渴望,即便是身陷谷底,也要抓住蛛丝信念。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真正打败你。
  • 夏锦余音

    夏锦余音

    每个平凡的女孩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梦,琉璃瓦,纸醉迷。然而当一纸合约真的让一切变成了现实,豪华的房间,梦想中的公主,梦里才会靠近的他和高高在上的他就在身旁,纷杂的世界,物流的圈子,“公主”又该何去何从?是享受还是逃离?是伪装还是归去?卸下层层防备之后,谁又是良辰?哪里才是美景?
  • 落网美男的坐标

    落网美男的坐标

    看文需知:妥妥的NP!有肉,但不多。一直想贡献此类文,奈何这类文在女频始终是挺尴尬的位置。稍不注意很多字句就写过了头,直接给K掉!每写一句都要控制尺度问题。亲们坚持看下去,我就坚持更下去!泪奔ING……女主爱的,就努力攻略到手(其实就一个真爱)。至于爱女主的,也要用手段攻略女主芳心(这个有点多……嘿嘿)。到最后,就各凭本事啦!女主有些能耐,但不是万能。要斗高智商的女配,还是要动些脑筋的!最后,走走轻松路线,咱不拿文笔说事儿哈~
  • 邪魔之灵

    邪魔之灵

    三百年了,我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一切,都是一个梦吗?这里是哪儿?我记得魔境没有这么肮脏的地方,神境?那群虚伪的家伙怎么可能我会在这里建立领地,等等,这是地球?
  • 我是冒险者

    我是冒险者

    因为下载了一个名为冒险者的游戏,所以,我穿越了。这是一群穿越者在异界冒险的故事。“就算穿越的不只我一人,我也可以确定,我肯定就是主角”“问我为什么?因为我的穿越方式是穿越者之中最独特的,也是最丢脸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仙剑之灵仙

    仙剑之灵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生过,情谊永散。不散的是那执念,洪荒之神再现,天地大乱。
  • 战火中青春

    战火中青春

    本书是电视剧《战火中青春》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对青春恋人在抗战中的辉煌而凄美的经历。1940年冬,日寇的铁蹄已经践踏了中国大片领土。冀中八路军某独立团被派出侦察连连长周剑峰乔装前往天津,刺杀日军设立在天津的生化研究所所长坂井一郎,并把爱国华侨捐献给根据地的一批珍贵药品运回根据地。天津医药界大亨唐云一直希望和富商张仲年家结为姻亲,但张家公子张沛然对唐云之女唐蕊丝毫提不起兴趣,他一直暗恋着自己的大学同学童卉,而童卉对这个富家公子哥却有些厌恶。后来,张沛然追随着童卉来到了八路军冀中根据地。
  • 鬼妃重生:谁敢动我夫君

    鬼妃重生:谁敢动我夫君

    【推荐新文:作者上线:炮灰逆袭战】他是她心爱之人,却亲手将她推给别人。他爱她如命,却为成全她喝下毒药,“我喝了药,你可以等我睡着再走吗?”一朝重生,回到出嫁之前。不再掩饰傲人的才华与异能,她誓要倒戈霸爱!比异能?某女隐晦一笑,比魔兽?某女招来一群鬼。要杀他夫君?某女怒!“谁敢动我夫君?关门!放鬼!”
  • 腹黑女主的秋天

    腹黑女主的秋天

    么么,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那个傻不留起憨不突突的人是我么?为救继妹险些淹死,代人受过,试毒,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人陷害了还为人求情……啧啧,这桩桩件件可不是本姑娘的风格。一朝魂穿,腹黑的升冉冉成为不受待见的相府嫡女。被扫地出门,无妨,她向来随遇而安,正好闯荡江湖浏览列国。可周围的某些人算怎么回事,居然个个心狠手辣来害她,还要抢她的钱袋,莫不是她有多贪财,但钱财乃安身立命之本,没有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