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300000039

第39章 中美文化交流(2)

然而甲午战争前,在中国译书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中国知识分子,而是来华传教士。19世纪,中国有九大翻译机构,它们是:墨海书馆、美华书馆、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格致汇编社、益智书会、广州博济医院、天津水师学堂和广学会。除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水师学堂外,其余均为教会机构,而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的翻译工作,实际上也是由西方传教士主持的。这其中,对晚清洋务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个人物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Wlliam A.P.Martin,韪音wei)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46年毕业于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接着又人阿尔巴尔神学院攻读神学。1850年4月,他偕妻抵达香港,然后又转赴宁波,在那里生活了近10年,学会了中国官话和宁波方言,读完了《四书》《五经》等中文典籍。1854年,他用中文写的宗教读物《天道溯源》出版,这本书流传很广,曾多次重版,还被译成了日文和朝鲜文。1858年,作为译员,丁韪良参与了《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的订立工作,其中关于保护基督教民的条款,是他和另一位美国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积极活动的结果。1862年后,丁韪良先后在上海、北京、开封等地办学、传教,1865年受聘担任京师同文馆英文教习。四年后,总理衙门又聘请他出任同文馆总教习。在总教习位置上,丁韪良连续工作了25年。1894年,他曾因健康原因回国,三年后再度来华,1898年被聘为刚刚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1902年解聘。1916年12月17H,丁韪良病逝于北京。

在洋务派主持的翻译事业中,丁韪良被认为是贡献最大的一个。由他翻译和鉴定的有关自然科学、法律、政治、经济、教育和语言学方面的著作达几十种,其中,有关国际法的著作就有:

1.《万国公法》:丁韪良根据哈佛大学教授惠顾的《国际法原理》翻译而成。由京都崇实馆于1864年印行,为同文馆出版的第一部西学著作。

2.《公法便览》:由同文馆副教习汪凤藻等根据美国人吴尔玺的《国际法研究导论》译出,丁韪良鉴定。1877年由同文馆印行。

3.《公法会通》:据法文版著作《国际法汇编》译出,丁韪良主译,他人助译。1880年由同文馆印书局出版,共10卷。

4.《星轺指掌》(轺:yao,星轺:古代称皇帝的使者为“星使”,因称使者所乘的车子为“星轺”):原书为瑞士学者马尔顿撰写的《外交指南》。他人译出,丁韪良鉴定。1877年出版。王韬为该书作序。

5.《陆地战役选》:丁韪良译自国际法学会所编《陆战法手册》。1897年出版。

6.《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原为丁韪良的英文著作,由汪凤藻译成中文。1884年由同文馆印书局出版,1897年再版。

7.《公法千章》:译自赫尔的著作《国际法论文》。1902年由上海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李鸿章为此书作序。

8.《公法新编》:由丁韪良等据惠顿新版的《国际法原理》译出。1899年由同文馆印书局出版。共5卷。

9.《邦交提要》:该书为丁韪良应张之洞之请在湖北侍学院讲授国际法的笔记。1904年由上海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丁韪良等人的努力下,国际法成为继西方兵工技术和格致诸学之后广为传播的一门学科,曾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

除了译书,丁韪良还应中国总理衙门之请,在游历了西方六国(美、法、德、瑞士、英、意)和日本之后,撰写了一本介绍西学的综合性著作《西学考略》。《西学考略》共两卷,卷上为“纪游”——“随路程而略述见闻”;卷下为“择体要而推论学术”,介绍西方的教育制度和西学的源流。丁韪良说,他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改革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倘能稍用西术于科场,增格致一门,于省会设格致书院,俾学者得门而人,则文质彬彬,益见隆盛矣。”《西学考略》的内容极为广泛,对西方各国的地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哲学、科技均有介绍,堪称一部袖珍百科全书,对近人了解西方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节)林乐知:旁观者清

在晚清西学东渐史上,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是一个颇为重要的人物。他译书、著书、兴学、办报,在华活动达47年之久,不能不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关注。

林乐知(Young J.Allen)1836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时就加入了基督教美国南方监理会。1858年毕业于佐治亚州的一所大学,1859年底奉派来华,并于次年7月抵达上海。1864年3月,经人介绍,林乐知被聘为上海广方言馆英文教习,这是他在中国第一次从事教育活动。1868年,他创办《教会新报》。1870年初,广方言馆移人江南制造局内,与翻译馆同处一楼。1871年,他又被聘为翻译馆译员,此后十年,他身兼教习、译员、编辑、传教士四职,上午教书,下午译书,晚上办报,礼拜日说教。

1881年,林乐知辞去广方言馆和翻译馆职务,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中西书院的宗旨是中学与西学并重。林乐知认为,中国此前的学校,不是偏重中学(如普通书院),就是偏重西学(如一些教会学校),这两者都不适应中国文明进步的需要。中西书院的西学课程,是林乐知亲自制定的;其中学课程,则由他的助手沈毓桂负责制定。与一般教会学校不同的是:学校所设课程中没有必修的宗教课。礼拜日有讲经课,学生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学校更不强迫学生当教徒。这种比较自由、宽松的气氛,对那些既想学西学、又不愿当教徒的买办、富商来说,当然就有较强的吸引力。

1912年,中西书院迁往苏州,并人东吴大学,上海昆山路原址后来成为东吴大学法学院。中西书院历时30年,培养了不少人才,受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器重,至1894年,他已调用该校毕业的学生200多人,让他们到电报局、武备学堂等机构中工作。

1876年,林乐知出版了他的《中西关系略论》,首次就中国外交、内政问题系统发表意见。全书分四卷,卷一是全书的中心,首先节录一些大臣有关变通陈法、兴办洋务、破格选拔人才、妥善处理中外关系、向外国派遣使臣领事等问题的奏稿,然后是他本人的议论。卷二首论天道之学即基督教传教问题;末论鸦片之害。卷三论回教及西域问题。卷四为附录,有赫德的《局外旁观论》、威妥玛的《新议论略》等。

林氏在自己书中所说的一些意见,虽然片面性很大,但他对中国落后方面的批评,却是击中要害,而且相当尖锐。他批评的三个方面是:迷信、鸦片、科举。他批评迷信,在总体上拿科学与迷信相对比,认为科学兴则迷信灭,科学衰则迷信盛;关于鸦片,他不但一般地说明了鸦片对人体健康、对国家经济、对社会风气的破坏作用,而且还试图从中西文化的差异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阐释;对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林乐知认为它最大的弊端是一个“空”字,无病呻吟,不切实际,结果导致国家贫弱不强。

林氏书中的许多具体结论,不一定能为中国人所接受,但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无疑具有警觉作用。林乐知对迷信的驳斥,对科举的抨击,是后来中国启蒙思想家常说的话题。1892年,《中西关系略论》经林氏自己修订增补,曾由格致书室重印发行。

在林乐知所译编的书籍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中东战纪本末》。此书由蔡尔康笔述,于1896年4月出版。初编八卷,1897年增出续编四卷,1900年又出三编四卷,初编、续编、三编合计16卷。

《中东战纪本末》是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资料、评论汇编。中东,即指中国与日本。该书有两方面内容使读者震撼,一是有关战争过程资料的披露,二是对于中国落后方面的批评。林乐知的批评与建议题为《治安新策》,从八个方面批评了中国存在的积习,直言不讳,措辞激烈。他认为,八大弊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骄傲必人于愚蠢,愚蠢则流于怯懦(qienuo,胆小怕事),怯懦必工于欺诳(kuang,欺骗),暴虐(bao nue,残暴狠毒)则忘仁爱,贪私必昧于公廉,因循则难于振作,游堕又怎能忠敬!

林乐知在序言中表明了他译编《中东战纪本末》的意图,那就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变法。《中东战纪本末》问世以后,在中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于急切需要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内幕以及中外各界看法的士大夫,对于正在酝酿变法维新的中国社会,该书无异于雪中送炭。该书初版2000部很快就销售一空,因此广学会(传教士所办出版机构。初名同文书会,1887年成立于上海,1894年易名广学会)决定立即再版,再版数量比初版还多。《中东战纪本末》还曾受到李鸿章的好评,得到光绪皇帝师傅孙家鼐(nai)的称赞。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本书主要指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包括历史传说文化遗产远古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6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天剑凌晨

    天剑凌晨

    修练界凌云-天下第一剑修,破碎空虚,传承剑修一脉,叱咤风云,终以剑之大成,成就天尊之境,纵横修练界,最终越界大陆,成就至高无上的境界!
  • 创新的思考(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新的思考(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马斯洛根据对他的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性或独创性。我们的讨论可以使这些独到之处得到较为完整的理解。但有一点要强调,自我实现型的创造力与莫扎特型具有特殊天赋的创造力是不同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所谓的天才们会显示出我们所不能理解的能力。总之,他们似乎被专门赋予了一种冲动和能力,而这些冲动和能力与其人格的其余部分关系甚微,从全部证据来看,是他生来就有的。
  • 英雄联盟之中路单挑王

    英雄联盟之中路单挑王

    曾经的那个中路单挑王,背负着屈辱无奈退役回到老家,但是当他胸腔中的那份热血再次被唤醒之后,整个世界将为止颤抖,中路单挑王回来了!
  • 英雄传之影流之主

    英雄传之影流之主

    英雄联盟中影流之主小时候的故事,在此书中很多英雄都会露脸。
  • 肉体派的上条当麻

    肉体派的上条当麻

    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自称纯爷们的男人,穿越成了魔禁里的上条当麻……这个人,这个男人,这个自称纯爷们的男人,偶尔会大喊“上条当麻必须死”嗯,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PS:主角是傻子,慎入;第一人称,慎入。接受建议,喷也无所谓。不接受阴阳怪气公公语气。
  • 圣御乾坤

    圣御乾坤

    无垠宇宙,谁敢言无敌?苍茫大地,谁能说第一?武道有损,八荒无缺!若有苍天在顶,俯视人间;吾亦能破青天,独掌乾坤。
  • 呆萌女汉子:总裁我看上你了

    呆萌女汉子:总裁我看上你了

    “女人,我是谁?”某大帅哥腹黑的问。“你谁?”小女人一脸不削的说。“好,很好,我让你认识认识我是谁”某大帅哥说完直接扑到了小女人。从小心就给了冷漠无情的他,而他早已心有所属,她的心一次一次的心痛,一次一次的失望,最终选择离开,确遭遇了一起事故。三年后强势回归,她早已不认识他,但她对于他确是生命的一部分。《呆萌女汉子:总裁我看上你了》
  • 古荒八仙

    古荒八仙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古荒八仙遗物惊世,江湖纷乱!相传,只要有缘人获取其中一件遗物,必定成为至高无上!更有甚者言,齐聚八仙遗物,谈笑间,霸争天下!少年江墨,手持八仙遗物之一,被迫之下,离开生活居久的村庄,寻找至亲。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世态炎凉。至亲的无故失踪,居然牵扯出一个巨大阴谋。不过为了至亲,江墨毅然踏寻!当江墨手刃仇敌的那一瞬,他忽然明白,自己走的路,还很漫长……PS:新书发布,不足的地方,还请指点。
  • 校内灵异之生死判官

    校内灵异之生死判官

    传言,天地初开,阴阳混沌初分,天地间有生、死二气,二气亘古不灭,相互结合,诞生天地异宝——生死簿。一都市中的平凡少年,毕生理想就是赚足够的钱,然后娶个漂亮的老婆。然而在他拾到一本看似普通的笔记本后,其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书上传,求各位大大支持下^^)
  • 重生之玩转宋朝

    重生之玩转宋朝

    “肖玉,朕要杀了你,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就凭你,也想玩转朕的宋朝”“这个……宋朝是属于宋朝的老百姓的,不是属于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