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200000003

第3章 见威王

【原文】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面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素佚而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效天下服矣。昔者,神戎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伐厥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效举兵绳之。”【注释】

士:借为恃。意谓军事上没有永恒不变的有利形势可以依赖。

傅:借为敷,布,施。意谓这是先王所传布的道理。一说“傅”为“传”宇之误。

在:存。孙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社:土神。稷,谷神。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

乐兵:好战。

利胜:贪图胜利。

事备:做好战争的准备。

委:委积,即物资储备。

夷:指古代我国东方地区的部族。

中国:指中原地区。

此句上文残缺,原文大概是说帝王不能无所作为而致利。佚:同逸,安闲。

神戎:即神农。斧遂:或作补遂。《战国策·秦策》:“昔者神农伐补遂。”

蜀禄:即涿鹿,地名。《战国策·秦策》:“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并:借为屏,屏除,放逐。意谓传说舜曾征伐过南方部落三苗。

汤:商朝开国国君。桀:夏朝最后的国君。放:流放。

武王指周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纣:即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个王。

帝:疑是商字之误。奄:商的同盟国,在今山东曲阜东。

周公:周武王弟。武王死,子成王年幼,周公辅政。浅:借为践,毁、灭之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灭商后,被封的纣王之子武庚又联合奄、徐等国叛周,被周公征服。

关于五帝,历来说法不一。据《史记》,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简文似以神农为五帝之一。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的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责:借为积。

式:用。

垂衣裳:譬喻雍容礼让,不进行战争。

绳:纠正。意谓以战争解决问题。

【译文】

孙膑拜见齐威王,对他说:“用兵之道,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是先王所陈述的道理。一个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可以避免亡国,社稷才能安稳、久远。如果不能取胜,就会割让土地,以至危及国家生存了。所以,用兵不可不慎重对待。那些轻率用兵的人常遭失败,贪图胜利者常遭屈辱。所以说,用兵绝不能轻率,胜利也不是靠贪求而能得到,用兵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付诸行动。这样,就算城池很小,也能够坚持,这是因为有充足的储备;兵力不足,而战斗力强,是因为正义在自己一方。如果储备不足而守卫,没有正义而进行战争,如此,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固守不败,没有任何人能取得战争胜利。

唐尧治理国家时,拒不执行王命的部落共有7个,其中蛮夷地区有2个,中原地区4个……只因唐尧注重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战胜了各部落,而居于强者地位,全国都臣服于他。从前,神农氏和斧遂作战,黄帝和蜀禄交锋,唐尧讨伐共工,虞舜征讨厥……及平定三苗,商汤驱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商奄反叛,周公很快就将其平定了。现在,有些人,功德比不上五帝,才能不及三王,智慧不及周公,却说‘我要以积蓄仁义,实行礼乐,不用武力,来制止争夺。’其实,这种办法,并不是尧、舜不想实行,而是这种办法行不通,只好用战争去制止战争。”

【心得】

本篇文章中,孙膑以拜见威王,陈述意见的方式,阐明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从宏观上讲述他的战争观。他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在一定形势下,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战争,取得胜利,才能解决问题。作者说得很明确:“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列举了被尊为圣贤的尧、舜、神农、黄帝、商汤、周武王等人以武力实现统一,以战争除暴安良,以战争推翻暴政,建立盛世的大量事例,最后强调归纳为:“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作者通过被人们一致崇敬的尧舜也不得不用兵的事例作论据,的确很有说服力,使人信服。以暴除暴,以战争反对战争,以战争求得和平,这在古今中外,例子很多。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曾长期遭受压迫和奴役,尤其在暴君当政,小人掌权的时候,更是民不聊生,除了起义反抗之外,别无出路,所以才出现了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直至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例都充分表明,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才能推翻暴政。还有,经过三国争战而结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局面而归于统一,李世民协助其父南征北战而结束隋末的割据局面,统一全国,开创贞观盛世。这类事例,也证明孙膑的观点是正确的。所以在文治的同进,武力是不可少的,如下面这个故事:

公元前500年,孔子陪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盟于齐鲁界上的夹谷山前。鲁定公头脑比较简单,没有考虑采取必要的武力保护措施。孔子向定公说明了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之事不可相离的道理,又讲了宋襄公不修武备而失霸权的例子,请定公命左右司马率兵随行。到了会盟之地,孔子探知齐国部队在周围驻扎甚多,亦命左、右司马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战斗,又命大夫兹无还率兵车300乘,离会盟10里下寨。齐国大夫犁弥对齐景公说,孔子知礼而无勇,不懂战事,明日会盟,我们用300莱夷人假扮乐工,趁其不备,拿下鲁侯君臣,杀散他们随从,鲁国命运就攥在我们手里了。第二天,齐鲁国两国君相4人登坛会盟。齐景公使300莱夷人上前奏本土之乐。鲁定公吓得变了脸色,孔子却面无惧色,他先让齐王去夷狄之乐,齐王自知理亏,只好让莱夷人退下;又要齐王对侮辱鲁侯的乐队领队绳之以法,齐王不肯。孔丘怒不可遏,按剑张目说:“两国通好,即兄弟,鲁国的执法官也就等于齐国的执法官。”遂举袖大呼左、右司马,二将飞驰上坛,于男女乐队中各揪出一领队当即斩首,余人惊走不迭。齐景公骇然,鲁定公起身下坛。会盟不欢而散,齐景公谴责乱出主意的大夫犁弥。为挽回影响,缓和矛盾,齐王接受晏婴建议,退还了齐顷公时侵占的鲁国的领土。

第二、“事备而后动”,主张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对敌作战。为了阐明这一观点正确,孙膑指出:“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并举出尧能让天下归服的所在是“素佚而致利”。孙膑的主张,确实是用兵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充分准备之后才能作战,即只有充分明了敌势、我势、地势等等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保证作战胜利。“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有见识的军事家们的共同信条。诸葛亮作为一名著名的军事家,帮助刘备入川,建立蜀汉后,念念不忘统一中国,曾经六出祁山,和魏军交战。论军事指挥,论用兵神奇,诸葛亮确实无人能及,连司马懿都自愧不如。可是,诸葛亮为什么最终没能成功呢?原因当然是多方因素,但后勤保障不利是重要原因之一,前几次出祁山都是因军粮不能及时运到而不能久战,只好退兵,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准备对于用兵取胜是何等重要。

公元11世纪初,北宋王朝和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国,缔结了“澶渊之盟”,雄州(今河北雄县)成了与辽国接壤的边境城市。雄州的北郊,居住着不少宋朝的百姓。由于没有边城环护,难以防范敌人的军情刺探和侵扰蚕食。北宋有意“实而备之”,扩筑北城,可又怕辽国寻衅。因为当时的军事形势辽强宋弱,北宋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苟且偷安的气氛,边防斗争稍有纰漏,都可能成为敌人诉诸武力的借口,引起外患内怨。担负雄州防务的地方官李允想了一个“移花接木”的办法,他先用白银铸造了一个大香炉,放在北郊的一座庙宇里,故意不设人看守。没过几天,银香炉被盗。李允煞有介事地四处张榜,悬赏捉拿盗贼。这本属“醉翁之意不在酒”,却弄得满城风雨,丢失银香炉的案件也没有侦破。与此同时,李允乘机放风说,庙中器物屡次丢失,非得筑城墙围护不可。在这种舆论的掩饰下,他征集民夫,急修北城,工程不出10日而就。当强敌还没有悟出李允筑城的军事用意时,雄州已成了与辽国对峙抗衡的防御堡垒。

第三、“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乐兵者亡,利胜者辱。”在这里,孙膑又提出了一个战争的根本原则——“义”。战争历来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正义的战争,可以使弱者变强者,最后打败敌人;进行非正义战争,即使取得一时胜利,最终也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战争的性质,决定着战争胜负的所在,所以作者进一步提出“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的观点,明确反对不正义战争。孙膑关于战争性质的观点并不难理解,很多战例都能证明其正确,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在2000多年以前,他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军事家。综上所述,孙膑在《见威王》中完整地论述的他的自我战争观,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同类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战场:浪涌烽烟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战场:浪涌烽烟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小兵生活点点滴滴

    小兵生活点点滴滴

    纯属个人回忆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希望对一些准备当兵入伍的同志(同学)会有帮助!从一个毛头小子一点一滴的蜕变!从一个新兵蛋子变成半个步兵又变成榴炮兵之后又蜕变成警卫员!两年的生活经历!我会详细的描述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人。给自己的一个回忆!小兵昊此致敬礼
  • 孙子兵法·鬼谷子·三十六计:一本书读懂兵书三绝

    孙子兵法·鬼谷子·三十六计:一本书读懂兵书三绝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被后世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鬼谷子》与《孙子兵法》并称,《孙子兵法》侧重总体战略,《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三十六计》堪称“计谋宝典”,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军事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如果说《孙子兵法》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那么《三十六计》解决的就是“如何做”的问题。如果将《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结合运用,就会如虎添翼,发挥出巨大威力。 本书集成以上三部瑰宝,并对其进行注释、翻译、解读,使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并重的战略战术、文臣武将兼备的文韬武略都汇聚于此,相信能让广大读者获益匪浅。
  • 幻影计划:无形幽灵

    幻影计划:无形幽灵

    一次天文学的发现,唤醒了全球人们统一的愿望。可爱但又恐怖的队长代领的幻影与幽灵两支精英部队勇猛作战,只为让地球永久和平。“相信我shadow,总有一天地球将是一体的”我是影子(shadow),那个改变世界的影子
  • 名将图腾

    名将图腾

    汉末三国时,群雄并起,造成百里露骨枯草。上天为百姓怜悯,使武将军张绣携名将图腾下凡至汉末,力图用上下五千年之名将改变历史。
热门推荐
  • The Red Seal

    The Red Se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除魔之战

    除魔之战

    世界在某一天变了,一群极端丑陋的恶魔占据了岛屿,还把它极端阴暗的气息释放向岛屿西边的大陆,渗透进土壤形成诡异的恶魔气候。一时间天寒地冻,沙雪纷飞,昏黄灰暗!这群恶魔在视世界如无物!正义的人们开始集结,愤怒的勇士拿起武器。曾几何时,大陆与岛屿的人们一样,拥有阳光的温柔,雨后天空的清澈,绿野山林的惬意,可是现在只有恶魔气候,阴冷冰寒,狂沙暴雪,寸草不生!战争号角随之吹响!战争意志也已点燃!歼灭释放气息的恶魔!歼灭占据岛屿的恶魔!歼灭染指世界的恶魔!……聆听先祖之言。我们已经取得这样地力量,取得守住我们自己世界的力量!并将为之牺牲!为之杀戮!为之疯狂!……
  • 耳庵嵩禅师语录

    耳庵嵩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蛮荒霸体

    蛮荒霸体

    大千世界,万族林立,诸神争霸,群雄并起,天地浩劫,轮回之战,谁主沉浮!
  • 九天明灭

    九天明灭

    被魔王附身?不是,我就是魔王。一次羽泽在梦中看到了自己,而那个梦中的他却告诉羽泽——你,本是魔王!就这样,一股足以毁天灭地的邪恶力量落到了一个普通的学生手中。失手杀人,不慎灭校,羽泽到底将何去何从……
  • 网游之江湖传

    网游之江湖传

    《江湖》是一款未来世界的虚拟游戏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关于江湖的爱情故事!关于江湖中的豪情、义气!关于闯荡江湖的点点滴滴刻骨铭心!我心中的江湖!
  • 寄梅于酒

    寄梅于酒

    琅琊榜正剧结局中,梅长苏服下冰续丹,身披战甲重返沙场,最终死在他最希望自己死的地方——战场。他此生机关算尽、搅弄风云,助萧景琰登上皇位。记得起初,萧景琰尊他、敬他,却不信他,将他扔在漫天大雪中,自己却转身就走。梅长苏在风雪中孑然一身,踽踽而行,却不曾改变他的赤子之心。他的死,让世人叹息,也让萧景琰终生活在回忆和悔恨痛苦之中。没有了你,纵使江山如画,于我而言,又有何用?可是,梅长苏真的死了吗?又或是这只是他设下的最后一个局,那么他现在在何方?......“霁月清风,琅琊榜首。”或许,他是时候回来了。
  • 黯转乾坤

    黯转乾坤

    邙鼎山下少年周泽与性格怪僻的奶奶相依为命,村里人视他如瘟神灾星,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他没有朋友,甚至一天到晚连饭都吃不饱,直到某一天,云游到村中的乞丐李瞎子鼓励他踏上寻找自己人生的旅程……
  • 生化狂医在异界

    生化狂医在异界

    大陆最强悍的圣阶巨龙只有龙王一头?我用基因克隆出来的圣阶巨龙大军,口水都可以淹死它了!兽人大军很强大?呸,见了我的生化狂兽战士还不是吓的连滚带爬。精灵很优雅?天啊,这精灵怎么会爆粗口,甚至拍砖打人啊?这到底跟那些野蛮的兽人有什么区别?人族魔法师也能象战士一样扛刀带枪的跟别人干架?这战士怎么会对魔法免疫?MYGOD!这群变态的护卫到底是谁的?全都不正常!小姐,刚才那个真的不是什么抓奶龙爪手,那真是促进你身体发育的按摩手法!我不是色狼,我真的是好淫!这个世界没什么不可以,对主角来说!我,就是要改造这个世界的生物基因,颠覆这个大陆的所有定律。本书交流群生化①群:24231408,②群:57278983,③群:46760730VIP读者群:64532565(进群后需验证!)
  • “小鬼儿”谈天

    “小鬼儿”谈天

    本书从少年那些事儿说起,共分九个部分,包括引子、结尾各一部分,正文七部分,全文近20万字。全书以中国中部农村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记述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片段,摹写了20世纪中后期向21世纪变迁的农村景象。作品用写实的语言把人生的价值取向融入逸闻趣事,用畅想的笔法把未来的美好希冀诉诸于字里行间,其中不乏灵魂的漫步、理想的萌芽、批判的责任以及矛盾的冲突和心灵的自白。作者以一个反躬自问的思考者形象出现,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还将向哪里去”等力求做出注脚,也显示了自己写作的初衷,探究了生活的真谛。整个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画卷,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