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000000019

第19章 曾国藩治兵语录(5)

春秋时期,有一天晋国派了一位使者到齐国。负责的官员问齐桓公:“要怎么款待使者?”齐桓公说:“问管仲。”又有一位官员请教其他政务,齐桓公又说:“问管仲。”宫中的小丑感到不解,笑着对齐桓公说:“什么事情都去问管仲就能解决的话,那做君主的岂不是太享受了吗?”齐桓公回答说:“你这个小人物懂什么,居上位的人那么辛苦地寻找人才,就是希望得到人才而用之,自己也才可以享福。如果一个君主忘了善用人才,一个人拼命地工作,什么事都靠自己,好不容易发掘的人才,也就无事可做了。所以寡人发现管仲这个人才以后,把齐国交给他治理,就用不着辛苦了。”不久之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同群雄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就是靠忠义平定了天下,当他在平定河内(今河南黄河北地区)一带时,刘玄手下的大司马朱纯统率大军屯兵在洛阳城,直接威胁河内地区。光武帝刘秀对此忧心忡忡,向谋士邓禹讨教良策:“诸位将领之中,可以派谁去据守河内?”邓禹回答道:当年汉高祖刘邦派萧何据守关中,再无后顾之忧,所以才能一心经营山东,终于成就了大业。现在,河内由于有黄河可依,较为险固,人口兴旺、生活富足,北通上当、南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且有驾驭众人的才能,是据守河内的最佳人选,除此之外,别无良将可派。”刘秀点头表示赞同,遂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并行使大将军的权力。随后,刘秀率军北征燕州和代州(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寇恂到任之后,向所属州县下达命令,练兵习武,砍伐淇园的竹林,造箭100万支,同时又养马二千匹,收租400万斗,运送给军队。

刘玄的大将朱纯得知刘秀已率大军北征,河内孤立无援,认为有机可乘,便派将军苏茂和副将贾强领军3万,渡河进攻寇恂。寇恂探知敌情,立即领兵迎战,并召令各地方州县发兵。远在千里之外的刘秀,听说河内城遇袭:心中惴惴。过没几天接到寇恂的战报,得知河内固若金汤,朱兵败逃。刘秀看过战报后高兴地说:“我就知道寇恂是值得信任的。”众部将闻讯,纷纷前来贺功,借此奉上尊号,于是,刘秀就在公元25年称帝建立东汉王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过程中,同劲敌泰赤乌部作战。在战乱中,成吉思汗的宝马坐骑被敌将哲别一箭射死。泰赤鸟部被打败后,哲别被俘,他对成吉思汗说:“我就是那天射死你宝马坐骑的人。”成吉思汗的部将一听,纷纷拔刀欲杀哲别,却被成吉思汗制止。哲别对成吉思汗说:“现在,如果大汗杀了我,只不过溅污手掌般大的一块土地。倘若能饶恕我,我将为可汗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成言思汗听后,亲自为其松绑,留在自己身边做一名十夫长。哲别降附成吉思汗后,果真拼死效力,冲锋陷阵,异常英勇,屡立战功,不久便升迁为万户长。

元末群雄争战时,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和他的部将康茂才,分水、旱两路进犯至太平城下。朱元璋亲自率兵抵御,命令大将徐达等出奇兵在他的背后,陈野先中了埋伏而被活捉。朱元璋没杀他,反而放了他。陈野先说:“饶我不死有何用?”朱元璋说:“当今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得胜,人家就归附你;失败,你就归附人家。你们既然以豪杰自居,难道不晓得放你活命的道理吗?”陈野先说:“想让我全军都投降?这事易如反掌。”于是,写信招降他的部下。第二天,陈野先的部队都过来投降。然而,陈野先之所以写信招降,是因他本以为他的部下未必会听从,故而此举表面上是招降,实际上是想以此手段激怒部下,不料他的兵众真的遵命投降了,陈野先对自己的失策十分懊悔。后来听说朱元璋将要攻打安庆,私下对自己的老部下说:“你们去攻打安庆,不要卖死力,等我脱离朱元璋,再回到咱们的山寨,与元兵会合。”朱元璋察觉他的阴谋,把他召来,说:“人各有志,你投靠元人,还是跟我朱元璋,悉听尊便,勉强不得。”说完,就把陈野先放回去。

之后,朱元璋调各路大军进攻安庆,陈野先和元将福寿合兵,与朱元璋的军队战于秦淮二市。明军战斗失利,陈野先乘胜追击,路经葛仙乡,乡里民兵首领卢德茂派壮士50人出来迎接。陈野先没想到卢德茂会打自己的主意,一时不察,竟被卢德茂的士兵杀死。

陈野先死后,他的儿子陈兆先又聚集残兵屯驻在方山之上。第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率领诸将沿集庆一路攻破陈兆先军营,不但赦免了陈兆先,而且还重用他,挑选降兵勇敢善战者五百人放在陈兆先的麾下。但这五百人不知道朱元璋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内心惴惴不安。朱元璋看出了他们的疑虑,有一天夜里,让他们进来为自己护卫,环绕而寝,并把原来的旧部摒退到门外,只留冯国用一人侍奉在卧榻旁。朱元璋解下铠甲,一觉睡到天亮。那些心怀疑虑的人才放下心来,从此都愿意为朱元璋效力卖命。

清太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在位时,他战功卓著,兼辖正黄、镶黄两旗。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登基。为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积极招降汉宫汉民。皇太极为了招降明朝著名将领祖大寿,派人先将祖大寿的儿子及其他亲属接入清营,百般体贴照顾。当时,祖大寿统兵驻守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西南),皇太极围城百余天,派明降将张弘漠等人前去劝降祖大寿,祖大寿内无粮单,外无救兵,决定诈降清军。皇太极表示:“凡大凌河所降明朝将吏城民,清军不得杀戮,有违此盟者,天必谴之。”为使祖大寿能与妻子相聚,让他率20余人返回锦州。但祖大寿又统率明军与皇太极兵戎相见。

皇太极对祖大寿的家属仍以礼相待,并致书祖大寿说:“至于去留,终不相强。将军虽屡与我兵相角,众将团聚尔,朕绝不以此介意。将军勿自疑。”直到1640年,皇太极指挥清军,击败明朝增援锦州城的明军,又招降了名将洪承畴,祖大寿“战守计穷”,只好献城降清。皇太极大喜过望,立即召见祖大寿,对他抚慰道:“你违约与我,是为了明主,为了你的妻子和宗室。我经常与内院诸臣谈及,祖大寿必不能死,以后再降,我也绝不加诛。往事已毕,今后能竭力相助就行了。”并令祖大寿隶属正黄旗,授总兵职。此后,祖大寿忠心侍清,成为皇太极手下一员得力战将。由于他熟知明朝军事,对皇太极入关灭明、统一全国,贡献颇多。可以说,诸多的历史经验启发曾国藩,使他深切认识到忠义对战争获取胜利的重要性。

九以和为贵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败国亡家丧身,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忮求二端,盖妄妇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凡两军相处,统将有一分龃龉,则营哨必有三分,兵夫必有六七分。故欲求和衷共济,自统将先办一副平怒之心始。人之好名,谁不如我?同打仗不可讥人之退缩,同行路不可疑人之骚扰。处处严于治己,而薄于责人,则唇舌自省矣。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未全花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故余治兵以来,每介疑胜疑败之际,战兢恐惧,上下悚惧者,其后常得大胜。当志得意满之候,各路云集,狃于屡胜,将卒矜慢,其后常有意外之失。

【注释】

不忮不求:忮:忌恨、陷害。求:贪。

穿窬:指穿壁越墙进入别人家里窃取财物。穿:穿壁。窬:逾墙。

龃龉:本义指牙齿参差不齐,比喻为意见不合。

昃:太阳偏西。

狃:因袭、拘泥,习以为常,习惯而不以为意。

矜慢:骄傲、自满、怠慢。

【译文】

祸机的引发,没有比猜忌更严重的,这是从古到今的通病。败国亡家丧身,都是由猜忌所引起的。《诗经》中说:“不猜忌不贪婪,有什么事做不好呢?”猜忌和贪婪,同时具备了妾妇和盗贼都有的特点。

两军相处,若是统帅有一分不合,那么营官和哨官之间必定有三分不合,士兵与夫役之间则必定有六、七分不合。所以要和衷共济,统帅必须先有平和宽恕之心。人都喜欢好名声,世界上又有谁例外?所以一起打仗,不可讥笑别人退缩;一起走路,不时怀疑别人会骚扰自己。处处严于约束自己,宽以待人,就不会有口舌之争了。

太阳升至正中,就会向西偏,月亮圆满了,就会开始亏缺,因此君子认为古诗中花未全开月未圆”一句,包涵了丰富的哲理性。所以,自从我治军以来,每当对胜败狐疑不定、战战兢兢,全军上下不安的时候,后来常常获得大胜。而当我志得意满之时,各路大军云集,对打胜仗已习以为常,将士们都骄傲自满,结果往往遭到意外的失败。

【心得】

在这几段语录中,曾国藩指出,军队内部必须保持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上下级之间、将领之间、将帅与兵士之间都应和睦相处。

要和睦相处,首先做将帅的必须宽容,应以和为贵,以赢得下属的信任。

“贵和”、“重人”是古圣先贤所推崇的治国根本。“贵和”就是以和为贵,在和谐中求得和平,从而使天下太平。“重人”就是以人民为贵,尊重人民的意志,让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正是“重人”思想的直接体现。

所谓和,即同心同德。同心同德是成语,源于《尚书》。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牧野召开誓师会,他在会上宣读誓辞中有这样几句话:“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我)有乱臣(善于治乱的臣子)十人,同心同德。”正因为此,周灭了殷。

所谓和,现今理解为共识基础上的团结一致,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面和心不和,心不往一处想,任何事情都难于办成。高明的统帅为战胜敌国,常用反间计等破坏敌国上下左右之间的团结,造成可乘之隙,《韩非子·十过》中说的秦穆公攻破戎王的故事就是如此。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发现由余是个能臣,认为敌国的能臣就是秦国的祸害,问内史廖如何办?廖说:“可以给他们送去一些歌女,必然造成他们不和。他们内部不和,就有办法了。”于是,穆公派廖给戎王送去了歌女,戎王很是喜欢,每天饮酒听歌。由余劝谏,戎王不听,结果矛盾加深,君臣不和,由余便离开戎王到秦国去了。穆公于是派兵攻打戎王,一战而胜。

心和为要,这是君主治国的关键,也是领导者搞好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工作的关键一环。领导者之间、上下级之间、群众之间,都要提倡心和,提倡团结合作,互谅共进,这样,再大的困难,再苦的环境都能战胜。

“贵和”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美学思想,也是一种政治谋略思想。哲学意义上的“和”是讲求“和谐”,即在矛盾斗争中求得统一、一致。虽然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但矛盾中的统一,又是事物发展变化所必需的环境,离开统一的矛盾斗争,只会把事物推向极端,从而导致事物有机体的破坏,也自然会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美学意义上的“和”是以协调为美,这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命题,儒家把中和之美当作一种审美理想,认为要做到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孔子还主张“美”与“善”的统一和谐、“尽美”与“尽善”的统一和谐,这“和谐”明显地表现在以和为美。而作为政治思想的“和”,即要求统治者把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治国的最高理想,尽可能以宽缓的政策来促成这个环境的形成;同时也要求被统治者以服从统治为本分,不要以反抗来打破“和平”的环境。不仅如此,“和”还是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军事思想的最高准则。文艺创作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并以此作为文艺创作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军事行为,也以此为准则而强调军事斗争、用兵作战只是手段,是促成和平局面形成的手段,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人总是将施行仁政与征讨相对立,把仁德凌驾于军事之上。

儒家思想中的“和”在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要求人民心甘情愿地服从统治,是一种不讲任何原则的“和”。这种不讲原则的“和”在当代就发展成为一种畸形的模式,那就是“和和气气”,政策不讲原则,工作不讲原则,从而导致营私舞弊,互相包庇,彼此袒护;在执法方面就表现出以个人意志为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在“贵和”基础上的“重人”,就是强调人为努力的效果,重视人民的力量。荀子从历史的观点提出“人定胜天”的主张,这无疑是对封建迷信思想的反叛,它强调人为努力的作用,这是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所证实的。

中国历代统治者,凡英明君主都很重视人民的力量,唐太宗就曾以水与舟的关系来比喻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贵和”与“重人”是统一的,贵和必然重人,只有重人才能真正达到“和”的目的。

十虚怀若谷

【原文】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注释】

人我:人与人之间,与人交往。

平:心平气和。

庶几:这样。

【译文】

胸襟宽阔广大,必须从平淡这两个字下工夫。与人交往,要有平常之心;对于功名,要看得淡。这样,胸怀就会日渐开阔。

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都要有好的老师、好的朋友与好的榜样。

【心得】

在这里,曾国藩指出:作为军中将领,如果一味贪功,一心只想个人升官发财,如何能让士卒效力呢?所以,行军打仗之际,固然必须追求胜利,但同时应该把“功劳”二字看得淡然一些。

诸葛亮也主张身为将领者应当胸怀宽阔,不要一味追名逐利。他认为,为将者有必须遵守的法则,如果不遵守法则,必然会有危险,甚至覆军败亡。他把主要法则归纳为十五条,其中第六条是能容忍,忍受耻辱。照今天的理解,就是要豁达大度,不要为了一件小事斤斤计较而坏了大事。

自古以来,凡成大器者必然具有豁达大度的胸怀。这里举一个历来为人所称道的故事为例:

东周列国时期的楚国国君楚庄王,在打败叛军之后开了一个隆重的庆功大会,大小军官济济一堂,饮酒作乐。为了给大家助兴,庄王让自己的宠妃许姬为在座的每位军官斟酒致敬。突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这时,离许妃最近的一位小军官乘机骚扰许妃。许姬心中十分着恼,却又不便发作,她在情急之下心生一计,顺手将这位军官的帽缨揪了下来,然后挣脱开奔回到庄王身边,告了这位军官一状。

正当许姬幸灾乐祸地准备看那个无礼军官被送上断头台,以泄心中怒气时,却忽然听到楚庄王说:“请大家把帽缨都摘了,大庆之时,不必衣冠齐整,今晚让我们喝个痛快!”

很快蜡烛又点上了,一群没有帽缨的武士们狂喝痛饮……不久后,在一次战役中,庄王被困,生命危急,舍身相救的,正是当时那位曾对许姬无礼的军官。

一个高居万人之上,握有生杀大权的君王竟能如此宽容大度,着实让人感到吃惊。他不仅能为江山社稷容忍手下的小军官侮辱自己的宠妃而不予追究,而且还能想办法让这名小军官彻底铲除心中的疑惧。对如此豁达的君王,他能不以死相报吗?

同类推荐
  • 班级异闻录

    班级异闻录

    又是一次战斗,又是一次神魔战争,这一次,我并不是孤单一人,因为我和我那些可爱的同学在一起,相信世界充满明亮。。。。。
  • 吉阳战记

    吉阳战记

    被铠甲和弓箭武装到牙齿的奥斯陆铁骑长驱直入,一路杀到帝都的郊外,眼看传承了百年的大汉基业就要城破国灭时,却突然遇到一群手持不明兵器的“妖怪”,被杀地丢盔弃甲,如丧家之犬逃回国内,奥斯陆二世一怒之下将统军大将尼格赐死,然而,尼格至死都没想明白自己的军队究竟遇到了一群什么样的敌人,死不瞑目。帝都郊外一山坡上,在落日的余晖下,一个背影一边擦着枪,一边自言自语到:这哪是战争呀,这简直是屠杀,作孽呀作孽。。。
  • 太原劫

    太原劫

    有一次问师父,什么叫迷信。师父说,迷信是世人对我们的误解,他们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佛,也不阻止别人去相信,我们也常说世人很迷茫。戒空说:我也感到迷茫,难道因为我不信佛。师父:非也,就算你信佛也会迷茫,因为我也迷茫。
  • 一战定天下

    一战定天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个属于热血男儿的成长历程。从一个狂傲不羁的少年到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从一个军校毕业生到一代战神的历程,属于我们心中的卫国传奇,正式开始。
  • 落原

    落原

    万千敌中过,人零海萧阔。踏痕无匿处,只身苦含落。待一时,一飞凌绝,独览众小......
热门推荐
  • 腹黑公子:独宠小娇妻

    腹黑公子:独宠小娇妻

    他本是一位被世人不知的私生子,却愿为她争名夺利;她身负弑母之仇,却为他放下仇恨。他冷酷却对她腹黑,她绝情却只对他柔情。然而在这场名利的天下,是谁负了谁又是谁伤了谁?
  • 灵明小六荡仙魔

    灵明小六荡仙魔

    “金斗引得祥云至,自有仙道从中来”一个金斗,一句谶语,让原本平静的神州大地,变得血雨腥风!听灵明小子孙小六给您讲诉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斗圣孙悟空陨落千年后的故事,自有让你想象不到的因果,让你喟然长叹的宿命,让你沉溺其中的姻缘,和让你血脉喷张的战斗。不要急,慢慢来,听小六给你慢慢讲述....
  • 校园之超级老师

    校园之超级老师

    一部能让仙界无数强者抢破脑袋的书籍他拿给学生当课外书看。一件能让仙界甚至是神界所争夺的武器,他对学生说:“学生们,今天发福利了。这些东西你们随便挑,回家当玩具玩!”一瓶能让人间无数大佬疯狂的弹药他给学生随便吃,他对学生们说:“学生们,今天我带你们统一人间,百年后还要统一仙界,万年后还要统一神界!”他是一个传奇,他能为自己的女人放弃整个世界,他也能为自己的女人灭掉整个世界!他也能为了自己的学生与整个世界为敌!注:此书类型选错,应该是玄幻一类的,望各位大大不要建议。
  • 复仇三公主的到来

    复仇三公主的到来

    她,冰冷无情;她,泼辣妩媚;她,可爱动人;三个姐妹的父母被杀害,从此开始她们的复仇天涯。而她们与他们,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
  • 本妃有药:病娇王爷快开门

    本妃有药:病娇王爷快开门

    有一种好男人,叫做别人家的王爷。别人家的王爷温柔似水,苏言兮家的王爷病得像鬼;别人家的王爷冲冠一怒为红颜,苏言兮家的王爷冲冠一怒病半年;别人家的王爷千杯不醉,苏言兮家的王爷一杯就睡……总之,苏言兮很嫌弃自己家的王爷。“玉墨隐,你浑身上下都是病,得治。”某王爷眨眨眼睛,一脸无辜:“不是病,是毒。那毒的名字,叫苏言兮。”
  • 源计划:英雄联盟

    源计划:英雄联盟

    我叫泽洛斯,是艾欧尼亚前线部队的一名队长,不仔细看的召唤师或许会将我的名字看成那个被称作远古巫灵的泽拉斯,但我和他是完全毫不相干的两个人,何况我确实是人,而他是没有躯壳的纯粹能量体,比我强大好几个档次。提到我的名字或许各位召唤师都很陌生,但提起我的妹妹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她就是刀锋意志艾瑞莉亚。忘了跟大家说,其实我的真实身份是地球上的一个loser,我是被那个叫巴德的老家伙坑到瓦罗兰来的,他说敖兴召唤失败,所以只能靠我来拯救艾欧尼亚,当时我就在心底打出“GG”两个字。在这里,我将以我的瓦罗兰之旅告诉大家有关英雄联盟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哪天我突然死在瓦罗兰,你们就多用巴德坑坑队友。
  • 血战九重天

    血战九重天

    一个天才,一次意外,天才变废才,一次奇遇,废才变奇才。
  • 双主一世

    双主一世

    当魔族成为了主宰,当万物泯灭,当少年单薄的身体支撑起大家寄托的希望时,世界不会给他退让的余地,只会,将所有人玩控于手心。少年的仇恨,何时才会有发泄之日。。
  • 混沌光脑异世逍遥

    混沌光脑异世逍遥

    身具混沌体的修行天才梁问天,因天下觊觎他的混沌石而被满世界追杀,最后不得已自爆而毁灭整个位面,恰巧倾尽整个十级文明国度创造出的光脑曙光与混沌石融合为一,夹带着梁问天与其爱人曾彩馨穿梭时空隧道,降临到了新的位面,但能量不足,只保留下了灵魂,且失去了曾彩馨的踪迹。在新的世界,新的位面,我有曙光我怕谁!”没有小光做不到的,只有小光想不到的。“曙光自豪地说。”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守护,“梁问天仰天长哮,”守护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 陌上牵牛花

    陌上牵牛花

    三千年后,帝子:庭,失踪于仙界。魔皇:焱,匿迹于北荒。仙魔两界蠢蠢欲动,风云将起。她,遗忘了三千年前的恩恩怨怨,却带着三千年前的使命,再一次陷入仙魔争斗的漩涡中,又似乎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