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8900000006

第6章 文韬篇(5)

群邪比周:与坏人结党营私、互互勾结。比周,结党营私。

蔽贤:遮蔽贤才。

举人:推荐、选拔人才。

督:监督、考察。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选用贤能,却得不到贤才辅佐之效,社会越来越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回答说:“选举贤才却不能放心任用,这只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之实质。”

文王又问:“造成这种过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太公说:“造成这种过失的原因在于人君喜欢任用世俗称赞的人,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才。”

文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人君常常把世俗所称赞的人当作贤才,而将被世俗所诋毁的人当作不肖。因此,能多结党朋的人就被选用,而少结党朋的人就被黜退。若是这样,奸邪的人就会结党营私而排斥贤才;忠臣即使无罪,也被谗毁置于死地;奸臣虽然无德,却因虚假的声誉而取得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不免陷于危亡了。”

文王又问:“怎样举用贤才呢?”

太公说:“将相分工负责,根据各级官吏应该具备的条件选拔贤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考核他们的才学与贤能,必须名副其实,使其才德与官位相称。这样就可以收到举用贤才的实效了。”

【心得】

官场中历来一直有这种现象,举贤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收到用贤的实效。姜太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的要害。

奸佞之徒常会结党营私、互相吹捧;而对真正的贤才,则恶意中伤,肆意排挤,甚至横加迫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如果君王不察,很容易就误用了这种小人,他们一旦得势,便会更加嚣张,结成党羽,扰乱朝政,而真正的贤才却被障蔽、被罢黜,甚至遭到被杀害的命运。

南宋时期,秦桧得到宋高宗的信任,官至宰相。1140年,秦桧怂恿宋高宗解除主战将领的军权,并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促成了绍兴和议。秦桧任相期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奖励歌颂和议的诗文。他还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苦农民家破人亡。这实际上是以举贤之名,用奸之实的闹剧,世风怎能不越来越混乱,国家怎能不越来越濒临危亡呢!

所以,姜太公主张举贤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用“按名督实”的标准来杜绝一切官场的虚伪狡诈,使一切奸佞之徒失去进身的机会和钻营的缝隙,而给真正的贤才开辟出一个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十一赏罚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注释】

所以:用来。

劝:鼓励、劝勉。

示惩:表示惩罚的道理。

凡用赏者贵信:凡用奖赏的手段,最重要的是要兑现。信,信用。

用罚者贵必:凡用惩罚的手段,就要坚决执行。必,坚决实行。

莫不阴化:没有不替移默化的。阴化、暗中感化。

畅:感动。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奖赏是为了鼓励好人好事,惩罚是为了警戒坏人坏事。我希望奖赏一人来鼓励一百个人,惩罚一人来警戒一百个人,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太公回答说:“凡是奖赏,贵在守信;凡是惩罚,贵在坚决实行。如果能对你所见所闻的事都做到赏必信、罚必果,那么你所未看到未听到的人,没有不潜移默化了。真诚,畅达于天地、上达于神明,何况对于人呢?”

【心得】

周文王深知,赏罚的目的,如果仅仅在于针对当事人本身,就失去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也就是说赏罚应当具有赏一劝百,罚一警众的作用,应当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文王并不十分明白。姜太公对此作了深透扼要的阐述。他认为,关键在于施行赏罚的君主是否具有“赏信罚必”的“诚心”。所谓诚心,就是出以公心而毫无偏私。不管谁做了好事,都不要埋没,都要论功行赏,给予鼓励;不管谁做了坏事,都不要袒护,都要量刑惩处,以为后戒。这样一来,想做好事的人,就会更加踊跃;想做坏事的人,就会望而生畏,而整个社会人心向善的风气就会因此而形成了。

姜太公之后,《孙子兵书》开篇就在“五事”、“七计”中提出“赏罚孰明”的问题,可见孙武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晋文公问狐偃说,给予士卒和百姓很多好处,如缓刑罚、补不足等,不知能不能使军队勇于作战。对此,狐偃明确地说:“不足为战”。晋文公又问:“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偃回答说:“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即该赏者一定要赏,该罚者一定要罚。

后来,晋文公依狐偃之言,执法严明,在战场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信,即言而有信。赏信罚必,是古今兵家极端重视的统御谋略之一。“若法令不行,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吴子兵书·治兵第三》)吴子也把“信赏必罚”看作对敌作战、欲求制胜的首要条件之一:“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军能达此,胜之主也。”(《吴子兵书·治兵第三》)以上种种即是在强调:该赏的坚决赏,该罚的必须罚。

已经制定并公布了的军法军令,该执行的就必须贯彻执行,绝不能法而不信,令而不行。如果有一次不严行赏罚,失信于全军,则一切军法军令都难于继续执行。

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失败后,不仅挥泪处斩了失守街亭的马谡,重赏有功的王平,而且还引咎自责,上疏刘禅自贬三等,这是“信赏必罚”的典型例证,也是蜀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得好,诸葛亮对“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所以,诸葛亮死后,连曾受过他惩治的人也都为之悲痛涕零。

十二兵道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注释】

武王:文王之子,姓姬,名发。他继承父志,起兵伐纣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凡用兵之道,没有比集中统一更为重要的了。一,统一。

独往独来:不受牵制,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此指无敌。

黄帝:传说中中国古代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号轩辕氏。他曾得到各部落的拥戴,败炎帝、杀蚩尤,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一者,阶于道:统一的原则,贯通于自然规律。阶,一切事物凡渐而成其事者都叫做阶,此作动词,接近、进入之意。

几于神:差不多算是异乎寻常。几,接近,差不多。神,非凡,奇异莫测。

用之在于机:统一原则的运用在于机变。机,机变、计谋。

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加以运用。

商王: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在牧野战败纣军,纣王自焚而死。

各设固备:敌我双方都设置了牢固的防守工事。固备,坚固的守备工事。

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外面假装混乱,内部要完整;表面显示粮食缺乏,而实际供应充足,士卒本为精锐之师,而故意表现出笨拙的样子。内整,内部完整。

阴其谋,密其机:隐藏自己的企图,深藏自己的计谋。

兵胜之术:战争取胜的方法。术,方法。

【译文】

武王向太公问道:“用兵的规则是什么呢?”

太公回答说:“用兵的规则,没有比统一意志更重要的了。统一意志,就能做到自由灵活、纵横驰骋。黄帝曾说:‘军队意志统一,就符合用兵的规则,几乎可达用兵如神的境界了。’这个规律的运用,在于掌握战机,造成有利的形势,而成功与否则在于君主运筹帷幄之中。所以古代圣王常称兵为凶器,非到迫不得已时才用它。”太公继续说:“现在商纣王只知道国家还存在,却不知道它已经濒临危亡;只知道纵情享乐,却不知道自己祸殃在即。国家目前还存在,并不意味着永远存在,是否永远存在,应看他能否做到居安思危,使其不亡;自己眼前的快乐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快乐,是否永远快乐,亦在于看他是否能做到乐不忘忧,使其无殃。现在你已经考虑到存亡的根本大事,还担心什么枝节的问题呢!”

武王又问:“两军相遇,敌人不来攻打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敌人,双方各设置坚固的守备,谁也不敢率先发动攻击。如果我想偷袭敌方,又没有有利的时机,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要使我军外面假装混乱,而内部组织却十分严整;表面假装粮草短缺,而实际上粮草供应充足。表面看来军队笨拙而迟钝,实际则皆是精锐之师。命令部队忽离忽合,士卒忽众忽散,仿佛号令不整、军纪不严。隐匿计谋、隐蔽企图,高筑工事、埋伏精兵,保持寂静无声,使敌人不知道我军的配备和意图,以便声东击西。”

武王说:“倘若敌人已经知道我军的实情,了解我方的计谋,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用兵制胜之术,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方的军情,抓住有利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心得】

此篇阐述用兵的根本规律和出奇制胜的战术。

太公认为,用兵的根本规律,是统一意志、集中力量。只有意志统一、力量集中,才能充分发挥君主的统帅作用,使全军的行动自由灵活、纵横驰骋,符合战争的规律,达到用兵如神的境界。所以在姜太公看来,战争既是杀人的凶器,又是智慧的艺术。

对于如何主动出击敌人、攻坚取胜,太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兵不厌诈,以种种假象迷惑敌方,造成敌方的错觉,使其作出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决策、错误的行动,这一系列错误的连锁反应,必定会将敌军引向错误的深渊,我军若能乘机出击,必定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造成敌人的错误,并不等于敌人就自动败退了,最终打败敌人还得靠自己亲自动手。所以,打败敌人的前提不能建立在敌人犯错误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自身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基础上。所以太公认为,如果我方的伪诈被敌人识破了,也可以打败敌人,那就是周密地明察敌情,抓住有利的时机,给予出其不意的打击。

《孙子兵书·计篇》云:“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显然,这里所论述的与姜太公所言“兵不厌诈”的谋略思想是一致的。运用此一谋略,关键在于用兵作战变化莫测;抓住敌军的思维空隙,如果行动全在敌军意料之中,也就无法做到出其不意了。出敌不意之法,多出于常规、常法、常识之外。

李愬雪夜袭蔡州,乃是正确选择了敌军不易察觉的时候。

韩信暗渡陈仓,乃是正确选择了敌军想不到的路线。

《孙子兵书·势篇》又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杜佑注:“正者当敌,奇者从傍击不备;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也。《百战奇法·奇战》也云:“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膑兵书·奇正篇》云:“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又云:“发而为正,其未发者为奇也。”“正”是指一般的、正常的;“奇”则是指特殊的、变化的。

与姜太公“击其不意”的谋略思想相似,孙武也认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相生”、“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孙武认为一个高明的将领,当随情况变化而变换奇正战法,犹如天地一样变化无穷,江河一样奔流不竭,应善出奇兵,打败敌人。他强调“示形”、“动敌”,认为这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奇正”战术的运用,大体包含以下内容:在作战部署上,担任守备任务者为正,集中机动者为奇;担任牵制者为正,担任突袭者为奇。在战术运用上,正面攻击者为正,迂回侧击者为奇;明攻为正,暗袭为奇。在作战方式上,一般战法为正,特殊战法为奇;常法为正,变法为奇……战争史上,“击其不意”、“出奇制胜”这个谋略被广泛采用,精采战例更是数不胜数。

公元前718年,郑国进攻卫国,燕国出兵救援,与郑国的军队交战于北制(今河南荥阳县境)。郑国以三军部署在燕军正面,另派遣一部分兵力偷袭燕军侧后,燕军只注意了正面防备,不料背后却遭到了郑军的突然袭击,结果大败。

此外,姜太公所谓的“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的论述,是讲军队和战争的政治意义,与国家存亡密切相关。在姜太公看来,一方面“兵为凶器”,是杀人的工具;一方面又“兵者利器”,是保卫国家的支柱。他特别提到“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这种思想是极为深刻的,对我们当今民族、国家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同类推荐
  • 终极激活

    终极激活

    想过刺激无比的人生吗?接受传承就可以了,duangduang几下轻松搞定,不过……
  •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苏德战场上规模空前的决定性会战。苏德战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 末路雇佣兵

    末路雇佣兵

    一个退役的特种兵重新拿起武器,走上了雇佣兵这条不归路。在他身上,又会有怎样的故事?他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铁血大后方

    铁血大后方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棉业处主任关锦璘被任命为前线伤兵转运专员;在临时后方宝鼎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杀;随着战争的深入,天宝市成了远离前线的大后方;关锦璘升任为大后方中将总都督,为了能让上海、南京、武汉的民族企业安全转移到大后方,关锦璘和他的战友呕心沥血,谱写了一曲民族正义的战歌!
  • 谍海寻踪

    谍海寻踪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的孙武很早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认识到了“知”与“战”的内在联系和实施次序。即“知”与“战”二者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先“知彼知己”,然后方能“百战不殆”。
热门推荐
  • 雪玉恋殇

    雪玉恋殇

    卫雪:伤痛从未离去,爱却悄然来临,时间给了悲伤,却也给了幸福,当我再回首时,你就站在身后笑着望我。陈浩宇:第一次看见她,自己明白了什么叫一眼万年。第一次离开她,自己明白了什么叫痛不欲生。从看见的第一眼就注定了一生的相随,站在你的身后,等待着你转身的那一刻能第一眼望见自己的笑脸。连清宇:莲儿,你被我烙印在心里要我怎么忘记你,时间只会把我对你的爱洗刷的更清。连清亭:我得到了王位,却没有得到莲儿的心。莲儿曾笑我没自尊,却忘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让我如此卑微。一世浮华,一生如梦,一切如云,抓不住的心伤,拂不平的伤痛,治不了的心痛
  • 时光,曾未眠

    时光,曾未眠

    最贴近真实的故事,最无可奈何的感情,最无法预知的未来。不知道你的生命中是不是有那么一个人,曾陪你度过最美好的青春,却突然觉得好像连伸手都再触碰不到
  • 剑之风云

    剑之风云

    总有些时候人醉世界跟着醉,手中持剑,敌自刎!三层楼孤立城外荒野,破败不堪但坚挺,名曰:黄楼
  • 升霓决

    升霓决

    升霓,一个古老的仪式,一个不被注意的孤儿,一段不为人知的神秘岁月,一个奇妙而又充满刺激的修真旅程。。。
  • 跨时代修真

    跨时代修真

    人界拥有神体质的婴儿横空出世。三界蠢蠢欲动!仙魔不再是这世界中的主角。跨时代后“冷疯”同时存在两个世界的人物!是怎样的创造修真界的传说与改变华夏的命运!热爱小说的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去体验这场惊心动魄的传说吧!
  • 恶魔校草乖乖

    恶魔校草乖乖

    “喂,你和校草到底是什么关系?”夏元夕一个字把那些要和她抢老公的小婊砸都给弹回去了。校草是她的,谁都别想抢!为了让校草大大被抢走也没有用,她每天努力累死他累死他。嘿嘿!老公,来啊!继续啊!互相伤害啊!
  • 豪门弃爱

    豪门弃爱

    作为郑家私生子的郑奇天再次回到了曾经和母亲生活了十几年的中海,秘密的主持的SG计划和寻找五年前离开突然离自己而去的初恋情人武雪。中海明园和中海大学两次偶遇美丽的女孩慕容映雪,展开热烈追求之后终于获得芳心,正当两人相互爱慕情真意浓时,郑奇天突然知道了一个让他想不到的消息。自己喜欢的女孩慕容映雪便是五年前离自己而去的初恋情人。一次出行,杀戮者突然出现,慕容映雪受伤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她并不是真正的武雪,而是她的妹妹曾经的武冰。姐妹两人同时遭遇危险,男主又该如何应对
  • 双重人格我是苏晓倾

    双重人格我是苏晓倾

    初次见面,他就觉得她似曾相识。但后来,她······
  • 天启时代

    天启时代

    在这个纯粹的异能世界中,没有魔法,也没有修真,只有为数众多的变异人。直到元素开始复苏,新种族崛起,无法调和的元素者内部矛盾再度爆发,使得蛰伏在和平表象下的各方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于是,新的时代悄然降临了……纪天风作为一名由人类蜕变而成的新晋氧元素操控者,应当如何抵挡金元素操控者等强大元素者的打压?又如何在拥有各种异能的变异人中拼出一个未来?在他第二元素正式觉醒的那一刻,他终于发现了“天启”的真相!“元素时代,我有天启!”---------------Ps:虽然分类是科幻,不过这是异能小说……
  • EXO爱上我的宠

    EXO爱上我的宠

    都说美男不可信,果真!一次误打误撞到了X公司,认个美男做哥哥。一场车祸,失忆,把吴世勋当作老公?!记忆恢复,跟着美男们去旅游。一次旅游,竟被吸血鬼咬了!?这不要紧,吸血鬼还长得那么帅!一怒之下,反咬他!没想到托自己的福,自己变成吸血鬼了,这才知道美男身边的秘密。原来都是血族?!更可怕的是自己居然有着不可思议的身份,和他们有着丝丝絮絮的瓜葛……“饿了么?来,喝我的血!”边伯贤一脸狡诈。其他美男不甘示弱,“我白,喝我的血~”、“我感觉你如果饿的话有必要咬我一口,我的血比他们质量好。”……她崩溃……T_T(读者qq群:595975220,进群加我,闲聊什么的都可以,我是行星男饭,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