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400000009

第9章 中世纪的西方思想(3)

奥古斯丁关于时间的观念也很值得一提。他根据《圣经》的提示,认为上帝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时间的创造者。他在《忏悔录》中说:“上帝创造了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在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中,必须表现出万物的可变性,人们从而观察时间和度量时间。”所以,时间和空间都是上帝创造的。而且时间仅对世界而言。因为上帝是永恒不变的,是超时间的。他认为,既然过去已经不存在,将来又尚未到来,那么过去和将来这两个时间怎样存在呢?现在称之为时间,也是正在走向过去,怎能说现在存在呢?因此,他认为把时间分成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不精确的。他提出,或许把时间分成过去的现在和现在的现在以及将来的现在更精确些。过去事物的现在是记忆,将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现在事物的现在是真正能感觉到的。因而他主张把时间分成记忆、注意和期望三类。他把时问归结为人类心灵的三种功能。正是这个思想,后来导致康德把时间理解为直观的先验感觉形式。这也突破了古希腊对时间循环论的理解,无疑对形成更完善的时间观念是有帮助的。

总之,中世纪的历史观念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其十分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正如科林伍德所指出的,思想之摆已经从古希腊一罗马历史编纂学的抽象的和片面的人文主义摆到了同样抽象和片面的中世纪的神本观点了。神意在历史中的作用得到了承认,但它却是以一种再没有什么事情留给人类去做的方式而被承认的,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历史本身之外去寻求历史的本质;这不能不说是中世纪历史观念消极的一面。

四、中世纪的法律思想

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中世纪的法律思想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它总要加入神的因素;在自然法之外,还有神法和宗教教义的作用。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基本上继承了柏拉图的说法,认为为了维护人间世界的和平,需要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不良愿望,对于那些没有理性的人就需要他人用法令来控制他们的欲望。他还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它的福利需要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法律,就是用命令来控制没有理性的人的各种欲望。他还强调惩罚的作用,认为惩罚不仅能帮助犯罪者改正错误,而且对其他人也是一种教训,可以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奥古斯丁加上了许多宗教的内容。他所说的“上帝之城”实际上就是天国,也就是说,在人间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天国存在。凡是死后经过“末日审判”升到天国的灵魂便可以得到永生,达到至善,天上社会的公民都享受着永久和平。人间世界则是另一番情景,他从基督教原罪的教义出发,认为人类祖先犯了罪,留在人间生活是在接受上帝的惩罚。

不仅如此,他还发展了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只有通过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教会对人们进行洗礼,人们才能得救。按照他的观点,世俗法律必须努力满足永恒法的要求,如果世俗法律的某些规定明显和上帝之法相悖,那么这些规定就不具有任何效力,应当加以摈弃。

对于法官,他有许多观点也是从柏拉图那里来的。

五、中世纪的伦理思想

伦理思想一般总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补充,它们相辅相成,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中世纪的伦理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差不多所有的道德问题都与基督教教义联系在一起。奥古斯丁和阿奎那是两位经院哲学家,也是神学理论家,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伦理思想。

奥古斯丁的伦理思想

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他写的《仟悔录》的第一部分就是记述自我反省和改邪归正的过程。他的思想为罪恶的问题所苦恼。开始他从当时盛行的摩尼教的善恶的二元论学说中寻求答案。这种学说认为,善恶是两个对立的实体,各有自己的原则。恶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原因,人可以不负责任。然而这并没有使他的心请平静下来。后来他又对善恶采取一种怀疑主义的态度,企图自我麻醉,但他的心灵仍然得不到安宁。最后他遇到了新柏拉图主义,这种学说告诉他,永恒不变的真理应当到物质世界以外去寻求。这大大地启发了他的思想,结合对《圣经》的研究,他终于形成了一套理论。

他按照柏拉图所说的真是天然不朽的思想,认为上帝是不朽的,是至真至善的。在上帝那里,恶是没有的。关于上帝所创造的万物那就是另一回事。万物本身不是至善的,也不是不朽的。万物的善有多有少。因而他认定,善的减少就是恶,恶无非就是善的缺少。他认为,心灵的罪恶,无非就是缺欠天然的善,一旦治好了恶也就不存在了。在他看来,犯罪是人的自由意志,是人败坏自己善的存在,损坏自己善的本质。归根到底是背离了上帝,背离了至善。他自己正是按照这种思想自我忏悔,从而皈依上帝,弃恶从善。

所以,奥古斯丁鼓吹一种以对上帝的爱为标准的伦理学,他既不认为知识就是美德,也不认为人只有履行其自然职能时才能建立起幸福。他与他的前辈不同之处,在于坚持幸福要超出自然而进入超自然。在他看来,没有纯粹的“自然的”人,是上帝创造了人,人总是带着上帝创造的标记,人与上帝之间有某种永恒、具体又是可能的关系。人追求幸福并非偶然,这正是人的有限性和不完善性的表明,人只能在上帝那儿找到幸福。

一个人可以爱物质对象,爱其他人,爱他自己。这样,每个人所爱的事物将为人提供对满足和幸福的量度。恶不是一种肯定的东西,而是缺少某种东西,恶实质上就是“善的缺乏”和“实体的缺乏”。恶就是削弱善。换言之,上帝并没有在人身上创造罪恶,而是人自甘堕落。所以人的爱的对象还应包括上帝。奥古斯丁强调人是造出来爱上帝的。上帝是无限的,只有无限的上帝才能给人以最终的满足和幸福。要生活得好就得爱上帝,爱上帝是对幸福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要求。而当人们把其他爱的对象当作爱的最终对象时,这种失常的爱就会在人的行为中产生出各种病态,灵魂会被严重损害,人会被纠缠在骄傲、嫉妒、贪婪、妒忌、奸诈、恐慌和极度的不安之中。这种失常的爱会产生失常的人,失常的人又会产生失常的社会团体。因此,个人的再生和灵魂的拯救只有重新调整爱的对象。奥古斯丁强调人首先要爱上帝,然后才能恰当地爱其他的对象。只有这样,才不会去企求从对其他对象的爱中得到只有以上帝的爱中才能得到的最终安宁和幸福。因此,人们在行动之前必须在亲近上帝还是疏远上帝之间进行选择。恶是人的自由意志的行动造成的,而善则是上帝的恩典,不是人的意志的产物。所以,奥古斯丁的伦理学都是以人对上帝的爱和上帝对人的爱作为基础的,他的一切伦理说教就是要人们信仰上帝和爱上帝,爱上帝是善恶的最高标准。

他说过:“主啊,我怎样寻求你呢?我寻求你天主时,是在寻求幸福的源泉。我将寻求你,使我的灵魂生活,因为我的肉体靠灵魂生活,而灵魂是依靠你生活。”这就是奥古斯丁的逻辑。

阿奎那的伦理思想

在伦理学中,罪恶是每一位神学哲学家需要面对的问题。既然每一存在的事物均来自上帝,那么罪恶是否也来自上帝呢?奥古斯丁以来,神学家都用善的匮乏或人的灵魂的堕落来解释这个问题。阿奎那也接受奥古斯丁的说法。阿奎那说,通奸是罪恶,并不在于它的物质方面,而在于造成通奸的原因,即缺乏礼节,而且他又接受了柏拉图的某些说法,即认为通奸者不会将他的行为看作罪恶,相反会认为他的行为某方面是好的,会带来愉快。同时,罪恶也是随着人的自由而来的错误选择所造成的。

然而阿奎那认为,尽管自由地创造人的上帝允许自由的可能性,但在这种情况上帝并不是罪恶的原因,而是错误意志的产物。

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对道德采取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认为一个人要获得德行和幸福就要履行他们的自然的目的和职能。而阿奎那则采取一种超自然的态度,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将上帝看作是源泉和最终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仅是履行他的自然职能和能力来获得幸福是不够的,人还应有超自然的目的。基督教伦理学的目的就是教导人们追求最高的幸福和理想。他认为伦理学要以宗教作为基础。没有宗教观念,没有对上帝的至善的追求,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伦理学。

在他看来,人之为人是由于人具有理智和意志。意志表现人们行动的目的。在这里他完全接受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行为的目的论模型。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人除了追求物质的满足外,还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追求无限的真善美,这个无限的真善美就是上帝。因此,意志要作出正确的决定,就需要理智的指导,需要上帝的恩惠和神启的真理,这样意志才能代表人对善和正义的追求。

同类推荐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西汉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推进了先秦诸子思想的再度活跃。吸取百家之长并各有所宗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特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一时代的主题。《淮南子》就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产生的。《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宗,融合各家之长,对当时的社会和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试图形成融贯各科知识为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博大宽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淮南子》不仅是汉代思想史上也是道家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淮南子》的作者在当时已意识到道家自身理论的...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热门推荐
  • 上古:皇姑姑

    上古:皇姑姑

    天地初始,混沌初开,有混沌灵泉坐落青丘山旁,聚天地之灵气,凝聚七彩神魂,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 毒医穿越:绝色宠妃

    毒医穿越:绝色宠妃

    她,汝嫣邪,现代毒医,穿越到宁国相府嫡女身上。努力创建自己的势力,她很快就强大起来!第一美人么?呵呵,第一美人心机深似海。世人问:她诽我、谤我、欺我、辱我、害我,何以处之?佛曰:你便耍她、轻她、贱她、藐她,看准时机再弄死她!
  • 超凡夜隐

    超凡夜隐

    无尽的鲜血之中,猩红的双眼正在慢慢地睁开着!死寂般的废墟中,金色的身影正在缓缓地站起来!黑暗的角落之中,苍蓝的火焰正在不断地蔓延着!一望无际的冰原上,银色的剑刃直立在大地上!无穷的力量颠覆着世界,只留下了最后的残迹!
  • 步步为营:一品皇贵妃

    步步为营:一品皇贵妃

    她当然想过淡然平静的日子,然而,命运多诡,她的生活注定无法平静若死水。她永远记得,她第一次见苏泽的时候,她说:“苏泽,你可以选择隐忍,而我别无选择。”也许她的命运从生来就带有枷锁,困住自己,困住别人。如果生命可以重来的话,她不要遇见薛景恒,不遇见他,是否就可以活得轻松自在一点?她不知道,但是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选择的话,她会选,不遇见。不打扰,是最好的温柔。
  • 魂统天下

    魂统天下

    我欲天下,谁人敢挡;我欲苍穹,谁人敢拦;挡者死,拦者亡。
  • 时空偶像

    时空偶像

    三位少女在偶像学院穿越,这所历史悠久的学院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少女们,进攻吧,成为闪亮的宇宙明星吧!让每个世界因你们而焕发光芒
  • 十六局

    十六局

    一朝风云起,一局定天下。少年穿越进一片崭新的世界,大陆诸侯纷争,作为第一个王朝皇子的他,誓要打败宿命中的对手,一统大陆。我要赢得这十六局。为梦想!为复仇!为命运!一切,都是因为生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世绝宠:腹黑世子娇俏妃

    三世绝宠:腹黑世子娇俏妃

    他记得,那日的幻棤芜极美,红裙软纱,眉间一点如血的朱砂衬着她白皙如雪的肌肤。她敬他一杯酒,他欣然饮下。即便,他早就知道那酒中含有剧毒。她想让他死,那他便遂了她的愿又何妨。那晚,她为他舞了一曲离殇。酒毕舞终。倒下的却是她。她在他的怀中,如一只生命将尽的赤蝶。他的心如揪住一般,疼得不能呼吸。她看着窗外黎明前的黑暗,笑得是那般凄美,她说“玄宸,对不起,我违约了,这个约定,下一世,再用我一辈子来补偿。”“玄宸,我会在忘川河畔等你,等你收复江山,再同我……”玄宸看着怀中已无声息的人儿,泪无声落在她眉间的朱砂,唇角努力勾出一抹笑:“阿芜,说好了,等我收复江山,下一世我要你的一辈子。”
  • 四位公主的复仇计划

    四位公主的复仇计划

    富豪的家庭,苦难的命运,被善人救,练得一身武功,只为复仇,在复仇的途中,碰到了自己爱的人,复完仇,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开开心心的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