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400000011

第11章 近代前期的西方思想(1)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思想

新的哲学思想的兴起

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对腐朽宗教统治的运动,它的中心思想就是用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来对抗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用人性来取代神性,以便从思想上为资本主义开辟道路。这批文艺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从湮没已久的希腊罗马著作中,寻求他们可以用来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武器。他们利用古典作品中肯定人生的倾向和内容,来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他们一般都主张追求科学,提倡文化,反对愚昧,赞扬人的勇敢和敏捷等。这些新的潮流给当时的思想,尤其是认识论和文艺思想以深刻的影响。例如,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因素,把神看作是世界的外在原因,把大自然的丰富多样归结为僵死的形式的分类,但这样的解释已经不能令人满意了。柏拉图学派关于“宇宙精神”是生命在自然界直接始因的学说,开始受到欢迎,因为它比较容易被人们用来论证理性的重要性。而且,一种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平行的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也孕育成长起来,他们认为生命和人类思维的源泉在大自然内部,从而推翻了中世纪神学关于灵魂、天国的种种神秘主义说法。如十六世纪意大利自然哲学的杰出代表伯纳迪诺·特勒肖(1508~1588年)在认识论方面明确地提出感官能提供给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理性则概括感觉所提供给它的东西;一切科学,包括几何学在内,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这就从认识论上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论证。又如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年)虽然是个泛神论者,但他认为人类的理性具有在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能力。他认为:“智力永远不停留在已经认识的真理,它将永远向前走,走向未认识的真理”。再如达·芬奇(1452~1519年)认为:“我们的全部认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的……凡是不通过感觉而来的思想都是空洞的,都不产生任何真理。而只不过是一些虚构。”

总之,经过这个过渡时期的酝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近代西方哲学反映了资产阶级要发展自己的要求。在这个时期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贯穿于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发展形态之中,也就是说,哲学发展到这个时期,认识论采取了唯理论和经验论这样两种典型的形态。这是因为,一方面“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一方面因为“全部科学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在于用理性的研究方法去整理感官所提供的材料”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4、382页)。所以,无论是英国的经验论还是西欧大陆的唯理论都具有反封建和提倡科学的特点。近代西方哲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新的文化运动

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文化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得到大踏步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推动下,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西方确立了支配的地位。科学的传统,除了带来物质利益外,它本身也是独立思想的伟大推动者,前有哥白尼重新发现日心说,并于1543年作出解释,后有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发现,说明人类并非上帝的创造,而只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对象。这些科学思想都有力地刷新人们的思想观念。后来随着机器的发明,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在西方促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这样,无论西方文明传播到哪里,它的政治理想最终也会随着物质的扩张接踵而至。西欧各国都先后掀起了资本主义政治革命,先是英国温和的资产阶级革命,后是法国的大革命,尔后又有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发祥地是佛罗伦萨。但丁、米开朗其罗、达·芬奇以及后来的伽利略,都是佛罗伦萨人。意大利造就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在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领域,意大利也诞生了一位杰出的人物——尼科罗·马基雅维利,他有两部杰出的著作:《君主论》和《史论集》。前者研究了专制政权得以取胜和维持的方法和手段,后者则普遍研究了权力及其在不同统治形式下的运用。他主张贤人政治,主张“好政府,好法律”。他指出:“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或者几乎一半归我们支配”,为人的能动性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然而他又承认某些邪恶勾当有助于攫取政权,如果你希望获取权力,你就必须冷酷无情,从而为自己招来一些贬损之词。

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漠等人的哲学思想,还有法国的笛卡尔和德国的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的哲学思想,都被认为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

培根强调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或工具来发现真理,以取代显然已经枯竭了的三段论武。他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鼓舞了多少人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洛克的《政府论》以及霍布斯的《利维坦》都是在政治哲学方面极有影响的著作,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理论上的反映。洛克的权力制衡思想,霍布斯的人们理性地达成协议而同意顺从于共同选择的某个权威的思想,都是西方政治体制中的核心思想,对今日西方文化仍有影响力。笛卡尔是唯理论的代表,由于他对数学的关注和对方法的重视,从而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唯理论的哲学体系,因此被人们誉为“近代哲学之父”。他认为历史学靠的是人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不是理性的应用,因而不是知识的一个分支,这说明了他对理性的过分崇拜。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与霍布斯不同,他并不认为民主是最合理的社会秩序,认为最合理的政府应当在合理的地方发布合理的政令,还应在信仰、教诲问题上保持回避态度;他的将伦理学公理化也是十分独特的。而莱布尼兹关于数理逻辑的思想,对尔后数理逻辑的发展和今天的信息技术都十分有蒽义。

可以说,西方文化在近代奏响了人文主义的凯歌。文艺复兴不仅是人类意识的普遍觉醒,对世界和人的发现,而且是现代社会的雏形,是西方意识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与它发生了联系。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个时期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想。

体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最早出现于意大利,特别是佛罗伦萨,随后逐渐扩展到欧洲各地。该文化运动通过对文学、哲学、历史学、科学和艺术的革新,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们看来,中世纪文化是一种神学文化,对宇宙持一种先人为主的神秘主义观点,扼杀人的个性,使人在心理和肉体及其理智方面全部僵化,人所能见到的唯一东西是神的意志。他们呼吁要重新发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肯定人的意志和行动的价值,恢复人的各种权利,包括人在上帝面前应有的地位。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歌颂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和乐观主义精神,要求承认他们通过劳动而获得的人间幸福的合法性,反对禁欲主义对人间幸福的扼杀。这时的文艺家和思想家们把人置于宇宙万物的中心,高度赞扬人的理智和精神。随着神学体系的崩溃,人们摆脱了宗教教条的束缚,从理性上和感性上恢复了对现实世界的热情。自然科学在摆脱了神学和星象术的羁绊之后,人成了自然的主人,人必须担负起探索自然奥妙的新责任。1492年美洲的新发现,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这一切都在呼唤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归根到底,正如米朗多拉所说的,人就是人本身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瓦拉、皮科、莎士比亚等都是这个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作品中充满着人文主义思想。下面分别介绍:

但丁(Dame Aligheri,1265~1321年)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著名文学家,也是人文主义最初的代表。他九岁时认识了富商女儿比亚特利斯,十八岁时曾相遇一次。但丁回家后写了不少赞美她的诗。后来她嫁给一位富商,次年去世,但丁为此又写了许多悼念的诗,这些诗于1292年出版,诗集充满了对爱情和人生的赞美,发射出人文主义的光芒。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这是一部“梦幻”故事,叙述但丁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情人比亚特利斯灵魂的引导下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历。他创作《神曲》的目的是要净化人们的灵魂,显示人们思想个性的道路,提倡人文主义,追求真理,投身于现实世界的建设。人们普遍认为《神曲》的诞生,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但丁认为人是最高贵的,其高贵之处在于人具有理性和意志自由,人应当通过理性和行动来争取自由和幸福;人类最自由的时候就是他被安排最好的时候;爱是统治世界的力量,人应当爱人,而不应当去爱神。他在《神曲》中把宇宙比作散乱的许多纸张,认为是“爱”把这些纸张合订成册。

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年)不仅是人文主义的奠基者,还是近代诗歌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阿非利加》和抒情诗集《歌集》,还有拉丁文著作《秘密》。他是意大利复兴古典文化的倡导者。他在《秘密》中有一段话:“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充分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身解放的心情。

他不但强烈追求爱情,而且特别重视个人的荣誉。他的史诗《阿非利加》就是歌颂一位爱国英雄的,歌颂意大利民族的伟大,鼓励人们像阿非利加那样去为祖国的统一而战斗。

薄枷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年)是近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市民文化的真正代表者。他的《十日谈》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有人把它称为《人曲》。书中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僧侣的伪善和丑恶,歌颂男女冲破封建偏见的爱情。他认为人类天生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而人的灵魂则是上帝赐给的,任何人都有同样的机能和效用,区分人类贵贱的只能是品德,而不是门第;书中还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有人称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瓦拉(Lorenzo Valla,1407~1457年)出生于罗马一个律师家庭。他的主要著作是《论享乐》。他认为,人们不应听信教会的欺骗,而应当努力去追求现世的享乐。他甚至说,妓女比僧侣对社会更有用。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他主张个人高于社会,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他的享乐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

皮科(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a,1463~1494年)是一位诗文相当出众的意大利人。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的尊严》。他认为,上帝创造人时,就给了人达到他一切目的的能力,上帝使人具有各种不同生物所特有的一切,上帝赐给人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所以人的意志是自由的,能力是无限的。他的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的光辉代表。他的作品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生活在文艺复兴潮流达到高潮的时代,作品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他提倡人的尊严,赞扬人的伟大,指出人性的不可抗拒。他宣扬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鞭挞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人类的创造力是多么的有信心。

这个期间,在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和绘画作品。文艺复兴精神的深刻表现之一是肯定自我和希望万古流芳,因而纪念碑式的作品以及肖像画和雕像遍地开花,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的肖像和雕像应有尽有,大放异彩。马萨乔的许多宗教画开辟了绘画的新模式,他的绘画模式包含三个要素:朴素而厚重的写实主义;高度赞美人的肉体和精神品质;运用中心线透视法作为合理布置人物的手段,从而使得形象艺术得以巨大发展。达芬奇的《檬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都是刻画人的不朽的作品,画家以人文主义为基础,高度赞美人的肉体和精神品质。正如一位艺术史家弗朗卡斯特尔说的,“人从此认识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为自己有分辨万物的能力而感到骄傲,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动和谐生活的主人翁。”人文主义正是人们创造新生活的精神武器。

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随着市民和平民阶级的出现和兴起,人们对封建教会的统治越来越不能忍受。人们开始用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要求。他们开始要求恢复原始基督教的面貌,把《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依据,揭露教士的贪婪,反对教会的掠夺。平民的异端思想甚至要求在教区成员间恢复原始基督教的平等关系,甚至提出财产平等的要求。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鼓舞下,十五、十六世纪在欧洲掀起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恩格斯指出:“宗教改革——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这是包括农民战争这一危急事件在内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正因为如此,近代意义的许多革命思想都在这场斗争中孕育萌芽。

马丁·路德(Martin Iaather,1483~1546年)是德国宗教改革中市民派的领袖。他出生于普鲁士一个小城的普通农民家庭,非常熟悉穷苦人民的生活。1501年人大学学习,1505年毕业,又进修道院学习两年,后任牧师和在大学讲授神学。他先后写了许多文章揭露教会的腐败。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修身读老子

    修身读老子

    《读老子学处世之道》主要讲述了: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日明,守柔日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里贝特的实验揭示出在任何有意识觉知之前有一个实质的时间延迟。如果所有有意识觉知之前都有一个无意识过程,那么一个必然的事实是,无意识过程启动了我们有意识的体验,因此自由的自愿行动是在觉知到该行动意图之前被无意识地启动的。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有着极为深刻的后果。
热门推荐
  • 圣域志

    圣域志

    公元2025年3月27日,第一个可交互虚拟现实空间问世,命名“圣域”。这是一个英雄群像的故事,在虚拟现实游戏“圣域”风靡全球,成为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新世界”以后,一个巨大阴谋也围绕着它渐渐展开……冤屈、反抗、预言、背叛……身处重重晦暗漩涡之中,一群名为“天使”的人高喊着他们的战歌,踏上了永不归来的战场:“圣歌长天,神爱世间。星辰不死,永遵神旨。我们是捍卫天堂的神使我们是永不落幕的战士”
  • 潇潇风云

    潇潇风云

    神若不能庇护苍生,我来庇护;魔若祸乱天下,我便屠魔……
  • 飘渺星辰愿

    飘渺星辰愿

    有座城,未曾抵达有些人,未曾触及有个梦,未曾实现即使前路迷茫,即使百转千回矢志不渝,终有岸
  • 高中部的那些事

    高中部的那些事

    我,谢紫垣,是一个出生在中等平民家的小孩,我还有个哥哥。嗯,高中了呢。在那里我认识了好多好朋友,你,还好吗…
  • 丑的爱情

    丑的爱情

    猪脚开始是很丑的人。脸上有多处烫伤。班里的同学经常嘲笑他。学习也非常的差。学期结束回到家中。在房间内。救了一个受伤的人。从此猪脚不在平凡。踏上了他的花花之路
  • 电影剧本售原创勇者妖精

    电影剧本售原创勇者妖精

    剧本精彩语录集锦:对一个女人动手,不是男人的作为,即便她是个贼。金色妖精给予的只是异样期待,魔王又怎么可能死而复生?不,付出总会有冰融雪化。真诚相待,必有回报之礼,反之,则是徒添憎恶。向哥哥胡闹是妹妹的权利,帮哥哥忘记烦恼,是妹妹的义务。虚构是因心中抱有期待,可是现实与其刚好相反。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的身上如果勇者无法成为别人的英雄,那就成为自己的吧。我接触过无数的男人,用过无数的花招,将他们甩掉,因为我恨男人,可是,你儿子是个例外。金色妖精的前世是一株蔷薇花,她象征着爱情。当爱情遇见勇者的时候,勇者,成为了英雄,可以承受一切的英雄。可是,对于英雄来说,最为致命的承担,莫过于孤独
  • 嗜血妖妃

    嗜血妖妃

    五年前,一群黑衣人灭她全家,唯她一人存活,五年后,她亲手将他们全部灭门……
  • 天下为聘:拐走女王陛下

    天下为聘:拐走女王陛下

    你有没有对你而言很重要的人呢?我有呢。如果有,你会好好守着她吗?我却没做到。我是一个国家的王,可我眼睁睁看着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我身前倒下。她的离去好像把什么美好的东西都带走了。我像是得了一种怪病,脾气越来越暴躁。我知道病源是什么,可我治不了,因为她死了。记得那时年纪小,她爱谈天我爱笑。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花落人散场。桃夭是个骗子,她说她会陪汐儿一起长大,看汐儿治理国家,为汐儿挑选夫君,还会帮汐儿的孩子拟名,当孩子的教母。然后和汐儿一起慢慢慢慢地变老。她说,她们不会分开。可她说谎。我每次想起以前都会笑着流泪。桃夭说我的笑是天下最美的,我要笑给她看。可她看不见,我又忍不住流泪。
  • 长生魔录之魂魔

    长生魔录之魂魔

    《长生魔录之魂魔》上下五千年,今古传说,灵、人仙魔妖龙六界大战在一次异世中打开了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原始战斗当今天下星古神国六道之人本就不和,上古八大战神又因和鬼面魔君徐福不和。然进行了千年之久的战斗,最后因为辉月女神的封魂术把所有会魂灵法术的人都给封进了阎王的生死簿里她希望世界从此安宁。包括众神阎王也都不例外,可是鬼面魔君却是自己从生死簿书里又名长生魔录的书里跑了出来这下封印解开,今古混乱蛇妖莫心水逃出后使用阴魂转生术复活古代一干人等世界从此大乱。一代女皇邪恶灵皇林可月和魔君林宇斌生下的女儿又会是什么?上古八大神器为何识得自己的主人,斗蛇妖斩神兽灭魔尊走进魔书世界,探寻不一样的魂灵道路,冷眼看人间,笑傲我六道。
  • 刁蛮娘子十五岁:偷夫记

    刁蛮娘子十五岁:偷夫记

    都说胸大无脑,可这似乎不是形容她的吧?最起码她觉得自己胸够大,脑子也够灵活!做个好吃懒做的小丫头,好过做千金小姐吧?勾引个王爷,总比勾引皇帝好吧?唔,天底下最让自己后悔的是:放着国色天香的美男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