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6400000020

第20章 作家含沙:鲁老头其实美极了(1)

含沙,原名王志之,曾用名王思远,当时是北平“左联”成员,《文学杂志》编者之一。1933年初,王志之以“含沙”笔名写成《鲁迅印象记》,后来因为某种原因,他的作品被禁。

鲁迅在北平

记得我初次——也可以说是最后——会见鲁迅先生是在1932年的冬天。那时,我刚从津浦路线上的一个师范学校打掉饭碗,被学校当局把行李扣了,从驻军的包围中只身逃回了北平,忙着联络教育界的人们,向教厅起诉。突然涌起了一种特别令人兴奋的消息把整个的心境给我转变过了,师大的同学们都在偷偷地拉着叫:

“听说鲁迅真是到北平来了!”

几天前,报上就露过这样的消息,但,大家的经验,报上对于这位惹人注意的人物经常都有些谣言传出来,虽是有时令你摸不着它的用意所在,总之是难于令人相信的。我却想到他的危险性,担心着这消息的不确:

“未必吧?他为什么到北平来?”

“说是他母亲病了,他来……”

我不禁发狂地跳起来,拉着一位同学跑去找我们的国文系主任玄同老爹问:“听说鲁迅来了,钱先生知道他住在哪儿吗?”

满腔的热望触着了一片沉默,猛烈的冲动碰在冷酷的崖石上,我望着钱先生的眼眶渐渐地胀圆了,B艮珠挺起来死死地把我望,那情形,好像立刻就要一口把我们吞下去。

“我们已经决定”,那位同学不识趣,胀着透红的脸接着说:“我们要请鲁”

突然,好像炸弹爆裂了,我们的钱主任比在讲台上讲音韵沿革还要响亮还要迅速的声调一股气冲出来,头连连地几摆,口水密密地往我的脸上喷:“我不知道!我不认识有一个什么姓鲁的!”

我们不敢再哼气,被烈火燃烧着的心直跳,偷偷地拉了一下,垂头丧气地退走了。

碰了这样一个大钉子,我们却并不灰心,乘着一股热望到处去打听,从早晨到下午,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失望,最后,终于知道了我们的鲁迅先生住在宫门口西三条,但门牌的号数却怎么也探听不出来了。

“走吧”,我拉着那位同学说,“我们去挨门挨户地问,总可以问着。”在路上,听那位同学说,我们的钱主任已经公开宣布出来:“要是鲁迅到师大来讲演,我这个主任就不再当了!”

想不到事情会弄得这样严重,想不到我们的钱主任为了什么缘故也同我们一样地兴奋,想不到请鲁迅先生来讲演同他的主任当不当有什么关系。想不到也罢,我们顾及不到这么多,我们相信,鲁迅先生来给我讲演一次,比他当这多年的主任给我们的益处大得多!

我们先到宫门口的巡警派出所去清査西三条的户口,把所有姓周的住户都记了下来,同时还问那些巡警:

“你知道西三条有一个姓周的刚从上海来吗?”

在胡同口,无论碰着推水车的或是卖零物的,我们都一个也不放松地拉着招呼:

“喂,劳驾……”

进了胡同,敲开那些不识者的门,失望以后也照例地提出相同的问:

“喂,劳驾……”

说了不知道有多少“劳驾”和“对不着”,打听到了一家姓周的,问起来的情形都很同我们知道的相仿佛,据说是南方人,他家里也有人刚从南方来,等到我们兴致冲冲地按着门牌找到的时候,我们不禁同时惊叫起来了:

“怎么?他的母亲死了?”我们望着大门外的砖墙上贴的“恕i卜不周”的字条,心头“噗噗,’乱跳起来。

我们在外面敲了半天的门,才听着有人跑了出来,躲在门里气势汹汹地问:

“干什么的?你找谁?”

我们详细地告诉他,那个大门忽然开了,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走了出来,

显得很和蔼的语气问?

“你们是不是找鲁迅先生?”

我们答应了,他又很热心地伸起手来往东指,很详细地告诉了我们:

“他住在XX号,这儿往东去不远就是的……”

“好的!好的!劳驾!劳驾!”

无法表达的欢欣,感激,我们跳下阶梯往东跑,那位青年还不放心,跟着跑了来。

“就在这里!就在这里!你们叫吧!”

小小的双扇门,我们在门环上敲了几下,里面一个女人的声音答应着出来了。

黄昏中,妈子把名片接过去:

“请等一等,我去看看在家没有?”但我们怕落空,不由分说,一直跟着冲了进去:

“在家!在家!我们约好的。”

跨进二门,来到了一个正方形的院坝,仓卒中没有观察到四周的情形;我们刚走到院坝当中,北屋里跑了一位青年出来,很和蔼地探听我们的来历,跟着,北屋的门又开了,同时发出了一种声音立刻吸取了我的注意:

“进来吧!请他们进来!”

昏暗中,我望着一位矮而且瘦的老头子,穿着一件黑色的毛线汗衣,短促的南方口音在打招呼。

我的心突然跳到口腔里来,我想,现在同我们唯一的文学导师会见了。当时的心理,现在不能细细在这儿分析出来,我只感到意外的喜悦几乎使得自己的一切举动都丧失常度,当我钻进北屋的那道门的时候反而踌蹰起来了,我仿佛立刻想到了自己的渺小,不禁茫然失措,局促不前了。在一瞬间能够看得清的是里面品字形的三间屋,当中的过道上安置着一个火炉。我们停顿在火炉旁,鲁迅先生已经退进了正中那间小屋。

“进来吧!’,

我们被招待在那间小得好像雀笼似的屋里,并坐在靠壁的茶几旁,鲁迅先生背着那盏光线不很强烈的电灯,坐在书案当前的藤椅上,正面对着我们。我被高度的感情震慑住了,当前的一切都很模糊,我只恍惚感到当前坐着那位老头子灰黑色的头发是那样凌乱,好像刚从牢里放出来,浓密的眉毛和胡须好像在很活跃地耸动,显得有深厚的涵蓄,我想到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生的经验和宝贵的智慧潜藏在里面!瘦削的脸是那样的樵悴,只剩一层惨白的掀起无数皱纹的皮肤包着突出的颚骨,我不禁在这儿涌起更深的同情和忧虑。他靠在书案上的那只手捏着一支燃起的纸烟,显得很有趣味的眼光把我们这初次来访的青年望着。

妈子把茶送来,跟着,鲁迅先生伸手把桌上那筒美丽牌的纸烟递给我们:“你们抽烟吧?”

在先我们都好像是因为太兴奋,被燃烧着的感情堵着嘴说不出话来,也许是涌在心头的话太多,一时想不到从何说起。

在这一片段空隙中’我才有暇来细心观察屋内的情形;使我首先触着的当然是正对面电灯光下的那张书桌,一头靠着玻璃窗,桌面上乱翻翻地摆着纸片和笔墨;我们的左手边全是玻璃窗,被白布挡着了一部分;我望着那些粗糙的家伙,想到了他的令弟京兆布衣周作人先生的“寒斋”,相形之下,这个“雀笼”实在太不雅像了。这“雀笼”里倒也并不“寒”,一股干燥的热气阵阵地逼来,我忍不住赶快把大氅脱下来,同时为我们的老头子那么衰弱的身体涌起更大的隐忧。

“郭沫若发表那篇《眼中钉》周先生……”

那位同学好像存心挑战,开头发问,周先生连忙吐出一口烟子,从中答复:“沫若他在日本住了这几年,对于中国的情形当然不免有些模糊了,他想不到事情会变得这么快,就连我这样一个老头子也变了。”

背着幽暗的灯光,我仿佛望着老头子瘦削的面容上那一丝丝的皱纹里潜藏着慈和的微笑,浓郁的胡须里一股股的轻烟冒出来。

“周先生现在还参加什么团体吗?”我不知道怎么一下就脱口而出,突然感到这样的问太冒昧。想不到周先生却毫无顾忌,抬起头来把我望着,傲然地很爽快地答复:“在X联。”

我立刻在皮包里取出自己的一本戏剧集《革命的前夜》送了过去:

“最近,北平的X联在他们的刊物上大骂我这本东西,说是我在同熊佛西、梅兰芳他们争风,说是他们已经在群众中失掉了欺骗作用,我现在要企图来取而代之,骂我是什么什么新走狗。总之,简直把我当了他们唯一的死对头;同时,又遭了当局的禁止……”

周先生翻开那本书,笑起来了:“对于戏剧我完全是外行,不过,情形想得到是这样的,在上海也是一样。但,现在都有了改变,觉得动辄就显出一副凶恶的面孔,那是没有好处的,有些人,虽是不免有些错误,只要有好的倾向,我们就应该善意地批评,加强领导,最坏的是动辄就打击。”

“他们没有想到批评的任务,也没有想到领导”,我不免生起气来了,“他们预先就定下了一个固定的模型,作品放进去,完全合就好,不合,就打击。他们的本意也不在批评,是在挑剔别人的缺点来显示自己的前进,正确!”

“周先生对于他们第三种人的主张觉得怎样?”那位同学好像不耐烦听我发牢骚,把问题岔开了。

“第三种人”,周先生毫不思索,顺口答复,“其实,根本就不会有这样一种人的存在,只有暂时在当中徘徊不定的。现在苏汶来替他们要自由,这自由到底向谁要去?他认为作家的搁笔,就因为受了政治的干涉,他以为文学就好像一面镜子,它应该照样地反映社会,不该因了政治作用而加以渲染。他就不知道,每一个人的这一面镜子早就涂上了自己的颜色,而社会上的事情又每在表面看起来是白,而里面却是黑的,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中,好像万花筒一样;假如我们只靠肉眼去观察,结果总是错误。我们的眼睛望着太阳早晨从东方起来,到西方落下,就说太阳包着地球在转,我们看着的太阳和月亮一般大,就说它们真是一般大,就说这才是真实,这当然是可笑的错误。像这些肉眼看起来会弄得莫名其妙的情形,必须要有一个更锐利的眼去观察,这就是‘认识’,但认识清楚了,又有了‘作用’,又不免要受政治的干涉,这在苏汶又感到不自由了!”

大意是这样,我现在只能依靠我的记忆写下来,也许还有遗漏。记得周先生一提起这问题,好像大河决了口,那些理论滔滔不绝地吐出来,他越说越起劲,手里的纸烟燃过了又接上一支。

老头子那样天真的直率的态度,那样兴奋的热烈的感情,使我们不再有什么顾忌,不断地涌出许多问题,

好像要把几年来在讲堂上无法了解的大道理都一齐在这儿来要求解答。我们实在也太贪吝,只顾求得满足自己的知识欲,没有想到老头子那样衰弱的身体;然而,他的精神却比我们亢奋,比我们还年青,我们提出许多文坛上的人物来发问,他是毫不隐讳地答复出来。无论是夸奖或是骂,他的语气是没有一点儿弯环倒拐的。我们也曾经同不少的所谓“名流学者”们会谈过,假如你向他们问起某人来,即使是要骂,总是那样吞吞吐吐地,语气大概是:“他还怎么怎么……不过……”在鲁迅先生的口中是绝对听不到这类的用语的。这是他的特性之一,有这种特性当然不容于一般的正人君子们。

我们的问题是那样地没有系统,心头触着什么就向他提出来?我们从“关门主义”谈到“第三种人”,一儿又扯到“文艺批评”“创作方法”等等。

“周先生这几年怎么不写小说了?”谈对作家的经验,我的问题又破口而出了。

“理由很简单:写不出来了。”他一笑,但语气却很慎重,“因为旧有的是过去了,新的又抓不着。”

我们的谈话接着又在这问题上发挥。我认为,与其在那儿按照固定的公式,只凭一些空想要写前进的伟大的东西,到莫如切实一点在个人的身边找题材,假如一定要嫌不“伟大”就应该先改变自己的生活,去实际经验。

从此,我们的谈话又转到了一般的文艺刊物,我把许久以来堆集在心头的计划说出来。我说:过去的刊物,差不多一出来就被军警整个地搜去,仿佛专为了给军警焚毁才出版的。这样,再怎样激烈怎样正确也是白费气力。现在,为了要想给一般读者更多的他们想要的东西,似乎应该除了“正确”还要注意到它的影响,尤其是文艺这东西,它不像一篇宣言,也不必一定要抓着什么大题目,为了影响的深人,它应该在技术上使它更成熟,更能同一般大众接近,一种文艺刊物,应该尽可能地使它的生命长久一点。在开头,至少更该在态度上和缓一点大方一点。所以,我想,最好是办一种能够公开发行的东西,思想方面不必太单纯,只要不是彻底的反动,我们都容纳,我们要把技巧这一条件放在第一位。但,以过去的情形看来,差不多只要能公开发表的文章或公开发行的刊物,都有被“严厉的打击”的可能,于是那些真正“正确”的,“前进”的东西就难与一般读者见面了。

周先生很同意我的主张,并且允许我再定一个时间来详谈。

一会儿,我们的谈话又扯到了文学史,我们都感到这东西的难得,可贵。记得我刚进师大,给我们讲文学史那位名教授说了许多理由,批驳了一切文学史的书本,所以他不得不用讲义。但,那讲义实在可怜得很,发了几页,就不知道什么缘故中断了!我们很想知道文学运动进展的脉络,很想知道每一种文艺思潮同每一个时代的关系……然而,谁能够告诉我们呢?

“最近,景山书局发行一本郑振铎编的《中国文学史》,周先生看过了吗?”我问。

“看是看过的周先生没有说出他的批评,只是吐出他的志愿,“我打算编一部文学史,这工作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像上海那样的环境也不成,我想,等到明年再来北平,至少在北平住两年……”

“在北平住两年?,’

我们突然惊喜欲狂,同时发问,“明年什么时候到北平来?”

“我想明年开春就来他答复,一会儿笑了,“不过,有些人知道了,岂不更要恐慌?我这次来,他们都说:‘鲁迅又卷土重来了!’好像我这来,就要同他们抢饭碗……”

在鲁迅先生面容上不容易发现笑,但,这并不是说他经常都是摆出凶恶的面孔,他无论对什么事情都很认真,他的态度上融和着慈祥,严肃的色彩。他同我们谈话,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疲乏,我们也记不起替他的身体担忧了。

然而,我们不能不尽量地压抑着自己过分的要求,不愿意使他为我们这两个初次来访的年青人过度的兴奋而损伤了宝贵的精神,最后才说明了我们的使命同时站了起来:“我们代表师大的同学请周先生去讲演。”

周先生也跟着站了起来,毫不迟疑地答复:“好吧。”接着又问,“什么时候?”“明天是礼拜,就不知道周先生有没有时间?”我把那位同学望了一眼,掉过来把老头子盯着。

“明天……”周先生闭着眼想了一会儿,“好吧,我大概在最近就要走,就在明天上午十点吧,是不是还要先定一个题目?”

得到了我们的答复,他又接着问:“就讲‘第三种人’的问题好吗?”

他捏着那支将要燃尽的烟送了出来,走到那间北屋的门口又很慎重地嘱咐我们:“你们不要贴通告,人来得太多,我又讲不出什么来,怕使别人太失望!”一阵刺人的凉风袭来,提起我们对于老头子的身体的注意,我拉上了北屋那道门,告辞了。

我们走了出来,大家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辞来表达出自己的欢欣,从宫门口西三条那条小胡同一直绕到了大街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人,大概是无论什么情绪高涨到了顶点,每每会被卷人在丧失知觉似的沉默中。北国的冬夜特别显得清幽、寂静,记得那晚上没有风,街上的灯光在浸人的寒风里发抖,一轮明月在清澈的天空中向着我们微笑。街上很难碰到行人,只有打更的梆子在到处不断地敲,偶尔有些车夫迎着我们在打招呼。

“你看那位同学把我的膀膊挽着,扭转身来望着我笑,走起路来他在打倒退,“鲁老头儿其实美极了,你看那眉毛,那胡髭!”

同类推荐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孟浩然身怀仕途报国之心,情系山水田园之美。然文人功业的失意、家庭生活的磨难、求仕与归隐的矛盾,终使一个才华横溢、耿介清高的诗人落寞而终。作者依据史料和传主诗作,详尽描述了孟浩然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化与命运轨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王昌龄等人的酬唱交往,与时代背景、国家隆衰形成内在参照,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文史专家何西来孟浩然一生浩情在胸,可惜大梦难成,总在落寞孤寂的路上。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传主的不幸与无奈,用心地在这不幸中检视他杰出的山水诗创作,并在其人生与诗歌的不断缠绕中书写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充沛,语言质朴,颇具诗意蕴含和感染力量。
  • 明四家传(下)

    明四家传(下)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热门推荐
  • 我在未来的某一天等你

    我在未来的某一天等你

    一个生活在2016年的女生无意中进了一家神秘的店,里面的老奶奶送了她一个诡异的箱子,当她打开后却在未来的某一天醒来,然而房间的主人却是那个世界少女们所向往的梦中情人田柾国……——如果当初的我遇到现在的你,故事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 韩娱之怪我喽

    韩娱之怪我喽

    夜阡,从小被亲生父母卖掉,为了救弟弟甘愿卖掉自己,走进了圣家。十年后,曾经的废柴逆袭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一对异色双瞳,绝美的歌声搅动着娱乐圈这个巨大的漩涡。不过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夜阡这货到底喜欢男?喜欢女?她本人说道:“雌雄同魂,男女双杀!”看帅气女孩如何在娱乐圈的跌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心!注:本文有些脱离实际,主EXO、Bigbang,不喜勿喷!
  • 银白的裁决之光

    银白的裁决之光

    公元2189年,这是人类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无数的人类在陨星群坑中悲哀地失去生命,也许,这才是刚刚开始,等待着人类的是被掩盖的历史和新生命的复仇……十年过去,人类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次站在命运的门口前的人是谁?在以培养对抗巨兽和巨龙的特殊学校的入学式上,他首次出现,以特招生的身份成为一名学员,但是,在所有人眼中,他只是一个依靠父母的功绩才得到学校录取的最弱者。
  • 荒仙纪

    荒仙纪

    无伤龙塘古村!万古时期如日中天,无敌世间,镇族龙象般若经文被称为仙典......时光飞逝、斗转星移,龙塘衰弱......叶浩天生龙脉断裂,号称天弃之人,为龙塘古村第一衰才!看他如何续接龙脉,逆天改命,再显龙塘万古辉煌,乃至更上一层楼。
  • 巴山的剑:两湖之乱

    巴山的剑:两湖之乱

    二十万字的新派武侠,立足于现实的人,武林人物也要吃饭穿衣,也有普通人一样的人性,也要真实的经历人生的苦难。本书无种马,无奇遇。有真情,有热血,有命运。
  • 甜蜜娇妻:重生总裁霸道爱

    甜蜜娇妻:重生总裁霸道爱

    前一世,她用生命诠释了对他刻骨的爱;绝望的深林里,他疯狂地指天发誓:如若生命重来,我愿倾尽所有!那时,他们虽为夫妻,却忿忿相对,只好隐藏着对彼此的爱意……如他所愿,时间真的又回到了他的四年前!“臭孔雀,你怎么会在我床上?”“难道不是你太迷恋我,故意诱骗我失身于你的吗?”太无耻了!这只无敌自恋的花孔雀为什么总是这么阴魂不散?上帝,求你收了他吧!
  • 幸福与幻影

    幸福与幻影

    世界因为什么而存在?人们因为什么而活着?自己因为什么而呼吸着?我不知道,正因如此,才会第当抬起头看起天起时,就会难过。这天他遇到了她。幸福只是我勾勒出的影子,怎么也触碰不到【孤人意微小说集】第一发《幸福与幻影》换笔名写书了,笔名:作命面具
  • 黛玉和八爷玩快穿

    黛玉和八爷玩快穿

    伤心而死的黛玉,被幽禁,折磨死的八爷在死后被神秘的人收留,开始新的人生,
  • 异世红颜劫

    异世红颜劫

    一代仙帝至尊千羽,只为一个承诺,不惜散尽仙力穿越到异界寻找红颜知己的灵魂。但当找到她后却发现原本贤惠知礼的红颜知己竟然变成一个刁蛮女孩,还身处家族恩怨之中,无奈之下千羽只得一面在旁默默守护,一面寻找返回仙界的方法·····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