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卓绝》
手刃了两个日本关东军特高课的鬼子,李代桃僵的戏就要结束了,唯恐夜长梦多,这支队伍的路在何方?何处又是落脚的理想之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兄弟,都石沉大海、渺无音信。
眼见北方的冬季就要来临,而自己的部队战士们还穿着重庆出来时的单衣,好在手里要枪有枪,要钱有枪,有钱好办事,定邦把党支部的成员召集起来,让大家想办法,大伙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建议占山为王的,有建议回重庆的,还有……定邦说:“兄弟们,我们千里迢迢跑到东北来干啥来了?我们来抗日,来为抗联送补给物资,我们抗联队伍被鬼子封锁在长白山林区,我们短期是没有办法冲破封锁线的,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成不成熟?”老金和老侯就说了:“罗书记,就别卖关子啦?我们洗耳恭听!”定邦说:“我们化整为零,分散潜伏,依托当地百姓,还要仰仗金兄、侯兄。”金道:“这个主意不错,我们暂时偃旗息鼓,保存实力,等待革命形势的发展。”定邦说:“我们也不是消极等待,我们只是自我保护意识强一点,只有生存下去,才有抗衡日本鬼子的砝码。”
战士们都嚷嚷着:“罗书记,你一声令下,让我们干啥都行!”定邦说:“各操各业,各回各家!藏匿武器,等候命令。”
遵照定邦的指示精神,战士们都行动起来,可重庆来的战士整么办?分配到各家各户,入乡随俗吧!
定邦让定社把金、侯两人请过来,定邦安排谭香做了两三个菜,有姜爆腰花、酸菜炖粉条、卤猪手、油炸花生米,定邦邀请金、侯两人上炕一叙,边吃东西边沟通,金说:“罗书记,万一日本人打回来,咋办呢?”侯也说:“是啊!我们人员分散,组织有效的抵抗很不容易呀!”定邦说:“我们分散部队,就是融入当地社会,就像鱼儿入水,日本人一时半会儿是很难分清哪个是军哪个是民!金说:“日本人,狡猾的似狐狸!”侯也说:“日本人诡计多端!”
定邦说:“今天请二位过来,就是要拜托二位传授一些北方居民的生活方式,避免日本人通过蛛丝蚂迹查出来混迹于民的重庆籍军人!”
金、侯二位东北老哥答应了定邦,一定尽力而为,定邦端起酒碗:“有劳二位哥哥!”
担心的事情,还是不期而遇了,一队日伪军队进驻村庄,大肆搜查适龄军人,日本人是通过肩膀和右手食指上的茧疤来判。能排除其他情况,比如猎户就是特例。
日本人在村子里见着青壮年就抓起来甄别,一但查实,就地正法。这种情况危急我方战士人身安全,要尽快想出解决办法。
定邦从东北地区普遍使用储藏过冬蔬菜的地窖受到启发,在村外乱坟岗挖了几个地窖,一有紧急情况战士们就藏进地窖,里面备足了吃喝用品,还铺了干草,可以睡觉,也留有通气和瞭望的洞口。
一场自救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在北方的荒郊野外生存比南方相对困难多了,定邦有猎户的经历,他把自己的狩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士们,并告诉战士们要抢在冬季之前,做好过冬准备。
战士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众筹群计,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寻找动物窝点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摸狼或狐狸的老窝,兽肉可以吃,兽皮可以御寒,但毕竟狼或狐狸比较狡猾,不容易发现他们窝点,它们的窝点通常都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旁,常人难以到达。
东北的田鼠硕大,“硕鼠、硕鼠无食我粟!”定邦就让战士们挖鼠洞,在附近找到几处鼠洞口,就张网已待,挖到田鼠的粮仓,就把大豆、高粱用布袋收集起来,当作口粮,抓住硕鼠就扒了皮,肉烤着吃,鲜嫩如羊肉串一般,把皮晒干,往两件单衣的夹层里一缝,可以抵御寒冬,这些野外生存的经验都是定邦流落到长白山时,跟老猎户们学习的野外求生本领。
实在没有兽皮,往里面塞点桦树皮或干柴草也可以对付一下。
在野外抵御寒冬的办法还有很多,如喝酒吃辣椒,跑动、抱团取暖等等,这些都是短暂地解决办法,最佳办法还是修一个大炕,烧柴取暖,可是经常会有日本军队的袭扰,没有一块根据地就像没家的流浪汉,战士们朝不保夕,忍饥挨饿,定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定邦嘱咐战士们制作了一些冰趴、雪撬之类的冰雪场地运输工具,当第一场瑞雪落地铺实的时候,定邦带着自己的抗日队伍向辽宁沈阳开进,也许是天气寒冷的缘故,日本鬼子龟缩在据点取暖,不肯外出巡逻的原因,定邦他们才顺利转移。
需要交代清楚的是,队伍中的金锦诚同志是朝鲜族,他老家在朝鲜,他与很多朝鲜同胞一起躲避战乱,来到了中国,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他组织朝鲜族群众捐粮捐物,支持东北民主联军,队伍被打散后,他带着一部分兄弟找不到组织的情况下遇到了定邦带的队伍,像金锦诚这样的战士在东北民主联军中很普遍,据说还有俄罗斯籍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