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但以理书》
“但以理”的意思是“神是我审判者”。《旧约》39卷经书中,这本书是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卷,可以说,它是新约《启示录》的上集,而《启示录》是《但以理书》的续集。
《但以理书》和后来的《启示录》预言的中心是主耶稣基督。可是,《但以理书》比《启示录》难解多了,如果说《启示录》中文采飞扬、想象丰富、精彩无比地向人们完全展示了末日的景象,《但以理书》则似乎隐晦难懂、故弄玄虚,让人不知所以然。或许是当但以理写书时,基督尚未显明出来,因而但以理必须奉命把一些话隐藏、封闭,不能完全写出来。所以《但以理书》不像《启示录》完全启示出来,而是刻意隐藏了某些将来必成的事,封闭了某些部分的书。
《但以理书》最重要的预言是关于末日审判的日期,因为这是《圣经》中唯一一次明确的末日日期,因此非常重要。
在《但以理书》第8章有一段异象,清楚地记录了这审判的时间——2300日的预言,“我听见有一位圣者说话,又有一位圣者问那说话的圣者说:‘这关于常有的,和施行毁坏的罪过,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要一直到几时呢?’他对我说:‘到2300百日,圣所就必洁净。”’在《圣经》预言中,一日代表一年,所以2300日指的是2300年的时期,2300日的预言也成为《圣经》里时间最长的预言。
这个预言的重点在于圣所要得洁净。什么是洁净圣所呢?洁净圣所是犹太人圣所制度当中的用语,是指大赎罪日、查案审判、罪的涂抹。
因为人们在忏悔自己所犯的罪行的时候,常常会用羊的血作为祭品来表示虔诚。所以,因为人们不断地告白自己所犯的罪,这代表着罪孽的羊的血就被不断地带到了圣所里面,罪行也不断地记录在天上的圣所里,于是圣洁的天上圣所就被玷污了。所以,在每年年末的时候,上帝就会定出一个大赎罪日,吩咐人们仔细地思考自己是否已经完全离弃了罪恶。这一日便是通过查案进行审判的日子,也是通过永远抹掉人们的罪,给他们盖印的日子。所谓盖印是指确认这个人是真正地悔改了,并完全离弃了罪恶,从而他的罪要被抹掉,天上有关罪的记录要被清除。罪的记录都要被抹掉,天上的圣所就要被洁净,这就是大赎罪日。这时,圣所终于从所有的罪中得到洁净。这就是“圣所就必洁净”所表达的意义。《圣经》里很清楚地说明了,先要有审判,才会有耶稣的再来。这是救赎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从上面的引文中看到,圣所洁净的日子是“到2300日”。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这2300年的时期呢?如果我们知道这一起始点,就能知道到了什么时候在天上就会有审判,末日什么时候会到来了。这个答案,在第9章里有清楚的解释。
“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Seventy weeks),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弥赛亚)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并非为他自己),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直到所定的结局。”(但9:25—27)
这里的“七十个七”即70个周,或490日,根据解释时间性预言的原则,一日是一年,也就是490年。这与2300年有什么关系呢?这里说“已经定了七十个七”,“定了”一词的原意是“截出来、切下来”(cut off)的意思。也就是说,神给犹太人的490年的恩典时期,是2300年中最开始的部分。
犹太人因为自己的罪恶,处在巴比伦的奴役当中。他们背井离乡,寄居外邦。但是上帝会再赐下490年的恩典时期,给那些因背道而被掳到巴比伦的百姓。过了这490年,还剩下1810年,是给全世界人类的恩典时期。490年和1810年过去之后,2300年的时期届满,历史就进入末时代了。
也就是说,490年的时期和2300年的时期,其起始点是相同的。490年不过是2300年的开始部分,而起始点是同一个,那么,预言的起始点到底是什么时候呢?
天使加百列解释说这七十个七和2300日预言的开始点是“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的时候。所以,只要找出令让那些被俘的犹太百姓回到故乡、重建他们荒废的耶路撒冷城究竟是在哪一年就可以了。这个日子可以从《以斯拉记》中找到:
“亚达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以斯拉记》7:7)
《以斯拉记》第7章所记录的正是这个内容。波斯帝国国王亚达薛西曾提供金银等各样材料,允许犹太百姓回到本国,重建他们的圣殿和圣城。这里清楚地记录了出令重建耶路撒冷的时间,是“亚达薛西王第七年”,在历史上就是公元前457年。也就是说,七十个七的预言起点正是公元前457年。
引文中又提到“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弥赛亚)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这是什么意思呢?“受膏君”,照英文翻译即“弥赛亚君王”,是希伯来语;而耶稣基督也是受膏者的意思,是希腊语。所以这里说“有受膏君的时候”,是指耶稣的出现。
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合起来就是六十九个七;六十九个七是多少日呢? 483日,也就是483年。也就是说,从出令重建耶路撒冷的公元前457年开始,过了483年,弥赛亚即基督耶稣就要出现。
而事实上,从公元前457年,向前推483年,即公元27年。这一年正是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圣灵降临,他作为弥赛亚开始公开传道生涯的时候。
在这七十个七的预言当中,不只是预言了耶稣受洗的具体年代,
也预言了耶稣要在哪一年被钉十字架,预言了耶稣受难的确切年代。
“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但以理书》9:26——27)
前六十九个七到公元27年为止,然后就剩下了最后一个七,过了这一个七,犹太人的恩典时期就结束了。而在490年的这最后一个七年当中,弥赛亚将要被剪除。在这一七之半的时候,弥赛亚就要被钉十字架。
“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
公元27年的时候,耶稣受洗开始弥赛亚工作,3年半之后,也就是到了最后一个七年的一半的时候,人们带着祭物来到圣殿献祭的事情要停止了,人们不必再牵羊到圣殿里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耶稣为了给所有的人赎罪而成了真正牺牲的羔羊,因而人们不再需要献祭了。所以,圣所制度的一切祭祀都是耶稣基督为人类赎罪而牺牲的象征,耶稣实体来到之后,就再也没有杀羊献祭的必要了。
“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马太福音》27:50一51)
正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去世的时候,圣所的幔子裂为两半。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而是上帝将其裂为两半的。因为此时地上的圣所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预言准确预见了耶稣在公元27年秋天受了洗,而且从这一时间向后推三年半,就是公元31年春天。正如所预言的,恰恰就是在公元31年的春天,在逾越节的时候,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去了。
而现实中,在最后的三年半过去之后,即公元34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一年犹太领袖和百姓用石头将司提反打死,公开拒绝和逼迫基督教,从此,教会被分散,福音开始传向外邦!
“所以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 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马太福音》21:43)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上帝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使徒行传》徒13:46)
《但以理书》写于公元前6世纪,它准确预言了其后几百年的事。例如,耶稣在公元27年开始他弥赛亚工作;公元31年耶稣死去,这一年祭祀与供奉停止;公元34年,犹太的领袖和百姓用石头打死司提反,公开逼迫和拒绝基督教,给犹太人的恩典时期结束……等等,都得到了准确的应验。这样,2300日预言的第一部分,即聚焦于耶稣基督初临的种种预言至此已全部实现。
现在,到了解释“到2300日,圣所就必洁净”这一关键而神秘的时间性的预言的时刻了。这个时间究竟指的是哪一年呢?让我们做个减法。从2300年当中减去490年,剩下1810年,那么从公元34年往前推算1810年,时间指向了公元1844年。
1844年,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同时兴起了宣传耶稣即将再来的运动。这个是巧合吗?应该不是的,而是他们已经研究了《但以理书》中2300日的预言,从而得出了这个时间。那个时候,对《但以理书》的研究一度非常火热。这些人有来自长老会、浸礼会、圣公会、卫理公会、公理会等各个教派的信徒,他们真诚地相信和渴望耶稣的再来,并且为了这个神圣而伟大的时刻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但是,耶稣没有如约前来,这个结果令他们非常失望。
或许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不知道1 844年乃是审判要在天上开始,而不是地上即将发生的某种事情;是指神要在天上圣所进行审判,而不是指耶稣即将复临。他们没能理解这一点,所以深感失望。但是,正因为他们经历了大失望,后来的很多基督徒才开始重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对上帝的末日审判关注起来!
随着2300日预言的解开,这世界就进入了末时代,审判要在天上开始进行。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心中升起的一个最大的疑问也许是——如今,2300日预言期不仅早就到了,而且已经过去160多年的时间了,但为什么世界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呢?更不要说灭亡的预兆了。然而,正如预言中所说,审判工作已经开始,也许神正在进行对每一个人的查案审判的工作,从死去的人开始,顺序而下,一直在进行着审判,进行抹去抹罪的工作。人们之所以无所察觉,是因为在人间还没有开始实施末日惩罚。但是,正如洪水的预言实现,灭绝了当时的人一样,如今将要用火使罪恶的世界得到灭亡,或许真的为期不远了呢。
因为《但以理书》所记载的内容、情节太广泛,太奥妙,预言的很多事件纷纷应验,准确无比,神奇而不可思议,所以有人认为该书是事后有人冒名捏作的。因为除非出于神灵启示,即使智慧超凡者也绝写不出这样的书。
但事实上,公元前280年,当70译士把《旧约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时,《但以理书》就已经被包括在内。而那时书中所提到的希腊帝国正昌盛,罗马帝国尚且十分弱小,预言中将要亵渎圣地的北方王安提阿库·爱比法尼丝尚未出生,所以书中对这些国家和人物后来的命运预测根本无从捏造。
不仅如此,耶稣和使徒保罗都曾引用本书的记载,证明了先知但以理确有其人,其著作也确实早已存在。那么,对于书中所预言的世界末日,我们无需深信不疑以至于惶惶不可终日,但从中获得某种善意的启示来引导自己向善,为这个世界的存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未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