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次大灭绝”开始
21世纪早期已经被一些科学家描述成是“第6次大灭绝”时代的开始。今天地球上生物种类消失的速度,比过去6500万年里任何时候都要快上1000倍。专家预言,到2050年,现在陆地上1,4的植物和动物都将遭遇灭绝的厄运,而像北极熊这样的动物更是面临灭绝的危险。
7.小行星将在2036年“飞吻"地球
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科学家相信,一颗名叫“阿波菲斯”的390米宽小行星将可能在2036年和地球相撞,释放出比广岛原子弹爆炸高10万倍的能量,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区将受直接影响,而释放到大气中的灰尘可能将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
在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它的目的是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天文学家将一颗正从外太空直奔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也命名为“阿波菲斯”,正是因为这颗小行星将对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威胁。这颗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它于2005年6月被科学家发现,直径约有390米宽。
英国开放大学陨星专家莫尼卡·格拉迪说:“近地小行星和地球相撞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许多更小的太空物体都在冲人地球大气层时融化了,所以没能和地球发生碰撞。然而,直径超过l公里的小行星将每隔数十万年和地球相撞一次,直径大于6公里的小行星将每隔数亿年和地球相撞一次,这样的撞击将会引发灭绝性灾难。这次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迟到的大家伙。”
NASA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发现,“阿波菲斯”2029年将和地球擦肩而过,但却将在2036年重新光临地球,并可能冲破大气层和地球相撞。
据悉,“阿波菲斯”目前已经名列“托里诺等级”第4级,10级意味着必然的全球毁灭性碰撞。“阿波菲斯”的危险等级在有史以来发现的小行星中是最高的,它和地球在20361年的相撞概率高达亩!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天文学家艾伦·菲茨西蒙斯说:“当它在2029年4月13日经过地球附近时,地球引力将改变它的轨道……它会在2036年再次光临地球,并和我们相撞。”
如何改变撞地小行星的轨道,目前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性的“末日救地球”之法。欧洲宇航局“先进观念小组”设计出了用一排人造卫星或火箭推动小行星偏离撞地轨道的方法。科学家最感兴趣、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从而改变它的方向。欧洲宇航局计划发起“堂吉诃德”计划,派两艘太空船前往一颗测试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达尔戈”,它将和这颗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则将在附近测量小行星的轨道改变情况。
在好莱坞电影《世界末日》中,演员布鲁斯·威利斯曾带人到太空中用核弹去炸小行星,但在真实的科学世界中,核爆炸是最难得到天文学家支持的“下策”。菲茨西蒙斯说:“如果小行星快靠近地球时爆炸,那么地球就不是被小行星击中,而是被好几块大碎片击中了,受害地区将变得更多。”
科学家表示,如果真的发生行星撞地球的意外,结果将是“毁灭性的”,行星落在海上可能引发海啸,落在地面上也会造成严重灾害,因为其撞击威力等于16亿吨TNT炸药。
8.牛顿手稿认为世界末日可能在2060年
一份此前从未为世人所知并研究过的牛顿手稿,日前在耶路撒冷的一家博物馆中被研究人员发现,让人惊讶的是,这份手稿内容研究的根本不是有关宇宙和地心引力等科学问题,而是有关“圣经密码”和虚幻的神学;尤为耸人听闻的是,在这份秘密手稿上,这位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竞将世界末日定为2060年!牛顿“预言”手稿的发现在英国引发了新一轮的“牛顿热”。
据报道,伊萨克·牛顿是近代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一只苹果砸中脑袋就悟出地心引力的科学天才,竞将后半生的宝贵时间全部花费在神学上,研究起所谓的“圣经密码”来。不过,由于大多数牛顿神学手稿都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拍卖会上被一位名叫亚伯拉罕·雅胡达的神秘收藏家买走,这些手稿后来的下落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因此后世科学家也根本无从知道牛顿穷半生之力,到底在手稿上算出了些什么。直到日前,耶路撒冷希伯莱民族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竟然在馆藏中发现了这些尘封的牛顿手稿,在数千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上,研究人员看到牛顿尝试用复杂的公式破译所谓“圣经密码”,并试图计算宇宙的“末日”时期。
让研究人员目瞪口呆的是,这位严谨的科学家在复杂枯燥的算式最后,竞在一张字迹潦草的纸上将世界末日定于2060年!手稿上,牛顿预言世界末日的到来将伴随着瘟疫和战争的爆发,并预言圣人到时将再次降临地球,他自己可能也将成为圣人之一。研究人员由此认为,晚年的牛顿对神学的痴迷程度显然已“病人膏肓”了。
9.核战争将把人类送进地狱
在哲学和科学之间,人们更愿意相信科学,对哲学则不以为然,认为都是一些无用的废话。但实际上,科学依赖于实证,当事物的属性尚未完全显明出来时,科学家无法得出任何结论。相比之下,哲学依赖的是逻辑,逻辑往往并不需要实物的验证,所以当物质的现象尚未发生时,逻辑的推理可能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哲学比科学更高瞻远瞩。
1721年,那个时候核武器在人们的头脑中还一片空白,武器专家和生化科学家对此尚无任何概念之时,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就已经对此进行了预测。他的方法是哲学式的,即按照武器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推理,预测到未来武器发展的前景。他说:“我觉得不寒而栗,生怕到了最后,有人发现某种秘密,而能用最简捷的方法,置众人于死地,整个地摧毁一切民族和一切国家。”这一预言的证实并没有等待太久,当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之时,这一切就变成了现实。从那时起,核武器成为了威胁人类的最大的魔鬼,人类亲手制造了威胁自己生命的撒旦。
冷战时代,温斯顿·丘吉尔曾经形象地描述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拥有的核武器的可怕破坏力,他说:“每一方都有着能使废墟再翻来覆去弹跳许多次的绰绰有余的力量。”
那时候还仅仅是两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已经使世界陷入了新的灾难。而如今,世界核武器的数量早已非那个时候可比。
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在一二秒钟内,全市40%的地方变成了焦土,92%的地方不能辨出原来的面貌。一年后,广岛宣布有118661人死于此次轰炸……至今为止,死于此次轰炸的人数已超过20万名。”长崎原子弹眨眼之间毁坏了三分之一个城市。在那次轰炸中,有7.4万人死亡,75万人受重伤。在伤亡人员中,很多人就是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伤害。
尽管这些数字令人震惊,但是如果按今天核武器的破坏力来衡量,广岛、长崎原子弹还只不过是原始核武器,其破坏能力还小得很呢。那时候,只要有简单的防空洞,或者知道一些初步的防护知识,对初期的核爆炸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护。据报告,在广岛核爆炸中,有人利用了离爆炸中心较近的防空洞而幸免于难;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地下室就足以经得起破坏。但是这些建筑物在后来的百万吨级的氢弹面前却不堪一击。当一枚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时,其冲击波足以把方圆数英里的所有建筑物夷为平地。研究结果显示,在距离爆炸中心2英里以内,98%的人都会当场死于冲击波。5英里以内的普通房屋将被摧毁并无法修复;10英里以内的所有住宅的门窗都会破碎。
核爆炸的破坏效应中,对人类最危险的还不是轰炸的摧毁,而是核爆炸后四处飘落的放射性尘埃,这种物质的放射性污染足以毁灭所有幸存下来的人。科学研究已经探明,放射性尘埃的放射性污染将会对人的骨骼、血液和生殖产生可怕的影响,使人就像迷信传说中的魔鬼附身一样,患上各种千奇百怪的疾病,最后被慢慢折磨致死。
1954.年4月,美国在比基尼环礁岛进行了第一颗热核炸弹爆炸试验。当1500万吨级的核装置爆炸时,放射性回降物顺风弥漫,使一个长530公里,最宽处近100公里的宽度不一的狭长地带,受到了极严重的污染。全部污染区约达到18000平方公里。当时大片毒云携带来的,“微尘雨”落到了日本渔船“福龙丸”的渔民身上,顷刻间他们的皮肤被烧焦,从此染上了重病。直到此时,世界才知道放射性尘埃带来的新的恐怖。而这一切,早在18世纪孟德斯鸠就已经准确地预测到了。
25年之后,当美国政府打算将当初移走的居民重新移回来时,赫然发现岛上的生态平衡已遭到彻底破坏,移民的计划被迫中止。事实上,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不只污染了比基尼岛,连马绍尔群岛的4个岛也不幸遇难。甚至在远离爆炸点数百公里的一些小岛上的居民,也遭受了从天而降的灾难。
美国人H·沃塞曼和N·所罗门曾写过一本叫《我们是自杀者》的书,然而只要翻开书,书中披露的数据实实在在贴合书名,核武器的发现注定了人类踏上了一条自杀之路。
数据一:从1946年至1962年,在美国于太平洋进行的许多次大规模核试验中,遭到辐射的美国军人将近30万。
士兵们被不断地派往受污染的目标和有放射性尘埃的地区,却从不被告知存在的危险,也从没有专门的防护措施,参加试验的舰只由于受到辐射而沉人海底,而船上的服役人员不过让他们退役了事。许多老兵,在遭到辐射之后,没过几年,就因患各种罕见的癌症和精神失常而逐渐死亡。
数据二:从1950年到1960年,在内华达州试验场,美国进行了200多次核试验,使大气层受到了严重的核污染,给内华达州的许多居民带来了惨重的灾难,使他们苦不堪言:癌症蔓延;大量新生儿智力和体力发育不良;男人则出现不育症。
数据三:1968年底,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放射学教授施泰格利茨在报刊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据他统计,在1951—1966年期间,由于进行核试验所产生的核辐射,造成了美国近375000名未满周岁的儿童死亡。
不仅如此,近年来科学研究显示,核大战可能带来的另一个灭绝人类的途径是——核冬天效应。所谓核冬天,可以这样理解,一场50亿吨当量的核爆炸所掀起的尘埃和引起的大火,必将产生大约22500万吨的烟云。这些核烟云升空,将会把半个甚至整个地球笼罩起来,阳光被完全遮挡,地球陷入黑暗。因而温度急剧下降,即使在夏天,也将变得和冬天一样寒冷,甚至比冬天更加寒冷。江河湖泊冰封,植物因停止光合作用而枯萎,恶劣的气候和放射性污染,使农作物颗粒无收或无法食用。核战争中即使有幸存者,这些幸存者也将饥寒交迫,一片混乱,面对一个死寂的、流行病蔓延的、没有白天和温暖的世界,很难生存下去。一些科学家断言,如果发生大规模热核战争,就很可能把北半球的现代文明彻底摧毁,甚至可能把人类拖人灭绝的可怕深渊。他们认为,大规模热核战争,对于整个地球上的生命,都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这就是核武器,这就是人类自制的“保护神”,从它诞生那一刻起,人类从此便生活在了一种永远的威胁之中。
这个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早在1953年,世界武器库中储备的核武器,就已经超过了足以引起严酷“核冬天”的限度。下面这个表是1945年以来5个核大国进行核试验的情况。国别时间 进行核试验的次数 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时间美国 1945年以来 936 1970年前苏联 1949-一1990年 716 1970年法国 1959年以来 192 1992年英国 1952年以来 44 1968年中国 1964年以来 37 1992年
“理智的酣睡会产生出怪物。”这是伟大的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名言。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理智酣睡的最突出表现是人类多次被拖进世界大战乃至核大战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