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的文山地区是台湾茶叶的发源地,1881(清光绪七年)年,人们从福建引进包种茶的制作方法,在台北县建立第一座包种茶精制茶厂以来,现已发展到二十多家。文山茶区包括台北市(县)的新店、坪林、石碇、深坊、汐止等乡镇,茶园面积二千三百多公顷,至八十年代中期,产量已达一百三十多万公斤。
文山包种茶的采制工艺十分讲究,雨天不采,带露不采,晴天还要在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三时这段时间采摘。这时的鲜叶,经过夜露的滋润,又经一段晨光的照射,叶面的露水珠已蒸发,茶叶所含水分适中,叶片鲜嫩。春秋两季要求采“二叶一心”的茶菁,采时需用双手弹力平断茶叶,断口成圆形,不可用力挤压断口,如挤压出汁随即发酵,茶梗变红影响茶质。每装满一篓就要立即送厂加工,以免破坏茶叶的新鲜度。制作工艺,分初精两步。初制包括:日光萎凋、室内萎凋、搅拌、杀青、揉捻、解块、烘干等工序,以翻动做青为关键,每隔一至二小时翻动一次,一般须翻动四五遍,以达到发香的目的。炒茶重在控制火候。精制以烘焙为主要工序,初制茶放进烘焙机后,在70℃恒温下不断翻动发香,使叶性较温和。成品茶外形自然卷曲,茶汤金黄,有天然幽雅芬芳气味。人口滋味甘润、清香,齿颊留香久久不散。具有香、浓、醇、韵、美的特色。素有“露凝香”、“雾凝春”之美誉。文山包种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可强心、利尿、消除疲劳,有解除尼古丁及酒精中毒的功能,更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效。除销本省,还外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拿大及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台湾外销茶的第三位。
2.凤凰单枞
凤凰单枞,属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dóng)山茶区。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茶农,富有选种种植经验,现在尚存的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性状奇特,品质优良,单株高大如榕,每株年产干茶10余公斤。
采制工艺与茶品特性:单枞茶,系在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拔优良单株茶树,经培育、采摘、加工而成。因成茶香气、滋味的差异,当地习惯将单枞茶按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种。因此,单枞茶实行分株单采,当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时(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用骑马采茶手法采下,轻放于茶罗内。有强烈日光时不采,雨天不采,雾水茶不采的规定。一般于午后开采,当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间进行。经晒青、晾青、碰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历时10小时制成成品茶。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具有独特的山韵品格。
凤凰单枞的产销历史已有900余年。1955、1982、1986年获商业部全国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在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乌龙茶之首。1990年由汕头市茶叶进出口公司潮州分公司生产的金帆牌凤凰单枞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9年农牧渔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名茶评比会上获名茶金杯奖。1991年在“中国杭州国际文化节”上荣获“文化名茶奖杯”。在国内主销闽、粤,出口日本、新加坡、泰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3.石古坪乌龙茶
石古坪乌龙茶,原产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石古坪。产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高山重叠,丘陵起伏,竹林茂密,岩泉长流,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大,雨量充足,常年云雾缭绕。当地茶农实行优选,择叶质嫩厚有油光的母树,培育插穗,短穗纤插育苗,建立新式茶园。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嫩而柔软,富含氨基酸与芳香物质。
采制工艺与茶质:采茶时采用“骑马式”采茶法,轻采轻放勤送。采茶时间规定为晴天上午至下午4时,不采露水茶、雨水茶、黄昏茶,且不同茶山、不同老嫩分别采摘,以保证鲜叶质量。其加工均在夜间进行。分晒青、凉青、摇青、静置、杀青、揉捻、焙干等7道工序。其中摇青为形成该茶品质关键工序。摇青与静置需5~6次,均由有经验的茶师亲自掌握。全过程需18个小时。其成品茶外形油绿细紧,香气清高浓郁,滋味鲜醇爽口;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绿,叶边呈一线红。以精制茶壶冲泡,冲饮多次,茶香外溢,茶味不减。新茶贮存一年以后,色、香、味仍能保持如初。本品具有防治高血压、慢性哮喘及痢疾、蛀牙等功效。
石古坪地区,多为畲族同胞居住,已有400余年的植茶历史。至清末始创造半发酵茶加工技术,出产本品。如今茶区已扩大至大质山山脉各个村落,但因受气候、土壤及品种等条件影响,不能广为种植,故其产量较少,更为珍贵。1985年由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在南京召开的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与金杯奖。出口东南亚及港澳地区。
4.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系用佛手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叶形与香橼柑叶片相似,故别名又称“香橼”。主产区福建省永春县,地处载云山下,境内山峦起伏,树木苍翠,四季如春。佛手茶树系无性系品种,灌木型、大叶类、中芽种,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单产高,一芽三叶嫩梢重1.5克,为一般适制乌龙茶品种的1.3~2倍。树姿形态奇特,分枝稀疏,枝条细软似蔓,披张铺地,成叶大如掌,卵圆形,多水平着生,叶面扭曲隆起,主脉弯曲,叶缘锯齿稀钝,缺刻较不明显。
永春佛手,经精心采摘、制作的成品茶,条索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气浓郁清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澄黄明亮,具有独特果香。茶中所含生物碱、多酚类物质、水浸出物等含量较高。本品生产历史已60余年,产区群众常用以制作盐茶和柚米茶,治疗痢疾、中暑、高血压等症。1985年松鹤牌一级香橼,被评为福建省优质产品。1985年6月农牧渔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名茶、优质茶评选会上,永春茶厂生产的永春佛手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各地。
5.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之极品。以其成品色泽褐绿,沉重若铁,茶香浓馥,比美观音净水而得此圣洁之名。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产区海拔100~1000米,群山环抱,峰峦绵延,常年云雾弥漫,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北有闽中大山为屏障,阻挡冬季干燥寒风侵袭,东南临台湾海峡,在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年均气温为15~18.5℃,年均无霜期长达292天,年降水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左右;土壤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有机物含量丰富。
安溪种植单株选育的无性系茶树品种铁观音,始于清乾隆初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铁观音茶树的特征是:其树冠披展,枝条斜生,叶形椭圆;叶尖下垂略歪,叶缘齿疏而钝,略向背面翻卷;叶肉肥厚,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有明显肋骨形;叶色浓绿油光,嫩梢肥壮,略带紫红。以铁观音茶树鲜叶和其制茶工艺制成的铁观音茶,为正宗产品。
采制工艺:铁观音茶树萌发期为春分前后,每年一般分四次采摘:春茶在立夏,夏茶在夏至后,暑茶在大暑后,秋茶在白露前。春茶最好,约占年产量的50%,香高味重、耐泡;夏茶叶薄带苦味,香气较差,产量约占25%;暑茶较夏茶好;秋茶香气高锐,但茶味不及春茶浓厚。采摘须在茶芽形成驻芽,顶芽形成小开面,及时采下二三叶,以晴天午后茶品质量最佳。毛茶制作,经晒青、晾青、做青(摇青、做手)、杀青、揉捻、初焙、包揉、文火慢焙等10多道工序。其中做青为形成色、香、味的关键。毛茶经筛分、风选、拣剔、干燥、匀堆等精制过程,即为成品茶。
铁观音茶质高超,独具风韵:其成品茶外形条索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油亮,带砂绿色,红点明显,具有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带白霜;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呈绸面光泽;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长,香锐而浓,素有“茶中之王”、“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誉。本品属半发酵茶,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并有兰花香味,风格独特。富含维生素、儿茶素、芳香油等化合物。饮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动脉硬化、减轻辐射伤害、降脂减肥、益寿延年之功效。
铁观音茶驰名中外,饮誉世界,屡获名优称号。1945年王联丹茶庄配制的泰山峰牌铁观音,在新加坡获得一等金牌奖;1950年在泰国评奖时,碧天峰铁观音获特等奖。特级铁观音于1979年、1985年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1981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2年与1986年获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安溪茶叶公司送选的凤山牌铁观音在商业部召开的优质名茶评选会上,再次被评为全国优质名茶。历史上出口东南亚、港澳地区,近年又出口日本、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6.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主要种植区鹿谷乡,平均海拔500~900米,年均气温22℃,年降水量2200毫米,空气湿度较大,终年云雾笼罩。茶园为棕色高黏性土壤,杂有风化细软石,排、储水条件良好。
冻顶与茶名之由来:从茶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即是冬季也并无严寒相侵,雪冻冰封,那么为何名冻顶呢?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茶亦因山而名。
采制工艺与茶质:冻顶茶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春茶采期从3月下旬至5月下旬;夏茶5月下旬至8月下旬;秋茶8月下旬至9月下旬;冬茶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摘未开展的一芽二、三叶嫩梢。采摘时间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最佳,采后立即送工厂加工。其制作过程分初制与精制两大工序。初制中以做青为主要程序。做青经轻度发酵,将采下的茶菁在阳光下暴晒20~30分钟,使茶菁软化,水分适度蒸发,以利于揉捻时保护茶芽完整。萎凋时应经常翻动,使茶菁充分吸氧产生发酵作用,待发酵到产生清香味时,即进行高温杀青。随即进行整形,使条状定型为半球状,再经过风选机将粗、细、片完全分开,分别送人烘焙机高温烘焙,以减少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冻顶乌龙茶成品外形呈半球型弯曲状,色泽墨绿,有天然的清香气。冲泡时茶叶自然冲顶壶盖,汤色呈柳橙黄,味醇厚甘润,发散桂花清香,后韵回甘味强,饮后杯底不留残渣。其茶品质,以春茶最好,香高味浓,色艳;秋茶次之;夏茶品质较差。
台湾乌龙茶,系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福建省安溪县引种并传入采制方法,1866年即开始出口。据《台湾通史》载:“乌龙茶叶大、味浓,出口甚多。”近年来出口东南亚、欧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冻顶乌龙茶在台湾省历年优质茶叶的评比中,均名列第一。
7.岭头单枞
岭头单枞,属乌龙茶类极品名茶。产于广东省饶平县坪溪镇岭头村。单枞是继岭头奇兰之后,在乌龙茶中又一特殊品种的新发现。饶平地处粤东南部,濒临南海;而岭头地处凤凰山麓,海拔400余米,境内山岭连绵,竹木交荫,云雾弥漫,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地质疏松,实乃天然的宜茶之地。岭头村种茶迄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岭头单枞茶树品种,是坪溪镇岭头村茶农于1961年至1963年在该村捆龙子山茶园中选出一株叶色较黄白、发芽早的本地水仙茶树,其后几经试制,经省、市、县等有关部门及专家鉴定,认为该品种茶质量极佳,独具风味。其特点是:
1.早熟:春茶采摘时间为每年3月28日至4月5日前后。比其他品种茶早采一至两周左右。
2.高产:岭头单枞茶介乎于乔、灌木型之间,株形呈冠状,具有高产性能。新梢生长具有早、齐、匀等优点,当年种植可当年采摘,隔年亩产可达25公斤至50公斤。第三年亩产可达150公斤至250公斤干茶。采摘新梢长8至15厘米,叶片呈椭圆形,叶尖为短尖状,边缘呈锯齿状,叶片长6.5至9.5厘米,宽一般为3.5至7厘米左右。持嫩性时间为二至三周(指吐芽梢到采摘时间)。一般每年可采五至七次茶叶。岭头单枞茶比同类其他茶亩产量可高3至5倍。
3.优质:冲泡时早出香气,滋味醇爽,回甘力强。其成品茶具有微带浓蜜香气的特殊韵味。
4.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无论高山、丘陵、平原地区均可种植。通过制作后均能表现出岭头单枞茶的特殊韵味(蜜香味)。除在本县、本省内推广种植外,还引种至福建、海南、湖南等省部分宜茶山区种植。岭头村现有茶园面积已达一千亩左右,全县达到四万八千亩,广东省已达三千公顷。
岭头单枞茶的采制工艺与茶品特色:每年采摘时间为春茶在每年清明前后;夏茶在5月下旬至7月初;秋茶在9月下旬;冬茶在11月中旬。采摘标准为一芽二至三片叶。其制作工序,经晒青、凉青、碰青、杀青、揉捻、烘干等程序精制而成。其成品茶特征为:外形条索微弯曲,色泽黄褐似鳝鱼色。内质香气花蜜清高,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橙红明亮,叶底笋色红边明亮(也称朱边绿腹)。是当今乌龙茶类的极品。
岭头单枞乌龙茶新品的问世,受到社会、特别是受到茶学界的重视,屡获殊荣:1986年5月商业部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获广东省名茶称号;同年参加欧共体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市举行的亚太地区农产品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获最受欢迎奖;1989年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绿色食品”称号;1990年商业部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金帆牌岭头单枞再次被评为全国名茶;在1991年中国杭州国际文化节上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茶,获金奖。
8.岭头奇兰
岭头奇兰,属乌龙茶类。系采大叶奇兰种鲜叶制成。原产于广东省饶平县坪溪镇岭头村,现在茶园已发展到本县许多乡镇及其临近村落,但仍以岭头所产质量最佳。岭头地处凤凰山麓,海拔400余米,境内山岭蜿蜒,竹木苍翠,云雾笼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茶园多选用无性系大叶奇兰茶苗种植和施用花生麸培育,茶树生长茂盛,鲜叶内含芳香物质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