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9%。
汤姓大探源
汤姓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始祖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建立者--商汤。
汤姓是子姓的衍生分支,汤姓的姓,既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也有确切可考的历史文献资料。汤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黄帝。黄帝有个儿子叫玄嚣,其后代有子曰契。汤姓始祖商汤是契的第十四世孙。
商汤名"天乙",又名"履"。夏朝时曾任方伯之职,专管征伐之事,在夏朝末年继立为商族领袖。由于他一直握有重点,并能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人拥戴,也取得了周围部落的信任,他们慕名前来归附,商族人军事实力急刷膨胀。商汤开始了灭夏准备工作。
商汤攻夏,先从征服葛开始,前逐步扩大灭夏和统一周围方国的战争。商汤经过十一次征战将韦国、顾国和昆吾灭掉的,基本上剪除了夏朝的羽翼,占据了兖、豫大平原。经过鸣条之野的决战,夏国灭亡。商汤回师亳邑,众多诸侯前来朝贺表示臣服。后商汤称武王,国号为商,定都亳。商朝正式建立。汤死后,被尊为"成汤",他的子孙为纪念其丰功伟业,有以他的名字作为氏的,这便是汤氏的最早来源。
令人奇怪的是,具有如此辉煌源流的汤姓在早期历史上所出现的名人并不很多,只能在各种史书上看到许多并非以汤为姓的商汤后代的记载,而很难找到汤姓的著名人物。
汤姓这种沉寂的现象,曾经维持了一段长时期,一直到五代之时,才被一位来自安徽贵池的汤悦所打破。
为汤姓扬眉吐气的汤悦,最初是一位以文章出名的才子,曾经仕南唐为宰相,凡是李家皇室的书檄教诏,都出自其手,后来,随其主归宋,被赵匡胤封为光禄卿,他的才华也深受宋朝皇帝的器重,曾奉敕撰"江西录"十卷。
宋代以后,汤姓的杰出人物就多得不胜枚举了,汤乔年,汤梦觉、汤鹏举父子,汤莘叟等等,都分别在各方面十分有成就。
明代,汤氏也是名人辈出,除了跟从明太祖平天下、被封为信国公的汤和以及那位大胆指责朝廷信私人、塞言路的名气响亮的汤显祖外,还出过一位了不起的爱国学者汤文琼,据传,当明末满清攻陷京师时,他慨然叹说:"吾虽布衣独非大明臣子耶!"并且在其衣襟上写下"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后,投缳殉国。汤文琼的爱国表现,何其可敬!
繁衍之迹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省境。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唐末五代时,从黄巢起义始,中原汤姓再度南迁,其路线大致由河南到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上述诸多次南迁使得源于北方的汤姓遂成为南方姓氏。宋代以前,汤姓名人零星见于史册,宋代以后,大批汤姓名人涌现,且多出于东南一带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境,可见,后世汤姓是盛于这些地区的。宋代汤姓有宰相汤悦和汤思,出安徽、浙江二地,族人因此显赫,成当地名门望族。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出安徽凤阳,死后追封东瓯王。另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清康熙年间,广东汤姓陆续有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东南亚一带。今日汤姓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汤姓约占全国汉族汤姓人口的56%。
汤姓名人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
汤显祖,明代戏曲家,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祖籍江西临川。他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
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以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