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
康姓大探源
从古代的史书上看,康姓的起源主要有两支。
一支出自姬姓,周朝建国后,周武王把他的一个弟弟分封到康邑,史称康叔。随后康叔建立了康国,而康叔的后代就以国为姓,历代相传。
另一支康姓来自西域,汉代时西域有一康居国,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康居国王子入汉,定居于中原河西,他的后代以康为姓,这里也就成了康姓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在历史的演变中,除了上面这两支主源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如一部分突厥人改姓为康,而宋朝时也有他姓改为康姓的。这些促进了康姓的发展。
繁衍之迹
康姓最早发源于卫国,辖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河北西南部一带。康姓早期主要在河南地区。秦时,康姓主要徙陕西、山东二地,故早期康姓在此二地繁衍旺盛,遂有京兆、东平两大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康姓为避战乱,徙蓝田(今陕西蓝田西灞河西岸),后渐向东南迁移。史载,南朝宋时,设华山郡蓝田县,用以安置康穆(初仕后秦河南尹,后举族众三千余人迁湖北襄阳之岘南)族人,并任命穆为秦、梁二州刺史,其子孙亦多仕宦,康穆一支遂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唐代,有宁夏灵武人康植之孙康日知被封会稽王,其子志睦因功封会稽郡公,后世子孙繁衍昌盛,发展成望族,其家族所在地浙江绍兴则为南方各地康姓迁徙之主源。宋代,因避帝讳而改姓的匡姓,成为康姓新的支脉。另有洛阳康再遇位居开国功臣之列,遂加官进爵,门庭荣耀,显达当朝。北宋末年到元朝建立期间,改朝换代频繁,北方多动荡,故有康姓徙迁南方安居乐业。明代,康姓作为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徙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从清代开始,闽、粤康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今日康姓尤以安徽、四川、甘肃、山东、陕西等省居多,这五省的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口的63%。
康姓名人
维新运动主帅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学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又号更生,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他出生于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一个衰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
在"西学东渐"的年代,青年康有为博览群书,开始了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艰苦历程。从1888年至1898年,康有为先后7次上书,设计了一个以君主立宪为主体的救国方案。其间,康有为与维新派人士还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建立学堂,创办报刊,广泛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在其影响下,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宣布正式变法。是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并下令捕杀康有为等维新志士。"百日维新"湮没于血泊之中,但它作为一场政治、思想启蒙运动却青史长存。
此后,康有为开始长达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但始终没有停止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案。然而,由于未能随历史潮流前行,康有为在海外组织保皇会,并在1917年直接参与"张勋复辟"的丑剧,写下一生中的最大败笔。1927年3月21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