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0000000064

第64章 石--卫大夫石石昔之后

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5%。

石姓大探源

石碏是石姓的始祖,历来的学者老早便已经考证得清清楚楚,所以丝毫不容置疑。

距今两千多年以前,自从石碏大义灭亲的卓越贡献之后,他们一家人便长期在卫国飞黄腾达,世代子孙都贵为大夫,像石鲐仲、石祁子等人,就曾前后名登史籍,使得石氏的名气,甫一开始便响亮万分。

这个从两千多年以前便已十分有名气的家族,在历史上,还先后出过两位称孤道寡的皇帝,那就是南北朝时期后赵之主石勒,和五代时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石勒,曾是五胡十六国之中神气十足的一位君主。他东征西伐,使后赵王朝的疆土日拓,称霸于北方;石敬瑭,则是历史上著名的认契丹为父的"儿皇帝",他割让燕云十六州等事,曾受到千秋万世的唾骂。

不过,石家所出的这两个皇帝,却不是炎黄子孙的汉人,而都是外来的种族。石勒是五胡乱华时来到中原的羯人。石敬瑭的祖先是西夷人。由此可见,现在的石氏之族,组织是甚为复杂的。他们的中坚组成分子,固然无可置疑是春秋时代卫国大夫石碏的后裔,是最为地道的汉族。然而,在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民族大融合之时,却的确加入了许多外来的新鲜血液,使得整个石氏家族,一天比一天庞大茁壮。

由此可见,组成石氏的分子,是为数不少的,有汉族的子孙,有西夷人,有羯族人,更有张、冉、娄等氏的改姓,因此现在的石姓人,要想找到自己家族的真正来源,恐怕就比较费事了。

繁衍之迹

综上所述石姓最早发源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以卫国为源头的石姓,其最初的播迁方向就是现在的山东,山东与河南相邻,又是原鲁国之域,准确地说,在卫公子州吁弑其君后,卫姓已有在鲁活动的身影。秦汉以前,石姓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时,石姓已播迁至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及河南省境的黄河以北地区,并很快成为石姓早期的繁衍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昌盛为渤海、平原两大郡望,这两大郡望的石姓都是石碏的后裔,他们尊石碏之裔孙石奋为开基祖。另外,石姓在北方还有三大聚居点,即武威、上党、河南三大郡望。其中上党石姓是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后裔,河南石姓是鲜卑乌石兰氏的后裔。平原石姓在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而河南石姓也有部分在唐元和年间以前徙居虢州(今河南灵宝)。唐初,有石姓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石琚自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其后散居闽粤各地。五代时石姓在福建形成闽南望族。宋元以后,石姓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明初洪武年间,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等地。此际,有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其后子孙有许多人去台湾,进而又远播海外。如今,石姓分布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河南等省为多,上述六省石姓约占全国汉族石姓人口的63%。

石姓名人

豪客石崇

石崇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富豪,关于他与人斗富的故事世代相传。

有个叫王恺的人,是西晋皇帝司马炎的舅舅。他一直和石崇叫板,在车马、住房、服饰等方面与石崇攀比,结果往往是王恺输给石崇。贵为一国之尊的司马炎,看着自己的舅舅在石崇面前丢面子很是恼火。

一次,有人向司马炎进贡了一棵珊瑚树,树高两尺多,枝条扶疏,司马炎以为是世上罕见的珍品,就把它送给了舅舅,想让舅舅在石崇那里露露脸。

王恺来到石崇家,话也没说,就让下人把珊瑚树抬到石崇面前,心想:这下你可比不过我了吧。没曾想石崇只扫了一眼,没有发话,突然举起手中铁如意啪啪两下,把珊瑚树给砸碎了。

瞬间的变化令王恺愤怒得愤怒异常。石崇这时若无其事地对王恺道:"别心疼了,我还给你就是。"说罢让下人把家中的珊瑚树都搬了出来,石崇家光3尺以上的珊瑚树就有六七棵,观赏性也比王恺的那棵强多了。王恺看后,眼睛差点飞了出来。

石崇在洛阳郊外的金谷建造了豪华别墅,别墅的厕所安排10位侍女服务,侍女都衣着华丽,穿金带银,厕所里还摆放着各种香水和化妆品。客人如厕毕,侍女们会帮助客人换上准备好的新衣服,然后把脱下的旧衣服浆洗,在客人告别前送到车上。

石崇经常在自己的别墅举办大型宴会,每次宴会上,石崇都让家里的美女给客人敬酒。如果客人不喝,石崇就下令家中武士把美女腰斩。

有一回,后来担任东晋宰相的王导和他的堂弟王敦出席了石崇的宴会。王导一向不善饮酒,石崇却命令美女为王导劝酒,仁厚的王导知道石崇家的规矩,就一杯接一杯地喝,以致酩酊大醉。到了王敦这里,不管美女如何劝,王敦就是不喝,结果石崇连续腰斩了3个美女。

同类推荐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冬青书屋文存

    冬青书屋文存

    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容丰富精彩,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文化常识珍闻录》汇集中外古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地理、地名、天文、历法、礼仪、风俗、民族、宗教、科学、文学、学科、教育、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工艺、交通、邮政、政治、军事、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著名品牌等方方面面,好玩、有趣、实用,堪称中外文化的普及本,人人爱读的百科全书。
热门推荐
  • 沉沦:征途

    沉沦:征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味的懦弱,只会成为他人欺辱自己的根源。懦弱者,先天已败,何谈成功一说?从懦弱无能的败者,成长为铁血果断的成功者,究竟付出了多少?让曾经的懦弱无能者,张倾言来告诉你……
  • 零花香:奈何风驻

    零花香:奈何风驻

    秋风的味道,带来悲伤的气息。海枯石烂的爱情,却有着时间的限制,待风驻时,花已飘香尽!
  • 重生梦想时代

    重生梦想时代

    栾青松乘坐的飞机失事了,他看到整个飞机玩具被大风无情的撕碎,看到自己的身体像其他乘客一样随着飞机的解体被抛到外面。不知为什么,灵魂即可以在华尔街,看着基经经理忙碌的基经经理们操作各种期货。也可以坐在大人物们身边,欣赏他们在公众前面露出阳光的笑脸,转身过后凶狠的手段。这个世界因此而变得精彩。
  • 鬼打狐说

    鬼打狐说

    紫东来,孤身一人,不知来历,为探寻身世,与三教九流为伍,同百鬼结伴,跟群妖同路,历经千难万险,终得所求。
  • 女神一号

    女神一号

    《女神一号》,是作家冯唐的第六部长篇小说,试图以独特的视角,探究人对外面的世界及自己内心世界无休止的质疑,解决人性中的困扰、困境与纠葛。作者希望通过这部纯文学作品,深挖人性,诊断问题,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
  • 无敌小子闯江湖

    无敌小子闯江湖

    一场浩劫筑就一个英雄,我在种种的矛盾之下坚强的幸存下来并一步步完成父母交给我的报仇使命,但就我使命即将完成的时候,却发现这其中竟然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 大植医

    大植医

    中医乔成林被雷劈后灵魂穿越到异界一个年仅十四岁的药植学徒身上,意外融合了一种神秘能量并获得了一种强大的木系修炼功法,然后……他是所有药植师的克星!他是所有医职者的敌人!但他是所有战职者的福音!穿越异界,中医最高!“不管你是谁,国王也好,帝王也好,至强者也好,只要你找我治病,就得听我的!”
  • 黑暗菩萨

    黑暗菩萨

    李阳偶然得到一身技能和本领,他是正义之士的维护,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因果。
  • 调皮大小姐:惹上腹黑王

    调皮大小姐:惹上腹黑王

    剧场一:某女“这位大哥,我错了放我一马吧”“好啊,你给我生个宝宝就放你。”剧场二:“你滚,我不想见到你”某女气愤的说。“好啊,娘子,我们来床上滚吧。”老天,你说穿就穿吧,为毛摊上这么一个腹黑主。看调皮大小姐如何征服腹黑王
  • 西域战神陈汤

    西域战神陈汤

    西汉元帝时,郅支单于杀害大汉使者谷吉,窜至康居,企图长期盘踞西域并继续危害汉朝。陈汤与甘延寿激于民族大义,准确把握战场形势,毅然决然矫诏发兵,长驱数千里,一举消灭匈奴残部,将郅支斩杀,并悬首长安藁街,还留下了声震千古的豪言壮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本书塑造了陈汤、甘延寿、郅支等众多人物形象,再现了一个普通儒生成长为战神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