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夜空中最吸引人的,不止是那皎洁的月光,还有那闪耀的群星。夜空之所以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千千万万颗群星甘当绿叶的点缀。祖父讲:“这天上除了东西南北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还有那北斗七星之外。其实还有些不知名,但我觉得很实用的星星,只是人们不关注它们罢了。”
南生说:“祖父,你说的这些,我怎么都找不到啊,这满天的星星,我看的两眼都是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祖父神秘的笑了笑说:“这天上的那么多,你看不过来,也很正常。给你指认一些好认的星星。你抬头看看偏南一点的地方,有几颗特别亮的星。这些亮的星星中,你仔细看看,是不是有三颗距离相差不远的星。”
南生抬头往南看,找了一会说:“哪儿呢?哪儿呢?亮的星星太多了。”祖父看着南生抬头观看的方向,有点哭笑不得。顺手把南生抬起的头,纠正了一下方向。祖父说:“你看的太往南了,稍微一点就行,你看,那不就是吗?”说完又用手指了一指。南生顺着祖父的手指,高兴的说:“真的有啊,祖父,它们怎么会相距那么近,距离又差不多呢。我以前怎么看了那么多天都没发现呢?”
祖父说:“我还不知道你,说是看星星。其实只不过是随便瞭望几眼,很大的一部分注意力都在了月亮身上。很多时候,你不能只看表面,你要用心去看每一个细节。养成一个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南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又问向祖父:“那这三个星星有什么作用啊?”
祖父说:“说作用啊,其实也不是很大。现在很多的节气,看日历就可以知道很多天之后的季节情况。在以前没有这些的时候,这星星也有一定的作用。就拿这三颗星来说吧,我们都把它们称作三星。俗话说,这三星对门,门口能坐人。”
南生不解的说:“门口每天都能坐人啊?”
祖父回答:“这门口坐人啊,指的是晚上坐在这门口。现在冬天还没过去呢,你晚上在门口坐的住吗?在门口坐的住,最起码是晚春时节。那时候吹得都是暖风,就不冷了。三星对门,基本就是暖春时节了。”
祖父又接着讲:“在这三星的西北方向,你在看看,有一堆聚在一起的,看上去迷迷糊糊,也不知道几颗星的。”
南生又按照祖父的指示,往西北方向观察,这次很容易就找到了。西北方向的星星本来就不多,这种又有标志性的一堆星星聚在一起,非常好找。南生不禁发问:“那这一堆怎么起名字啊?”
“你仔细的观察一下,它的形状像不像一只小船,在天上遨游啊。所以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就把它叫做船坝。”
“那这个船坝,又有什么作用啊?”
“现在是船坝在西北,三星在东南。属于船坝追赶三星,这船坝追三星,追上三星到麦季。说明我们差不多就该收麦子了。等过了麦季,这个三星就会反过来追船坝,三星追船坝,追上船坝到娘家。那就说明,天已入冬,应该去娘家看望父母了。”
南生兴奋的欢呼:“祖父,这些星星真的厉害啊,不止照耀夜空,还有这么多的实用。现在是正月,正是船坝追三星的时段,等到这三星跑到我们门口的上方,我们就可以坐在门口看星星了。”祖父满意的点了点头。
正月慢慢的结束,转眼就到了二月二。这二月二是龙抬头,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此时,暖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开始,万物复苏。村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各家各户都会庆祝“龙头节”,放鞭炮,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因为祖父常常说:“正月不剪头,正月剪头死舅舅。”通常都在过年之前理一次发,整个正月,都不能去理发店,直到二月二这天才解禁。二月二这天又叫“剃龙头,”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村里人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满满的一屋子人,生意兴隆。炸苞米的生意也是非常火爆。祖母还会抄一些黄豆,祖母还交代不准动针和剪刀,说针会戳到龙眼,剪子会剪到龙须。南生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反正都是传下来的习俗。
过了龙头节,天降甘霖,万物都开始生长,也正是种树的好时节。村里人基本家家都会买一些树苗栽种。南生这个时候也和弟弟,去池塘边,砍下了一些柳枝、白杨枝。回家之后,把它们砍成筷子长短,把已经发的嫩芽朝上,埋在土里。这次还特地栽了一些,祖父剪下来准备丢掉的月季枝。
没过几天,就已经长出嫩绿的叶子。南生担心它们太小了,还承受不住外面的温度。悉心给它们搭上了一个塑料的棚。还有一点,就是祖母养的小鸡特别刁钻,会跑到这啄嫩叶。以前就有一次南生没注意,它们过来把南生种的花,才长出来的嫩叶吃掉了。南生每天悉心的照料它们,白天打开棚给它们晒太阳,晚上就给盖上。每天还会一直给它们浇水。可没过几天,长出嫩叶的白杨、月季都有些发蔫了,只有柳树暂时还没有问题。南生立马跑到祖父那里,向祖父问:“怎么树苗蔫了啊?”
祖父过来看了一眼说:“你是不是一直给它浇水啊。”
“是的,我看它们正是成长的时候,每天都给它们浇水,生怕水不够。”
“那就对了,你浇水的次数太频繁了,土里的水分太多了。这些小树苗吸收不了,所以全部都蔫了。”
南生有点着急的说:“那它们是不是要死掉了?那怎么柳树没事啊?”
“你想想你的柳枝哪里来的?是不是从河边啊。咱们这有个说法叫:淹不死的柳,饿不死的狗,旱不死的葱。以前人们也常说,这水生木,这木啊一般指的都是柳树。柳树一般也都是栽在河边、湖边的。别的树啊,栽在河边容易淹死。这也是称作淹不死的柳的原因。”
“那现在怎么办呢?”
“现在把水停了,过几天应该还能复活,活不了也没办法。”
“祖父,柳树真的淹不死吗?”
“这就是一个比喻,比较于其它树而言。你要是把它栽在水里,也活不长久的。就像那旱不死的葱一样,只是说耐旱而已,要是天天暴晒不下雨,还是会旱死的。这些一个是它们有点这方面的特性,还有一点就是咱们村里夸张的说法而已。”南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日,南生放学回家。半路上,听到秦其在后面叫喊:“南生,等我一下。”南生回头看了一下秦其,秦其跑过来说:“南生,我家桃树下面,长出了许多的小桃树。现在正是栽种的季节,你要不要挖两棵回家栽啊。”
“那长的小的真的是桃树吗?你家桃树是什么品种的啊?”
只听秦其夸张的说:“是那种毛桃,就是孙大圣吃的那种。表面毛茸茸的,成熟了味道还是不错的。”
南生听了秦其的描述,就跟着秦其想去看看。秦程在后面追赶上来说:“你们干嘛去啊,带着我啊。”
“我带南生去我家桃树下,移种小桃树,你要吗?你想要就跟我们一起去吧。”秦程快速点了点头,表示非常乐意。
到了地方一看,果然一棵大桃树下面,有很多小桃树。南生猜想,很可能是原来掉下来的桃子,在这又长出来的。南生一直想栽几棵桃树,之前听祖父讲家中原来有课大桃树,后来死掉了,就一直想家中什么时候能再有一棵大桃树。现在机会来了,南生向秦其要来铲子,在小桃树的四周挖了起来,挖了两棵比较大一点的树苗,根下还有跟着的泥土,这样更容易成活。秦程也学着南生,有模有样的挖了几棵,不过都挖坏了。南生说:“你小心点,这苗有点小,你那么大力气挖,一下就给铲死了,我帮你挖两棵吧。”说完,小心的又帮秦程挖了两棵。又在秦其家玩了一会,南生就迫不及待的要回家种树去了。
刚刚到家,就叫喊祖父。可能是下地干活去了,没人回应。看见弟弟在那写着作业。南生说:“我刚在秦其家挖了两棵桃树,不知道栽在哪里好。”
弟弟说“你最好先栽在花园里,不然别的地方保不住。”
南生想了想有道理,就在花园找个好地方,挖好坑,一会就把它们栽好了。祖父回来看见南生在花园里,知道他肯定又在栽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祖父讲:“你又在栽什么啊?”南生把在秦其家移植桃树的的经过,告诉了祖父。祖父点了点头,说了一句:“这种毛桃,应该不是那种水蜜的毛桃,接的果子不大,核到是挺大,肉有些硬。”南生到没在意果实好不好吃。可又忍不住问了一句:“那这个明年什么时候结果子啊。”
“怎么可能明年,最少要三年。而且第一年结果的时候,一般长到一半,很多就自然脱落了。要第二年结的果子才能好吃。”祖父答道。
“怎么要那么久啊,咱们家那棵木枣树,不是从开始种,到现在每年都结的吗?只是不好吃而已。”
祖父接着说:“品种不一样啊,梨树至少还要五年呢。白果要六十年才结。这些品种都是遵循一定的季节与规律的。咱们这都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了就来钱。”
“为什么枣树栽了就来钱啊?要是这样,那家家户户不都栽了吗?”
“这里的栽了就来钱,并不是栽了枣树,家里就有钱了。因为枣树,无论大小。只要种上一年,它就会开花结果,人们拿着果实去换钱,所以说,枣树栽了就来钱。”
“不止是这些植物有一定规律,就连咱们家养的那些牲畜,都是按照规律的。比如咱们家养的家畜,要是下崽的话,一般都是狗三猫四,猪五羊六。就是狗生小狗只要三个月,猫是四个月,猪五个月,羊是六个月。其实这狗啊,三个月都不到。因为它白天晚上都算日子,不像其它的只算白天。”
“至于那些家禽孵化,时间就更短了。常说,鸡鸡二十一,鸭鸭二十八,鹅鹅一个月零一个。就是说鸡,只要二十一天,就能把鸡蛋孵化成小鸡。鸭子二十八天,鹅需要三十一天。所以一个月零一个嘛。”
南生有些吃惊的说:“没想到这小鸡孵化只要二十一天,这也太快了。”
祖父又说:“不止是这些孵化时间的长短有区别。还有就是每年这些生育的次数。像最多的那就是兔子,一个月一窝,一年可以生十二窝。人们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那是因为窝里有小兔子,它把窝边的草吃了,就没有东西来遮挡它们的窝,就会被发现,不安全。所以才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像和兔子差不多,一月一窝的,还有鸽子。这鸽子也是一个月就能孵化一窝。”
听完祖父的话,南生觉得自己又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又对大自然的这些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每年春天,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去踏青。今年学校就带着全校的学生去野外,南大河附近去郊游。这南大河周围都是空旷地,由于现在并不是汛期,河水并没有多少,两岸长满了青草。每年秋天的时候,我们都会用火把这些野草烧干净,本以为不会再长了。可是第二年来春游的时候,依然是两岸青绿葱葱,生机勃勃。
学校让同学们出来郊游,一个是让同学们出来放放松。还有一个重要的,每次都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那就是只要出来玩,最少一篇春游或秋游的作文。所以同学们也都知道,学校并不是单纯地只让你出来玩。不过同学们,毕竟正是青春年华的时候,每个人都不曾去想,回去怎么写作文的事情。仍然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爬树的爬树,做游戏的做游戏。还有一些不知为何,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你欢呼,我大叫。也都不知道自己玩的什么,反正就是很开心的大叫。
有些胆子比较大的孩子,还会到河边,去看看有没有小龙虾之类的。或者用手,捧几只蝌蚪,装在塑料瓶子中。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不用思考其他任何的烦恼,对同学们来说,玩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玩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每日生活在欢声笑语中。
每年的春游之后,还有一件学校必让孩子们写作文的事情。那就是清明去扫墓,为烈士们敬献花圈,然后再让高年级的同学,帮一年级的同学们系红领巾。这天不用上课,上午到校之后,就等着学校的小广播,小广播一叫集合,同学们就开始排队,等着校长的一声令下,就一起向着烈士墓走去。南生只听到校长在那讲:“同学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学校的目的,就是希望各个同学,都能有所成就。一棵树只要我们悉心的照顾,十年八年就能长出一棵参天大树。而培养人才,那需要几十年。”南生并没有在思考这个问题。扫墓结束,就和秦程他们一起回家玩去啦。
南生回到家中,与祖父讲着今天去扫墓的事情。南生向祖父问:“公墓坟那里,怎么有的坟墓很大,有的很小。还有的像一个地窖般的小屋那样,还留着门,那是什么意思?”
祖父说:“这都是咱们乡下的老封建习俗。咱们这有一个习俗,就是谁家有人去世了,这坟头要是特别大,就显示着这家人口旺盛,每年清明过来帮着添坟的人多,也预示着这家人有势力。”
“清明的添坟是什么意思啊?”
“每年清明去扫墓的时候,一个是烧些纸钱,还有一个就是要用新土把坟墓再盖上一一层新土。然后再把坟上面的那块坟头,换上一块新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扫墓。等明年带你去你曾祖那里扫墓,你就明白了。至于那些比较小的坟墓,可能都是新坟,咱们这有习俗,凡是新坟,三年之内,只能用小坟,还必须栽棵柳树或者松树在那里。”
“可是,怎么还会有像地窖一样的小屋呢?而且还留着门没完全堵上,看上去有点破破烂烂的,好像很久了。”
“这话说来就长了。这也都是源于很久之前的一个故事。当时的朝代啊,人活到六十岁,不死就要被活埋。很多老人到了六十岁,都还很健康,就被活埋了。有的就把人埋在你今天在公墓坟看到的那种坟墓中。每天加一层砖,咱们这叫‘砖打墓’直到完全盖住为止,把老人在里面活活饿死。还有的直接就挖坑把人埋进去的。”
“当时有一个人,他在朝廷当官。他父亲快到了六十岁了,马上也就要活埋了。他向来是个孝子,很是舍不得活埋父亲。正当他愁眉苦脸,来到后花园方便的时候,看到几个仆人在那挖红薯。官人就问:你们怎么在这挖红薯啊。仆人们回答,禀告老爷,这红薯太多,冬天就把它埋在地窖中,这样就不会冻坏了。这个当官的看了看地窖,就问这个地窖有多大,仆人们说,由于红薯很多,地窖很大。这时候,当官的这人就有了主意了。他把这地窖下面的红薯全部挖出来,在上面用木头搭成一个棚,再放土在上面。这样从外面看起来,与活埋一样。”
“等到他父亲到六十岁的时候,他就按照这个方法,把父亲藏在地窖中。每日亲自送饭送菜,一直隐瞒着世人。可是老父亲最近发现儿子下朝回来,总是愁眉苦脸的。老父亲明白了,可能是自己还活在世上,给儿子带来了麻烦,因此才让他为难。老父亲就宽慰儿子说:儿啊,父亲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可是为父实在不忍你为了父亲的事情,每日这样皱眉叹气。父亲也想明白了,人总归有一死,父亲决不让你难做,你明日去集市买些砒霜回来,为父自己吃了,这样就是为父自己死亡的,你也不会背上不孝的骂名。”
“这当官的听到父亲说出这些话,立马跪下。对着老父亲说:父亲,是孩儿不孝。您千万别误会,孩儿每日唉声叹气,绝不是为了父亲这件事情,实在是有别的原因。老父亲一听儿子不是为了自己的事愁眉,有别的事情烦恼。就对儿子说:孩儿,你说说是什么事情,老父亲活力那么一把年纪,也见过不少世面。看看为父能不能帮你。”
“这当官的就一五一十的把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告诉的父亲:前几日上朝,百官叩拜。可是突然一阵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等到百官抬起头来的时候,都被吓坏了。这坐在龙椅上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大怪物,众百官都被吓得战战兢兢的。只听这怪物口吐人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你们这个皇帝是个无用之辈,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皇帝了。当时就有一个官员说它大逆不道,被它一口给吃了。现在它把皇帝关在后花园,自己每天上朝。皇帝派人偷偷传话,让百官设法搭救。我一直再为这事发愁。”
“老父亲听了儿子的讲述,又仔细问了问儿子,这个怪物长什么模样。当官的说:这怪物嘴巴和头都是尖尖的,有一对胡须,还有一个长尾巴。看起来有点像一只大老鼠,只怕有千斤重量,个头非常大。老父亲心里有数了。就对着儿子说:孩儿,听你所说,为父想到有一个方法,不知可行不可行。父亲大人请讲。咱们家不是有只黄狸猫吗,你去找来称一下多重。儿子果然去找来黄色的狸猫,称了一下,儿子回答说有八斤重,老父亲说,你再去上集市去买半斤猪肉给它吃。吃完差不多八斤半。你明日上朝把这狸猫藏在袖筒中,跪拜完之后,你就对那怪物说要进献宝物。然后你就靠近它,从袖筒中放出这狸猫。如果它真的是老鼠成精,一定会被这狸猫赶走的。这当官的果真听了父亲的话,去集市买了半斤肉,全部喂给狸猫吃了。”
“第二天把这狸猫装于袖中,上朝跪拜完之后,就按照父亲说的,上前进献宝物。这怪物听说有官员献宝,很是高兴。就让他上前来。这当官的就从袖中放出这八斤半的黄色狸猫出来。这狸猫看见这怪物,立马冲上前去‘喵、喵、喵‘的叫了三声,上来就要咬这个怪物。这怪物看到狸猫冲上前来叫喊,立马吓得化作一阵狂风,落荒而逃。这当官的就率众官员救出来皇帝。这皇帝非常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就给他加官进爵。可是他却说:这主意不是他想出来的。皇帝就问这是谁想的主意。这当官的说是他父亲想的主意。皇帝就让把他父亲找来,要感谢他。这当官的就把父亲到六十岁要活埋,自己不忍,藏于地窖中的事情一一的说给了皇帝听,请皇帝恕罪。皇帝听了官员的详细禀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不禁感慨,这是上天知道我做错了,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啊。立即下旨,从此之后废除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律法。全国百姓欢呼皇帝是明君,从那以后才没有的六十岁活埋的事情。一个八斤半的狸猫吓走千斤重的老鼠,这样一个故事,也就被一直流传至今。”
南生听完祖父的讲述,才明白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说法,不禁有些感慨,生活在古代也是有很多的不合理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