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京城东门外一行人站在城门口,所有的守城将士全部换成了禁卫军的人,出于安全以及保密的需要李旭的神策军并没有全部带来,只有李旭和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孩子来到城门。而另一边只有萧逸飞,沈思言以及一个从未见过的人,通过脸上的皱纹来看应该是个三十左右的壮年,但是其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瘦弱不堪的书生。
李旭仔细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个陌生的男子,他能看得出来,这个书生并不擅长武术,但是那一身的伤疤和那从死人堆里生还的气质来看他又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或者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但是通过前面的这个“书生”来看他就知道了扶桑家族的强大,如果说一个从不会武功的人久经沙场,虽然每次可能都有性命之忧,但是每次都能侥幸的活下来,别说是他的神策军了,恐怕就是在大周是几十万的军队中也找不出来几个,因为这并不是仅仅是靠运气就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若不是有些过人的能力就算是神也不可能几次行走于鬼门关与人间的边缘,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就这样一行五人的探险小队就这样凑齐了。皇帝的銮驾也刚好到达东城门口。武皇帝仔细的观察着面前的这五人,她实在想不到大周今后的国运今后就要被这五人攥在手中。而且在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她不认识的!
站在两旁的文武大臣还没来得及下跪,皇帝随身的侍从迅速的不知从何处搬来许多坛酒依次的分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时武皇帝也接过从旁边递过来的酒杯。武皇帝举起酒杯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关乎我大周国运。此乃珍藏百年之国酒,愿与诸卿共饮以杯。以佑我大周繁荣昌盛,让四方蛮夷虔诚归我大周,愿我臣民安居乐业,人间一片祥和再无战乱之苦!”说着武皇帝一饮而下。
一样站在一旁的大臣大喊道:“天佑我大周!”接着举起自己手机的酒杯一饮而下。
接着皇帝走出銮驾叫来在一旁站着的当朝宰相张柬之,“你马上命令阁部起草谕旨一份,命李旭为剑南道行军副大总管、岭南道到行军副大总管并两道黜置大使,辖地内一切行军大权皆由其节度,遇不决之事不必请奏,行便宜之权。命萧逸飞为益州刺史。其余人为忠武将军,正四品级!圣旨即刻下达”
“是”一旁的张柬之说道。
“臣,谢主隆恩”李旭等一人说道。
“几位”武皇帝对着几人说道“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大周的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希望你们能够不辱使命!完成朕赋予你们的光荣使命!”接着武皇帝一挥手“天色不晚了,你们即刻出发吧!”
“是”几人一抱拳,接着转身上马,使劲一蹬不久便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或许行军大总管大家并不知道,但是曾经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大家都听说过吧?那安禄山的职位便是节度使,这节度使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在武则天时期便被成称为行军大总管,掌管辖地内的一切军政大权,也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藩镇!通过任命这几人为大总管之职足够看出武皇帝对寻找扶桑的重视!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武皇帝已经将全部的赌注押在了这几个人的身上,大周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幸福生活都在他们的手中紧紧地攥着。
当然她也是为了自己着想,她做过无数次一样的梦境,每次她都能梦到自己手中的天下迟早会在自己的手上夺取,而自己也不会落个好下场。也许是她怕了,所有她才不惜一切手段杀掉那些阻挡自己前进道路的人。
或许她不知道,正是她最信任的人在最后的关头夺了她的天下!或许历史就是在这无数的巧合中发生的必然吧!
就在他们走后不久武皇帝叫来在一旁的袁国师“国师你说他们真的能够找到传说中的扶桑神树,延续我大周龙脉吗”
或许在她已经被这些年的乱党折磨的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是她对这一切却还有一丝的希望,这希望便是消失了千年的扶桑神树。
再说这扶桑神树,在历史上便有无数人为了这个神话追寻一生。比如说当年曾为始皇寻找那长生不老药的徐福,他去的东方仙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消失已久的扶桑神树,成神,来帮他完成长生不老的愿望。但是不巧的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桑神树固然可以成仙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但是它的出现是需要时机的。如果时机不到就妄想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失败了。最后落得被追杀的命运,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度过余生。
人各有志,但有时不得不低头,这或许就是命运。袁天罡不相信命运,他自以为他是可以参透天机的人,所以他处处占卜,处处留心。因此在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他也给自己留下了极大地余地。
“陛下,臣以为这几人看起来力量弱小,但是他们背后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的!况且他们又得到陛下的恩赐,即使不会发现那个东西,我想他们也会为陛下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毕竟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那个东西,若是那个东西并不存在的话,那么千年前的预言就是一纸空文,而这几个家族也不会存在。”
武皇帝诡秘的一笑,之后叫来了贴身的御前侍卫。或许大家都以为御林军就是皇帝最厉害,最神秘的部队了,这或许在其他皇帝那里是这样。但是武则天却不是这样的人,就像明太祖一样,明太祖建立了厂卫机构东厂,同时为了防止权力的过于集中又建立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以此来实现权力的平衡。
同样,武则天亲手督办的内卫就是类似于锦衣卫的机构。其手段之狠毒,在满朝的文武大臣中都是耳目共睹的。
武皇帝对那人耳语了几声后,那人喊了声“是”便急忙的跑开了。
接着,武皇帝一声回宫后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跟着皇帝的龙鸾离开了这东城门。只剩袁天罡孤独的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