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是1939年5月,雪梨市即将进入了夏季,天气炎热。市区外的各个农场处处都是一片繁忙景象,农场职工们都在配合各种农业机械抢收着农作物,麦浪一波接着一波,眼看着就要进入收获时节,雪梨市的秋季都将注定是繁忙的。
红楼的会议室中,王光伟正在向中央领导们汇报着。
4月的一天,陆军司令王光伟和陆军参谋长彭兵分别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向坎伯兰平原的原巴瑟斯特推进。
上午10多钟,刚出雪梨市外100公里左右,几名侦察兵在一条不知名的河边休息,有的人用河里的水正洗着脸,有的人坐在岸边吸着烟。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简陋的骨质箭矢插在正吸着烟的中士侦查班长身旁。“敌袭,注意警戒”。听到班长发出的命令后,所有士兵们立即按警戒队形展开,大家沿着箭矢射来的方向看去,河对面有一群棕色皮肤的人,正挽着简易的竹弓对着他们。
“王三、李四,你立即脱离队伍,将我们遇到的情况报告给王司令员”。中士班长观察了一会。
接着被点名的二人迅速脱离队伍,驾驶着藏在草丛深处的一辆军用北京吉普向他们来的方向驶去。
侦查兵们发现对方没有继续射出箭矢,在对峙了约20分钟左右,退到了河南岸深处的草丛中继续用望眼镜观察着。那些黑肤色的人一共有十多个,手中都拿着骨制矛头的长矛,肩上斜跨着自制的木弓和竹弓,也许是认为侦察兵们已经退却,这十多个土著人趟过了河流,并到了侦察兵们停留的河边进行查看,大约过了十来分钟,土著们返回了北岸,向北岸一片树林中退去。
“注意留下联系记号,我们跟着这些土著看看去,这里应该离他们聚居的部落不远,在司令员他们到来前,我们要找到他们的部落所在地”。那名中士班长下着命令
循着土著们的足迹,侦察兵们在树林中穿梭了约5公里左右,到了先前河流的上游河岸,河岸边用兽皮、草丛和树干搭建的三角帐篷有40多座,帐篷是按照环形进行搭建的,环形中央搭建的是一座其他帐篷5倍大小的大型帐篷,帐篷顶端用各色羽毛进行了装饰,应该是部落酋长居住的地方。帐篷外围是用树木做成的栅栏,靠河边一方同样是树木做成的大门,不过此时大门是敞开的,整个部落就像冷兵器时代的军营,大营四周有四座约20米高的塔楼,每个塔楼上有2到4名年轻土著负责警戒。目前侦察兵们隐藏的树林处在部落大营的后方,部落大营里大约生活着300人左右,有男有女,有老又少。
“什么人?”一个侦查兵小声地向后方发出警示
“司令员他们到了”王三回答道,只见五十多人的队伍向侦察兵们隐藏的地方搜索过来。队伍中有绿色军装的军人,也有十多个身穿黑色警服的警察,以及5、6名一同向平原地区开拓的地方干部。
“现在什么情况”?王光伟凑上前来问道。
“报告司令员,我们尾随十多名土著到达此处,发现这里有一个土著部落,通过观察,部落人口在300人左右,青壮年约在200名,目前没有与其进行联系,但从河边与其冲突来看,他们具有很强的排外性,按照出发前历史老师讲解的,他们应该是Koori人中的一支吧”。
“观察很细致,推断也合理。想想看,他们具有排外性也很正常,目前的澳洲大陆土著部落,还没有形成国家的观念,顶多是部落联盟。况且他们还是棕色人种,我们和他们的肤色又不相同,他们肯定把我们当成怪物看待了,哈哈。当然北华省那边还是有黄色皮肤土著的,严格来说他们都不算是土著,应该是从非洲、东亚、东南亚移民过来的,北地省那些土著应该就是东亚和东南亚移民过来的,不过和我们比较起来,他们就成土著了,毕竟他们早来了约40000年以上。”王光伟笑着说。
“王司令员,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办?”一名穿着警服的人和一名身穿便装的人对着王光伟问道,他们二人应该是地方警察部门和政府干部的代表。
“先派出人员接触、接触吧,把我们带来的铁器、镜子之类的物品也带上样品”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
于是由负责建立基地的2名地方干部、2名警察和陆军一个班9名战士组成联络小组,负责和河岸边的土著进行联系,联络小组还带着一台手持机,方便与开拓队联络,以确保安全。
联络小组刚走出树林就被塔楼上的土著发现,引来土著们一阵大叫,随即部落营地内涌出了数十名手持骨质弓箭和长矛的土著,并对联络小组的人大声的叫嚷,不过联络小组的人一句也没有听懂他们说什么。小组负责人叫苗树江,是一个反应很快的年轻人,他今年25岁,之前是中山区民政局的一名副主任科员。他发现对面的人中,有一位50多岁的老年人,头戴着羽毛编织的头冠,正默默地看着自己。苗树江想了想,就让其他队员停在原地,自己一人提着帆布包向对方走去。到了两支队伍中点处,他把包里的铁刀、铁矛头、铁箭头、铁锅、镜子等准备和土著交易的物品拿了出来,放到了地上,然后转身回到了联络小组之中。这时那位老年酋长向着他们的人群中挥了挥手,土著们就不再叫嚷,之后他就走到了苗树江摆放铁具、铁矛头、镜子的地方。酋长先拿在手中的是穿越众为了方便和雪梨市周围土著交易用生铁制作的矛头,他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掂量了几下,接着他就拿出骨刀去割那根矛头,可惜骨刀废了,铁矛头却没有任何损失,然后酋长整个人处在了狂喜的状态。只见他叽里呱啦地对旁边的一个青年土著大声了说了些什么,那名青年土著飞快地向营地跑去,不到五分钟那名青年土著拿着一根没有矛头的长矛杆又跑了回来,并接过来年酋长手中的铁矛头安装了起来。那名青年土著安装好矛头后,扬起手来,把长矛用力向联络小组后方的树林投掷过去,只听见“嗖”的一声,长矛头深深地陷入了一棵树干之中,长矛的尾部还在有力的抖动着,见到这种情况,所以的土著们都大声的叫嚷起来。接着老年酋长咿咿呀呀地对着苗树江说着什么,见联络小组的人员听不懂他的话,便和其他土著上前拉着小组成员们向营地走去。
走进土著的营地,老年酋长把联络小组一行人带到了营地中央最大的那顶帐篷内。由于双方语言不通,只能靠肢体动作进行交流,不一会儿,四五个头顶有羽毛装饰的中、老年人进入了酋长的帐篷,苗树江心想,这些应该就是部落的长老吧。长老们进来后,和酋长不停地进行着语言交流,他们边说着话,边将酋长面前帆布包内的铁刀、铁箭头、铁矛头仔细的摆弄着,过来一会儿,酋长就让先前那名试验矛头的青年,把所有铁具收入帆布提包内,并把提包放在了自己身旁,作为了自己的私人财产或者是部落的公共财产,只不过是由他保管,不过到底是怎么个情况苗树江他们就不了解了,因为毕竟语言不通嘛。
帐篷的门是用兽皮做成的,这时又被掀开,进来了两名腰间围着兽皮、光着上半身的女土著,她们二人抬着一头约百多斤的烤袋鼠肉,苗树江明白了,酋长应该是要招待他们一行人午餐。只见酋长和长老们拿出随身带着的骨刀将烤熟的袋鼠肉用力切割下来,用树叶包好后分别递给了盘坐在地上的联络队员手中,同时还指了指嘴巴。苗树江见此情形,就让队员们放心地吃下,毕竟双方才见面,吃对方的食物,也应该是体现信任的一种形式。之后苗树江站起身来,拿出身上带着的一把小铁刀,这是执委会为穿越众中非军人出生的干部们用废弃的块钢按照匕首的样式打制的,用来作为生活工具和保障自身安全。他拿出小刀后,走到了摆放袋鼠烤肉的地方,对着烤肉轻轻地割了下去,一大片烤肉随之被分离开来,这时联络队员们发现帐内土著们的眼睛一下就变得直接泛绿光。老年酋长连忙打开身边的帆布提包,在里面翻动起来,不多时他手中多了一把铁刀,他用那把铁刀也试着去切割烤袋鼠肉,结果当然是不言而明了。吃完烤肉,部落长老们将联络队员们带出帐篷,在帐篷前类似广场的地方已经堆放着大量的兽皮,以各种袋鼠皮居多,当然也有不少其他兽皮,比如鹿皮、野狗皮之类的。酋长指了指堆放在那里的兽皮,又指了指联络队员们,再指了指营地大门,同时将手中的帆布提高抱在胸前,大概意思队员们看懂了,酋长想说的是要用那些兽皮换取帆布包内的铁器。苗树江对着酋长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营地外的树林,又指了下旁边的一名战士,再指了一下营地旁边的大片空地,酋长没有理解。于是苗树江用手持机联系了王光伟。“王司令员,我们已经和土著完成了交易,请你们也到土著大营外建立营地吧”。
土著酋长和长老们在苗树江的带领下走出了大营,这时王光伟带着剩下的开拓队员也来到了大营外的空地上。苗树江指了指营地里土著帐篷,又指了指王光伟他们和土著营地外几十米外的空地,也不知道土著酋长和长老们是否听懂。只见土著酋长拿过一把木弓,搭上箭矢向营地外空地方向射了出去,箭矢飞行了约40米便掉了下来插入土中,然后他指了指王光伟和箭矢落地的地方,这下穿越众们清楚了,酋长的意思是让他们把营地建在那一箭之外。
所有的队员分成了两组,一组在土著青壮的监视下将土著大营的各种兽皮搬了出来,另一组在土著酋长、长老们的注视下开始搭建行军帐篷。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队员们就将帐篷搭建完毕,土著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整洁、如此便捷的帐篷搭建,都吃惊得呆在了旁边。
营地搭建完毕,王光伟下令开始生火做饭,炊事班的战士们,早已将隐藏在树林后面的炊事车开进了营地,并利用煤气炉开始米饭的蒸煮,一些战士也将在行军途中猎到的一只鹿和一只袋鼠进行分解,准备把它们和在树林中采集到的蘑菇一起炖制。肉和蘑菇下锅后不久,肉香溢满了整个宿营地,连土著大营里都能闻到,毕竟战士们在烹饪时加放了很多后世带来的香料。
此时王光伟的帐篷内,香味萦绕,各土著长老们第一次吃上米饭和炖肉,顿时幸福得找不了北,他们不禁想到:前半生真是白活了,这才是生活,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人是哪个部落来的呢?他们的食物真是好吃,特别是白色颗粒做成的东西。那当然了,澳洲土著现在还生活在原始社会之中,生产力低下,生活全靠采集和打猎,肉食基本就是靠清水著,靠树枝烤,哪里吃过后世的美食,虽然战士们的烹饪水平并不高,但对土著来说他们就是特级厨师的水平。于是酋长就利用肢体语言向王光伟和苗树江询问,虽然没有领会到酋长的所有意思,但大体意思还是明确了。苗树江指着米饭重复说道:“大米、米饭”,长老们也跟着重负的说道“大米、米饭”,看来他们已经明白吃的这个东西叫大米。接着酋长指着米饭,边说边拍拍自己的胸口:“大米、米饭”,“大米、米饭”,之后他又指了指帐篷中堆放的毛皮,再拍拍王光伟的胸口,看来他是想要和穿越众交易大米。之后穿越众又用一袋大米交换了几十张袋鼠皮和鹿皮。
一周过去了,王光伟、苗树江这一队人马已经和这个汉语叫“鹰”的部落建立了相当友好的关系,穿越众是怎么知道这个部落叫做鹰部落呢,其实很简单,这个部落同样信仰图腾崇拜,在部落营地广场中央的旗杆上挂着一张袋鼠皮做的旗帜,旗帜上就是一只鹰。另外和土著第一次接触时有一个实验铁矛头的青年,现在知道他就是酋长的儿子。从营地建立开始,他经常过来营地串门,主要是为了混大米饭吃,有一天天上飞过一只雄鹰,他双手向上伸出去,嘴里大声喊着什么,这时他旁边的苗树江指着雄鹰说道“雄鹰”,酋长的儿子先是指了指自己的部落大声喊道“雄鹰”,之后又拍拍自己胸口,大声道“雄鹰”,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他每次遇见穿越众中的人员,就会拍着自己的胸口大喊“雄鹰”,穿越众们遇见他也都叫他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