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晚慕杨来寻若茗后,谢源要娶若茗的事在将军府传开了。凌湘知道后对谢源不依不饶,对若茗更是指桑骂槐!若茗对凌湘自是不去理会,整日里闭门不出,惟怕面对子玉,那样情何以堪!
子玉终究还是来了。
她定定地看着若茗,什么也不说,眼里满是幽怨。若茗知道她想证实,想问“为什么?”,但这一切都由自己引起,事已如此,解释能起什么作用?能说的只有“对不起!”
“姐姐,为了腹中的胎儿还请保重。”若茗对子玉说完亦不再言语,眼见子玉黯然离去,“亏小姐对她那么好……”她身边丫鬟小声嘀咕。若茗听到唯有苦笑,可自己心中的苦又能说于谁知?
若茗没想到会见到谢正明。他是在谢源的陪同下来的,但见过自己后就匆匆离去。后来,听秀荷说他们父子俩不知为什么吵了起来,而且还吵得很厉害。晚上,谢源阴沉着脸来见了若茗,叫她做好准备第二日进宫。
“是见我爹吗?”若茗问。
“不是,”谢源摇摇头,“是皇上召见。”
“为什么?皇上为什么会见我?”
“我也不清楚,明天进宫后自有分晓。”谢源的眼神中有后悔和无奈。
走在在高大巍峨的皇宫内,若茗心中堵得慌,一种不详的预感在心底曼延。侧眼看谢源,他目光闪烁亦不敢同自己对视。
“宣余若茗进殿……”大殿内一声接一声的宣召传出殿外,在若茗耳边“嗡嗡”作响。若茗跟在谢源身后走进大殿,见殿内朝臣位列两旁,一个着明黄衣裳的人高高在上,想必那就是皇上了。若茗学着谢源的样子向他行礼。
“大将军平身。”景浩帝示意若茗,“你就是余若茗?你近前来。”
若茗向前走了几步抬起头来。景浩帝点点头,“听说你德才皆备,朕今天倒想看看。”
“臣女只是一个平凡女子,没有什么可举之处,实在有辱圣听。”
“你是想违抗圣意吗?”若茗身后一人大声呵斥。
若茗回头望去,见是一个阴鸷的老头,正是那天见过一面的谢正明。若茗惊喜地发现了在他身旁的余展云。
“谢爱卿,你先退下。”景浩帝遂转向若茗 :“朕问你,自古有女子为了国家的安危与异族通婚,你对这事怎么看?”
“把国家的安危系于一个女子,只能说明这个国家已岌岌可危。不过汉朝的王昭君是个例外,在她和亲后的六十年间,汉匈两个民族一直和平相处。她身在它心系祖国,为了两族的和平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青冢依依仍向北,明妃频频还顾南。’①这就是我对她的评价。”
“说得好,拟旨!”
片刻,一位公公当场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蜀州知府余展云之女余若茗,品行端淑,德才可嘉,被封为明婧公主。今有夷蛮扰乱我北方边境,为免天下苍生遭受屠戮,亦表我皇隆恩,愿与其永世交好,特派明婧公主前往和亲……”
什么?和亲?若茗还没从被封为公主的事情反应过来,却听又要自己和亲,不过总算弄明白为什么要封自己为公主了!“皇上,臣女才疏学浅实不能担此重任,皇上既然认同臣女所言‘不能把国家的安危系于一个女子’又为何有此意旨呢?况且据我所知北边并没有夷人扰乱。”
“大胆,你想违抗圣旨?这可是杀头之罪!” 谢正明在一旁厉呵。“既有昭君先例,你难道不可为吗?”
“小女无知还请皇上饶恕,”余展云上前说道:“皇上亦看到,以小女这般性子实有负重托。”
此时,朝中大臣也是议论纷纷。
“朕意已定,众爱卿不必多言。”景浩帝摆摆手,慵懒地说道:“谢爱卿,余下的事就交给你了。你献计有方,荐人有功,办完此事朕一并赏你。”
原来这一切都是这奸贼所为,可这皇帝也太过昏庸!自己的一生却由不得自己做主!若茗为国为己感到悲哀,即是走也要把心中的话说出:“皇上,如果以臣女之身,得以换取天下苍生太平,换得社稷安宁,臣女此去,毫无怨言。但皇上要知道国富才能民盛,国强才能制敌!”
* * *
①为作者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