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们不是去达摩院吗?怎么跑到这山上来了?”武松疑惑的问道。虽然他没有来过,但是他知道自己所在地正是少室山。
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东距太室山约二十里。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少室山山势陡峭峻拔,含有三十六峰。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延绵,有的象猛虎蹲坐、有的似雄狮起舞,有的若巨龙睡眠,有的如乌龟爬行,峰峦参差,峡谷纵横,颇为壮观。
“为师改变主意,先不去达摩院修行。来此少室山正是让你在此修行。等你什么时候进入罡劲,什么时候就去达摩院修行。”无智微微一笑,并没有给武松解释太多。
“为何?”武松疑惑。
“我们少林绝技何其多也!为师怕你仗着自己的天赋所学太多,不如先专一大洪拳。等你进入罡劲便随你学习!”说道这里,无智看着武松严肃道:“离封,你要记住!罡劲之前,专而精一,罡劲之后,广而博学!”
“师父,我记住了!”武松将这话记在心中,在进入罡劲之前,他也没有要求学习其他什么东西。即便日后那场事故过后,已经没有人再管他,他也没有违背。
他始终记得这一日,在少室山上,师父对自己说的话。罡劲之前,专而精一,罡劲之后,广而博学!
登上少室山之后,武松果真见到了那如履平地的山顶。虽然里面还有很多杂石杂草,但整体而言却是是广阔的平地。
“在这里习武,你要吃些苦头了!山高风大,极其寒冷!那边有一个天然洞穴可住人。为师不会一直呆在这里,也不能时时刻刻在你身旁监督,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了!”看着已经到了山顶,无智便对着身旁的武松说道。
“师父放心,徒儿不怕吃苦!徒儿不入罡劲绝不下山!”见到这一幕,武松早已有准备的心还是震了震。不过想到练功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便释然了。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磨练出钢铁般的意志,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还能使自己武艺大成。前世今生他都不是一个特别爱热闹的人。
“不下山到不至于。为师还准备让你去西面的水柜中练武,不下山岂能去的?”武松的态度无智很满意,不过要说不下山还是不可能。
“嘿嘿!嘿嘿!”武松难得的摸了摸脑袋憨笑。
“好了!为师已经叫达摩院的武僧每日送吃食上来,你专心习武便是。第一个月,为师会将少林大洪拳的第三路和第四路教给你。随后半年时间,为师会陆续将少林大洪拳全部交给你。”无智神色一变,正式道。
“是,师父!”武松应道。
“为师已经将你每日的时辰做出计划。当初你说你身体好,每日歇息四个时辰就可。所以为师就按照这个标准制定的计划!”无智抚了抚白须,说道。
“请师父明言!”
“每日有十二个时辰,你便用亥时、子时、丑时、寅时来歇息!用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来练习少林大洪拳;用未时、申时来练习箭法;用酉时、戌时来练习身法。”
“现在已经十月快到十一月间,天气渐冷,你便在山顶练习。等到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之后便到西面的水柜中练习大洪拳。而练习箭法与身法的地方就是此处。从此之后你每日不歇,风雨不停。可能做到?”无智最后一问很正式,也很严肃。
“师父放心,徒儿必定能做到!”武松也知道这个时候该如何回答,口中铿锵道。
“好!为师希望你能在七年后进入化劲,十三年后进罡劲!”无智见武松如此说,语气也不由得柔和了一些。
“徒儿必定不负师父所托!”
“好!那就来吧。为师现在就教你大洪拳的第三路!”无智满意的点了点头。
少林大洪拳一路比一路难,一式比一式难。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上午时间变过去了。一上午,武松只能将这三十六式打出,而且还有很多式做不到位,更别说韵味了。
“师祖伯,小师叔吃饭了!”就在武松打完了最后一式,耳边就响起了一道喊叫声。
随声音望去,却见有个白衣小和尚提着饭盒上山,看他那样子好像还累得不轻。
一上午练习,武松也着实饿了,听到有饭便快步走过去,也没注意刚才这小和尚叫自己师叔,便说道:“多谢师兄了!离封倒真是饿了!”
“阿弥陀佛,小师叔可别这么叫,贫僧至晴,家师乃是离相,师祖乃是无勤。”听到武松这么叫,那叫至晴的小和尚赶忙说道。
“阿弥陀佛!原来是无勤师叔的徒孙,离相师兄的高徒,离封这厢有礼了!有劳小师侄送饭!”以武松的聪明,只从刚才那番话就能听出自己的辈分。所以叫离相为师兄一点没错。
“小师叔不必客气,师父说了,送饭这项工作可是练武的好方法!”小和尚想来也是上山不久,想事做事都还显得有些稚嫩。竟然被送饭是练武的好方法给忽悠了。
少林寺虽然吃斋饭,没有肉食,但是米饭却是很够量。武松足足吃了三大碗才罢休。在这过程中至晴一直没有离开,因为他还要将这饭盒拿回去,晚上继续给武松送完。
“至晴是个孤儿,一年前离相师侄下山办事带回来的。资质不算好,但是很刻苦。师侄害怕他练武入魔才让他送饭。日后你武艺有成,想对他教导一番也不是不可!”或许看出了武松对至晴的心态,无智等至晴离开之后便说道。
武松闻言一愣,随即沉默。心中想到,如果自己不改变命运,会不会和至晴一样呢?或许自己比他好,因为自己还有个大哥。
想到此处,武松心中又有了些对生活的领悟,双手合十,口中念道:“阿弥陀佛!”
下午是练习弓箭的时候,无智虽然不是弓箭宗师,但是有个好友奇斧乃是弓箭大师,所以对于理论这一套还是知道颇多。
“箭法的好坏不仅是射得准与不准,还要看怎么射。有人一弓一箭,有人一弓两箭,有人一弓三箭,甚至有人一弓四箭。除此之外还有连珠箭,还有抛射等等方式。甚至江湖传闻还有转弯箭,不过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为师也没有见过。”无智对着武松道。
“师父,那我要怎么练习?”听到原来箭法还有这么多东西,武松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实在太简单了。
微微一笑,无智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箭法你需要按照四个步骤来练习。首先自然是你的步射与骑射,等天气转暖,为师便将你的匹马牵上来。第二个步骤就是一弓多箭射。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箭术高超之人。第三个自然是连珠箭,这个对时间力道的把握极为严格,到了这个地步足以成为神箭手。最后一个便是转弯射,这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为师也不好判断。”
“师父,那我先练步射了!”这个时候武松才知道自己离神箭手差的还远。水浒中好像庞万春用过连珠箭,甚至连花荣都没有用过,也不知道他们两个谁更厉害。
“嗯!习武没有捷径可走,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下午练习完弓箭过后,至晴又送来饭食。这次稍微多了些,因为考虑道武松晚上还要练习身法,练完身法之后还可能要吃。
吃完过后武松便开始练习身法,可是武松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练习身法,只能求助无智。可是无智好似没看到似的,完全不予理会。
“师父,这身法到底怎么练啊?”实在没办法,武松只能开口问道。
见武松发问,无智也不好推脱,说道:“身法其实有多种,看你是练轻身身法还是闪躲身法。这些都不同。如果是轻身身法,为师便给你打造一件铁衣,你每日穿着练拳练箭,这身法自然练成。如果是躲闪身法,则需要时间,为师也可为你制作一个练习身法的地方。”
“师父,徒儿愿意两者皆练!恳请师父为徒儿打造铁衣,制作练习身法之地。”武松单膝下跪朝着无智说道。他以前觉着的身法就是轻身身法,还真没有考虑过躲闪身法。
“你有心了!今晚是做不完的,你先去爬山吧!虽然效果不算太好,但是胜在增加耐力,和你每日坚持的跑步有异曲同工之妙。”无智点了点头,武松的回答他没有意外,他现在担心的是武松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如果真的能坚持下来,那么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得到任务之后,武松就行动了。此时的少室山山高路险,不小心可是要吃亏的。最开始夕阳斜照还好,他还可以正常的攀爬。可是夕阳落山之后就不一样,月光没有阳光那样明亮,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还好他没去怕山崖,否则还不知道有没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