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庄,范貔带着一个家丁陪范蠡走到埠头,准备上船。不远处益波欧央看见了跑过来。
欧央:大将军上哪儿去?
范貔:我陪叔父去荆溪丁山。想去玩吗?
欧央:你个小屁孩,谁跟你玩?大将军,让我跟你去吧。前几天我阿爸还说想去丁山看看吴家兄弟,挺记挂的。正好我帮阿爸去看看。顺路还可以回麇獐看看我的姐妹们。后天就是三月三节了,我是萨姆,必须去看看。
范蠡:你说了这么多理由,怎么好不让你去?我等你。
欧央像一阵风一样跑回作坊,一会儿又跑回来。让家丁上岸,自己升起小蓬摇着船载着范蠡叔侄出梁溪河口进入太湖,直向南去。
荆溪丁山窑厂,几十座龙窑连绵不断,整个山谷里烟雾腾腾恰似一个大窑炉,两三百人纷纷忙碌着。范蠡点头微笑,信步走向一座较好的房子。吴叔良正在屋子里写着什么,猛抬头见范蠡进屋,慌乱间把桌子上的茶杯碰落在地上。
范蠡:莫慌。我来看看你们。没打扰你吧?
吴叔良:朱公请坐,貔公子、欧央萨姆请坐。我去煮茶。
吴叔良不等回答,匆忙跑出去。
范貔:这小子,不知道招呼我们,自个儿跑出去了,真不懂规矩。
范蠡:不要胡乱怪人。他这是安排接待事宜去了。
欧央:就是。人家这才叫懂规矩呢,只是有点不老练罢了。哪像有些毛头小子,老油条似的,到哪儿都充大爷。
范貔:欧央,我又没得罪你,干嘛总是挖苦我?
欧央:是喽是喽。不说你啦,好了吧。
吴叔良吴季良以及十几个窑主陪范蠡三人吃完饭,天色已经向晚。
范蠡:你们把生产情况,困难,有什么要求,需要我做什么,都跟我说说。
吴叔良:我们现在有五座龙窑烧制砖瓦,八座龙窑烧制一般生活陶器,两座龙窑烧制精细陶器。一共是十五座龙窑。总计用工三百五十人。根据果卡头人的安排,所有龙窑统一调度,按照山羊将军的要货清单安排生产;所有人员也是统一调度,哪儿活紧哪儿人多,尽量不窝工、不误工。窑厂经营状态很好。
范蠡:这样好,有条不紊,调度有方。好。大家现在收入怎样,满意吗?
吴季良:朱公哇,我们得好好感谢您啊。现在收入又高又稳定,一点心也不要操,只要埋头干活就行了。我们就喜欢这样。事情简单了,才有心思琢磨精细活。我这就去拿几件好东西给您看。
吴季良话还没说完,人已起身出去。不大会儿,手里捧着一个大托盘进来。
吴季良:这是我和我哥刚烧制的几件小东西。灯盏、烛台、茶碗、茶杯、香炉。朱公请看。
范蠡、欧央、范貔各自拿起一件器皿仔细看着。各个小器皿体色朱红,造型小巧,细腻光滑。总体上是仿造青铜器,但却比青铜器别具一种温润舒适。
范蠡:好哇,这就是我想要的。青铜器属于礼器,不在市场买卖。怎么办呐?我就想用做工精细的高档陶器来替代。这样以来,那些搞不到青铜礼器的富人们,也就有类似的礼器可用了。恭喜你们。
吴叔良:我兄弟俩牢记上次朱公讲的要“烧制高档碗盏杯盘,要精致美观造型巧妙,专门卖给有钱的达官贵人”的话,一直都在琢磨这个事。这次就请朱公把这些小器皿带上,让山阳将军拿到集市上看看卖价。若需要,我们马上组织大规模生产。
范蠡:好。咱们再去看看你这里的经营情况好不好?
大家起身。吴家兄弟陪范蠡走进吴叔良的签押房。
吴叔良:根据范总管的安排,五座砖瓦龙窑一直在满工赶烧砖瓦。一座龙窑一次可出砖一万五千块;可出瓦一万片;一窑烧制时间从装窑到冷凉出窑共需八天。平均十天,五座龙窑一次可出砖七万五千块或出瓦五万片。听山阳说,这些砖瓦很好卖。
范蠡:是的。现在平安了,官府、百姓都需要盖房子,好一点的房子少不了要用砖瓦。给我拿算筹来。
吴叔良从旁边柜子里拿出算筹。范蠡在桌子上摆着算筹计算着:现在五块砖即可换一斤米,四片瓦可换一斤米;你的排窑十天一炉,即可换近一千石米。除去烧柴、雇工,还可剩四百石米。按照契约,主管窑主可以获得一百二十石米的净利。一个月即可获得三百五十石米的净利。还行是吗?
吴叔良、吴季良:当然行啦。
范蠡:好。别的产品情况应该更好,我就不算了。有什么困难没有?只管提出,不要为难。
吴季良:现在劈柴供应有些难。一是这附近山上的杂木已经几乎砍完了,农户自己砍柴送来的很少了,多是专做烧柴的商人从远处山里运来的,价钱贵了一些。二是我们哥俩发现,要烧制外表好看的精细小器,所需的炉温要高烟气要少。使用木炭比使用木柴好很多。我们想在精细窑上使用木炭。不过,使用木炭后,成本自然会高一些。
范蠡:这些你哥俩不需考虑,好东西好价钱嘛。只管干。做一份详细测算给总管就行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好好休息吧。我也累了。
欧央:吴家兄弟,快带我们去休息。
第二天,范蠡、欧央、范貔在吴家哥俩陪伴下巡视了各龙窑。午饭后,上船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