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儿的方法很简单:“主人你真是一个傻瓜,怎么老是想着和那些国家组织争夺那些他们规划好的卫星轨道资源,就不能跳出来,自己定义卫星运行轨道的高度吗?那些高度适中的被其他国家或组织占据和预定了,主人你就不会选择那些超级高的轨道或超级低的轨道吗?我们有反重力技术,这些都不是问题吧?!”
小无名听了也是一阵无语:“对啊,自己怎么就钻牛角尖了呢,在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我可以选择那些被放弃的卫星运行轨道啊!真是傻啊!”
想到这里,小无名就开始查找资料和规划了,这回小无名把灵儿捉来一起研究,免得又犯低级错误。
首先,要确定卫星运行轨道的最低和最高的高度,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被其他国家放弃的卫星运行轨道。
先是卫星运行轨道的最低高度;
在灵儿查到的资料来看,卫星运行轨道的最低高度在100——120Km以上。按照国际航空联合大会决议规定,“地球表面100Km以上空间为航天空间,为国际公共领域,100Km以下空间为航空空间领域。”
为什么会这样?在灵儿给出的资料里也有解释:主要是考虑气象因素,大家知道地球有一个大气层,90%大气质量在30Km以下,30Km以上逐渐稀薄了。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急剧下降,在距地面100Km的高度上,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的一百万分之一;在120Km高度上,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的几千万分之一;
所以如果高度不够的话,还是会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的,虽然很稀薄,但还是有阻力的。当然,如果抢行发射也行,但是M国已经为我们做了榜样了:M国1959年曾发射了一颗卫星,距地球最低点112Km,这颗卫星发射的很成功,上去围绕地球转了一圈后就掉下来了。这让M国航天局非常尴尬!为什么?这是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虽然空气稀薄,但也是有的啊),它没有真正脱离无阻力飞行的环境,所以就掉下来了。严格说必须把卫星运行轨道选择在120Km以上的空间,它才不会掉下来。
因此,小无名就决定把自己最低卫星运行轨道高度定在120KM。因为,在临界值的情况下,小无名决定用瑟尔效能机的反重力场来解决,具体的方案就交给灵儿来解决了,正好可以降低灵儿准备生物脑与克隆人计划的筹备进度,好多争取一点时间。
接着是卫星运行轨道的最高高度;
之前就有介绍过,目前最普遍的超高度卫星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或者地球静止轨道,高度均为35786km。但是这不是最高的,还有比这个高度更高的人造地球卫星,比如前苏联发射的闪电系列通信卫星,这种卫星的轨道是一个很扁的大椭圆,远地点达到40000km,这种轨道通常叫闪电轨道,或者莫尼亚轨道。
这些超高度卫星运行轨道由于距离地球过远,不仅发射部署难度非常高,而且信号传输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基本上很少会有国家或组织会在这么高的轨道部署卫星。
但是这对于小无名来说,就不是问题。还是一样,在反重力技术的支持下,发射部署卫星对于小无名来说,就是一间很简单的事情。至于信号传输问题,就更不算个事了,因为小无名使用的是量子通信,在太阳系内都有信号,还会在乎这点距离。所以,小无名和灵儿决定,就在45000km的轨道上部署超高空轨道卫星,和近地卫星配合使用,这样也可以劈开其他国家可能存在的超高空卫星。
决定好卫星运行轨道后,小无名就准备开始设计制造自己的卫星系统了。
首先是近地低轨道卫星,型号暂定DK-01型;
在120km这个高度的卫星,由于会受到稀薄的大气层阻力影响,随时有可能会掉下来。所以,小无名特意加装了一个反重力调节系统:该系统会在低轨道卫星的高度低于120km的时候会智能启动,并配合姿态/机动调节系统(离子引擎为核心),使卫星重新回到预定轨道,
接着是隐形系统,由于是超低轨道卫星,如果不配备隐形系统,搞不好晚上肉眼都看到其反射的光线了。因此,光学隐形+雷达信号隐形都是必要的。
研发的时候,意料之外的耗费时间,在小无名和灵儿共同研发(主力是灵儿)下,用了两天多点的时间,才把近地低轨道卫星研发出来。主要是光学隐形和太阳能板起了冲突,一个是要折射光线,一个是要吸收光线,小无名费了老大的劲才把这个问题解决。
设计出来的卫星主体呈碟型,外观和之前设计的Z1型小型侦查器差不多(主要是这个型号的飞行器大小刚好,且技术成熟,气动力外形也不错,毕竟还有稀薄的大气),只不过顶部和底部的突起变成了内置的‘侦查部件’(比如高分辨率摄像头、热成像仪、太赫茲扫描仪等卫星常规侦查部件和小无名出品的黑科技部件)。
而卫星顶部面向太阳的就是小无名费了两天时间才研发出来的新型可隐形太阳能发电板TYN-002型(老版的被灵儿命名为TYN-001型);这个新型可隐形发太阳能电板就是小无名这次最主要的技术难点了,由于光学隐形材料和太阳能板起冲突,导致老版的TYN-001型太阳能发电板无法隐形,从而暴露卫星本体。
所以,小无名把光学隐形材料和TYN-001型太阳能发电板材料按不同的比例和排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作出很多类型的隐形发电板模块(就是发电性能和光学隐形性能不确定,有的只能隐形一半,有的只有一半的太阳能转化率,需要实验找出最佳配比),然后在小无名的微观视野下一个一个的实验,一直实验了一万多种不同比例和排列的隐形发电板模块,才找到既可以保持太阳能发电板性能又能完全的光学隐形的‘隐形发电板模块’。
新开发的TYN-002型太阳能发电板可以吸收一部份阳光并折射扭曲一部份阳光,从而达到既可以吸收阳光又可以隐形的目的。而且这新型的TYN-002型可隐形太阳能发电板的制造工艺也不是很复杂,小无名的精控引力设备就可以搞定,完全可以量产化,这是小无名最满意的地方。
至于其它的部位,直接使用原来的隐形材料,360度覆盖除了离子引擎喷口、太阳能板和‘侦查部件’外的所有地方,而且只要离子引擎和‘侦查部件’不开机,还会有隐形罩覆盖住喷口,达到完全隐形效果。
接着,内部内置瑟尔效能机三个:一个是强化反重力场版本的F1型;两个个是电流强化版本的I1型(毕竟着是卫星,不是飞行器,部署以后,就没法会基地补充能源了)。而且,I1型瑟尔效能机在其内部生成一个小型的反重力场,使其可以对雷达电磁波信号隐形。
另外还内置了3个小无名出品的高密度电池(毕竟腹部的小型舱室取消了,多了跟多空间),配合2台瑟尔效应机I1型和TYN-002型太阳能发电板,可以让DK-01型低轨道卫星在轨道上持续运行到报废为止。
用于变轨和恢复运行轨道高度的离子引擎内置十个:位于底部用于恢复运行轨道高度的主动力LZ1型微型离子引擎4个,副动力LZ2型超微型离子引擎6个(安装在碟型的边缘四周4个,顶部2个,用于卫星变轨)。这样在变轨机动上,小无名的DK-01型低轨道卫星完爆所有的人造卫星。
还有200亿神经元突触芯片和量子通讯系统,保证DK-01型低轨道卫星的操控系统完美运行。
就这样,DK-01型低轨道卫星就全部研发完了。剩下的大型超高轨道卫星则需要从零开始,毕竟没有那个型号的飞行器可照搬了。而且在45000km的超高轨道已经算是初步进入深空了,会有大量的太空辐射干扰卫星,所以,小无名和灵儿要好好的合计一下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