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无名在把电磁武器的优化生产交给灵儿后,就开始能量式武器的研发设计工作。
离子束武器,就是把之前小无名研发的离子引擎重新设计改造后形成的武器,都是把气体电离后再附加能量上去形成高能离子,再给其加速,并用磁场约束住的同时赋予高热量,等在达到一定的速度和能量后,再喷射出去。
而和离子引擎不一样的是,离子束武器会增加约束高能离子的时间,并且还添加一个凝聚与旋转高能离子的装置。只要设计主要是让高能粒子在磁场里堆积形成离子束,并在新添加的装置下凝聚起来,再以超高旋转速度喷射而出。这样既可以增加离子束的威力和穿透性,还可以增加射程。因为高能离子束并不像实体物资一样凝实,而是有松散的离子组成的,所以射程并不远,如果不加以凝聚和高速旋转,那离子束估计喷射后,只有几十米就开始分散,那样还有什么威力可言。
因此,小无名现在其它的部分可以不用去管,都有现成的,只有这个凝聚旋转装置需要小无名研发设计出来。
不过这个装置还是要用磁场约束的方式来解决,毕竟高能离子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抵挡的,而且就可以抵挡但使用寿命也不过关。而使用磁场约束的方式却是小无名擅长的,之前很多研究都有深入解析,所以小无名很快就有了腹稿。
没多久,小无名就把这个凝聚旋转装置设计出来了。根据功率的大小,小无名设计了几个规格的,分别用在不同大小和型号的离子束武器上。
搞定唯一的技术难点后,小无名马上开始了离子束武器的整体研发设计,由于都有成熟完善的技术资料,小无名只用了一两个小时就把不同大小和规格的离子束武器给研发设计出来了。
小无名在规格和型号是,采取了和电磁式武器一样的划分,同样是手持式、舰载式和要塞式三种。
手持式:型号为LZ-101型离子束枪,只有10厘米长,配备一个小型凝聚旋转装置、两个小型电离装置(使用和电熔炉一样的方式)、两个小型能源盒(和电磁枪一样,也采用可更换弹夹形式,由于离子束很费能源,所以设计成两个能源盒)和一个弹夹仓(里面是用于电离的氙气,相当于是一个存储罐),整体电磁枪差不多,但威力和射程完却是不一样。在威力上,离子束和电磁子弹不一样,电磁子弹是以超高速度撞击来达到杀伤的目的,而离子束却是以高能量高热量来摧毁目标,一个是肉体穿透炸裂,一个是高能量高温度灼烧摧毁,方式不同也不好比较,主要看使用情况。速度的话,只达到1倍多音速,毕竟没有电磁枪那么变态,在粒子束武器中也不算慢了。至于射程,也就800米,不过已经比很多火药步枪好很多了,而且小无名也是将其设计成近距离武器使用的,有步枪的射程算是很牛X了。
舰载式:型号为LZ-201型离子束炮,长30cm,直径3cm,整体是一个前小后大的圆柱体,配备一个中型的凝聚旋转装置、2个大型能源盒和电源转换接口(两个个大型能量盒能仅能支持射击130次,很浪费能源,如飞必要,小无名都会使用电源接口供电),而弹夹直接装配在尾部,由一个圆柱形的大型氙气罐体构成,连自动装弹系统都不用,谁让其弹药是气体的,而一罐大型氙气罐,可以供其发射一万次(压缩气体就是方便)。由于加大了加速装置,离子束的速度达到2倍音速,威力也大大增强,飞机军舰就是其目标。至于射程,也相应增加了不少,达到了2000米的距离,可谓是大大增强了其威力。而且这也和电磁炮一样,配上反重力车架就可以当成移动炮台使用。
要塞式:型号为LZ-301型离子束射线(达到一定功率后,直接变成射线了),长2.5米,直径10cm,整体是一个巨大的圆柱体。配备一个大型的凝聚旋转装置、一个超级电源转换接口(普通的电源转换设备已经无法支持持续输出的离子射线,所以小无名专门设计一个加强版的电源转换设备),再配备一罐大型氙气罐。而变化成射线后,速度达到6倍音速,威力比电磁轨道炮更猛,而且还有持续伤害特性,变相的增强了其穿透性,比之电磁炮也不差了。而射程,更是达到了10000米,简直是成几何式增长。以后有了大小太空战舰,就和电磁轨道炮配合,形成中远距离绝杀式武器。
全部设计好后,小无名还是一样又丢给灵儿去优化生产了,而灵儿罕见的没有抱怨,估计是还在准备她的计划,没功夫和小无名啰嗦了。小无名也是暗暗松了口气,又逃过一次嘴炮。
小无名看看时间,也差不多是晚餐时间了,等搞定晚餐后,小无名打算看看电磁式武器生产的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