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安装新设备工作,小无名就交给灵儿和甲A他们了。
小无名还要确认灵儿设计的载人飞行器和货运运输机的设计如否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打开灵儿的设计图纸,首先看到的是编号为ZR001型的载人飞行器的设计图纸。只见整个载人飞行器和侦查器一样呈现飞碟造型,整体光滑无任何多余的设计,直径有10米,最处达5米,重7.8吨;使用碳60结构的钛合金建造机体;内部有高2米、5平米面积的载人空间,可以放置大量的物品和乘坐起码20个人。舱门灵儿布置在了底部的前边,感觉就是一架飞碟了。
内置了5台F1型(强化反重力场版本)、3台I1型(电流强化版本)和2台备用的FI1型(综合性版本)等共10台瑟尔效能机,兼顾反重力场和发电。
3个小无名能力出品的大型石墨烯电池,和I1型(电流强化版本)瑟尔效能机配合,可以达到10天的续航时间。
总共由20台不同型号离子引擎构成360度动力系统。其中主引擎为2台LZ3型离子引擎(半个电脑机箱大小,用于中小型悬浮设备),位于尾部;副引擎为6台LZ2型离子引擎(有500ml矿泉水瓶大小,用于小型悬浮设备),位于机体的上下和四周;最后还有12台协调引擎平均分布在表面,使用LZ1型号的离子引擎(有成人手指头大小,用于微型悬浮设备)。
表面加装光学隐形材料,并使用最新的离子引擎喷口调节隐形系统(隐形罩),最大程度隐藏飞行器的机体。
内部安装两台量子通讯器(1台备用),一台机载大型太赫茲扫描仪和一些相应的雷达扫描设备,一台使用100块S-2(200亿数量级)硅基神经元突触芯片的超级服务器和相应的智能内核。
整体上来看,由这些装备制造的载人(物?)飞行器性能应该很不错,载人空间也充足,尤其是加装了2台LZ3型离子引擎,速度会上升到另一个数量级。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果人体处在瑟尔效能机的反重力场内,会处于一种失重状态,而在失重状态下活动很麻烦,尤其是人体不能一直处于失重状态,否则会像空间站里的宇航员一样,身体出现骨质疏松等多种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小无名想了想,觉得是不是可以把瑟尔效能机内部的反重力场里的循环系统颠倒,使其反向的运行这个循环系统,搞不好会出现反效果,从反重力场变成引力场,达到人造重力的目的?
想到就做,小无名马上用之前多余的材料制造出一个小型瑟尔效能机出来,然后用能力不停的观察反重力场里的循环系统,并且不停的调整瑟尔效能机的圆圈的角度和位置,通过这样来调整反重力场内的磁场。没一会,反重力场内部的循环系统就全部被翻转颠倒过来了。慢慢的,小无名就发现这个小型的瑟尔效能机的反重力场开始减弱,而伴随着的是一股引力场开始生成。
小无名赶紧远离这个瑟尔效能机,避免出现意外。没多久,小无名的模糊感应里就出现了一个个反重力场相反的引力场,这个引力场围绕着瑟尔效能机,不断的对在引力场里的物体施加一个向着瑟尔效能机的力,小无名测试以一下,发现只有地球重力的0.53倍,也就是说,如果重新设计一下瑟尔效能机的规格,那就应该可以生成一个G的地球标准重力。然后,小无名还发现,这个引力场和反重力场是可以相互内置镶嵌而不会相互影响的,这完美的解决了载人飞行器内部反重力场失重的问题。
之后把详细是研发资料和图纸传送给灵儿,让灵儿根据新的引力场-瑟尔效能机设计出新的载人飞行器来。并且还让灵儿多设计一款小型的载人(载物)工具,用于基地内使用,原来的那辆电动车有点落伍了。
搞定了失重问题后,小无名兴奋极了,又一个妥妥的黑科技让小无名搞定了,以后的太空旅行有了坚实的基础。
搞定了这个难题,灵儿设计的载人飞行器就没有阻碍了,只要灵儿准备好材料,随时可以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