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天的研究测试,在祸害了不少灵儿培育出来的脑子后,小无名总算是把最基础的大脑外部信号接受部位基本定位并了解清楚了。
这几天的对大脑的测试研中,小无名发现,大脑皮层果然是接受外部信号在最佳区域。
在对大脑皮层进行磁场信号测试时,还是其反应最大。根据脑波接受系统(灵儿把这玩意搬到实验室来了)反馈的信息来看,基本上是完全接收到了测试的磁场信号。
另外,就是意识阻断实验;
因为,按照虚拟现实科技的特性,如果在大脑接受虚拟现实发来信息,并以此进入虚拟世界的时候,那身体的感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发来的信息是暂时不以处理的(除非发来的信号很严重,会伤害到身体,就像保护触发机制),而是会直接忽略掉(就是会接受,但不理会,就像QQ的群消息一样,设置了接受但是不提示)。
之后,大脑的感官信息就变为由虚拟世界发送的模拟感官信息为主,取代肉身的现实感官信息,从而达到完全的模拟现实世界,让人在虚拟世界里和在现实世界里有一模一样的感受。
那么,关键就是,这么做到阻断忽略掉现实身体的感官信息,而以虚拟世界的模拟信息为第一优先序列。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难点的,毕竟,如果大脑同时处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感官信息,那会把大脑搞混乱的,从而分不清虚拟和现实。
小无名实验测试了很多次,在弄坏了几十个脑子后,才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小无名用微观视野发现,如果测试磁场的形态和大脑产生的磁场形态在相似度达到90%以上的话,那大脑会忽略从脊髓神经网络传输过来的信息,转而只接收处理从外部磁场接受到的信息(这也是有时候人类会产生幻觉的原因,因为人类大脑的脑波磁场和外界的磁场达到了一定的契合度,不过不会持久,这也是为什么幻觉只有很短的时间的原因)。
所以,小无名利用这个现象开发出‘意识信息阻断忽略系统’,也就是一个小型的脑波磁场发生器。
发生器只有7号电池大小,由36个超微型的电磁场发生器构成,而每个超微型电磁场发生器都是使用碳30结构银金属(超导材料)和铁金属作为制作原料,可以产生非常精细准确的脑波磁场,且完成智能控制。
这个脑波磁场发生器(意识信息阻断忽略系统)可以发出一个对大脑没有害处的脑波磁场,这个脑波磁场的形态是小无名专门利用能力开发制作的。
小无名利用能力视野观察了灵儿所有的克隆大脑(自己的和医疗室里的女孩都没放过,连偶尔来这边逛的傻狗和肥猫都没放过),并把这些大脑产生的脑波磁场形态都描绘记录了下来,再输入到灵儿的超级计算机服务器集群里,进行形态特征的分析计算,最后得出了一个万能模版脑波磁。
万能模版脑波磁场的形态和生物大脑产生的脑波磁场形态的相似度非常的高,根据不同的生物个体,契合度可以达到94.89%--99.99%的范围,完全达到了意识信息阻断忽略的90%以上的相似契合度。
而且,还有自我分析学习的功能(内部的生物磁场生成装置是可以自动化调整的,通过灵儿的主机端进行远程操控和云计算),随着使用的次数增加、使用的个体增多,其生成的万能模版脑波磁场的相似契合度也会不断增加,无限的逼近100%,从而变成真正的万能模版脑波磁场。
在完成‘大脑外部信号接受部位’的确定和‘脑波磁场发生器(意识信息阻断忽略系统)’后,接下来就是脑波发送器的开发了。
在之前的生物芯片的研究时,小无名开发出了微型双向电压电流调节器,可以很好的和生物大脑进行数据传输,但是小无名发现,除非是使用植入式电极阵列的方式(也就是黑客帝国中的方式,像插插座一样),不然这个调节器是没法使用了(不过可在生物计算机里用到)。
不过,好在,刚刚开发的脑波磁场发生器(意识信息阻断忽略系统)里的商生物脑波磁场发生装置就是一个简易的脑波发送器,不过其精度、准确性和模拟性都不够,需要再加强。
所以,小无名把脑波磁场发生器的制作原料换成了碳60结构银金属(超导材料)和碳60结构铁金属,把生成的脑波磁场再提升几个数量级,已达到脑波发送器的参数要求。
再之后是脑波信号调节器和脑波转换器,不过这两个部件的基础其实和微型双向电压电流调节器的原理差不多,都是对信号的调节处理。
因此,小无名没用多少时间就搞定。
最后,把这些部件整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脑波发送器。
完整的脑波发送器有8个脑波磁场发生器(意识信息阻断忽略系统)、8个脑波转换器和2个脑波信号调节器,整个形状为六爪形态(每个爪上各有一个脑波磁场发生器和脑波转换器,中心部位则是两个),像一个每只脚都分布均匀的蜘蛛,可以张开闭合。张开的时候可以镶嵌到脑波接收器头盔,构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装置;闭合时可以单独作为实验器材使用。
完成了脑波发送器后,小无名就准备开始进行虚拟脑波传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