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大周帝国修行之术繁多,你们好好努力,将来就算是去太学院我看也是有可能的,我看好你们哟,我手里的推荐名额可是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连先生有些得意。
大周帝国以武立国,武风浓厚,从建国指出就在各地大兴修建武院,并在京都建立太平院,为帝国培养武将之才,太平院一直是大周最高等的学府。与之平行的就是文院,各地建立文院学校,并在帝都建立太学院,主要为帝国培养文臣学士。武帝之后,因其独尊儒术,儒家大兴,各地兴修学馆,大力推行儒家学问,加之文院学员入学条件要求比武院低很多,因此凡是聚集有人的地方就会修办学馆,这让文院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大量人才,也让太学院迅猛发展,成为与太平院并驾齐驱的帝国三大学院之一。
而推荐名额制度就是太学院率先推出的吸引人才的一种鼓励措施,为了争抢各地的优秀学子,每个地区上一级别级文院都会给下级文院一定的推荐名额,让他们的的优秀人才可以不参加考试直接获得进入高一级学院的资格。
细细算来,大周帝国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起初太祖争天下到太宗皇帝平定四方,再到武帝降服妖魔海三大异族,大周帝国迅速成为这块大陆上的无可匹敌的唯一超级帝国。如今妖族臣服海族隐匿,就连魔族也缩于漠北之外,四海之内仅有南方的拜月国和西南的夜郎两个小国因某些历史原因依然独立于帝国之外,但也是以附属国自居。
而太学院,他的传奇色彩差不多可以跟大周帝国本身相媲美,在大周帝国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几乎所有大事件当中都有着太学院的身影。太学院的第一任校长,那是高祖皇帝的左膀右臂,有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美誉的高良,大周的天下有一半的功劳要记在他头上。大周帝国成立后在他的主导下修建太学院,尽揽天下人才于此,太祖皇帝当年甚至称“天下英雄尽入吾掌中矣”。太学院为帝国培养英才无数,并在太祖北伐,武帝横扫六合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大周帝国上至朝堂一品大员,下至地方九品小官,有超过六成是从太学院走出。加之近年来天下太平,太傅力推文治,太学院甚至隐有力压太平院之势。
在大周,你可以不知道皇家名讳,但一定不会不知道太学院的名字,如果能进入太学院,那就是无比荣耀的事。寒门子弟视进入太学院为改变命运光宗耀祖的头等大事,权贵一族则以进太学院为互相攀比条件。
“布衣侯吴胜曾经说过‘将相本无种’,在大周帝国,好好学习就是改变你们人生命运的最好最快捷径,很多平民出身却最后成为鼎鼎有名的大人物的故事你们早就已经耳熟能详,我就不多举例了,我就希望你们记住,人生并无定数,你越是努力就越会有好运相伴,未来是你们的,你们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时刻进步,才能实现你们的梦想,修行、太学院,这些都不是遥不可及。”连老师说到激动之处,竟是手舞足蹈,激情不已。
老师说的这些让李璟热血沸腾,他暗自发誓自己一定会加倍努力,一定要考进郡里,将来也要去太学院去看看,毕竟那里是所有读书人都梦想去的地方。
据说在太学院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全是太学院的优秀学生,但凡只要能够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上边,那必定会名留青史,这在大周帝国是众人皆知的事。李璟他不甘平凡,他要修行,他要改变命运,他要让自己名扬大周。
“你们也知道,我们这里每年只有三个推荐名额,所以你们都要努力。今天趁这个时间刚好跟你们讲一下,今年的推荐名额我已经报上去了一个,郡里已经派了人过来,几天之内就能赶到这里来。”老师话刚说完,教室里立刻想起一片惊叹声,尽管没有说明这个人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是谁,全班一致看着李璟,眼里满是羡慕的表情,在这里也只有李璟能让大家都服他。
听到先生这样说,李璟很是激动,他低下头使劲眨了几下眼睛,把已经快要流出来的眼泪滚干。一直以来,他都有着修行的梦想,尽管这个小村子资源有限,但是李璟总是利用一切他能利用的资源来学习。他读遍了村子上上下下所有的藏书,他天天缠着先生给他讲课,正是因为这样,他了解的东西比村子同龄的孩子多的多,孩子们也都服他,教书先生也喜欢他,如今得知自己就将要去郡里学习,他兴奋的心情难以抑制。
他要实现梦想,要去梅山郡,还要去太学院!
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见鬼了呢。何况李璟有一颗强大的心,他不怕见鬼,只怕见不到鬼。
想象着如果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太学院的那座石碑上,那该是如何的一种荣耀,李璟无限憧憬着,仿佛这一刻他真的已经是碑上的名人了,顿时有些飘飘然。
李璟从小到大他没有见过父母的样子,他与爷爷相依为命。听爷爷说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很远的地方,小时后他不懂很远的地方是哪里,所以总是纠缠着爷爷询问很远的地方在哪里。爷爷就说他的父母是武林高手,懂得修行之术,因此去很远的地方修炼去了。为此,李璟从小就有个心愿要学会修行,去找父母。
现在李璟已经知道父母可能是去世了,爷爷的这些话只是骗他的善意谎言,但是修行这个愿望依旧强烈,如今这个愿望就可能实现了,只要他去了郡里文院学习,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修炼功法。
……
一天的课程上完,李璟赶紧回家,他要第一时间把能去郡里学习的好消息告诉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