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对于和珅来说可算是收获满满,不仅完成了夙愿游历了古代的大半江山,还从新晋老爹那学了不少当代的知识,官场的,商场的,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纵横商场,如何精打细算,如何瞻前顾后……说句大白话,就是和文博教会了和珅如何做个一名合格的古代人……
待他们进入北京城外,已经是中秋时节……
北京城,那可是天子脚下,怎是一般的繁华都市可比……京城的繁华不同于南方那么委婉多情,而是带着天家威严的,那么庄严神圣,高不可攀……
和珅想着自己的新身份,想着那个权倾朝野的大贪官,我和你如此之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有缘得见呢?古今第一大贪,见见也算是开眼了……
站在皇城根儿下抬眼看着天高云淡,又看看那细长的宫墙,思绪便飘了进去……仅是一墙之隔,身份却有如云泥之别……再想到新世纪的故宫,看到那个屹立百年的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还是那个城楼,但是那种古朴并非现代新漆后的做旧,而是带着古色木香的韵味,若没有见过21世纪的城楼,你根本无法体会初见时所感的韵味,这是活生生的古代啊,古色古香……
绿色军装的城楼兵被身着红服的禁军侍卫所替代,腰中的手枪已经换成手里的长矛,一样的城门紧闭,是你花钱也不能进去的地方了……显尽了天家的威严与独尊……
和文博只道和珅是初来京城不太习惯,所以思绪缥缈深思不语,哪知道他在感叹古今差异的心思啊……“珅儿,在想什么?在想如何进去吗?”
和珅听他如此说,不禁吓得一激灵……
“不,不想,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是皇宫……”
皇城,那是中国最大的衙门口,里面住着当代地位至高无上的皇家一族,那个受万人敬仰朝拜的地方,和珅却暗自提醒自己要远离它,因为那绝对是个是非之地……男少女多肉少狼多啊……想想都可怕……
“珅儿,爹爹经商多年,家中虽曾出现大官,但为父这两代已远离官场,不在朝中为官,但是爹爹记得你的家仇血恨,必会完成你的心愿,捐官是最有捷径的一条路,但是这条路,非常难走,一个不小心也会招来杀生之祸……”
“爹爹,这些我都明白,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不管走哪条路,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和珅的态度不置可否……
和文博越发觉得眼前的和珅深不可测,这是他头一次对他有了这样的感觉……但是不管怎么样,和珅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顽童了,而是一个背负太多冤屈孽债的少年,虽还不过15岁,却有着难得的沉稳与历练,和文博是既惊且喜,喜的是他能够好好的活在自己的眼前,如傲立雪中的寒梅,挺拔孤傲且又善解人意,惊得是背负那么多的冤屈却依然心沉若水,不露半点痕迹……心中不免一笑,不都是自己教育的嘛,深藏功与名才能稳步向前,才能一点点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和珅说得对,既来之则安之……
…………………………………………………………………………………………
由于当时的文字狱并没有蔓延到京城,所以和珅不需要再乔装打扮了,恢复了自己本来的面貌,一进和府,就有大管家和忠迎上来,和文博只对他吩咐说找到了当年遗失的亲子……
原来和文博痛失娇妻爱儿之时并不在北京,而是在老家盛京,孤身一人后来到京城找到旧友,然后一点点堆积家业,事业有成后许多亲友想给他找门亲事,他都说已经娶妻,但是贤妻早亡,遗失爱儿来京找寻,为自己找了逃婚的借口,也为自己找了个虚拟的寄托……
皇天不负苦心人,和忠满心感恩上苍,嘴里碎碎念着,祖宗保佑啊什么的,真的拿和珅当和文博的亲儿子,和家的大少爷一般对待……这也是和文博和和珅约定好了的……对外宣称和珅是他的亲生儿子,只有这样才不会遭人嫌疑……
想到当年的一句推托之词,换来如今的父子成全,难道一切都是天意?想到此节不禁汗毛直立冷汗浸出……
和忠见这位大少爷相貌脱俗出众,端的是个人物,他日必有大成,于是百般讨好对待,和珅本就大家出身,所以面对他们的谄媚讨好也已习以为常……
…………………………………………………………………………………………
山中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千年……
时间流逝的相当快……一晃三年过去了……如今的和珅已经18岁长大成人了……
三年里,和珅已由翩翩佳少年长成个风流俊雅的公子,受这几年书院气息的熏陶,使他更加的出尘不染,风雅俊俏,依然那么高瘦挺拔,依然那么英气逼人,放在现代,那绝对是超级抢手的国民小情人……
这三年内,他也曾给豆蔻写过书信,他感觉自己就是个风筝,那个纤绳之人就在信的那一端……但是两人相隔甚远,信件往来一次就要两个来月,真恨这个年代没有手机,否则也不至于如此相思,起初也是日夜期盼着远方的消息,但是日子久了,和珅沉寂于各种学习中,对着儿女私情倒也看得淡了,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爹娘的冤仇,激励着他努力拼搏着……
也是和珅年轻,学习能力在21世纪磨练的那是相当强大,记忆力也很赞,和家老爹给找的先生也都是达人级人物,见到资质高的学生也是倾囊相授,所以短短三年,和珅的满蒙汉三种语言都有所大成。
和珅在这三年里,学习了古中文,满文,蒙文,还把自己从前曾经学过的英语也巩固了,同时还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好吧,和珅从一个传说中的纨绔子弟变成了个饱读诗书的“文弱”书生了,因为他长的瘦弱嘛,所以看起来很文弱,其实不然……
他的功夫丝毫没有落下,多年的军区大院生活,让他习惯了规律的生活,而且这古代也没啥消遣,再加上经历了那么多自己也没那个心思了,于是便早睡早起,养成了很好的作息习惯……坚持锻炼是必须的,强身健体嘛……每每这个时候,他都会念及在21世纪的爸妈,他丝毫不敢表露,只是将思念深深的藏在心底……
说起学习语言,在那个年代能学到英语是很难得的,再加上乾隆爷的闭关锁国,想学习洋文那更是难上加难……但自古以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亏得和家是京城的大商户,私下里还是有与老外贸易往来的机会……与和家经营国际贸易的是一个叫约瑟夫的传教士,听起来很奇怪,传教士也还做买卖?
当然,大清国那时候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杜绝一切进出口贸易,但是传教士是可以来中国传教的,同时给皇帝进献了不少新鲜的洋玩意,什么自鸣钟,有框眼镜,放大镜,怀表,洋火什么的,乾隆老爷子倒是喜欢这些小东西,对传教士倒是礼待有加……
这个约瑟夫同时还兼着向大不列颠出口丝绸的贸易工作,中国的丝绸一直被国外贵族所喜,最近几年进出口管的很严格,所以在国外丝绸更是抢手货……所以约瑟夫与和家的私下关系很密切……毕竟交易不是那么的明目张胆,都是在潜规则下进行的,你们懂得……
那天和文博听见和珅在书房里念英语,和文博一怔,因为他和约瑟夫的关系,自然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他是知道的,但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和珅也会,和珅就说他爹以前有个贸易伙伴是个老外,和文博想想刘家是中真正的丝绸大户,也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听着和珅还想继续多学习英语,于是就请了约瑟夫来教他……
和珅脑袋瓜里的生活理念和好多信仰以及对当代的看法和当时的大不列颠人很相似,不外乎是些什么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思想,人人平等没有阶级差距的理念,结果二人是越说越投机,一来二去的两人结交成知心好朋友,和珅居然还能喝到他从大不列颠带来的绿山咖啡和纯正的巧克力,当他尝到这久违的味道时都快哭了,难得在古代也有这么现代的东西啊……
偶然一天,他们谈论到皮肤保养这个话题,约瑟夫就不得不提到亦珅堂的面膜,当和珅听到亦珅堂三个字时,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呢?
约瑟夫感慨,不知为何最近两年这个面膜就突然在市面消失了?
因为文字狱很隐晦,处理的决绝又果断,在江南一带形成的风波很大,但是京城丝毫没有被波及,所以约瑟夫并不知情……可是和珅对这里的来龙去脉是了如指掌,他虽然也想过接下当时的生意,但是他是什么身份?通缉犯啊,他敢吗?为了钱就不要命了?no,他和珅可不是傻子……但和珅却不能不把握这个契机……他告诉约瑟夫他曾经学过并研究过面膜的相关技术,说是可以一试……于是,新的面膜诞生了……于是,和家火了……
和珅可不敢露面,因着他的相貌,难免会有人联系到亦珅堂……
…………………………………………………………………………………………
约瑟夫有个好朋友,叫郎世宁,是宫里的一名画师,他们俩一起住在东堂,在王府井大街那,是个典型的天主教教堂……郎世宁听约瑟夫说起认识个年轻的公子,买到了制作面膜的技术,做了一批面膜,于是他通过约瑟夫与和家的关系,向和文博拿来不少面膜送给了宫里的娘娘,本来这个面膜断货了快两年了,如今又出现了,娘娘们很是欢喜……这样的事情,难免就会飘进当今圣上的耳朵里……
咱这位乾隆爷,最是喜欢出来巡访,远道爱去,近道也是不拉下,也许久在皇宫憋屈得慌,有事没事的总喜欢出来逛荡逛荡……
这不,就赶巧遇见了和家的店铺在推销面膜,不禁想到昨晚皇后和他提起的“合家欢”,当时他还大赞起名之人,说这个名字起得甚好,说是容光焕发青春靓丽自会使得阖家欢喜……
看着和家店铺前面人山人海的,乾隆爷也不禁感叹,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才会有如此盛况……于是遣人打探前方何事,人聚集的如此之多……
人真的太多了,只是隐约看见一个华服公子辗转于人群,巧舌如簧,温和的对着每一个来询问的人,只是人多太远看不他的清面貌,只是隐约能听到什么美白延缓衰老什么的……
乾隆对这些新鲜词汇倒是上心,更对那华服公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