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900000071

第71章 秋风五丈原(10)

费祎、姜维是反对魏延抗命不遵的行为的。当费祎被魏延羁留时,费祎采用欺骗手段脱身,不与魏延为伍,反映出他反对魏延的坚定态度。费祎、姜维是诸葛亮一手培养的接班人,他们忠于蜀汉事业,执行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他们反对魏延,完全是出以公心,出于维护军令的尊严,出于维护蜀国的根本利益。在南谷口火拼中,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支持杨仪而不信任魏延,也是由于费祎、姜维态度的影响。

问题出在杨仪身上。

杨仪原来在曹魏荆州刺史傅群手下任主簿,后来背叛曹魏投奔关羽。此人有心计,办事能力很强,又善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因此深得刘备赏识。但杨仪有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性狷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心胸狭窄,性情急躁。早在刘备在世时,他就和尚书令刘巴不和,为此还遭到刘备的贬斥。可见与刘巴的不和,主要责任在杨仪。

但刘巴死得很早,杨仪和刘巴的矛盾没发展到十分激烈的程度便结束了。

继刘巴之后,杨仪又与魏延发生了矛盾。公正地说,杨、魏矛盾,双方都有责任。魏延高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很多人都对他避让三分,但杨仪却偏偏与他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魏延是个武人,脾气暴烈,二人常常碰撞,吵架,像水与火一样不相容。魏、杨二人都长期在一起共事,而且都在诸葛亮身边担任要职。时间越长,积怨越深。有时两人吵起来,魏拔刀对着杨仪比比划划,杨仪又气又怕又委屈,竞哭得像个泪人一样。

杨仪与魏延宿怨积得这样深,他在退兵风波中反对魏延的动机与费祎、姜维是不同的。他千方百计想把魏延置于死地,目的就是借公事之名,行泄私愤之实。他在退兵中口口声声宣扬魏延欲北降曹魏,在魏延众散逃往汉中时派马岱将其追杀,把魏延的人头踩在脚下恶狠狠地咒骂,并诛夷魏延三族。这一切过分的行为,哪像在维护军令的尊严,分明是在公报私仇。

杨仪说魏延欲北降曹魏,实在是血口喷人。二人比较起来,有投降曹魏动机的倒是杨仪。史载杨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不料,诸葛亮早就选中了蒋琬。这下可把杨仪气坏了。想当初,杨仪任尚书时,蒋琬还不过是个小小的尚书郎,无论是资格还是才干,杨仪都认为自己要比蒋琬强许多,“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他甚至对费祎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番话,使杨仪的叛逆嘴脸暴露无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南谷口火拼”是一个公事私怨互相混杂纠缠的事件,魏、杨二人的私人恩怨使南谷口事件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应该说,南谷口火拼的发生,主要应由魏延、杨仪二人负责。只要是二人私怨不除,只要是二人在蜀汉军中担任重职,南谷口火拼是迟早要发生的。

于是,便引发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该不该用魏延、杨仪二人?

夷陵失败后,蜀汉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刘备新亡,新主平庸,南中叛乱,外有联盟破裂之不利,内临兵折将亡之危局。从这种形势去认识问题,我们不该对诸葛亮任用魏延、杨仪二人持否定态度。

魏延、杨仪二人也有其各自的长处。

魏延是荆州义阳(治今湖北枣阳东南)人,最初加入刘备集团时,不过是个部曲士卒。在随刘备入蜀的过程中,魏延表现出了英勇善战的作风,“数有战功”,被提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占领益州后,又和曹操争夺汉中。争夺汉中之后,又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此时,人们都以为此任一定会交给张飞,得知交给魏延时,“一军尽惊”。可见,在刘备眼中,魏延已成为与张飞等一样的重要将领了。

自从魏延于建安二十四年(219)被任为汉中太守后,几十年中一直坚守在汉中抗曹前线。在此期间,刘备东征,诸葛亮南征,而北部边境始终相安无事,这实在是与魏延坐镇汉中有很大关系。魏延在汉中,常以“实兵结围”的战术,在益州北部结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挡住了曹兵南下,配合了刘备的东征与诸葛亮的南征,显示了突出的军事才干。

正因为如此,诸葛亮于建兴五年(227)进驻汉中后,以魏延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杨仪也是一个相当能干的人。他是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樊)人,原为曹魏荆州吏,后投降关羽,任郡功曹。杨仪的才干最初表现在谈论军国计策及政治得失上,刘备听他一番议论,立即把他提拔为左将军兵曹掾。后来,刘备汉中称王,杨仪又被提拔为尚书。刘备死后,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杨仪任诸葛亮参军,随诸葛亮一起南下,为南征胜利立下不少功劳。史载杨仪在诸葛亮军中,“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用今天的话说,杨仪岂止是个人才,简直是个天才,他在进行人马的规划部署、筹集计算军粮时,都不需要时间进行考虑,一会儿就能处理好。难怪诸葛亮把军戎节度之事交给杨仪办理。

诸葛亮对魏延、杨仪各自的长处和毛病了解得很清楚,他“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这个记载,恰恰说明了诸葛亮用人是“用其所长”,而不是求全责备。杨仪的才干,魏延的骁勇,正是他们各自的长处,这一“惜”一“凭”表明诸葛亮对他们才干的重视。

所谓“不忍偏废”,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诸葛亮对两个人都很看重,决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诸葛亮偏袒一方,压制一方。另一个是不忍因他们各自的缺点和毛病而对他们弃之不用,这正说明他对待人才允许其有缺点有毛病,而不是求全责备。

诸葛亮用人有没有原则?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纳言任贤》一节中,我们曾详细地论述过诸葛亮用人“德才兼备”的原则。其中“德”的最主要的标准,是拥护蜀汉政权,以己之才为蜀汉政权服务。在这个原则下,诸葛亮对一些人的缺点持宽容态度,如法正心胸不宽,刘巴高傲不群,何祗不持节俭,李严腹有鳞甲等,但诸葛亮都没有因他们的缺点不予重用。对待魏延、杨仪二人,诸葛亮也是坚持原则的。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杨仪二人的表现说明他们是拥护蜀汉政权的,他们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尽心尽力尽才的。至于魏延、杨仪二人因各自的毛病而产生的矛盾,在诸葛亮在世时始终停留在个人意气的范围内,没有对蜀汉政权产生威胁,有一件事能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次,费祎出使孙吴,在宴会上,孙权对费祎说:“杨仪、魏延,都是牧竖小人,他们都因鸡鸣狗盗之才被蜀汉所用。眼看他们的职权越来越重,如果诸葛丞相一旦过世,他们两个必酿大乱。你们对此不知忧虑,不加防范,是不是要让你们的后代去解决呢?”费祎当即回答说:“魏延、杨仪之间不和,是由于他们的私忿所致。他们二人绝无西汉时黥布、韩信那样的反叛之心。如今,我们正从事扫除强贼、统一中原的伟大事业,功以人才而成,业由人才而广,如果因为魏、杨二人的缺点毛病而废其才,这和为了防备遇到风浪而停止使用舟船的做法有什么两样呢?”

费祎这番话,显然代表了诸葛亮对魏延、杨仪闹矛盾的看法。

当然诸葛亮没把魏、杨二人的矛盾估计得十分严重,并不意味着对此听之任之,视而不见。诸葛亮对自己阵营内部的不团结现象,一向是十分重视,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的。张裔和杨洪闹不团结,诸葛亮在中间做了不少工作,以使二人重归于好,这件事在《纳言任贤》一节中已经叙述。就是对魏、杨矛盾,诸葛亮也是做了许多工作的。他曾为二人写《甘戚论》,以劝说二人放弃私怨。可惜此论没有流传下来,否则,我们有可能详细地知道诸葛亮为解决魏、杨矛盾所费的苦心。

总之,诸葛亮任用魏延、杨仪是正确的。他对魏、杨二人的任用,既坚持了德才兼备的原则,又体现了用其所长的特点,同时又对他们的毛病给予耐心的帮助。指责诸葛亮用人不讲原则,求全责备,对下属矛盾听之任之都是缺乏根据的。

第三,如何认识诸葛亮临终前的退军安排?

关于诸葛亮临终前的退军安排,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据此,有论者认为,诸葛亮考虑到魏延骄矜难制,害怕将来他威胁蜀汉安全,因此背着魏延召开秘密会议,把全军指挥权交给杨仪,借杨仪之手除掉魏延。

这种看法恐怕是很难成立的。

诸葛亮与魏延在北伐战略方针上确有分歧,但在诸葛亮在世时,这种分歧主要存在于认识上,在整个军事行动上,魏延始终按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因此,在整个北伐过程中,诸葛亮对魏延始终是信任的。就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还任魏延为大将军、先锋,督前部。在退军之际,还考虑要魏延断后,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对魏延的信任。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如果诸葛亮想除掉魏延,也不必用这种互相火拼的方式。因为那是在退军这个特殊时刻,曹魏大军很可能乘机掩杀。在这种危急时刻,还要制造自己内部的仇杀,岂不是自寻死路?诸葛亮要杀魏延,用几个武士之力完全可以做到,当时魏延为前锋,离诸葛亮大营仅十里,诸葛亮完全可以请他前来参加会议,然后埋伏几个武士将其擒拿。这种做法岂不更加保险?

诸葛亮的撤军安排决不是对魏延藏有杀机。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让魏延参加撤军会议呢?

我们认为,诸葛亮不让魏延参加撤军会议,恰恰是为了避免在内部发生激烈冲突。他知道魏延的性格,也清楚魏延对北伐曹魏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此时诸葛亮已经危在旦夕,他只有挣扎着安排撤军的最后一点精力了。如果把魏延叫来,一旦他与杨仪发生争执和冲突,诸葛亮不可能再有多余的精力为之调解,到那时将会严重影响撤军计划的顺利实施。

诸葛亮对魏延的撤军态度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好的可能是魏延服从撤军命令,为蜀军后撤断后。坏的准备是魏延反对撤军,到那时就改由姜维断后,大军径自撤回。

魏延独木难撑,最后也只能撤回。值得注意的是“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句话,是嘱咐杨仪的。诸葛亮的本意是让杨仪在魏延不从撤军之命时也不要与他发生冲突,要以将军队平安撤回汉中为最高原则。

如果杨仪是出以公心,为蜀汉的利益着想,他就会理解诸葛亮的这番苦心。魏延抢先撤回,断道阻击,的确过分,但他毕竟是南还而未北降,说他叛逆显然是诬陷之词。王平怒斥魏延,军士们纷纷离魏延而去,魏延成了孤家寡人。在这种情况下,杨仪如果有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的胸襟和气度,以自己一心为国的思想境界使魏延反思,很可能会重演将相和那感人的一幕。

然而,杨仪辜负了诸葛亮的苦心。

魏延关键时刻不以国事为重,为杨仪公报私仇提供了条件。杨仪心术不正,因失意暴露了叛逆嘴脸。还是陈寿评论得好:魏延、杨仪,“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同类推荐
  •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三毛,一个传奇而洒脱的女子,她将流浪的灵魂安放在撒哈拉的黄沙上。她的文字平实简单却富含着饱满的感情。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华人世界红极一时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她踏遍万水千山,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带给读者一个流浪远方的梦;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情博爱的世界。而她的一生又是一个精彩绝艳的传奇。三毛的作品具有传奇性,三毛的一生也具有传奇性。她的人与她的书,以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众多人。她的浪迹天涯,她扑朔迷离的婚恋,她令人扼腕叹息地离开人世的方式等等,无不牵动读者的心。本书用温柔的文字、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三毛的一生娓娓道来。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Ⅵ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Ⅵ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包玉刚:我的爸爸

    包玉刚:我的爸爸

    这是一本女儿写爸爸的书,字字感人动情:不仅让在“天堂的爸爸”安心,也使读者看到这位世界船王的内心世界。包玉刚是首位登上世界船王宝座的华人,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其自强不息、好学不倦的精神,是以家国为重、无视个人享乐的勤奁天性。身为包玉刚的长女,包陪庆时刻面对船王爸爸的严格要求和训勉但亦得到了非常可贵的栽培教育。女儿笔下.这位外严内慈的好爸爸.—生低调、实干、高效率,不仅是叱诧风云、举世瞩目的企业家,也是以诚待人、轻重分明的和平使者,对平衡上世纪的国际风云、使香港顺利回归,暗里著力良多不愧是包拯包大人之后。
  • 战神粟裕

    战神粟裕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热门推荐
  • 八荒冥帝

    八荒冥帝

    转世而来的他继承了远古上仙的虚无圣体,在老人的指导带领下,改变了其佣人的身份走上修炼之路,从此解开了八荒大陆的不解之谜
  • 这温柔的月光

    这温柔的月光

    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本书,在作品类型里找了半天,犹豫着给他套上了“现代言情”的标签。可是他只是空有感情的架子,实质上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我“也就是主人公林海在经历了一段旅行见闻之后,会有怎样的情感体验呢?他是否还能保持一颗初心?是否对即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有一种别样的认识呢?这是我第一次在网站上投稿,虽然希望不大,但总得试试才行,也许我是咸鱼,可谁说咸鱼没有梦想!
  • 长生逆

    长生逆

    大渊朝最自豪的,莫过于拥有一位战无不胜的王。他风华无双,冷血无情,唯独在那一刻,才明白心动的感觉。她是王侯之女,尊贵无双,绝色妍丽,又有谁知,她冷心冷情,嗜血残酷。宴会上,异国公主勇敢求嫁,她清淡一笑,却口出狂言。公主问缘由,她道,“此人,疑似断袖。”他走进大殿,冷酷一笑,眼底,锋芒如刀。自此,嗜血对残酷,以生生世世为赌注,赌君一生不负。天命姻缘不可违,孤命红线难相牵。她说:“上穷碧落下黄泉,我永不弃你。”他一笑:“你若敢离我半分,我便诛你九族,你若敢移情别恋,我便让你永不见桃花。”
  • 神话永不终结

    神话永不终结

    一个身怀艾泽拉斯各种技能的男人在新世界的故事
  • 妃牛直下

    妃牛直下

    一个被遗忘的现代千金,重翻覆云,当年我放任不管,今夕我只手遮天,看我不拍死你,设奸法陷害,我便从古,组家团揍你,千金报仇,穿千年不晚,看科学女的不科学穿越,反彻古今两代。
  • 魔兽战神16:古域天界

    魔兽战神16:古域天界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王爷的圈养妻

    王爷的圈养妻

    清纯少女被逼上花轿,恶魔王爷辣手摧花。代嫁丫头原是私生女,错入王府被囚失身。金屋藏娇,锦衣玉食,你还有何不满?代嫁入府,欺君犯上,你可知罪?晓风残月,媚夜清凉,荧红的烛火下,她攀在他胸前宽衣的手有些瑟瑟。他邪魅地在她耳边轻笑,激起她身上一阵粟麻,手上的动作终于快了一分……他要她,她便一生一世无处可逃!
  • 红山女神

    红山女神

    1939年夏初,一个天大的意外震惊了辽西红山镇金沟村:乡绅杨俊被长工张家的哥六个残忍地打死在山道上;继而,张家的哥六个又丧心病狂地追杀杨俊的儿女,此景正被在山上勘察作业的日军军官团山撞见,此后,团山为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疯狂报复张家,设计让保安队打死了张家的老大和老五;与此同时,杨俊的相好喜鹊娘联合落魄学生姜玫,来历不明的伤疤脸也暗中纷纷潜伏在金沟村的村口,分别向张家余下的哥四个开了枪……乱哄哄中,杨家未过门的儿媳妇周凤兰,来到了杨家……
  • TFBOYS之默默守侯值得吗

    TFBOYS之默默守侯值得吗

    平凡的女主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会走进偶像的生活,命中注定的缘分让他们相识,命运齿轮悄悄地转动......
  • 情伐

    情伐

    古人说“以情伐者帝”,擅于诛心的人可得天下。难怪……莫笑想笑,泪却薄喷,难怪她的世界坍塌、人生尽毁,难怪她疼得这一生都爬不起身来。当那个男人把他成就商业帝国的心机城府全用在她身上,她哪里逃得掉?原来,他时不时上演一出英雄救美,又时不时玩一把若即若离,全然无关爱情。她只是那年圣诞雪夜,那匹北极狼眼里志在必得的猎物。缘来是仇,可惜,知道已是太迟。一场情伐,谁是胜者?伐的是心,罪的是爱。谁都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