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900000054

第54章 励精图治(10)

应当指出,有人认为蜀汉诸葛亮死后,后主即任用黄皓专权政治腐败,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之副,延熙九年(246)先卒。继由“号为清能”的吕义代董允为尚书令,直到延熙十四年(251)吕义卒后,陈祗以侍中守尚书令,才逐渐与黄皓互为表里,以专国政。但黄皓真正独专国政,是在蜀国接近灭亡之时,即在景耀元年(258)陈祗卒后,这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讲得很清楚。

诸葛亮北伐,进驻汉中整八年,在这期间,朝中之事始终由蒋琬、董允、郭攸之等人负责,诸葛亮则专心北伐,无后顾之忧。这说明蜀汉君臣之间彼此信任,没有猜忌。

不但蜀汉君臣之间无猜,臣与臣之间的互敬互信也蔚然成风。比如蒋琬任益州刺史,他发现费祎比自己能干,坚决要求把益州刺史之职让给费祎。结果费棉任益州刺史,“当国功名,略与琬比”。费祎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在任尚书令时,“军国多事,公务繁猥”,而他“每省读书记,举日暂观,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终亦不忘”。他常在吃早饭时处理政事,在此期间,他是又接待宾客,又饮食嬉戏,又与人棋枰博弈,又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后来董允代费祎任尚书令,也想学着费祎的样子,不料没过几天,就耽误了很多事。董允感叹地说:“人才力相悬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董允此言,对费祎之才充满钦佩之情,绝无忌贤妒能小人之心。

诸葛亮作为辅政大臣,对下属从无狐疑猜测,而是充满了信任,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姜维。

姜维字伯约,是天水冀县(治今甘肃甘谷东)人。姜维本是魏国中郎官,参天水郡军事。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军向祁山,姜维归附蜀国。一般人是不敢轻易信任敌方降将的,但姜维很快就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退回汉中,姜维丢下老母妻小,只身随蜀军退入汉中。后来,姜维接到母信,“令求当归”。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就凭这两点,诸葛亮认为姜维是值得信赖的。他对姜维的评价是:“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即李邵)、季常(即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他又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说:“让姜维先在汉中训练中军虎步兵。姜维敏于军事,深通兵法,又有胆量义气。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训练完毕,即遣其入宫,觐见主上。”从此以后,姜维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蜀汉后期的栋梁。

诸葛亮的第一位继承人蒋琬,深受诸葛亮虚心纳言、开明待下风范的影响。有一次,他与杨戏论政事,戏“时不应答”。有人向琬说:“你与杨戏论事,他居然不理,太不尊重你了。”蒋琬不仅不生气,反而回答说:“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说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监察官请治杨敏罪。蒋琬制止说:“吾确实不如前人,不能治杨敏罪。”监察官同意不治罪,但要追问“愦愦之状”为何?琬又阻止说:“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来杨敏犯重罪入狱,众人以为必死,而琬却公正处理,免其重罪。这种处事公允、上下无猜的事例,在蜀汉臣僚中还可举出许多。

我们说,蜀汉政权人与人之间互敬互信,不像魏、吴中后期那样争权夺利,并不是说蜀汉政权内没有争权夺利之人。李严就是一个安身求名、追逐荣利之人,但他不忧国事、只谋私利的卑劣行径很吃不开,与诸葛亮一起上表要求罢免李严的有刘琰、魏延、袁琳、吴壹、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祎、许允、丁咸、刘敏、姜维、上官雍、胡济、阎晏、爨习、杜义、杜淇、盛勃、樊岐二十二人,可见多数人都不赞成李严的行为。魏延也是一个在关键时刻闹个人意气的人。诸葛亮逝世后,蜀军从渭南撤回汉中,杨仪为诸葛亮长史,本负责“军戎节度”之事,便指挥军队撤回。魏延平时就看不起杨仪,听到这个消息,竞说出“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的话来。他违抗诸葛亮去世前的安排,带兵先据南谷口,准备截杀杨仪。但魏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一下子都离他而去,可见魏延的行为也是不得人心的。杨仪也是一个争权夺利之人。他任尚书时,蒋琬只是个尚书郎。后来他们虽然都做了丞相参军、长史,但杨仪每次随从诸葛亮出征,都承担了辛苦繁重的任务。诸葛亮逝世后,推荐蒋琬任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被任为中军师,手下无兵马,只是个闲职。杨仪觉得自己资历比蒋琬深,才干比蒋琬高,很不服气,“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杨仪这么一来,众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大家都不理他,杨仪一下子就成了孤家寡人。当时只有费祎前去探望安慰他,但揭发杨仪不轨之言的也是费祎,可见费祎也和他不是一条心。李严、魏延、杨仪等人在蜀汉臣僚中算是有文武才干的,但他们争权夺利,最终众叛亲离,非常孤立,不是从另一方面说明蜀汉官员整体上公忠体国的风气吗?

蜀汉官员多恪尽职守之人。

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费祎二人,在治理国家方面颇有诸葛亮尽职尽责的遗风。陈寿说:“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蒋、费为相,克遵画一,未尝徇功妄动,有所亏丧,外却骆谷之师,内保宁缉之实。”可见他们在“保国治民,敬守社稷”方面是尽了自己的职责的。

吕义任多处地方官,无不尽职尽责。任新都、绵竹令时,“乃心隐恤,百姓称之,为一州诸城之首”。任巴西太守时,诸葛亮因连年出兵,各郡被征调新兵时,大多不能及时向前线供应,而吕义能“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任蜀郡太守时,正值诸葛亮去世,蜀郡因是国都所在,户口众多,许多逃亡的士兵冒名顶替,在户口上搞了许多花样,以逃避政府的监管。吕义到任后,“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余口”。后来,吕义入朝任尚书,又代董允为尚书令,在此期间,“众事无留,门无停宾”。

其他人为官尽职的记载也屡屡见诸史书。王离为督军从事、犍为太守时,“推法平当,治有美绩”。何祗任汶山太守时,“民、夷服信”。邓芝任广汉太守时,“清严有治绩”,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张翼任床降都督、绥南中郎将,因持法严刻,当地的少数民族不喜欢他,致使刘胄造反作乱。张翼领兵讨伐,还没将刘胄击败,就接到要他回成都的诏令。下属们认为他应该马上赶回成都接受处分,而张翼却说:“不然。我是因:勾辖区动荡,朝廷认为我不称职而被召回的。但现在接替我的人还没到,我应当抓紧运送储备军粮,为新任都督平乱准备条件,怎能因被削职而荒废公务?”他继续指挥毫不懈怠,直到接替他的马忠到后才离任。马忠凭借他所准备的条件终于平定了刘胄之乱。应该说,张翼是个不很称职但很尽职的官员。

蜀汉吏风清廉。

蜀汉的清廉吏风最为突出,而且也同样是具有传统性的。刘备入蜀以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曾铸新币,甚至把帐幔上的铜钩都拿来铸钱。有人认为这是刘备日暮途穷、铸造劣币的信号,其实这正是刘备清廉的表现。蜀国的货币重量虽轻但质量不差。蜀汉建国之初,需要大批的铜铸钱以解决财政困难,更需要大批的铜铸造兵器,以满足战争需要。刘备用帐钩铜铸钱之事见于南朝齐崔祖思的奏章:

汉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身衣弋绨,以韦带剑,慎夫人衣不曳地,惜中人十家之产,不为露台。刘备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魏武遣女,皂帐,婢十人,东阿妇以绣衣赐死,王景兴以淅米见诮。宋武节俭过人,张妃房唯碧绡蚊帱,三齐茌席,五盏盘桃花米饭。殷仲文劝令畜伎,答云:“我不解声。”仲文曰:“但畜自解”,又答:“畏解,故不畜。”历观帝王,未尝不以约素兴,侈丽亡也。

崔祖思在这里列举了汉文帝、刘备、曹操、宋武帝等人的节俭事迹来说明俭兴奢败的道理。刘备以帐钩铜铸钱,被后人看作是生活节俭的表现。

如果说刘备的生活俭节是迫于建国初财政窘迫的压力,那么诸葛亮则对节俭清廉有着更自觉的认识。诸葛亮深知,他所治理的蜀汉在三国中是最小最弱的。以最小最弱的蜀国,抗衡最大最强的魏国,他的国家,他的臣僚,他的百姓要承担多么大的压力!为了不被压跨,他的国家要自强!要经济上自强!要政治上自强!要军事上自强!

经济上自强,是靠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

政治上自强,是靠一系列开明措施凝聚臣民。

军事上自强,要以经济、政治自强为坚实基础。

诸葛亮认为:“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

不猜忌,不倾轧,互敬互信,可使统治集团内部和睦,上下一心,产生无穷的力量。吏风清廉,以示与百姓同甘共苦,可使整个国家和谐,政权运转效力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诸葛亮以身作则,努力使蜀国的吏治清廉。在诸葛亮的示范和推动下,蜀汉的官吏清廉者居多。

董和,生活简朴。刘备入蜀后,董和任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具有如此地位,他“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担石之财”。诸葛亮曾两次与群下教令,表示对董和的追思。

张嶷,在蜀汉任州从事、都尉时,曾经得病,而且越来越重。但他“家素贫匮”,没钱医病。他听说广汉太守何祗为人通达厚道,便让人抬着到了何祗处,求他助自己治病。张嶷与何祗并不熟识,但何祗并未因此将他拒之门外,而是“倾财医疗,数年除愈”。一个州从事、都尉有病竟无钱自医,要靠别人帮助,可见其清苦至极。

诸葛亮亲自选拔的接班人费祎,在诸葛亮逝世后,官做到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蒋琬卒后,他实际上掌握蜀汉军政大权。费祎虽官位显赫,却“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颇有诸葛亮的风范。

姜维在生活上也很廉洁。蜀国的郤正曾这样评价他:“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鳗,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邓芝任将军二十多年,“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尚书令刘巴“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吕义“历职内外,治身俭约”。这些文献记载,实录了蜀汉政权中一个个清廉官吏的形象。

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即建兴十五年(237),蜀郡江原县长朱游“被上官诬劾以逋没官谷,当论重罪”。县主簿功曹常播“诣狱讼争,身受数千杖,肥肤刻烂,毒痛惨至,更历三狱,幽闭二年有余”。这次贪污案件终因不实平反,但却反映了蜀汉反贪刑罚的严峻。它从另一面证明蜀汉的廉政建设,在诸葛亮等人的倡导下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诸葛亮二十七年的执政实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广开言路、恪尽职守、严明法纪、忠顺勤劳,尤其是廉洁奉公等政治品质方面,给予他的第二代继承人蒋琬、董允,第三代继承人费祎、姜维等人以深深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中,就选拔培养德才兼备的继承人来说,诸葛亮所收到的实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人民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最具权威性。诸葛亮死后“百姓苍祭,戎夷野祀”。甚至在五百余年后的唐代,“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这是无词的颂歌,无言的褒奖。诸葛亮受到蜀汉人民如此追思、怀念,难道不是蜀汉官吏廉洁、政治清明的显证吗?!

我们比较了三国时期魏、吴、蜀的社会政治概况,指出了蜀汉的治理比起魏、吴要好得多。从整体上说,蜀汉政权比较廉洁,官吏贪污腐化现象要少一些,因而蜀汉政治要清明一些。

但我们不是说,蜀汉是百姓的天堂。蜀汉在三国中地域最小,人口也最少,因而人力物力受到限制,经过连年的战争,尽管诸葛亮等人注意节约民力,但战争所带来的兵役、运役、赋税负担,仍然是很沉重的。

但蜀汉的百姓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刘备建安十九年(214)进占益州,从建安二十年到蜀汉亡共四十九年,其间魏国爆发了十二次农民起义,吴国二十三次,而蜀汉仅发生了二次。各国在同时期内农民起义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该国阶级矛盾的激烈或缓和,而这又取决于该国政治的清明或腐败以及农民受压迫剥削的程度,这是历代封建统治的无数事例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孔二产有句名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说蜀国百姓的生活比魏、吴要好很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说蜀国百姓忍耐力和承受力优于魏、吴,恐怕也是不科学的。

惟一可以说服人的解释是,蜀国的政治清明,诸葛亮及其后继者以身作则,官吏们(当然不是全部)廉洁自好,对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利,从而使国内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政通才能人和。人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人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诸葛亮治蜀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说明。

同类推荐
  •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公元前78年11月10日的早晨 罗马城的上空乌云密布 从拉丁和杜斯古尔那边的山里吹来的寒冷晓风 不断刺着人的脸庞。看样子今天又不会是个好天气了。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精选了马克思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The Grand Canyon of Arizona

    The Grand Canyon of Arizo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时光流逝,不复再来

    时光流逝,不复再来

    在一起那么长时间,对方却说不合适。陈沫溪很沮丧,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为了他,她疯的可能都有了。……究竟会嚓出怎样的火花呢!
  • 地狱的十八层

    地狱的十八层

    明明是看多了惊悚小说的缘故啊,为什么会被堕天使盯上啊喂!地狱什么啊我都不懂啊,话说……话说堕天使你为什么要把身体给我啊!!
  • 上古编年史——十字星挽歌

    上古编年史——十字星挽歌

    在双冠王国以东,索兹里德半岛以南的新月湾东南方,有一块寸草不生的大平原,那里终日弥漫着尘埃,连海水都被尘埃染成了黑灰色,可是谁又能想到,在二十年前,这里曾经是整个新月同盟最富饶的土地,是诺亚人的政治中心。
  • 寒冬序曲

    寒冬序曲

    留学生寒雪驻日的时候和桐生相爱了,他们两个人结婚之后生了一个名叫寒冬的孩子。德国,一个名叫蒋海诚的国际刑警则正在致力于打击国际犯罪。寒冬六岁的时候,寒雪和桐生决定带他回中国。与此同时,国际刑警和中国方面都接到了一封指明袭击时间地点的恐吓信,信里扬言要袭击某上海的机场。在大阪,寒雪和桐生带着寒冬已经登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此刻,上海的机场已经解除了警戒并放飞第一架飞机,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任何爆炸物和威胁。来自大阪的飞机,在机场上空几百米发生了爆炸,爆炸把飞机机体直接撕裂。蒋海诚不顾一切冲进还在燃烧的飞机残骸里,寻找着还存在的生命。寒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前四章是寒冬的故事开始之前的事)
  • 传世宝鉴

    传世宝鉴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传奇。新的传奇世界有我们做主。在传奇世界中,没有主角,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是主角。所以,在《传世宝鉴》中也没有主角,因为,主角是从我们中选出来的。或许,你就是下一个主角。本书为无主角小说,所以情节开始看起来很分散,但相信熟知传奇世界的人一定可以看得懂。本文的每一章节都像是一个散乱拼图,呵呵,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把这一个个散乱的拼图拼成只属于我们的传奇世界!新人新书,还望大家多多支持,帮忙推荐。
  • 妃常奸诈,腹黑爷请赐教

    妃常奸诈,腹黑爷请赐教

    本宫要去勾引小皇帝!还没开始她的勾引大业就被狗皇帝下令追杀:“把夏绫之给朕抓回来,生死不论!”款一款包袱逃命去,却误闯了美人宫,误看了美人身,还误上了美人心!丫鬟赶紧劝导:“小姐,那西楚二皇子一介质子配不上您!”谁知,那淡漠柔弱的质子才是运筹帷幄,掌控天下的主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主宰青莲

    主宰青莲

    上古仙帝之子死于灭世雷劫之下,却意外重生在万年之后,他发誓,这一世,他必要主宰天地,执掌天劫!
  • 凡徒

    凡徒

    为圣者,以德服人。为仁者,以理服人。为智者,以谋服人。为凡者,以力服人。我人本平凡,奈何世人却不容我平凡。我志本平凡,奈何上苍却不欲我平凡。我命本平凡,奈何命运却不许我平凡。那!我便不凡!偶然?命运?阴谋?无论是什么,都挡不住我前进的脚步。我!必将成为这大千世界中不平凡的《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