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800000008

第8章 慈母断机誉满乡里(3)

《论语·公冶长》第十六章的内容是: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

先生在讲解这一章时说道,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为春秋时郑国之贤相,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二十二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jiá)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大国争强,战争不息的时候。郑国地位冲要,而周旋于这两大强国之间,子产却能够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曾历聘于齐、楚、晋、鲁诸大国,是个出色的外交家。他知识渊博,却很谦逊,每决定一件国家大事,都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请教熟悉情况的人。周景王九年,子产把刑书铸在鼎上,这是中国有记录的最早的成文法,是子产在法律上的一个贡献。爱民是子产的最大特点,冬季里他能用自己所乘坐的马车将百姓渡过溱(zhēn)水和洧(wěi)水。有时百姓聚集于乡校,议论朝政,批评子产。有人认为这有害国家,建议拆毁乡校。子产没有接受,他认为这正是听取民众呼声的好机会。子产不重天道,重人道。周景王二十年冬,有彗星见于辰之西,大夫裨(bì)灶向子产说,宋、卫、陈、郑四国将同日有火灾,只有用瓘斝(guànjiǎ)玉瓒(zàn)等祈禳(ráng),才能免除。子产以为天灾流行,绝非玉器所能祈禳。他说:“天道远,人道近,裨灶何以能逆料天道呢?分明是无稽之谈。”竟不听。结果,郑之首都并无火灾。郑国有了水灾,有人认为是龙神作怪,但子产说:“我们无求于龙,龙也无求于我们,彼此毫不相干。”……

听了先生的这些讲解,孟轲对子产的政绩不置可否,对其以乘舆济民过河这件事,却并不赞赏,他评论说:“此乃以小惠买人心之举,倘十一月修成行人之桥,十二月建成过车之桥,百姓何用再为渡河而愁!身为一国之相,只要将政治搞好,出外鸣锣开道可也,焉能人人而济之?为政者,讨天下人人欢悦,时间则不足矣。”

在讲《论语·泰伯》的第九章时,先生读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成:孔子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所指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走。”

小孟轲“当仁,不让于师”,批评先生读得不对,解的错误。先生反问道:“依你之见,该怎样读,该如何解呢?”

孟轲回答道:“依学生之见,该读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解作:‘百姓,有本领者,才可以放手让其去做事;尚无本领者,就教育他们,使其知道应该怎么办。’”

“为师之读与解,有何不对?你之所读与解,有何根据?”先生追问所以然。

孟轲胸有成竹地答道:“依恩师之读与解,孔子便是十足的愚民者;学生之主要根据,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从未推行过愚民政策。”

于是孟轲滔滔如水地阐明了自己的理由与根据: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平民教育,“移学民间”,开创了通向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孔子以“仁”为出发点,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泛爱众而亲仁”的具体化。从“仁”的观念出发,对一切可以施教的人,只要“自行束修以上”(象征性地表示对老师的敬意),无不进行教育,使其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孔子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和提高。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的本性差不多,其在道德和知识上的重大差异,是后天习染的结果,主要是教育学习的结果。这是孔子教育学说认识论的基础。根据这一理论,他收弟子兼收并蓄,不受贵贱、贫富、年龄、国籍等条件的限制,且其中大多数出身贫贱之家,如冉耕是奴隶出身;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仲弓家“无置锥之地”;子路“事亲,尝食藜藿”;原宪“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当然,除了这众多“鄙夫”、“贱人”、“野人”之外,也有少数贵族和富人,如孟懿子、南宫适、冉有、子贡、司马牛等。子贡说:君子端正品行以等待四方之士,而且一定要来者不拒,正如良医之门多病人一样,所以夫子门下的人品十分复杂,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有。孔门弟子除来自齐、鲁两国以外,还有从楚、晋、秦、陈、吴等所属各地慕名而来的,几乎遍及当时之主要的各诸侯国。孔子从“三十而立”开始,一直到七十三岁去世,即使在鲁国从政和访问列国的时候,都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教育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素质较好,有的素质较差,也有的受有不良习染,但经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后来有的从政(仕),有的从教(师),有的经商(贾),很多成为有政绩、有名望的着名的贤才,正所谓“弟子三千,七十二圣贤”。这哪里会有推行愚民政策或轻视教育之嫌呢?

听了孟轲的一席话,先生很为之折服,他沉思片刻之后,又提出读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合语法,如果孔子确是此意,必用“则”字,甚至“使”下再用“之”字,以重指“民”,作“民可,(则)使(之)由之;不可,(则)使(之)知之”方不致晦涩而误解。

孟轲则认为,这里有个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毫无疑问,应将内容放在第一位,形式放在第二位。既然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一生用了四十多年的心血办教育,让“不可”之民“使知之”,从未推行过愚民政策,便应读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有这样,才符合史实,才能反映孔子的本来面貌。

其实,孟轲认为,省略是当时语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或者说是重要语言习惯之一,在不影响语意的前提下,常常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则”是顺承连词,在这里是被省略了。《论语》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温故而知新,(则)可以为师矣。”(《为政》)“巧言令色,(则)鲜矣仁。”(《学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述而》)这些句子中的“则”都被省略了。同样的例子,下列句子就没有省略“则”字:“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子行三军,则谁与?”(《述而》)“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忧;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之”是“使”的对象,省略者更是比比皆是,如“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之)糊其口于四方。”(《左传·隐公十一年》)

一次,先生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武王伐纣的故事,绘声绘色地渲染战争的规模,残酷的程度,杀人之多,竟至于“血流漂杵”。先生讲得口冒白沫,看样子十分得意,孟轲却再次提出疑义,他认为先生所讲,是不符合史实的,这样随心所欲地乱讲,是态度不严谨的表现,它将以讹传讹,遗害后人。先生听了孟轲的批评,脸上颇露出不悦的神色,但他是个有涵养的老者,尽量抑制着自己,不发作,似乎还在静听深思。直待孟轲讲完,同学们都在瞪着眼望着他,期待着他的反应和回答,他才慢条斯理地说道:“孟轲所言,不无道理,然而愚师所言,并非臆造,而是有本之学,有案可稽。”说着返身回到自己的书房,拿来了一捆书简。这是(《尚书》,先生打开,翻至《武成》篇,递给孟轲看。

孟轲双手接过书简,浏览了二三策之后,便不再继续看下去,说道:“《书》中所记,确如恩师所言。但恩师请想,武王伐纣,乃以至仁伐至不仁,有道是‘仁者无敌’,纣所率之残兵败将,必望风披靡,草木皆兵;而武王所统之部,则必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如此一来,交战的机会尚且不多,何以会‘血流漂杵’呢?书乃人着,人谁无好恶与爱憎,必寓褒贬于其中,正如孔夫子之《春秋》笔法,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弟子多有冒犯,万望恩师海涵!”

听了孟轲的精辟分析,独到见解,先生长叹一声说:“后生可畏也!……”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这本书介绍了杨宪益传奇的一生,杨宪益是一位德披天下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还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于一身。他娶英国妻子戴乃迭,成就了一段异国婚姻佳话,本书还将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展现了杨宪益性格中的热情、勇敢与真挚。他德披天下,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品质于一身。他译遍中国,一生作品之丰,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娶英国妻,成就一段异国婚姻佳话。在那样颠沛流离的生活里他是怎样用那一支笔译出一篇篇精彩的作品?翻译大师的五味人生和经典译著的诞生过程。《五味人生: 杨宪益传》会告诉你答案。"
  • 贝多芬

    贝多芬

    本书主要以贝多芬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主要内容包括:童年时代、拜师学艺、勇敢生活、追求上进、敢于创新、战胜苦痛、晚年生活等。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躯体改造计划

    躯体改造计划

    星际探索的地球人,在面对他们星际探索的第一种外星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技术领先,但身体素质太差,导致登陆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基因研究室通过基因拼接科技,成功的塑造成了第一例变异人。变异人的身体强大,同时具备强大的能力,却由于跟人类的区别,无法被人类接受。冉令,一个联邦的孤儿,却杀死了一个联邦元帅的孙子,作为报复,冉令被送到了抗击外星人的前线,并被注射了一种不知名的物种的基因!
  • 何以长恨负相思

    何以长恨负相思

    一场大火将一切燃烧殆尽,她带着灭门之仇,苦苦寻找那予她约定的人,相隔七年,再见他时,他却从那个温柔少年摇身一变成为混世魔王,她的杀父仇人…上一世的爱恨情仇,今世要如何抉择?
  • 走不进的森林

    走不进的森林

    她,看似一个美好明媚的好女子,心底却似一片浓密的森林,掩藏着深刻的遗憾和愤恨,她带着复仇的决绝一步步地靠近她的仇人,却不由自主深陷爱里,落得一个悲伤的结局,她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把自己来不及更改的错误,托付给了她唯一的朋友,一个与她一样有着悲伤的身世的好女子,最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 最耀眼的星尘

    最耀眼的星尘

    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了身边总有他在明知不可能却无法自拔越陷越深浪够了带我回家吧
  • 感谢瞧不起你的人

    感谢瞧不起你的人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受批评、伤害、欺负、背叛、责罚、讽刺……我们该怎么办?比尔?盖茨说过:“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盖茨意在告诉你,愚蠢的人为了事业盲目地去死,聪明的人为了事业委屈地活着。火石不经摩擦,火花不会发出。同样,人们不遇刺激,他们的生命火焰不会燃烧——失败、贫穷、痛苦,不是永久不可超越的障碍,反而是人们最好的刺激品,因为这些能锻炼他们的身心,使得他们更坚毅、更强固。钻石愈硬,它的光彩愈耀目,要将其光彩显出来所需的磨擦也愈多。只有磨擦,才能使钻石显出它全部的美丽。
  • 死罪难逃

    死罪难逃

    离奇的抛尸手段,神秘的幕后凶手,复杂曲折的内情,凶手究竟是谁?神秘纹身,究竟有何含义!想要告诉世人什么?不存在的地址,又代表了什么?
  • 六十种曲玉玦记

    六十种曲玉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永守你

    tfboys之永守你

    这是三个全国首富的千金遇到tfboys,她(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好望嚼

    好望嚼

    作品,描写未央生,一步一步入世和情欲中,如何看透因果,以现在人的视角,看待过去的事,以现在人的阅读,读出古人的情趣。
  • 破天之歌

    破天之歌

    何以复家园,唯有民族魂;何以抗外侮,唯有不屈意;何以御强敌,唯有手中剑;若想筑辉煌,只能冲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