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800000022

第22章 拥楹而叹艰难历程(3)

戴盈之被噎住了,那张娴于辞令的佞口张了几张,终也无言以对;那胖滚滚善于谄笑、媚笑、奸笑、猫头鹰似的笑的脸变红,变紫,直紫到耳根脖后,终也未形成一丝笑纹。在他的记忆里,在宋国这小小的天地里,从来没有人敢以这样的口气和言词对他讲话,更从来没有人这样使他难堪过……

会谈不欢而散,回到卧室,戴盈之怒发冲冠,以掌击案,拍断了右手的无名指;他恨恨愤愤,咬牙切齿,嚼掉了一颗门牙,吞入腹中……

会见决定了仁政思想在宋国的命运和孟子的不幸遭遇。

当滕文公为世子的时候,与其老师然友出使楚国,途经彭城。然友与孟子有旧,闻听孟子在宋,急忙前往拜访,并引其与滕世子相见。滕世子身高八尺,举止文雅,谈吐不凡,颇得孟子的赏识。滕世子在彭城短暂逗留期间,曾多次虚心向孟子讨教,孟子给他讲人性本善的理论和尧舜之道,世子闻后颇有豁然开朗之感。一个月后,世子师徒出使归来,重访孟子,向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怎样为君,怎样治国,如何服民,怎样与大国交往,滕是小国,纵行仁政,对天下有何裨益,怎样的人才能统一天下等。孟子逐一予以回答,有理论,有史实,有榜样。世子频频颔首,屡屡发问;孟子有问必答,娓娓而谈。

孟子说,政治清明的时候,道德不高的人为道德高尚的人所役使,不太贤能的人为非常贤能的人所役使;政治黑暗的时候,力量小的为力量大的所役使,力量弱的为力量强的所役使。这两种情形都是由上天决定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曾经说过:“既然不能命令别人,又不接受别人的命令,只有绝路一条。”因此他流着眼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去。如今弱小的国家以强大的国家为师,却以接受命令为耻,这好比弟子以接受老师的命令为耻。如果真以为耻,最好以文王为师。以文王为师,强国五年,弱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诗经》上说:“商代的子孙,数目何止十万。上帝既已授命于文王,他们便都为周朝的臣下……殷代的臣子也都漂亮聪明,执行灌酒的礼节助祭于周京。”孔子也说过,仁德的力量是不能拿人数的多少来计算的,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天欲无敌于天下而不行仁政,这好比是惧怕酷热的人而不肯洗澡一样。

孟子综合了世子提出的问题,发现他最大的弱点是缺乏大丈夫的雄心壮志,便进一步给他讲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最后说道:“成瞷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我为何要惧怕他呢?’颜渊曰:‘舜,何人也?我,何人也?有为者无不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亦系可信赖之先圣。’能否王天下,不在国之大小,汤居亳时,占地方圆仅七十里;文王居丰、镐时,所有不过百里之地,但因其能行仁政,终于占有天下。滕国虽小,倘能截长补短,拼成一个方形,边长可达五十里,犹可治成一个好国。”当然,像眼前这样不行,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要行仁政,行尧舜之道,必然触犯上层社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这将是一场激烈的矛盾与斗争,正如《书经》上所说的:“如果药物不能使人吃得头晕脑转,顽症便不能痊愈。”……

滕世子牢牢地记住了孟子的这些话,衷心地感激他的谆谆教诲,赠以厚礼,再拜而去。

为振兴祖国而欲行王政,宋王偃精神可嘉;身为国君,不能自主,受人挟持,宋王偃处境值得同情。然而孟子不能感情用事,宋之政权把持在戴盈之这样的奸佞手中,欲在宋行仁政,岂不是痴心妄想!因而孟子不得不离宋而去。闻听孟子欲行,行王政的希望成灰,宋之忠贞赤诚之臣,忧国忧民之士,纷纷前来挽留,戴不胜便是其中的一个。

戴不胜首先向孟子介绍了薛居州的贤德,他因与戴盈之的政见不同而隐居山林。倘能迎薛居州出山归朝,在宋行仁政则大有希望。

孟子没有正面答复戴不胜的请求,而是先给他讲了一个“一傅众咻”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大夫,欲让他的孩子学习齐国话,请来了一位齐国老师教授他。孩子生活于楚国,周围全是楚国人,都说楚国话,纵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未能如愿。后来这位楚大夫将孩子送到齐都临淄庄街狱里的闹市去住了三年,结果再鞭打其学楚语,也办不到了。讲完了故事,孟子说:“如今宋之朝野上下,皆为权臣之党羽,贤臣寥若晨星,一薛居州岂能改变宋之命运!”

戴盈之也来苦苦挽留,挽留无效,以宋王偃的名义送给孟子七十镒黄金做路费。

孟子师徒正欲辞宋西去,直奔大梁,忽有邹穆公着人送来急信,请其归国,共商强邹大计。邹乃父母之邦,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而且自己与邹君素无矛盾,当年之所以离邹去齐,皆因邹国小力薄,无意行仁政,适逢齐设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犹如鸟攀高枝,匆匆而去,二十年的时间若流水,自己业已人老珠黄,但却毫无建树,如今既然家人不弃来招,自无不归之理。归心似箭,孟子师徒折身北上,直奔祖国而去。时值夏秋之交,行至薛城,阴雨连绵,河水暴涨,无法前进,只好在薛暂住。薛城是齐之靖郭君田婴的封邑,孟子居临淄时,与田婴交游甚密。田婴曾宴请天下名士,孟子应邀赴宴,席间田婴曾向薛邑宰崇义武介绍孟子的仁德和声誉,崇义武听后,对孟子崇拜得五体投地。如今孟子不速而来,大出崇邑宰意料,宾主相见,情同胶漆,不觉一住就是半月有余。一日黄昏,崇义武带领一班武将匆匆赶到孟子师徒下榻的馆舍,向孟子报告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城外有一队来路不明的武士,正埋伏于隐蔽处,今晚欲进城来围攻馆舍,结果孟子师徒的性命。在这万分危急的千钧一发之际,崇义武成竹在胸地采取了三条措施:一、馈赠孟子黄金五十镒,供离开薛城后置办兵器,以作戒备。二、崇义武亲率精锐将士护送孟子师徒出薛地,脱离险境。三、孟子师徒全都易服改装,将衣冠留下,供薛之将士扮成孟子师徒模样仍居馆舍,舍外埋伏重兵,待歹徒们闯入馆舍后,聚而歼之。

孟子依崇义武之计而行,在崇义武所率将士保护下,平安地离开了薛地,不久接到了崇义武遣人送来的通报,那伙欲害孟子师徒的武士歹徒,是宋国戴盈之派来的。

原来如此!孟子只识戴盈之居心不良,故而匆匆离宋,但未料到他竟会凶残卑劣到这地步,他面前又出现了戴盈之那张由红变紫,直紫到耳根脖后的不分眉眼的圆肉球似的脸……

初秋的一日,孟子师徒踏上了邹国这块滚烫的土地。游子归乡,好似渔船进港,鸟雀归巢,孩子扑进母亲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熨帖,那样的安全,那样的自在。往日的长辈,如颜崇义、公孙玺、雄健南等都已故去。当日的同龄人,如同学要伴等多已四散他乡,余者寥寥。后生晚辈都以惊异的目光望着这远方来客,那情形正如后世有诗人所描写的,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同的是孟子并非少小离家,而是已经四十三岁了。

鲁大邹小,鲁强邹弱,鲁屡屡向邹寻衅,邹穆公的文武臣僚意见不一,有的主战,有的主和,议论纷纷。在这举棋不定的情况下,穆公突然想到了在诸侯中颇享盛名的孟子,急忙派人去请,欲求其回来帮助裁决,辅佐自己重振朝纲,自强图存。不料阴雨和洪水的阻碍,使孟子在薛逗留了半月有余,待归来时,邹鲁间的冲突已经发生,邹为鲁所败。

归国后,孟子先深入各地、各行各业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待大体上了解了情况之后方与国君论政。当谈到这次邹鲁冲突时,穆公愤愤地说:“寡人之官吏牺牲者三十三人,百姓却毫毛无损,他们眼看着官吏们被围困,竟无一人肯舍身相救,岂不可恨!寡人欲诛戮愚民,然而诛不胜诛,不诛则难解寡人恨。请问夫子,寡人该如何惩治这些愚顽的刁民?”

听了邹穆公这一席愤愤之言,孟子只冷冷一笑,并不回答。

“孟夫子为何笑而不言?”邹穆公很有些莫名其妙。

孟子慢条斯理地回答道:“堂堂一国之君,竟然黑白不分,紫朱不辨,岂不可笑!”

邹穆公脸上露出了不悦之色,责问道:“夫子何出此言?”

孟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道:“大王之仓廪中堆满了五谷,府库中盛满了珠宝,百姓却上不能养父母,下不能蓄妻子,每当荒年饥岁,老弱者弃尸于沟壑,青壮年抛妻别子,背乡离井,逃荒谋生,而达官贵人们却花天酒地,挥金如土。他们为何不向大王报告灾情与民之饥困,以便开仓赈民,救民出水火呢?此乃强君害民之举也!曾子说:‘你如何待人,人则怎样报你,戒之戒之!’百姓饱受官吏之苦,如今有了报复之机,岂能够舍身相救!大王请不要责备百姓吧,真正的愚顽之辈并非他们。倘大王能行仁致,官吏能施惠于民,百姓自会为其长上赴汤蹈火而不辞!”

邹穆公朝思夜盼,望眼欲穿,结果盼来的却是一个与自己的政见针锋相对的孟子,二人交谈过几次,孟子对邹国的政治不是批评,就是指责,对他本人的政绩也毫无肯定之处,一句话,如今的邹国,被穆公治理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同样,孟子的仁政学说,邹穆公不仅不能接受,而且视为脱离实际的陈词滥调。这样一来,谈话便总不投机,与其争辩得彼此都不愉快,不如减少接触,相互回避。

世上总有这样一种人:虽然病入膏盲,但却讳疾忌医。

一时无所事事,孟子便集中讲学,走亲访友,接待来访者。

一天,孟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给弟子们讲“礼”,屋庐子匆匆自任任——国名,太皞之后,风姓,在今山东济宁市境内。归来,他是专程来向老师请教“礼与食孰重”的。

有一个任国人问屋庐子:“礼与食孰重?”

屋庐子回答说:“礼重。”

任国人接着问:“娶妻与礼孰重?”

屋庐子回答说:“礼重。”

任国人反驳说:“以礼求食,则饥饿而死;不以礼求食,则得食而活命,难道必以礼求食而等死吗?行亲迎亲迎——古代婚姻,新郎亲迎新妇,自诸侯至于百姓都如此,天子则未有定论。之礼,则不得妻子;不行亲迎之礼,则得妻而生子,难道必行亲迎之礼而断子绝孙吗?”

屋庐子被问住了,不能回答,只好跑到邹国来请教老师。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李平、翁有利编著的《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对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本书以北宋末年一段人所共知的改革风波为背景,激情讲述王安石变法时代宋朝的权力格局与自救路径,特别是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品、人品、学品做了颇见新意的阐述。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讲述一个旁观者、沉默者、布局者、奋斗者身处乱世,步步惊心,却笑到最后的传奇故事。杜鹃鸟不叫,就等它叫——看司马懿如何从一介儒生到托孤重臣再到天下一人的谋略与智慧。从中寻找司马懿成为三国最大赢家的终极密码。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更是不上台面,而他却能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魏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 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热门推荐
  • 十二门论疏

    十二门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恶魔小姐的归来

    重生恶魔小姐的归来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21世纪的女子,因为一场爱情,被人妒忌杀害,魂入一个不知名的国度朝代。被我占据身子的女子,也叫傲月,可她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类型的坏女子,对不起,我想占有这一切...因为,因为,这是我渴望得到的啊
  • 蜜爱一生:我的保镖大人

    蜜爱一生:我的保镖大人

    男人强势的把她的手压在高于头部的位置,熟稔的摆弄她的身体。姜媛看着衣冠楚楚,面如冠玉的某男,咽下了拒绝的话,谁要他的保镖大人看上去鲜嫩可口。“唔~媛媛,我们永远也不分开。”十指紧扣,忘我深情。哼,不管怎么变,不管你是小保镖也好,还是全球第一强的赛蒙集团的总裁也好,你都是我男人!姜媛同样沉醉。
  • 贴身狂医

    贴身狂医

    特种军医回归都市,奉命保护美女,然而,任务并非如此简单,黑道仇杀,阴谋层出不穷,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很容易腐蚀一个人的内心。面对各路美女所组建的温柔乡中,看他如何左右逢源,游戏花丛,最终找到自己的真爱。
  • 从政录

    从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神女:废材三小姐

    逆天神女:废材三小姐

    她,原是来自未来的一缕孤魂,穿越至千寻国欧阳府废材三小姐身上……他是千寻国最强的天才云王……他腹黑狡诈,她聪明伶俐……当一个个谜团揭晓,她和他又该何去何从……不是说神级君主级在这片大陆几乎没有吗?对不起,她就是啊……不是说炼药师、炼器师很稀有吗?对不起,一不小心练了个神级……不是说空间法师很罕见吗?对不起,她就是啊……不是说魔兽灵宠很难训捕吗?对不起,她的灵宠都可以凑一桌打麻将了……
  • 误惹豪门:女人你别想跑

    误惹豪门:女人你别想跑

    她:我不爱你他:我不需要你爱,会暖床就可以她:我不会他:我会她:……这个女人太不听话,怎么办?宠!狠狠地宠!这个女人爱别人,怎么办?啥?她敢?
  • 赏金猎人——花园

    赏金猎人——花园

    一个城市犹如花园般除了美丽的花朵还有害虫一般的罪犯,政府为了对付那些连警察都束手无策的罪犯成立了独立政府机构赏金猎人协会。无数高智商高武力的佣兵或是罪犯蜂拥而至,他们身怀绝技;他们不畏生死。让我们看看那些在黑与白的夹缝中人,在都市暗处大放异彩的赏金猎人。
  • 《末日战将》

    《末日战将》

    我,本是国家特战部队龙刺成员,却不料,在一次的任务中,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让全队成员身陷险境,而等我们从困境中出来的时候,迎接我们的却是一颗炮弹。。。
  • 送日

    送日

    要赌吗,我们来玩真的吧?荒谬可笑的赌局【标题灵感来自于灿白文送日/此为奔跑吧兄弟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