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000000010

第10章 治世名臣(2)

诸葛亮在川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诸葛亮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受任丞相、录尚书事。章武三年(223),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著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是年腊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诸葛亮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丟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虛。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40里)。此次出兵,诸葛亮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口),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

不久之后,积劳成疾的诸葛亮一病不起。后主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前去探望,并询问国家大事。诸葛亮在病榻上对李福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死以后,蒋琬可以接替。”李福接着问:“蒋琬之后,谁可接替?”诸葛亮说:“费祎。”再问,诸葛亮不作回答。李福走后才几天,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

魏征:堪为人镜的千古谏臣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在“玄武门之变”之前,被太子建成任命为冼马之职。太宗即位后,因为其杰出的才干,被太宗拜为谏议大夫。他以敢于直谏出名,被世人誉为“前代伊臣一人而已”。魏征前后陈谏之事多达二百余件,曾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流传后世的政治谏言。

魏征出身于书香世家,年轻的时候家庭生活十分清贫,但魏征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在学问和政治才干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正值隋炀帝荒淫无道,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之时,魏征先是参加了起义军,但又觉得看不清楚天下大势,心中茫然,不知所从,便出家当了道士,以避一时之乱。后来,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李密非常赏识他,就立即派人把他请来,让他掌管军中的文书。

在李密的军中,魏征的地位很低,他没有任何发言权。当时,李密的瓦岗军声势浩大,占领了隋朝最主要的粮仓——河南的洛口仓、回洛仓和黎阳仓,开仓救济饥民,使起义军发展到了全盛阶段。然而,隋朝大将王世充据守洛阳,与起义军展开了生死搏斗。魏征清醒地看到了起义军中的许多不足,曾经主动进谏说:“起义军虽有重大胜利,但伤亡也很大,军中费用紧张,储备有限,且赏罚不均,不宜同隋军硬拼硬打。目下之计,在于深沟高垒,以待敌军粮尽,等敌军撤兵,再行追击,可获大胜。”李密决定速战,大军列营而不设垒,被王世充火攻加袭击,惨遭失败。经此一役,瓦岗军彻底覆灭,李密被迫率残部投降了李渊,李密开始尚受重用,后来渐被冷落。李密心有不甘,又到洛阳一带招抚旧部,重新起兵,反对李渊。不久,李密兵败被杀。

魏征认为李唐政权较有前途,就向李渊请求前去招抚李密的旧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他在征得了李渊的同意之后,以国君之礼葬了李密,并为李密撰写了《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把他比做垓下失败的项羽,意即虽然失败,也还是一位大英雄。魏征如此评价李密,竟不怕李渊的追究,对李密,他也不以屡次拒纳正确建议为忤,而是实事求是地描述他的一生。他的这种态度和精神,得到了时人和后人的赞扬,并没有人指责他背叛李密,投降李渊。

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既有才华又有才能,就把他找来,给了他一个管理图书经籍的小官,叫做冼马。在这一阶段,魏征虽有文名,实际上并未发生多大的作用,只是给李建成提过一个建议,让他带兵去攻打不堪一击的刘黑闼,既可建立军功,又可暗结豪杰,太子听信了他的建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李渊平定天下之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自己当了太子。李世民也知道魏征既是李建成的心腹,又非等闲人物,就立刻诏见了他。李世民责问他说:“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间的关系呢?”魏征没有巧言机辩,而是据理回答,他说:“各为其主,如果太子早听信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忠于李建成,又有什么错呢?管仲不是还射中齐恒公的带钩吗?”

李世民听他说得既坦率又有理,尤其他举出了管仲射小白的历史故事,自己不能显得没有气度,就赦免了他,并封他为主簿。

李世民即位为皇帝不久,就提升魏征为谏议大夫。谏议大夫的职责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这是个很奇特的官,它既无足轻重,又重要无比;它既无尺寸之柄,但又权力很大,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谏议大夫的意见皇帝听还是不听。唐太宗任命魏征为谏议大夫,表现了唐太宗对他的才能的认可,以及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后来魏征升任为尚书丞,就更能方便随侍皇帝左右,时时处处提醒规劝皇帝了。

在治理国家的整体方略上,魏征主张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缓。唐太宗即位之初,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一天,他问魏征:“贤明的君主治理好国家也该需百多年的功夫吧?”魏征不同意他的想法,他认为:“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就像声音立刻有回音一样,一年之内就可见到效果,三年见效就太晚了,怎么要等百年才能治好呢?”尚书仆射封德彝认为:“自古以来,人心江河日下,日趋奸诈,秦用严刑,汉用霸道,都没把人心教化成功,魏征想用这些满是书生气的话来治理国家,那必然败亡。”魏征则针锋相对地说:“大乱之后治理国家,就像饿极了的人要吃东西一样,来得更快。如果人心是如流水一般向下堕落,今天的人也都成了鬼怪,还谈什么治理国家呢?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事在人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唐太宗听从了魏征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只过了三两年,唐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魏征还主张取信于民,不要朝令夕改,这样会得罪于民,让人无所适从。唐太宗原定政策是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有一次,为了多征兵戍边境,唐太宗要求16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应征,魏征不同意。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命令要等与会的大臣全部签字以后才能生效,魏征认为这个法令与唐朝以前的法令相冲突,而且过于苛刻,屡次拒签。唐太宗很生气,当面责怪他阻挠皇帝的命令,魏征回答说:“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必为了充数,把不够年龄的人也弄来当兵呢?况且这也是失信于民。”

唐太宗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列举了一大堆的例子,证明他办了不少出尔反尔、失信天下的事,把唐太宗弄得张口结舌。最后,唐太宗不得不同意了魏征的意见。唐太宗知道自己很容易受情绪的左右,他就提醒周围的大臣注意纠正他偏激的决定,并把批评朝政制度化。他建立了前朝所没有的新制度,即允许谏官、史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种制度不仅能够保证谏官、史官及时了解朝政的内幕使得有所劝谏,还起到了一定的监察作用,使宰相及其他官员不敢谎报政绩。制度还规定,在会议之上,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如有不对之处,谏官可当面指出,予以辩论。再者,史官也了解皇帝大臣的许多情况,根据第一手材料写出起居注,对他们也是一种监督。可以说李世民确实是一个真正的明君。

在使用人才上,魏征主张在不同的时期要对德才有所取舍。他对唐太宗说:“在天下未定之时,用人的标准是重视才能,不可过多地考虑他的品德操行;天下平定以后,则非德才兼备不可用。”在魏征的影响下,唐太宗“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有一次,他还主动地对魏征说:“选择任用官吏,是不能轻率马虎的。用一个君子,那么君子就会纷纷而来;用一个小人,那么小人也就会钻营投奔而来。”

当然,唐太宗是人不是神,对魏征的劝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愉快地接受,有时是既恨又怕,甚至还想干脆杀掉他!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好的鹞鹰,自己非常喜欢,就把他驾在手臂上玩,远远地看到魏征来了,十分紧张,赶紧把鹞鹰捂在怀里,怕魏征看到或是听到。其实呢,魏征早就看到了,他为了不让唐太宗贪恋声色犬马,就故意没完没了地禀奏公事,估摸着鹞鹰差不多憋死了,他才离开。等魏征走了,唐太宗赶忙从怀中取出鹞鹰,拿起一看,鹞鹰早已被闷死了,这使唐太宗十分窝火又有话说不出来。

魏征年老病重,太宗遣医送药,使者相望于道路,来往不绝,并和太子一起去他家探望,把衡山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魏叔玉。魏征去世后,太宗命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悼文刻于石上。太宗对他思念不已,他跟左右的大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逐亡一镜矣!”这恐怕是历代大臣中所享受的最高的殊荣了!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北宋好宰相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又名朱说,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博学多才,曾任北宋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在范仲淹两岁时就去世了。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贫苦无依,带着年幼的范仲淹远嫁给山东淄州长山县的朱文瀚,范仲淹因此改名朱说。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独自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书院,拜在名儒戚同文门下。戚同文言传身教,常常告诫学生“人当以行义为贵”,对后来范仲淹节俭奉公、居职清廉的政风有很大影响。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赴京赶考,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不久,范仲淹出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专管狱讼。范仲淹到任后,不畏权势,根据事实,清理了一些陈年积案,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范仲淹发现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农田民宅屡受海涛威胁。他上书给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张纶奏准朝廷,调范仲淹做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市)县令,全面负责治堰。天圣二年(1024)秋,范仲淹率领通、楚、泰、海(今连云港西南)四川民工4万余人,正式开始动工。但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暴风雪,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吞噬了100多民工的性命。此时反对之声骤起,不少人认为“堤不可复”。但也有些官员力主范仲淹之议,于是决定继续开支修堤。而恰在此时,范仲淹的老母去世,他不得不离职居家守丧。但范仲淹人在家中,心系海堤,他不断写信给张伦,申明筑堤利害。终于,在天圣六年(1028)春,一道长达150余里的海堤竣工,横亘于黄海滩头。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千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人们都感激范仲淹,都把这道海堤称做“范公堤”。

范仲淹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为政期间他向朝廷上了一份长达万言的建议书。他建议朝廷能选择贤明之人做州郡长官,举荐有成绩的人担任县令,排除社会上游闲懒惰势力,淘汰冗员,消除过度奢侈,严格选举制度,培养将帅以加强边防。他还提出一条十八字方针:“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这里包含了他整顿吏治、加强国力的改革思想。他的建议深得当时朝中执政者的重视。

天圣六年,时任朝廷副宰相的晏殊举荐范仲淹为秘书阁校理。范仲淹入朝以后,勇于直谏。当时仁宗皇帝年已20岁,但朝中军政大事,却凭刘太后一手处置。满朝文武屈于太后的虎威,不敢有异议。范仲淹闻知后,立即上书批评这种现象,要求太后还政于仁宗。范仲淹因此触怒太后,被贬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一带)通判。三年后刘太后死去,范仲淹被召回京师,任右司谏。此时,山东半岛与淮河、长江流域一带干旱和蝗灾蔓延不绝,灾情越来越重。范仲淹上书要求采取措施拯救,仁宗派范仲淹前往江淮安抚灾民。范仲淹一到灾区,便不顾旅途辛劳,立即开仓赈粮,治病救人,很快取得成效。救灾任务完成后,他又呈上《救弊十事》疏,针砭时弊,范仲淹的建议部分被朝廷采纳,收到了很好效果。明道二年(1033)他因参劾宰相吕夷简获罪,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

同类推荐
  • 怪老头入小学

    怪老头入小学

    儿童阅读又必须从儿童的接受心理和阅读兴趣出发,从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因而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分级阅读。分级就是分年龄。阅读规律表明:年龄越小,群体性的阅读差异性就越大,如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在阅读兴趣、理解接受能力方面就有很大差别。
  • 红胡子小蚂蚱(绿绿的小蚂蚱)

    红胡子小蚂蚱(绿绿的小蚂蚱)

    知道小蚂蚱的一大爱好是什么吗?大扫除!想不到吧?他超级热爱扫地,边扫还边背唐诗呢。可是,小蚂蚱必须每天上午坚持上完四节课,才能分到一块他眼馋得不得了的包干区。小蚂蚱常常不上第四节课,他认为坐得太久影响小孩子发育,绿绿小老师长得细胳膊细腿的,就是因为从小第四节课上多了,可绿绿老师还自不量力地在他面前摆了个健美运动员的造型呢……唉,扯远了,还是说大扫除的事吧,算了算了,他俩的事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还是你自己看吧。
  • 兽王·银龙印记

    兽王·银龙印记

    卡尔与恶魔犬小领主之间的战争如期而至。一番混战后,兰虎准备趁乱退出战场,穿过来时的召唤法阵返回沙丘之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墨菲特却在此时突然出现,并且意外地交给他一块恶魔之土,兑现了之前立下的誓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双方握手言和,完成了誓言的墨菲特顿时翻脸,刀兵相向,带着自己强横的恶魔犬骑兵包围了兰虎……墨菲特的恶魔血脉在深渊世界中尽数觉醒,实力大增。虽然兰虎也有极大的进步,但是即便与隼狼合体后,也不敢说能够战胜此时的墨菲特。兰虎陷入苦战,墨菲特又先后两次变身,兰虎命悬一线,只好摸出了银龙印记……
  • 我最想要的亲子智商游戏书

    我最想要的亲子智商游戏书

    智商的高低未必全是“天生”的,后天的良好教育和悉心培养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儿童的智商。家长从小就应将对孩子智商的开发融入日常生活中,努力使孩子的智商得到提高,使思维得到训练,而智商游戏就是最佳的方式之一。本书坚持立足实践,以简明易操作的步骤、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会家长寓教于乐,通过有趣的游戏,锻炼孩子逻辑推理、创意思考、观察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使枯燥的概念融入生活中,教育性与趣味性兼具,还可以使父母在与孩子的共同游戏中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梦中红楼

    梦中红楼

    每个人的梦中都有一种红楼,我梦中的红楼,不再只是繁华落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黛玉,我心中的黛玉,不再只是伤春悲秋!
  • 我的奇遇啊

    我的奇遇啊

    盲目的我在这个世界里,我不知道我该干嘛,但老天给我安排了一场故事,当我知道以后我要改变命运的轨迹。
  • 专宠瑾妃:凤狂天下

    专宠瑾妃:凤狂天下

    家族变故,她改名换姓,为复仇,她处心积虑,当宠妃,成毒妇,斗夙敌。她腹黑,她霸道,她狠毒,却始终敌不过他的处心积虑“你再狠毒也是我的女人,休想逃出我的手心。”她霸气一笑“逃,从来没想过!因为你注定是我的。”
  • 人群已散,灯火阑珊

    人群已散,灯火阑珊

    我似乎是在寻找一个归宿,反复地在人群中穿梭,最后找到了人群的出口,也找到了归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浮尘如梦泪

    浮尘如梦泪

    一个农村女孩孤身一人先后辗转广州,东莞等地的打工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十几年,真实记述了底层打工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她的打工经历,也是很多农村打工妹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PS:本文所提到的工厂和地址均为化名。
  • 空谷仙子

    空谷仙子

    这是一个精灵的世界,他们从前世爱到今生,再到来世,直到永远。他们共同成就了这段奇情大爱。这不仅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更是一个我们用心灵传递的神话。他,先天就是文武全才,但在那个妖魔鬼怪道仙神佛人的九界内….,她,为爱而做出了千年的等待…,千年灵草,空谷仙子正在等您翻阅。
  • 异世界的二战

    异世界的二战

    附体重生,还可以召唤地球二战名将!那就不好意思了,成立地球帝国,做地球一世皇帝,就是我的目标了。
  • 时速未来

    时速未来

    一场纠纷,让我们永别,我回到了过去,只为救你,却发现谜点一个一个接肘而来,原来未来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 质疑录

    质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