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伴随着文化产物诞生的是一系列的文化名人。世界各地的文化千姿百态,虽有不同,但是却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长盛不衰。
伴随着文化名人对于人类的馈赠,文化史上总是留下神秘的烙印,它在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又激发了人们探求的欲望。
“沙漠壁画”究竟何人所作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第一大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里却有美轮美奂的岩石壁画,是谁在什么年代创造出这些硕大无比、气势磅礴的壁画群?刻制巨画又为了什么呢?
从地球的上空俯瞰地球,人们会发现一大片黄色的世界——它就是几乎占去非洲面积一半的撒哈拉大沙漠。然而,在这极端干燥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旷地,竟然曾经有过高度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远古大型壁画。今天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于稽考,而且对画面中那些奇形怪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于是,这些“沙漠壁画”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
1850年,德国青年探险家因里希·巴尔斯在撒哈拉的塔西亚高原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画面色彩雅致和谐,栩栩如生,不过上面没有骆驼。由于缺乏考古知识,当时他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1933年,法国骆驼骑兵队来到沙漠,偶然在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都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壁上。这些壁画五颜六色、色彩雅致,生动地描绘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如朴素的家庭生活、狩猎队伍、吹号角赶着牛群等。画面上还有大象、犀牛、长颈鹿、鸵鸟等现在只能向南1500多千米的草原上才能找到的动物,但是另外还有一些显然已经绝迹的飞禽走兽。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于世,便立刻引起了世人注意,许多考古学家、考察队纷至沓来。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公元前6000~1000年的更多的岩画。
1956年,亨利·罗特率法国探险队在沙漠中发现了1万件壁画。翌年,他将总面积约合11.6万平方英尺的壁画复制品及照片带回巴黎,一时成为轰动世界的奇闻。
在沙漠中还发掘出了100多个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从发掘出的大量文物来看,大约距今1万年至4000多年前,撒哈拉并非黄沙一片,而是大草原、草木茂盛的绿洲。这里曾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植物茂盛,百花争艳,飞禽走兽出没其间,俨然不同于今天的风沙遍地。当时有很多部落或民族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其主要特征是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和陶器的制造。壁画中还有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文字,说明当时的文化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描绘最多的当数雄壮的武士形象。壁画中的武士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他们手持长矛、圆盾,乘坐在战车上呈飞驰状。从内容上分析,很可能当时人们喜欢在战争、狩猎、舞蹈和祭祀前后作画于岩壁上,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或者用画来鼓舞情绪,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非洲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还有千姿百态的动物形象。有的站立、有的行走、有的狂奔、有的跳跃,还有怀孕的和受伤的,有些动物身上还画有长矛、箭头或者棍子打伤的痕迹,还有两匹马拉着战车飞驰的场面。在撒哈拉壁画群所描绘的动物中,最多的要数聚集在水边的牛群,画面色彩丰富,其中尤以牧牛彩色画和雕刻画最为精美。描绘牧牛形象的壁画之多,也可以证明当时这里是大草原。此外,还有鸵鸟、大象、羚羊、长颈鹿等。形象生动,神态逼真。
然而作为“沙漠之舟”,骆驼的壁画只在极少数地区才有发现,而且根据碳14的测定,这些骆驼形象的壁画都是后期的作品。在前期的壁画中,没有骆驼的形象。当成为沙漠后,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00年左右,骆驼才从西亚来到撒哈拉,这正是罗马共和国的疆土扩拓的时期。
据此,有些学者认为,距今约3000~4000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湖泊和草原。约6000多年前,曾是高温和多雨期,各种动植物在这里繁荣发展。只是到公元前200至公元300年左右,气候变异,昔日的大草原才变成沙漠,此时是撒哈拉的骆驼时代。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还有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手印、足印和稀奇古怪的图印,这就给撒哈拉壁画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恩阿哲学高原丁塔塞里夫特曾发现一幅壁画,画中人都戴着奇特的头盔,其外形很像现代宇航员头盔。为什么头上要罩个圆圆的头盔,这些画中人为什么穿着那么厚重笨拙的服饰?
撒哈拉壁画如此丰富多彩、气势磅礴,那么,究竟是谁在什么年代刻制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之中?这些问题,迄今还无法解释。
神秘现象关键词:沙漠壁画新石器时代撒哈拉文字提斐那文字
亚马孙女儿国确实存在吗
希腊神话传说,黑海之滨,有个亚马孙国。在这个国家中,只有女人而无一男子;统治这个国家的是一位美丽而骁勇的女王。她们自称是战神阿瑞斯的后代,黩武好战,勇猛无比,常常东征西讨,转战于欧亚诸国,甚至还与希腊、埃及等强国交战。
据说,这个女儿国生生不息的秘密是,其女子每年都要去邻近的部落拜访,欢度短暂的“蜜月”。因此,她们照样能怀孕生育。她们所生的男孩,有的说被杀掉了,也有的说被送还给他们的父亲了;如果生下女孩,则被留在母亲身边,由母亲亲自抚养,教其习武狩猎,长大后便成为女儿国的臣民。女儿国就是这样世世代代,繁衍不绝。
在一些史书中,也同样能够找到关于亚马孙女儿国的记载。希罗多德在其所著的《历史》一书中曾详细记载了有关亚马孙人与希腊人交战的故事;阿里安在其《亚历山大远征记》中也有记载,并说亚马孙女人“装备得像是骑兵”,说她们的右乳房较小,打仗时露在外面。而在传说中,亚马孙人为了战斗时便于拉开硬弓便自动割掉右乳房。阿拉伯旅行家伊本·雅各布在公元972年也曾说:“罗马国王奥托大帝亲口对我说过,‘女人之都’确实存在。”
巧合的是,我国唐代《大唐西域记》中也有关于女儿国的记载:“拂惊国(即东罗马帝国)西南海岛有西女国,皆是女人;略无男子,多诸珍宝货,附拂逢国,故拂凛王岁遣丈夫配焉,其俗产男皆不举也。”玄奘和尚所说的西女国与希罗多德推断的位置大致相符,有人推断其所指即亚马孙女儿国。
尽管许多人认为亚马孙女儿国是存在的,但也有许多人认为,这纯粹是传说而已,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传闻及史料等,均不足信,其可靠性较差。其中一些人认为希腊人与亚马孙人战争的故事是黑海地区殖民地希腊文化与处于野蛮状态的土著文化之间的冲突在神话中的反映。
而现在一些学者认为上述神话传说多少带有事实的内涵,从希罗多德历史著作看,亚马孙人确实存在过,而且雅典人以战胜他们为荣。要知道一件虚构的事情是不可能成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的,再说那么多历史记载也不可能都是海外奇谈。前苏联考古学家在1976年于伏尔加河中游古巴尔加斯附近发现的一座2000年前的女人墓,里面的兵器和女性骨骼被埋葬在一起,其中一个妇女身上嵌着一个箭头,可能是在战争中被射中的;还有一个年纪约14岁左右的女孩,骨架旁边放着一把剑,颈上的一个皮革袋子里放着一个护身符和一个铜质的箭头。有学者认为这可以成为亚马孙女儿国存在的一个佐证,因为这儿与希罗多德等所说的地理位置基本一致。
前苏联另一学者谢苗诺夫则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婚姻演变过程来证实存在过独立的女人集团,从而引证亚马孙女儿国的出现。
但不管何种观点都有待以更多的史料和事实来证明亚马孙女儿国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
神秘现象关键词:亚马孙女儿国战神阿瑞斯《大唐西域记》
神秘消失的古罗马军团在中国吗
公元前53年,古罗马巨头克拉苏率军团东征安息,在卡尔莱遭安息军队围歼,克拉苏被俘斩首。罗马军团几乎覆没,唯有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6000余人拼死突围,向东而去。后来,这支军团却神奇地失踪了。
他们全军覆没了?他们迷失在沙漠戈壁中了?2000多年过去了,这样的猜测从来没有停止过。
历史学家研究认为,普布利乌斯率领的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余人,最后流亡到西域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为在此称雄的北匈奴郅支单于所收容。
据《后汉书·陈汤传》上记载,公元前36年,中国汉朝的大将陈汤率四万将士与北匈奴郅支单于大战于郅支城,大获全胜,这支罗马军团残军投降了陈汤,陈汤便把他们都带回了中国。后这支罗马军团被安置在番禾县照面山下(即今天的甘肃省永昌县祁连山下),汉政府在祁连山麓始置“骊靬县”以安置战俘。并且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并世代延续下来。巧合的是,几乎在罗马帝国向安息要求遣返战俘时,西汉的版图上出现了一个定名为“骊靬”的县城。
据记载,这支部队以步兵百余人组成夹门鱼鳞阵、盾牌方阵,使用土城外加固重木的防御方式,这些战法是罗马军队的独用战术。有人认为,这是证明这支军队就是卡尔莱战役中溃退并失踪17年的古罗马残军的最好证据。
如今的永昌骊靬人仍保持着与众不同的习俗,比如十分崇尚牛,十分喜好斗牛;放牧时,人们会把公牛赶到一起,想法令其角斗,比如将牛群赶到屠宰过牛的地方,牛群嗅到血腥后发狂突奔吼叫,或拼死抵斗,俗称“疯牛扎杠杠”,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还有,当地人习惯在村口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庙,以立牛公为主要特征。老住户在春节都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每年立春时节,在牛公庙里塑“春牛”,立春一到,却将“春牛”抬到庙外打碎,以祈平安吉祥,粮畜丰产。
另外,考古人员在当地的一个村庄者来寨发现,当地的居民长得十分奇特,似欧洲人。在村庄附近曾发掘出了大量西汉时期的墓葬。通过对墓葬的研究发现:墓葬的主人几乎都是男性,有人于是认为这可能和军队有关;并且墓葬主人的骨骼比一般中国人都要长大;所有墓葬全部遵循头朝西方安葬死者的原则,这与者来寨村民的葬俗习惯完全一致,从而说明者来寨这些长相奇特的村民和这些墓葬的主人应该存有某种联系。他们极有可能是古罗马军团的后裔。
对罗马军团被安置在中国这种说法持反对意见的也很多。如兰州大学教授刘光华在《骊靬是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商榷》中指出,《史记》中的“骊靬”与公元前2世纪末这个时代有关,西汉武帝时大秦国与骊靬无关,西汉末、东汉时大秦才能称为骊靬。因此,公元前53年卡尔莱战役中失败的罗马残兵,根本不能被称为骊靬人。他认为,汉昭帝元凤3年(公元前78年)春,在张掖郡设置了骊靬县的目的是安置汉军俘虏匈奴右犁汗王部“数百人”。
关于永昌县有许多人长得像欧洲人,刘光华认为,古代中亚各族不断通过河西地区往来,在河西地区散居和聚居都很平常。在这些地方发现有欧洲人体貌特征的人,可能与中亚各族定居河西有关,他们未必就是古罗马人的后裔。
2005年,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在者来寨村的91名志愿者身上采集了全血样本进行DNA鉴定实验,科研人员期待通过这种方式来揭开谜团。
据科研人员介绍,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人的基因与维吾尔族、古匈奴(如蒙古族)的基因相差很远。然而,DNA鉴定结果并不能直接说明这些人是不是古罗马军团的后裔,只是划出一个大致范围,再结合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做出推测。
但另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份鉴定结果表明,永昌县这些长相似欧洲人的居民基因与西亚人,如土耳其人、伊朗人、北高加索人等有较近的血缘关系。
古罗马军团是否经过万里征程来到中国,现在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下结论。一切还有待中欧各国考古专家的共同论证。
神秘现象关键词:古罗马军团陈汤骊靬疯牛扎杠杠
塞万提斯葬于何处
塞万提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堂吉诃德》,幻想骑士堂吉诃德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可是他的创造者塞万提斯死后究竟葬在何处呢?这始终是一个谜。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是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也是西班牙作家中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人物。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300多年来,《堂吉诃德》一直是世界各国评论家分析研究的对象,其作者塞万提斯也自然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世界级”文化伟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塞万提斯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这使得人们对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了解得很少。直到19世纪,经过学者们多方努力,查阅了许多国家档案,甚至到塞万提斯工作过的机关去寻找他当征粮员和收税员时的收支账目,以及他当俘虏时的记载和史料,从中才搜集到一些关于塞万提斯生平的资料。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个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马德里。然而塞万提斯的确切出生日现在却不得而知,后人推测可能是在1547年9月29日(圣米盖尔日)。从阿耳卡拉的圣玛利大教堂的受洗登记册上,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塞万提斯是10月9日受洗的。按当时习惯,出生和受洗不会相隔这么久,因此出生的推测并没有多大根据。塞万提斯究竟在什么地方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究竟在哪里上学,现在同样是个未知数。1569年12月,塞万提斯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出国的原因现在亦无从查考;塞万提斯究竟是在塞维利亚的监狱里开始构思他的《堂吉诃德》,还是在阿加马西亚小镇的一间黑暗地窖里开始构思的,目前同样是个难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