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发光的植物也曾在我国出现。1983年,在湖南省南县沙港市乡地区,人们发现了一棵奇怪的杨树,直径23厘米。当人们砍伐剥掉树皮后,到了晚上竟然光芒四射,树根和锯出来的木屑也一样发亮。一根直径5厘米、长1米的树枝,它发出光的亮度相当于一个5瓦的日光灯。随着树里水分的蒸发,亮度逐渐减弱,但是把树枝重新放在潮湿的地方让它受潮后,亮度又有所增加。这棵发亮的杨树引起人们争相观看,不过一直没有弄清它发亮的原因。
哥伦比亚西南部森林里有一块被称做“拉戈莫尔坎”的草地。这块草地上生长的草,细短而匀称,柔软如绸,而且长得很浓密。一到晚上,这块草地就一片光明,宛如被月亮照亮的大地一样。在当地的土语中,“拉戈莫尔坎”就是“光明的草”或“放光的草地”的意思。后来人们发现,光源来自草瓣。它的草瓣之所以能发出光来,是因为这种草能够制造一种叫“绿莹素”的莹光素。即使将这种草割下来晒干,它们也能在黑暗中闪耀很长一段时间才渐渐“熄灭”。
神秘现象关键词:密环菌夜光树绿莹素
植物为何会“出汗”
夏天早晨,在土豆、西红柿、蚕豆、杨树、柳树等的叶子上或者在嫩绿的杂草上会有一颗颗十分明亮晶莹的小水珠,它们犹如光芒四射的珍珠一般。也许你会认为这是露水,露水固然有,但也包含着植物的“汗水”。
植物叶子尖端冒出来的亮晶晶水珠掉落下来后,叶尖又会慢慢冒出小水珠,渐渐变大,最后掉落下来。如此反复,一滴一滴地连续不断,这就是“汗水”,而不是露水,因为露水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并且水滴很小,总盖满整张叶片表面,而不是从叶尖冒出来。而“汗水”通常是大滴液珠,位置一般在叶尖和叶缘。只要两者一比较,很明显,这些水滴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水”。
白天,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着,既要进行气体交换,也要不断蒸发出水分。可到晚上,气孔关闭了,而根仍在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过剩的水从衰老的、失去关闭本领的气孔冒出来,这种现象,植物学上就叫做“吐水”。除此之外,植物还有一种排水腺,叫它“汗腺”也可以,这里也是排放植物体内多余水分的渠道。植物的“汗”一般在夏天的夜晚流出,有时在空气潮湿、没有阳光的白天也会出汗。化验一下就知道,植物的汗水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它与露水是有区别的。
植物的吐水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排出150滴左右的水,一片老叶更能排出190滴左右的水,水稻、小麦等的吐水量也较大。
在热带森林中,有一种树出汗时,汗水会滴滴答答地往下落,发出的声音像“哭泣”声,当地居民就叫它“哭泣树”。而在中美洲多米尼加的雨蕉不但会“哭泣”,还能预报下雨。雨蕉在温度高、湿度大、水蒸气接近饱和及无风的情况下,体内的水分就从水孔像“出汗”一样地冒出来,一滴滴从叶片上掉落下来。有人会把雨蕉的这种吐水现象当作下雨的预兆。当地居民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己的住宅附近种上一棵雨蕉,作为预报晴雨之用。
植物“出汗”的作用和人出汗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能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使植物正常生长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把体内过多的矿物质排泄出来。
神秘现象关键词:光合作用吐水汗腺
花儿为什么会变色
花儿会变色,并不是奇思妙想。在自然界中,有些花的颜色确实会变化多端。
比如芙蓉花,晨初开时为白色或粉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傍晚时变为紫红色,越开越艳,正像人们形容的:“晓妆如玉暮如霞。”由于芙蓉花“一日间凡三色”,所以人们又叫它“三醉芙蓉”、“添色拒霜花”。
芙蓉花为什么会变色呢?原来花之所以会有各种鲜艳的颜色,是由于花瓣里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的缘故。而花中含的色素和酸、碱的浓度以及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都有密切关系,并且常常随着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花才会有深浅不同,浓淡各异的颜色。芙蓉花一日三变,就是随着气温的升高,花青素和酸的浓度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除了芙蓉花,自然界中会变色的花并不在少数。
棉花是变色花中最典型而又常见的“代表”。它刚绽开的花朵是黄白色的,受精后变成粉红色,以后越变越红,慢慢变成紫红,最后则变成灰褐色。由于变色时间先后不同,同一棉株上往往呈现出色彩缤纷的花朵。
云南省傈僳族自治州有一种变色花,是一种能长到4米高的木本花卉。花瓣有单双两种,花蕊呈金黄色颗粒状。而花瓣的颜色则是变化的:早晨花开时为淡红色,到了正午就变成了白色,下午3时左右呈粉红色,夜里9时为深红色,深夜12时左右又变成玫瑰色,次日下午4时就凋谢。当地人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干脆把这种花叫做“变色花”。
花不仅能随着时间变化,也会随着温度变化。我国有一种樱草,春风吹暖大地时,它便开放出美丽的花朵。在20摄氏度左右的常温下,它的花是红色的;当把它放到30摄氏度的温室里,花却变成了白色。
牵牛花早晨呈蓝色,到了下午就会变成红色。科学家曾选取了一种盛开之后花朵仍是紫色的牵牛花,将它与蓝色牵牛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紫色花在盛开之后,其液泡酸碱度保持中性;而蓝色花的液泡会变成碱性,使花色由紫变蓝,就像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变蓝一样。研究证明,紫色花液泡酸碱度不变,是由于某个基因产生缺陷导致的。
据说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园艺师培育蓝色花卉,还能改良农作物在盐碱地上的生长情况。
神秘现象关键词:细胞液色素盐碱地
植物能预知地震
预测地震,是至今还未能很好解决的世界难题。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动物在地震来临之前会出现异常征兆。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某些植物也能预知地震。
中国地震学家很早就注意到植物对地球活动变化的敏感性:
1970年,宁夏西吉县发生过一次地震。震前一个月,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居然开了花。平日总是昼开夜合的合欢树的羽状叶片,在震前一个月左右,不分昼夜地总是呈现半开半合状态,白天开不旺,夜晚不肯安然“入睡”。
1972年2月初,辽宁省海域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前一个多月,那里的许多杏树提前开了花,含羞草的小叶也出现了反常的闭合行为。
1976年四川地震前夕,“熊猫之乡”的平武地区出现了反常的一幕:熊猫赖以生存的箭竹突然大面积开花,花谢后竹子几乎都枯死了;一些玉兰树开花后又莫名其妙地二度开花,桐树大片大片地枯萎凋零。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事后人们调查发现,在此前一段时间,唐山地区和天津郊区的一些植物似乎早已预感到灾难的来临,纷纷“乱了手脚”,出现了异常现象:柳树枝条枯死,竹子开花,苹果树结了果实后再度开花……
这些现象不会每次都是巧合。植物异常现象的发生,必定与地震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们从植物细胞生物电的变化入手,研究植物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日本专家鸟山曾用一台高灵敏度的记录仪对合欢树进行生物电测定。1978年6月10日至6月11日,果然出现了神奇的迹象,合欢树的生物电流出现了显著的异常,而这以前四天合欢树的生物电流都是正常的,这预示着可能有较大的地震发生。果然,第2天附近发生了7.4级的大地震。在以后的几天里,合欢树的生物电流随着余震的减弱而有规律地减弱。
为什么植物能捕捉到地震前兆呢?科学家们给出了一种解释是: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由于地球深处的巨大压力,在石英岩中造成电压,这样便产生了电流。电流分解了岩石中的水,于是产生带电粒子。在地震多发区的特殊地质结构中,这些粒子被挤到地球表面,跑到空气中会产生一种带电的悬浮颗粒或带电粒子。空气中大面积带电粒子(颗粒)的存在,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环境,其中包括地温、地下水、大地电位、电流以及磁场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植物体内的正常生理生化规律,于是使植物产生了异常现象。
虽然目前利用植物来预报地震的研究刚起步,还很不成熟,但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用植物预报地震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神秘现象关键词:生物电流带电粒子
“巨菜谷”的肥硕蔬菜是如何形成的
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拉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前苏联濒临太平洋的萨哈林岛(库页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是三个神奇的地方,因为那里的蔬菜长得硕大异常:土豆长得像篮球那么大,豌豆和大豆能长到2米长,卷心菜平均有30千克重,牧草也高得可以没过骑马者的头顶。由于这三个地方所有的植物都生长得异常高大而迅速,所以被人们称为“巨菜谷”。
从“巨菜谷”被发现的第一天起,科学家们就开始对它的研究。科学家提出过多种假说,做过许多相关试验来试图揭开这片神秘之谷的秘密:
有人认为“巨菜谷”的硕大蔬菜是一些特殊品种。但他们将外地的蔬菜籽拿到这三个地方种植,只要经过几代繁衍,也会长得出奇的高大;如果把“巨菜谷”的植物移往他处,不出两年就退化成和普通植物一样。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巨菜谷”地处高纬度地带,夏季日照时间长,那里的植物能够吸收到特别充足的阳光,从而刺激了它们的生长激素,导致其疯狂生长。可是,还有很多地方和“巨菜谷”处于相同的纬度,却并未发现有如此高大的同类植物。
有的则认为“巨菜谷”现象是骤冷骤热的日夜温差,破坏了植物生长系统才使得它们疯狂生长,但与“巨菜谷”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却没有这一奇异现象。
还有的认为可能是“巨菜谷”富饶的土质或者土壤中有什么特别刺激生长的物质在起作用,科学家对这里的土壤进行了实地化验,结果却提供不出可以说明此处土质特殊的资料和数据。
近些年,一些生物学家注意到有一种寄生在植物幼芽上的细菌会分泌一种赤霉素,这种植物激素具有促使植物神速生长的奇效。这个发现给长期被这个问题困扰的科学家带来了一丝曙光。他们据此认为,“巨菜谷”的巨型植物的出现,可能是某种适宜于当地生长的微生物的功劳。于是他们又开始了对这种特殊的微生物的寻找工作。但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没有查清究竟是哪种微生物在起作用。
最近,有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地球上有极少数地方,比如“巨菜谷”,地下深处土壤岩石中储存了史前年代的重水含量非常低的水,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或者,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有过滤重水的功能。
重水对生命体的生长和繁衍是有害的,在水中无论重水含量为多少,对生命体都是有害的,重水含量越高,对生命的毒害作用就越大,而生命体对重水又是毫无防御能力的。在史前年代的水系中,普通水中的重水含率是非常低的,这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所以,史前的植物都长得十分高大。另外,“巨菜谷”的地下埋藏了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矿藏,“巨菜谷”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造成了那里形成强电场、强磁场,这些都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加上那里土壤肥沃、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等优越的环境,从而造成了“巨菜谷”植物疯长的现象。
神秘现象关键词:巨菜谷赤霉素重水
冷酷杀手——“见血封喉”树
相传在古代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很毒的植物,当地人就经常在树木的树干上割开一个口子,让树脂流出,然后将这种树脂涂在箭头上来捕杀猎物。后来英国殖民者侵入此地,印第安人便用这种涂了树脂的弓箭来抵抗英国侵略者,英军被这种弓箭射中后立即中毒身亡,这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狼狈逃走。后来人们把这种树称为见血封喉树。
见血封喉树也叫箭毒木,它是桑科植物的成员。箭毒木多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和广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箭毒木的树汁中含有弩箭子甙、见血封喉甙、铃兰毒甙、铃兰毒醇甙、伊夫草甙、马来欧甙等多种有毒物质。当这些毒汁由伤口进入人体时,就会引起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脏跳动减缓,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人们如果不小心吃了它,心脏也会麻痹,以致停止跳动。如果树汁溅至眼里,眼睛马上也会失明。这种有毒的树汁沾到人皮肤伤口上,也会造成死亡。人们给它冠以“见血封喉”的名字,形象地说明了其毒性的可怕。猎人常用这种很毒的树汁制作毒箭作为狩猎的武器,被射中的大型动物,无论伤势轻重,也只会跳几下就倒地死去。云南傣族的猎手称箭毒木为“光三水”,在土话里即跳三下便会死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