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秀美,甲天下,是我读大学的地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到桂林来读书。
未到之前我对于桂林的印象,大概就是刘三姐,以及旅游。兴致勃勃来到之后,印象就多了阴晴不定。
忽然想起一个同学说的冷笑话:“你们知道忽冷忽热的英文是什么样的吗?”
我脱口而出:“Sometimeshot,sometimescold!”哈哈,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偏偏脸皮厚,唯恐落后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在附近的同学,许是没用心听,许是听不到,反正沉默着。
“WelcometoGuilin!”
“为什么欢迎到桂林?”我在心里一直嘀咕着。
“冷吗?”
“不冷!”
“我是说这个笑话冷吗?”
“哦。我以为是问天气冷吗?有点冷。”
“我知道了!”当我从自我的世界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迟迟跟不上她们的谈话了。理解能力落后了一大截,随即便是附会呵呵一声。
“原本我还想听云儿飘说Sometimes……呢。”
我有点羞涩地低下了头,假装很认真地组装单反相机。当时我们正在场外拍微电影,有关爱护树木的公益小视频。
说起这个微视频,还得再说说择天气。从最初谈起微视频的构思,到开始拍,当中隔了一个月之久。不是今天这人没空,就是明天那人没空。到大家都有空时,天气又耍起了脾气,“一哭二闹三下雨,反正不顺心意就不高兴。”
要是天气是孩子还好说,掏几块钱买一些糖果。看到糖果,之前的不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孩子是纯真的,头脑简单,不计前嫌的,没有隔夜仇。但是天气就不同了,阴晴不定,刚刚明明阳光普照,等一下就乌云密布,随即就倾盆大雨,下得“不用付钱就无所谓”样子。久而久之,眼看拖不下去了,我们就硬着头皮上。
只要不下雨,我们都有空的日子,就出去拍。前期做不好,后期来补救,这句话我们常挂在口边,不用刻意,已成自然。
拍摄的日子,不是阴天,就是小雨。多云微带晴,或是晴空万里,我们总是遇不到。
天气好,一般在周一周二,我们要上课,上课,上课。
天气不好,我们有空,有空,有空!
有空,阴天,伴有雨。我们用那些雨缝纫一个个细密的片段,针法不是那么精致,却十分用心。
一个几分钟的镜头,耗时一个多小时。拍一次,不满意,直接毙掉。第二次,不满意,还是不留情面。第三次,细节不太好,不足继续抠。
反正不管次数多少,拍到满意为止,这是我们的态度:要么不做,要么就要下足马力做好。
天气是外在因素,你眼里所看到的一切,如意还是不如意,都是内心的投射:或许拿捏不定,或许坐如针毡,或许稳如磐石,或许泰然如松。
有一天傍晚,恰是晴天,我从食堂吃完饭出来,准备去上课。现在差不多是夏天了,太阳下山时,天色还是挺早的。晚上六点多,天空还是亮亮的,不像秋天或是冬天那样,一大早天就被泼洒了墨水,黑不溜秋的。偶有灯火相衬,也不过是寥若星辰中渺茫的一颗。
我一边听歌,一边走着,思考着一些有疑惑的难题。蓦然抬头,天上的云,应该说是晚霞,聚成一尾身形巨大的鱼,一片一片的略带夕阳颜色的云,镶嵌着天空上游着的那尾鱼。鱼的嘴尖尖的,贴着楼房,好像人贴着人的耳朵,似是在说什么悄悄话,故意不让我听到。右眼是不规则的三角形,左眼是一个小实心圆点,两边看起来很不对称,却也滑稽。
那双眼深情地俯视着大地,如一个孩子留恋着母亲时的神情,不舍和渴望,温暖而幸福。
我怕错过这一美景,连忙摘下耳机,掏出手机,咔擦咔擦地找了几张,然后又找了适当的角度,又拍了一些。
拍完后,我看了看经过我身边的人,他们只是笑着走着,三三两两,很沉迷彼此的谈话。其余的,对他们来说,都是停止播放的歌。
你站在一旁看风景,而另一旁有人不以为然,熟视无睹:不就是个云嘛,有什么好看的,浪费时间!用看云的时间,我都可以背了几个单词,说了几句话了,听了句歌词,等等。
扫兴吗?扫兴是别人的,无关自己痛痒。别人看的,与自己看到的,也千差万别。
比如,我从鳞片鳞片的云中,看到了云有自己的形状。云走过很多路,跨过很多山,越过很多水,经历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多少批判和指责的目光在它们身上聚焦,多少口水在它们身上飞笺,而它们仍能坚守阵地,持有自身的棱角,累了就小憩,小憩完后就前进,不间断地翻越。
行万里路,云而身始终如飞燕,轻盈自由。
我也参照了一下自身,自己年少时的触角,被困难磨平了多少,被时光砍掉了多少,被害怕掩埋了多少。
我无法计算,也不敢计算。我怕计算得出,我与当初有想法有棱角敢想敢做敢自我的我相比,相去甚远;怕计算出来后的我,伤痕累累,疤痕无数,面目全非。这样一个把本来面目丢失的自己,算是苟且,算是昧着“良心”和“偷生”。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敢于表达,是不人云亦云,是不去潮流从众。
今早读到一位北大教授写的一篇有关钱理群钱老的文章,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一个健全的社会总要容许不同的声音,容许有批判的角色存在。在我们有些沉闷的社会文化结构中,有钱老这样的理想主义的批判角色,有些听起来不那么协和的声音,未见得是坏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管是文化层面,还是教育,生活,科技等层面,我们都希望看到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我们在创新的路上走得更远。
这些想法这些创意哪里来?来自他们对自己棱角爱不释手,疼爱有加。如果因为害怕批判就把棱角丢掉,损失的终究是自己。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棱角是自身最好的铠甲,连最坚硬的铠甲都不要,就算处境堪忧也不要抱怨,因为这是你的选择,你自己该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你本来喜欢阅读,后来因为环境的灯红酒绿,因为外界的浮躁和不安宁,你就静不下心,跟随大众做一个得过且过地享乐的人,就慢慢与阅读背道而驰。
于是,你的精神变得空虚,你的心变得苍白,你的话语干瘪,一切皆是因为你扔掉了你的棱角,做一个磨好的圆。
世界已经够千篇一律了,你还要把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就更加千篇一律了。
世界之所以无聊,因为由无数无聊的你凑在一起。
我认识一个学霸,她上大学的目标就是考高分。为了得到高分,她早上六点多准时起床,独自一个人背上几本书,孤独地读着。晚上去自习室很晚才回宿舍。一个人,几本书,一个目标,日日夜夜相伴,时时分分践行。
她看书求知时,是孤独的。她拿奖学金,也是孤独的。前者孤独是因为追求的笃定,后者是因为自己的付出不雷同贪图享乐的人。
对于苟且偷生的人来说,她是不合群的。可她的不合群,不正是学生该做的事吗?学生,学生,学习的后生,而不是享乐的后生。
这位同学,显然不被环境磨平棱角,她带上自己的触角往极致堆里使劲地钻。
深不见底,也不在乎,在路上的人,那点距离那点路途算得了什么呢?
云零零散散的,不正像我们的梦吗?刚定目标时,信心满满,亢奋异常。过了一些时日,三分热度冷却,那些完整清晰的梦只残留一些零星片段,直到退出我们的记忆,自生自灭独自荒老草根。
云不对称的双眼,则是传递着我们看东西要批判,可圆可方,万万不可在一个死胡同里束缚自己。圆,柔滑平顺,代表赞扬的声音。三角形,尖锐锋利,代表批评的声音。
要想全面发展,要想学习提高,就得广纳众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相信,不相信得吃亏。
云把耳朵帖到楼房,无非就是说,多分享多快乐。有什么忧乐,说一说,堆在心里一直是自己的,说出来既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看云如看你,你是什么样的心态,云也是什么模样。这里不存在复制和抄袭,只有真实的你面对真实的内心。
城市再繁华,花开再绚烂,也不过转眼一瞬。
你如云轻装上阵,怀揣自己的尖锐棱角,无畏前程道路状况,你就有可能驰骋江山,赢得你梦寐以求的天下。
赢天下,贵在置身事中,也就是不断在路上。
只有不断在路上,你才能把沿途精美绝伦的风景捧回家,最终把它们的美移植到自己身上,组成气质内涵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