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公安港,数百甲士护卫在港口左近,南郡太守糜芳,公安港驻防将军士仁在港口静静等候。除却二人,荆州上下在公安一带的大小官吏,悉数在此等候。一时间旌旗蔽日,声嚣喧天。
约莫数日前,便又斥候探马来报,新任镇军将军的谢云正急速归荆州,以支援关将军北伐襄樊。糜芳、士仁或许对关羽的跋扈有些不满,但谢云此刻已然是主公的新宠,甚至位至与前后左右四将地位相近的镇军将军衔,且谢云为人亲和,待人接物极有分寸,对糜芳、士仁极为尊重。
是以于公,谢云身居高位,又领荆南都督衔,位在二人之上;于私,谢云与二人私交不错,是以二人无论如何都要给足了谢云面子,是以此刻的公安港排场极大,光是港口左近便有近千荆州水军把守值戍,更不要说港口外的外围警戒了。
远远的,谢云一行数百亲卫乘坐的战舰出现在公安港一众人物的视野中。
待船只到了码头,下了锚,自有士卒铺了上岸的木梯,谢云领着一同随自己来的战将关兴、赵统、叶炤及新近降服的王平缓缓下得船来。而刘备肯把关兴赵统交予谢云,也看的出对谢云的信任。这些都代表刘军的后一辈,也是刘军的希望。
却见当头两个武官打扮的人物上前来,谢云打眼看去,正是南郡太守糜芳,公安港军的将军士仁。
谢云一抱手:“二位将军安好!”谢云尽管对二人的夸张迎送有些不满,但是自不会做出什么得罪人的事情来。
“不敢!卑将见过镇军将军!”二人却是不敢受礼,回道。
谢云知道自己的地位今时不同往日。过分谦虚只会引来别人的惶恐,他的战绩让势力内绝大部分人对他心悦诚服,对他镇军将军的封号,倒是没人说出个异议来。除开那些个老将,却是没几个人能有谢云这般战绩彪炳的。荆南数战,加之汉中之战的亮眼表现,已然折服了这些老将。
又与码头上的大小官吏见过了面。
众人一边走。一边往公安城而来。谢云一路又问了些荆南两郡的情况。
到了公安城南军营,谢云道:“士将军,可否为我亲卫准备些军帐。我军在此歇息一日,即归荆南!”
士仁却是道:“绍先何不入城一叙,我等可备酒席款待!”
谢云摇了摇头:“江东孙氏阴晴不定,我要早回荆南。他时有时间再与众位将军一叙!”
糜芳赞道:“绍先真正公忠之将,主公得绍先,如虎添翼!”
次日一早,谢云便辞别公安上下,一众亲卫在谢云等将的率领下,纵马自公安城南出,直奔武陵郡而来。
谢云一路自城北进了城守府,心中颇多感慨,身居高位,名声鹊起之后,自己的自由却是越来越受到束缚,再难发挥开来了。
不过既然来了,就让这荆南焕发出它真正的风采。
而就在这时,北方却传来一个消息,曹操称王了。
初接到这个消息,谢云还是比较诧异,但随即一想,就释然了。曹操称王,也是被形势所逼,六万精锐全陷于汉中,夏侯渊战死,张既投降,各地叛乱渐起。声望降到了一个极低的层次,曹操必须称王以声望打压各处的压力,在他看来,献帝趁能利用就利用下吧。
于是在献帝的授予下,或者说曹操的逼迫下,受封曹操为魏王,而其心也昭然弱之。
而谢云知道,自己看来要升官了。果不其然,接着,刘备晋升汉中王。
刘备先是派使者到许昌上表,事实上在使者前往许昌之前,刘备就已经让人筑坛于沔阳,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上表也只是个形式,现在大权全在曹操手中,曹操能答应那才鬼了。
刘备还是和历史上一样,自称汉中王。昔刘邦在汉中的时候,乃是自称汉王。汉中王和汉王,名字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这其中的意思却是八九不离十,言下之意就是现在的刘备要效仿昔日的刘邦,从汉中打出一片天地来。
数日后,在沔阳城南三十里处,刘备筑坛祭拜天地,接受朝廷授予的汉中王爵位。刘备占据汉中已快两年。虽然之前大战汉中损失很大,但毕竟被张鲁经营数年,人丁依然不下四十万。这次汉中之战,深感刘备恩德的他们在得知刘皇叔进位汉中王,都是跑来看热闹。
晌午时分,刘备身穿蜀锦朝服,腰佩雌雄双剑,乘车自南郑往受位坛一路缓行,张飞亲率三千甲士随军仪仗并护卫。一路上百姓纷纷自朝拜。
坐在车上的刘备看着眼前罗拜于地的百姓,脸色依然很平静,可是心里却并非这么波澜不惊。习惯了纵马驰骋的他,感觉这马车实在是太慢了点。也有些颠簸。时间一长,刘备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往事来。
他想起四十多年前,自己和同伴们在村头那棵大桑树下玩耍时,指着那树冠说道:“他日我若为皇帝,就乘此等车辇。”
三十多年前,十五岁的自己身上只揣着几个铜板,拜别母亲前去京师,向大儒卢植求学,那时候家贫的自己,在同门中没少受白眼。也就和公孙瓒、吴巨他们这些同样的寒门子弟还有交情。现如今那些曾经鄙视自己的名门子弟,又有几人还在世呢?
二十多年前,自己结识了两位兄弟,在黄巾乱世之中,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名声。却因为一时火起揍了督邮,最后连芝麻小官都没得当。
十多年前,自己宦海沉浮数载,平白无故地得到了徐州,却又一夜之间丢得干干净净。历经坎坷数十年一事无成,本以为人生差不多已经是就这么差不多到头了。哪里会想到自己现在能够坐领汉中王,坐镇三州之地。这时刘备突然想起谢云说过的一句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有这么多好兄弟以及忠义的当世人杰相助,自己匡扶汉室的目标。再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想到这里刘备也是胸怀大畅,就连车似乎都快了几分。
终于到了受位的祭坛。在以张飞和许靖为首的文武官员的推遵下,刘备步履沉稳地登上坛,由诸葛亮诵读祭文布告天地,然后刘备接受朝廷颁汉中王印玺以及九锡,最后登位接受官民的朝贺,整个仪式从下午持续至傍晚。老天也很给面子,别说下雨,连刮风都没怎么刮,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不过登坛受位说到底只是一个形式,再说句不大中听的话,也就刘备自己会非常激动。此时其余众人眼巴巴等着的,是那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说别的,刘备进位汉中王,并将治所定于汉中,也好掌管凉州及对雍州做出威胁。并按照定制,除了一些中央大官,如丞相、大将军乃至九卿之类的不能册封,其余很多都可以直接册封而不请示朝廷。至于地方官,只要是在你的治下,你想怎么封就怎么封。眼下汉中国的领地,自然是囊括刘备治下所有的地方了。显然只要是刘备的地盘,都是他说了算。加上刘备同时还是当朝大司马,理论上可以分封除了大将军外任何的军职,因此操作的自由度可就大多了。
刘备并没有让大家等多久,第二天,一道长长的封赏名单就新鲜出炉了。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汉寿亭侯,领荆州牧;张飞为右将军,新亭侯。这两位都是自己最贴心的兄弟,自然不能亏待。按制自己不能册封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就是自己所能册封最为崇高的军职了,自己两位兄弟先要好好安排。
拜赵云为左将军,马超为后将军,领凉州刺使。魏延为平南将军,领汉中太守,黄权为平东将军,徐庶为南郡太守,黄忠为平南将军。谢云为镇军将军,领荆南都督。并设封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谢云为六虎将。其余诸将如张任、严颜等人,也都是各有封赏。
文官方面,名士许靖被拜为太傅,倍显荣耀。此外法正被拜为尚书令,诸葛亮、庞统为左右司马,此三人一起,总领汉中国一切军国事务。刘巴为大司农,庞羲为卫尉,糜竺为中尉,秦宓为尚书郎,来敏为郎中令,费诗为秘书郎,刘封为虎贲中郎将。
除此之外,令蒋琬、费祎、董允、向朗、杨仪、董和等人为侍中。这些人都是刘备的心腹之人,虽然官职待遇上不如刘巴他们来得那么显眼,但是却是内朝成员,和诸葛亮他们三个一样,是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
此外刘备还开大司马府治事,以刘琰为大司马府长史,杨洪为祭酒从事,糜芳、张嶷为从事中郎。一时间三州之地,除了刘备自己的官职还是汉官,其余的人拜领的都是汉中国的官职了。当然。工资不会少的。
刘备的用人艺术,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官职。如简雍、糜竺、孙乾这些老臣子,虽然忠心耿耿。但是年事渐高更兼能力有限,就安排他们做一些轻松点的活儿,待遇还是要给高待遇;如诸葛亮、庞统和法正这些自己信任的股肱之臣,一个个的都是安排在了主要的职位上,随同自己参政议事。而对于那些并不是特别贴心的刘璋旧部,则是以高官厚禄,但是虚衔来搁置他们。一方面示以荣宠,一方面却又不予以太多的实权。
一时间荆益凉三州上下也是一片欢腾,几乎所有人都欢呼雀。
汉中国的建立,不出意料地引起了曹方的激烈反应。正月十五日,谏议大夫王朗由许昌急赶至汉中,代曹操传书,严令刘备在最短时间内,立刻解散“汉中伪朝廷”,并上书朝廷请罪。这王朗倒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胆子着实不小,居然当着刘备和所有文武百官的面,直斥刘备“妄立朝廷”的行为,是为祸乱社稷的谋叛之举,若不能幡然悔悟。日后必将遗臭万年。但是他这一言行,很显然是引火上身。诸葛亮、庞统。甚至许靖等人,无不是舌辩高手,当场对王朗的谬论进行了无情的驳斥。而很可惜的是,王朗还不具备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本领,很快就在诸葛亮的连续几个软钉子下,硬生生被“刺”的哑口无言。
感到遗憾的是,今时的诸葛亮,似乎还没达到传说中能“骂人于死地”的境界,虽然让王朗面红而赤,颔下胡须几乎被气得一根根都翘起来,但他最终总算是平平安安,全须全尾地离开了汉中。
而这,也开始了刘备对三州的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