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军在甘宁的统帅下,护着装着吕蒙的马车,一路往下隽疾行。
谢云着李贺领着那一千骑兵远远的缀在江东军这北归的三万士卒后,阳群领着一万步卒远远跟上,主将的倒下,让这支本来就疲惫不堪的士兵,仿佛一群待宰的绵羊,身后那群虎视眈眈的骑兵,仿佛持刀的屠夫一般。
甘宁自是知道这般跑下去,终究是要面临溃散的局面的,他曾经试图聚集可战之兵意图回头与那支骑兵交战,那支骑兵却狡诈的借着马力,保持着与其人的距离,饶是猛将甘兴霸也好似攥紧了拳头一拳却打空,使错了劲一般难过。
谢云明白,这支疲军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一路上的骚扰让这群江东猛虎早已失去了对胜利的渴望,眼中流露出的只有对安逸的眷恋和迷茫。
下隽城,在江东军狼奔豕突的第八日,远远的伫立在那片平原上,江东军的脚下宛若灌了铅一般,身上的铠甲脱掉了,手中的兵器扔掉了,他们只想着要省下所有的力气,冲进那高耸的城池,然后美美的吃上热饭,睡上一觉。
任谁在敌人的袭扰和追击下,四天四夜少食浅睡还能保持着精神力和足以一战的体力,下隽城的出现像一颗诱惑力极大的毒药,当第一个人扔下兵器,几乎是成建制的,三万江东士卒几乎在同时扔下兵器,狂奔向下隽。
甘宁干嚎着,约束着身周的士卒。却不见江东大将鲜于丹、孙规等早已抛却自己的部众,骑着战马往前狂奔。当一个人看不见活下去的希望时,往往他会与敌人平死一搏,但是当他看到生的希望近在眼前,他的第一反应永远是跑向生的方向,而非执起武器与敌人血战。何况,这是在你极度疲累,毫无战力的时刻。
久候在下隽城南十余里的谢云部下并着尾随江东军的那支骑兵,计五千骑兵,虎视眈眈的看着荒野上狂奔的那些江东人。谢云执起长枪,银色的枪刃摇摇指向江东军,恍若一道乌云般出现在东边天际的荆州骑兵,如潮水般压了上去。
一触即溃,加上不久阳群领着一万步卒急行军加入战斗,这无疑是单方面的屠杀,没有人投降,所有人倒下的方向都是那静静矗立在原野上的下隽城。此刻的下隽城,止千余守军,城上的守军将领徐忠,静静的看着城下那些如同麦子一样被收割的同袍,目眦尽裂,冷喝道:“众军随我出城!”
毫无疑问的,城门的打开没有让逃回的江东士卒鼓起力气回头杀敌,只是让他们逃的更快,生怕落在别人后头。徐忠领着那一千人马杀出城,却被自家的溃兵堵在了城门甬道。
甘宁的人马皆是随其纵横江水的水贼出身,这些个人好勇斗狠,且能吃苦耐劳,战斗力士卒,可惜这数日的煎熬让他们只剩下了战斗的欲望,却没了战斗的能力。追随自己多年的部下一个个被收走生命,这些人曾经虽自己寇略蜀中行商,如今这般窝囊的被宰杀。
甘宁是一个有勇谋之人,他知道这般情景,自己盲目上去,只有兵败身死一途,见着下隽城这般乱象,情知是无法保全了,自领着残存的锦帆贼,架起盛着吕蒙的马车,勉力杀将出去,直奔北边而逃。
乱军之中,又有几人能注意这般情景?杀的兴起的荆州军只顾着收割性命,却没几个人注意到这逃走的一小溜人马。
此一役,谢云军歼敌一万八千人!俘虏8000余人,余者胆寒,逃回江东大营。毙杀江东军统兵大将徐忠、鲜于丹、孙规,却少了主将吕蒙,副将甘宁。两条最大的鱼却不知何时悄然溜走,让谢云大为遗憾。
这八千俘虏中,有山越人四千余人,汉人四千余,四千汉人俘虏却是被谢云遣往关羽处发落,自留了四千山越人,山越人多半少教化,对孙氏时叛时降,后为江东征服,壮者征为兵士,弱者充盈汉家。
是以,这些山越能为孙氏所用,必然也能为谢云所用,且山越人作战勇猛,的确是成军的好材料。而那四千汉人,多半是江东各将的四人部曲,家小皆在江东,谢云不敢用,不如交到关羽手中,让他来发落,既是分润功劳之举,亦是将麻烦处理的明智之举。
谢云的人马在下隽稍作休整,整理了江东军留于下隽的粮草辎重,收获颇丰,又着李贺领着千余骑兵,敦促三千山越俘虏将这些辎重粮草搬运至临湘,继而再往武陵输送,又着王鸣领军五百,迁下隽县百姓归武陵,这回却是不用宣传,那吕蒙攻入下隽时,其中的山越士卒纵兵劫掠百姓,百姓自是对后入的谢云部好感十足,却是愿意迁移他处。
谢云之所以打赢了仗还是要移民,便是知道北边的曹操势必要攻汉中,那么孙刘这两方势力便会各退一步,勉强维持双方表面的合作态度,以此来使北边的曹军不能肆无忌惮的攻伐其中任何一方。
毕竟后世那句话说的好,“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已然均分天下的曹孙刘,注定是要在这平衡中寻找各自出路,各出爪牙,暗自较劲了。
不出谢云所料,一月后,汉中传来的消息是,曹军大举攻汉中。刘备当时还在亲领大军还在和孙权主力继续对峙,刘军胜在陆战能力强,但也一时还无法攻克孙权的水军。而孙权,刚损失了三万余人马,只能防守有余,进攻不足。而这时汉中被曹操主力攻击,虽有天险,但两川初定,民心还未完全归附,刘备只怕日久生变。又得知长沙、桂阳人口钱粮以全部迁移完毕。心一横,与孙权签订了盟约,自己率军先行回汉中去了,又命谢云处理好荆南事宜,即率军返回汉中。
盟约订立与前世类似,刘备割桂阳、长沙二郡,永久获取南郡的使用权,并要求孙权出兵攻打淮南,合力共抗曹操。不知是因为孙权没有履行前次双方的约定,还是谢云打赢了这一仗的缘故,零陵郡还是保全了下来,如此看来,谢云的影响却也并未使史实太大改变,只不过时间提前了几年,割的,还是桂阳、长沙二郡。
但实则,其中的差别只有刘军,还有将来占领两郡的江东官吏知晓,桂阳、长沙已然是两座空郡。
谢云由于在此役中的表现,被擢升辅国将军,留邓艾刘董允等人驻守治理荆南二郡。据此看来,双方势力较量之后,最大的赢家,便是谢云了。
当孙权派人接手长沙桂阳二郡,看到荒无人烟,差点没气差过去。这一站,损兵三万余,又失徐盛,只得二空郡,真是从孙权手中割下了一块肉。无奈,只得从江东调来十多万户,充实二郡。只得又整顿兵马,趁着曹操主力攻打汉中,这个千载难逢机会,去合肥捡漏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