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位于CD的东北部,隔着大小巴山与汉中郡相邻,刘璋在位的时候以庞羲为巴西太守,不过也不知道庞羲究竟真的只是草包还是一个擅长自保的天才,任巴西太守期间,好像就没有打败过张鲁的侵略军,当然了,好歹他也没有丢了巴西,但庞羲内政不见长,又有外敌,还时常賨人抢掠粮食,以至于整个巴西一片混乱。
巴西意为“巴郡以西”,与同时期的巴郡、巴东郡合称“三巴”,汉献帝建安六年(西元二零一年),刘璋分巴郡置巴西郡和巴东郡,巴西郡治阆中县,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八县。
这这八个县中,郡治阆中历史最为悠久也最为优美最为繁华。阆中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北川,在此屯兵即可增援剑阁,又可协防宕渠扼守米仓支援汉中,还能够较为迅速的赶到CD。在三国原来的历史上,击败张郃解决完汉中战事之后,张飞大部分的时间就领兵驻守阆中,既作为汉中太守魏延的后援,又震慑着三巴的蛮夷、豪族,同时一旦CD有事,还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刘备的召唤!
在三国时期,阆中除了优越的地理优势外,还以拥有大量大姓家族著称,历来有“三狐、五马、蒲、赵、任、黄、严”之说,其中狐姓见于历史上的人物有狐忠,是三支狐姓中哪一只的人已经无从考据。他的名字有幸在史书中出现了两次,当时的官职是李平的参军,而李平则是李严改名后的名字。
马姓中有名的人物则是马忠,不过马忠就算是五马中某一家的子孙,也绝对是旁支中的旁支,否则也不会养在了外公家,而且连姓名也叫狐笃了。这既是蜀国后来的马忠,历史夷陵之战黄权无奈降魏后,有云:”虽失黄权,但得狐笃,蜀人才何其之多也。“就可看出马忠的才能,文武双全,可独当一面。攻伐汉中前,被谢云举荐,归于谢云帐下,官至偏将军。除了马忠这个跟五马关系并不算亲近的族人外,马家仅剩的代表人物也就是张飞如今的功曹马齐了,而且马齐这个功曹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少能力,只是因为他投奔刘备颇早,在刘备一占据CD的时候就主动来投,如今张飞要去巴西郡,刚好需要巴西人士作为与巴西大族协调联系的纽带,于是乎就选了他。
蒲家人是铁匠世家,本来这样的工匠家族是不被正统世族看得起的,地位甚至比农民还低,不过由于巴西这里民风比较彪悍,如今又是乱世,正是需要武器的时候,而且蒲家的族人也有几百个,所以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豪族,其代表人物是浦元。据某些研究表明,蒲氏家族可能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淬火技术,算的是宝贝家族了。
赵家与任家则只是两个家业颇大的地主而已,除了人多了点儿佃户多了点儿外,并没什么强大的地方,就算是部曲有一两百个也就顶到天了。
黄氏家族比起上述几个家族来就要显赫的多了,因为黄氏家族出了一个得到刘备看重的黄权!自从黄权受到了重用,黄氏家族呈现出了蒸蒸ri上的势头,只可惜,在原来的历史上,黄氏家族的尾巴还没有翘几天,黄权就投降了魏国,虽然刘备没有株连黄氏家族的意思,但是黄氏家族自此之后夹着尾巴做人却是一定的。
严氏家族在刘备入蜀前是阆中最显赫的家族,因为这个家族出了一个严颜,成了此次刘备入蜀的大功臣,由于严颜的崛起,严家的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越发越高。
除了阆中外,巴西郡最有名的县就要属宕渠了,要说它有名是因为史书上能够找到的最能够奠定张飞名将地位的那场战斗就发生在宕渠境内,在宕渠境内张飞大破一路从汉中打过来势不可挡连降巴东巴西二郡又有賨人帮助的张郃,用战绩奠定了他名将的地位。
宕渠除了是张飞的福地之外,在这个时代还有一个使它出名的因素——賨人最大的聚居地。
而这次谢云因知汉中历史,知道若杨任闭不出城,那只好像历史上张郃一样,亲自帮他找个外援了。而这个外援,就是賨人。
由于整个四川在战国前都是巴蜀过的地盘儿,由本地土著蜀王统治者,少于中原沟通,而当时的“中国人”又习惯于把“中国”之外的人称作蛮夷,甚至就连秦国与楚国都曾被看做蛮夷之国,更不用说是巴蜀国了。
巴蜀国被秦灭之后,其居民一部分被汉化成为的ri后“汉人”的一份子,另一部分则遁入了深山或者其他偏僻的地方,更成为了汉人口中的“蛮夷”,而由于巴西郡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区,多山,同时还由于巴西郡有古代巴国最后的首都,最后的巴人大都集中在巴西地区,自然也就使得这里成为后来益州北部蛮夷最多的地区。
而在巴西郡境内的众多蛮夷中,又以板楯蛮为多,板楯蛮就是传说中的賨人。“賨人”因称“赋”为“賨”而称为“賨人”,这是他称;而“賨人”在打仗时以木板作“盾”,又被称为“板楯蛮”,这也是他称。
据晋代的地方志《华阳国志》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其中的巴蜀之师就是賨人,而且据说賨人的三千虎贲军的冲锋是武王伐纣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样是据说,在楚汉争霸中,刘邦也正是因为得到了七千板楯蛮的帮助才成功灭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
不过抛开周武王这个不臣之人是趁着纣王开拓四海平定蛮夷主力在外的时候偷袭朝歌才取得胜利的龌龊事儿不谈,就算是所谓的范目灭三秦也没有那么夸张。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这三个家伙是什么人?只是秦朝的降将而已,早就没有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血气,失去了秦人最高贵的尊严,而三秦之地秦人的老骨血即使没有战死,剩下的也不可能为这三个大秦帝国的叛徒而卖命,如此一来他们手下又能够有什么像样的兵呢?无兵无将又失去老秦人那种视死如归的jing神,不被轻易击败那才叫奇怪呢!
毕竟要是賨人真的那么强大能够以一当百的话,历史上的巴蜀也不会被只是一方诸侯的秦国的一支偏师给灭掉了。
真正的賨人和三国大多数蛮夷一样,都是好利,賨人大多居住在山林之中,这种环境决定了他们的食物来源以打猎为主,在这种状况下,经常没粮食吃,那只能出来劫掠。谢云有后世的思想,自然知道要彻底解决少数名族的叛乱,只有以利诱之,提供农耕技术,并让其和汉人同居,慢慢同化。到时还分什么賨人,什么汉人,都是生活在同一山水下的百姓罢了。
賨人部落
“我主深之大王粮食日缺,不想看到大王部落众百姓无米之食,愿提供万担粮食过冬之需,并提供农耕之法,分发土地给与耕种,愿望世代交好。”说话的,赫然是这次随军出行的马忠。
“刘州牧真愿开放土地,为我等传授农耕之法?”杜濩这賨人部落之主听到了,不禁大呼,以前刘璋时期,蜀军对待賨人,都是讨伐再讨伐,从来没想过安抚,更不提授予土地,传授农耕之法。现西川换了个主,对待方式完全不同,如若这样,部落百姓再也不用因粮食而饥。也有了真正长久发展的希望。
“我主仁义之名天下尽之,断不会欺瞒大王。”马忠一听,知道杜濩已经入套。
“刘州牧真是仁义之主,先在此谢过。刘州牧若有事需我部落相助,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杜濩也不是傻子,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给了这么大的惠利,一定会有所求。
“我军正沉兵南江城下,正有件事需要大王配合,演出戏。。。”
“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