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话还没说完,萤流突然一甩手,转身向那些盛着书简的箱子走去,“喂!这些箱子都没有把手,我一次全搬不了,先搬哪个?”
我楞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萤流好像急了,回头看着我,“你聋了!过来挑挑啊,你要先看哪些?”
“急毛!”,我应了一声,迈步走近那些箱子,心里觉得有点好笑。
这五口箱子里的书籍木简都装的很整齐,材料有木简、绢帛还有纸质的。我逐个看了一下最上面一层露出来的那些字,从内容来判断,这些资料应该是按照不同分类来封装的。大概是户籍人资类、物资行政类、账目财务类、文化艺术类和国志史记类。看来秦国城确实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要不然资料分档也不会如此健全细致。
我一直最想搞清楚的,其实就是秦国城的源头。所以相比而言,国志史记类的资料我更感兴趣。于是指了指那口箱子,对萤流说:“这个吧,先把这些弄回去”。
“好”,萤流答应了一声,伸手把那箱子盖上,然后搬着箱子两侧,往起一扔,右手“啪”的一下,稳稳的把箱子托在手里。
“再挑一个”,萤流用左手指了指地上剩余的箱子,对我说道。
我看了看他,“不用这么着急吧,这一箱就够我看两三天的了,剩下的慢慢弄呗”。
萤流白了我一眼,“废话,这里离洞口那么远,一次弄一个,我得来回跑五躺。你赶紧再挑一个,我今天带两口回去。明天拿根绳子,再来一趟就搬完了”。
“得,随你便”,我顺手指了指装着人资材料的那口箱子,“那就这个吧”。
萤流把那口箱子也盖上,然后用左手把箱子掀起来一点。我伸手想要帮他,却被他推了一下,“不是早说了嘛,动脑子的事儿归你,动手的事儿你靠边儿”。
说着话他把左脚伸进箱子底下,然后左手按住箱盖,用脚力往上一踢,那箱子就飞了起来,左手一接,稳稳落住。
因为箱子比较大,萤流的两只胳膊只能平平的伸着,我看着都觉得累得慌,但看他那表情却轻松的很。这也难怪,就他那个力量和耐力,对我来说就是无法估计的强度。
我整理好背包,点上一支烟,右手拿着龙辉杖在前面开路。在龙辉杖的强光照耀之下,溶洞的真实形象才完全显露出来。
溶洞越往里面,相对越宽畅。洞顶的高度大概五十多米,两壁之间的宽度,有的地方超过一百米。在主洞道两边的石壁上,时不时出现几个洞窟,里面漆黑一片,应该是很深的溶洞或岔路。数不清的钟乳石、石柱、石笋、鹅管、石旗装饰着整个溶洞,钟乳石倒悬在洞顶,犹如万佛朝宗,千姿百态;石柱连接上下,好似大士坐禅,神圣威严。角落里,数不清的石花开放,在龙辉杖的照耀下,闪闪莹莹。要不是这满地的干尸,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神仙洞府、龙宫仙境。
主洞道的地面非常平整,完全看不到有凹凸不平的痕迹,这在当时修凿的时候,一定是个无法估计的大工程。洞顶上的钟乳石,也有许多是被凿切过的,估计是这些石头太长,阻碍了交通的缘故。洞壁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盏干枯的罩灯,灯身的体积很大,不仔细看的话,会以为是一个个马桶挂在上面。这些灯作为溶洞里的主要照明工具,当年很可能是每天都要点亮的,这么大的容积,可能就是为了减少添加灯油的次数。
在洞壁的两侧,距离地面大概一米的高度上,各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石槽,石槽里面有一条胳膊粗细的大铁链。每隔十几米的地方,会有一个铁环套在铁链上,铁环的外侧连着一根很粗的皮绳。
我随手抓住一根皮绳,用力拽了拽,绳子好像还很结实。我抓着绳子的末端往前走,那绳子另一头的铁环果然开始顺着铁链往前滑动。溶洞里顿时传出无数“哗啦哗啦”的回音。
“什么声音!?”,萤流因为被箱子遮挡了两边的视线,可能没看到那些绳子和铁链,突然听见这么多声响,一下停住了。
我让他别紧张,然后指着铁链让他看。萤流看了半天,依旧是满脸迷茫,“这东西是干吗的?”
“哼哼,这可牛X了,这应该是当年秦国城人运送物资的牵引装置”。
“牵引装置?你是说,这些绳子是用来拉车的?”
我点了点头,“嗯,我估计着,当时秦国城的畜力肯定不多,而秦国城的资源又非常有限,所以跟外界的贸易需求一定很大很频繁。这样一来,畜力就明显不够分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秦国城当年某一位牛X的工程师,就发明了这个装置。这上面所有绳索既可以分开使用、又可以同时对一个目标发力。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把要输送的物资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物资的重量匹配相应的畜力,进行统一运送”。
“噢!”,萤流似乎恍然大悟,“那这么说,这东西刚好对咱有用啊!”
“嗯,这样咱就能尽可能多带些食物和水,以备不时之需”。我把绳子扔掉,拿起龙辉杖,继续往洞外走。心里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大为感叹。
回到小屋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风虽然不大,但却冷的要命。我们没再煮肉,草草吃了一点东西,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查看第一口箱子里的资料。
这一箱虽然都是王志国史的记载,但摆放次序也很是严谨,应该是按照年代近远,从上往下排列的。我自然不喜欢倒序的阅读法,所以只好把箱子里的资料都拿出来,从最底下的资料开始看。
秦国城的第一位城主叫百里秋横,从他的生平志记里,我充分确认了之前的推理,秦国城果然跟秦朝有着极深的关联。
百里秋横传记一开始记载的段话,大意是这样的:
“始皇帝三十七年七月十四,我依旧在行宫门外向始皇帝请示命令,但奇怪的是,依旧没有听到始皇帝的声音,只是公子亥告诉我做好行宫守御。算起来,这种情况已经是第十三天了。下午的时候,中车府令赵高来传旨,说始皇帝龙体欠安,急需仙药医治。而徐福出海数月,仍无音信。让我领兵出海,寻找徐福,帮他尽快把仙药找回来。
我隐隐感到事情蹊跷,便去行宫请示准行。但却被公子亥挡在门口,让我立即按旨行事。我只好领了艟舟,携兵士两百人、炊勤记杂人员一百人,并数月辎重,于八月二十一日,由碣石出海。
出海之后,幸好多日风平浪静。但是茫茫大海上,不知东西南北,根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徐福。我只好凭着直觉,一直向东行进。出海后第九天,突然有乌云自天边而来,罩住苍穹,海水瞬时大皂。紧接着雷霆烈震,有巨龙腾出海面,直袭而来。艟州霎时被龙尾搅入海中,如泻而下。
杂乱的撞击和下沉伴随的搅动让我浑浑噩噩,我勉强睁开眼,却突然发现,有一巨怪,被绑缚在海底。这怪物怕是比皇帝的行宫还要大,形状有点像人,但似乎长着很怪异的翅膀。除了它的左臂之外,浑身都散发着蓝色的光。有许多金黄色的绳索绑缚着它,让它不能动弹。
看到我们掉入海里,这巨怪突然猛烈挣扎,张开满是獠牙的巨嘴,似乎要挣脱绑缚,嘶咬过来似的。我心里非常害怕,拼了命想要游回海面,但就在这个时候,突然眼前出现了一道耀眼的白光,我一下子就失去了知觉。
醒来的时候,我就到了这个巨大的像脚印一样的坑里。我在坑底四处寻找,找到了同船的二十七个活人和四十四具尸体,其他的人和船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这段话记载的是百里秋横和他那些船员来到这里的过程,因为信息量太大,我一时间没法全部理解。放下木简,我点了一支烟,开始思索这一系列的事情。
按照这段描述来看,这个百里秋横应该是秦始皇身边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可以接受秦始皇的直接指令,又负责行宫守御,那估计是类似于禁军统领一类的军官。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一十年,如果史料记载属实,那秦始皇正是这一年的七月初二死的。
他在最后一次出巡途中发病,然后就停在了沙丘平台。百里秋横所说的行宫,应该就是这里。从叙述来看,百里秋横好像是每天都会向秦始皇请示指令。他在七月初二到七月十四期间,每次请示都没有听到秦始皇的声音,而是由胡亥代为下令。这就说明,秦始皇其实当时已经死了。
赵高和胡亥要某朝篡位,必须要除掉的就是长公子扶苏。而要除掉扶苏,唯一的办法就是假借已经死了的秦始皇的旨意。从字里行间的情感来看,百里秋横应该是一个对秦始皇十分忠诚的人,而且又执掌兵权。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显然对赵高和胡亥的计划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