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大梁
“宣上将军魏明觐见!”魏王道。“宣上将军觐见!”宦官大声重复魏王的话。
魏明步入王廷,跪拜:“臣魏明拜见王上,王上万年!”“免礼,上将军此役大败楚国,斩敌酋七万余人,解楚军迫境之忧,更向列国表明魏国虽两败与齐,然国力尤在。实大功一件,着赏金一千斤,进爵为中大夫。”“臣魏明谢王上恩!”“在下有疑问要问上将军。”御史大夫魏思询问,“御史大夫请讲,”“敢问上将军,我军于襄陵郡击败楚国十万大军之后,韩、宋、越国皆出兵攻楚占地,为何我魏国放下与楚国的仇怨,而按兵不动,这是何道理?”“御史大夫此言,想必也是诸位同僚的疑问,我想请御史大夫算一算,此战我军虽击败楚军,斩首七万余人,然我军却也伤亡不小,此战我军加上襄陵郡守军共死三万余人,伤一万余人,余下部队要分出一万余人守卫失地,更要防备韩、越、赵三国趁火打劫,其兵力捉襟见肘,假如攻楚,略地陈郡,我魏国便丧失主动,十万大军陷于陈郡无法向后方转環,得不尝失,我十万大军驻哔魏楚边境,便可震慑山东五国,更成为韩、越、宋、楚四国极力拉拢的对象。我国经桂、马两战国力损耗不小,很难再经受两面作战,我国此时应当蛰伏,积蓄国力,以西面夺回河西与函谷关使西面无忧,然后才能全力参与中原争霸。”“臣惠施赞同上将军所言,魏国西面与东面的兵力无法快速集中,造成现在窘境,此时我国若能采纳上将军之策,于西部全力夺回河西与函谷关,以使魏国能全力参与中原争霸。”惠施向魏王建言。魏王听了两大重臣之言坐在王座上闭目沉思,此时王廷之中落针可闻,寂静无声,“寡人决定采纳相国与上将军之言,与山东诸国修好,全力夺回河西与函谷关,三日后寡人与相国赴彭城与齐相王结盟,令魏明以上将军之职兼领河西守,主持魏国西部所有战事与政务,六日后到任。”“臣领命!”魏明跪拜道。“散朝!”
散朝的路上,“上将军慢走。”一个宦官喊住了魏明,“王上请上将军往后廷议事。”“还请前方带路。”魏明回道。魏明跟随宦官到达后廷外,“禀王上,上将军已到。”“请上将军进!”魏明进入后廷,跪拜“臣拜见王上,王上万年”“免礼。”魏明起身作揖,“相邦,御史大夫,上大夫,”“上将军,”“四位都是魏国重臣,当今天下七国并立,魏国自文侯崛起壮大,拓土千里,自寡人之手没落,丧地失土,如不挽回颓势,寡人纵死也无颜面及先祖,请诸臣教我。”魏王道。魏王此言令四人震惊,魏明与惠施相看了一眼,都搞不懂魏王要干什么,“王上此言何意,胜败乃兵家常事,王上万不可颓废。”惠施道,“寡人欲问策与四位,望不吝赐教。”魏王再次作揖道。魏明作揖,“王上既要问策,臣向王上建言,魏国此时不能在中原再主动发起拓土战争,魏国需休养几年,积蓄国力,再练武卒,整备甲士,在西面,全力夺回河西与函谷关并削弱秦国国力,以使后方无忧,如何积蓄国力,无外乎人口,钱粮、军械储备,在制造军械方面要加倍投入,使之能制作出更好的军械。对于人口方面,奖励生育。军队中制定统一军令,严格执行。国内积极与各国进行商业往来,屯积钱粮,西面断绝与秦国的所有往来,以达到弱秦目的。魏国要与义渠通商,以物换物,卖给义渠少量军械,挑拨他们和秦国的关系。以使秦国有所挚肘,不敢付出全力。”“上将军此言乃谋国之言,臣赞同。”惠施道。“不知魏国需休养多久?”魏王问。“以臣看十年,魏国可恢复昔日最强盛之时,五年,可恢复到能参与中原争霸的地步。”魏明道。“如此,夺回河西和函谷关就全拜托上将军了。”“臣身为魏臣,当为王上和母国效死命。”“今日问策令寡人万分高兴,若无其它诸卿可回了。”“臣等告退!”四人作揖退出大殿。
魏明回到上将军府(原大司马府),换下袍服。带着两个家兵出了上将军府前往军营。
魏明站在中军大帐中等待,“禀上将军,公孙衍将军到,”帐外一魏兵道,“嗯,进来吧。”魏明说完,从帐外进来一个年龄约二十九,身穿盔甲的汉子。这汉子进来抬手作揖,“末将公孙衍拜见上将军!”“嗯,公孙衍将军,我现在交给你一个秘密任务,你能完成吗?”魏明上前靠近公孙衍,“不知是何任务?”公孙衍疑惑,“我要你今晚辰时秘密集结两万武卒,两万轻骑和一万铁骑于今晚连夜赶赴河西安邑。这是调兵虎符。”“臣领命。”“记住,此次部队调动,要秘密行进,不能让任何人发觉。”“末将遵命!”公孙衍说完走出大帐。
魏明从大帐回到家。独自一人在书房,忙到半夜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