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800000045

第45章 能力强靠“鲸吞”(1)

读书学习有两个方面,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知识不过是材料,培养能力比积累知识更为重要。

对于学习的人来说,想要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他所掌握的知识应该尽量广博一点,所涉足的知识领域也应该尽量宽泛一点。就像鲸吃食一样,什么东西都捞到嘴里尝一尝。比如,一个学习哲学的人,不能只看哲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而是文史哲三方面的书都应该好好地看一看。比方说可以拟订这样一个学习计划:上午读一读柏拉图的著作,下午就研究别林斯基的作品。即使别人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这是自己的自由,犯不着去管别人这么看,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学习就行了。有人一定会有疑问,既然是主攻哲学,为什么还要读文史方面的书?答案很简单。哲学的缺点在于“空",即不便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的概念比较多。不过哲学也有其优点,就是站得比较高,看到一般难以看到的一面;历史的弱点是“狭",即往往对某一点的知识钻得很深很透,但对其他方面总以为和自己无关,因而不感兴趣,不大关心。它的好处是钻得比较深;中文的缺点是“浅",即学习缺乏深度,但好处是比较博杂,兴趣广泛。各自的利弊一指出,答案也就明白不过了: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博采众长,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读书学习时不能搞狭隘的功利主义,而要从提高整个知识结构、整个文化素养去考虑,牛食鲸吞,广泛涉猎。如果不这样的话,自己的知识面就会很狭窄,那么自己的分析、综合、选择、判断等各种能力都必然会受到影响和限制。

诸葛亮观其大略实为“鲸吞”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智慧的化身。但他的家世并不显赫,家境也不宽裕。而且《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智慧能力描述甚多,但是并没有强调他天分多么高。最值得回味的是介绍诸葛亮背景时的一段文字。“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这段话实际上是指出了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诸葛亮的四位好友也都是聪明过人的,但是为什么他们都只能做到刺史、郡守(相当于今日的省市级官员),而做不到丞相(也就是总理)一级呢?诸葛亮又为什么能够自己断定可以同古代贤相齐名呢?答案就在引文中。原来,那四位好友平时读书“务于精纯”。这样的读书方法使得这些好友在某些方面很精通,对书面理论很精熟。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知识面就不够广阔,对社会现象不太关注。所以,他们就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与鲸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个方法意味着他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性掌握和知识领域的开拓。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书本知识观其大略后,就可以省出时间来阅读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到知识渊博。而知识渊博了,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就能更深刻和透彻,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增强。所以,诸葛亮知道自己读书方法正确,知识面超过四位好友,于是就自信可以当到丞相,并能够当好丞相。这也就说明,诸葛亮具有高超预测能力是由于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秦牧谈“鲸吞”法

作家秦牧也是鲸吞法的提倡者。他在读书时坚持博采众长的准则,曾经在《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一文中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鲸吞与牛嚼:“……只需知道一个梗概的书报可以泛读”,但要面广,犹如大鲸吸水;“……要求彻底弄明白的和记住细节的书报,则必须精读”,就像老牛吃草,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的“鲸吞牛嚼读书法”。

秦牧先生认为,“鲸吞法”即泛读法,是指读书要像鲸一样广泛地捕食。秦牧说,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却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里了。人们在泛读时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就像一个人,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鲸吞”要求筛选下咽

像鲸吞食一样博览群书,充实自己,是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采用的共同方法。鲸在吃食时虽然张着大口“来者不拒”,但是最后进入肚子的却是经须板过滤后的美味。与此类似,我们在利用鲸吞法学习时,要善于筛选,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性地吸收和捕捉对我们扩大知识面有帮助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要多选择基础信息,防止知识的老化,注意知识的更新。

我们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可读的书很多,更要好好珍惜,以鲸吞之法广泛涉猎,充实自己的头脑,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牛食法是指像牛“反刍咀嚼”似的学习方法。牛吃草料是大口大口把草料吞进反刍胃,然后等到空闲时卧下来再把草料从反刍胃倒回嘴里,细细咀嚼,嚼碎后再吞进消化胃里消化以充分吸收营养。读书学习也需要“反刍咀嚼”而后消化吸收。有些书的内容读一遍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或理解不深,这就需要“反刍咀嚼”;有些书的内容当时认为理解了,过些时间可能发现理解错了,没有真正理解,也需要“反刍咀嚼”;有些书内容虽然理解了、记牢了,但经过“反刍咀嚼”又促进其前后贯通、举一反三,达到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秦牧讲“牛食 ”法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的吃法,即称牛食法,也叫“牛嚼”。

他对“牛嚼”作了一个很生动的解释:“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有人又问秦牧,哪些书要精读(“牛嚼”),哪些书要粗读?秦牧认为,这没有一定之规,只能因人而异。一般地说,有价值的书,比如经典著作,求学时代的教科书,与自己主攻方向或从事的专业有关的书都要精读。他年轻时代,就有计划、有系统地通读过《政治经济学教程》《大众哲学》等书。另外,中外古今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精彩片断也要精读。做到熟记于心,需用时能信手拈来为己服务。课外读物,如小说、故事之类,或报刊上的社会信息、百科知识以及闲书则粗读一下即可。

谈到精读的方法和要求时,秦牧具体地指出:要尽量地慢慢读,一面读一面回忆和温习,努力联系已学过的旧知识去探寻和获得新知,而且要不厌其烦,反复地读来读去,或做笔记,或背其要点。既要俯而读,也要仰而思,做到熟读精思,力求真正消化,有所收获,如同“牛嚼”和“反”一样。

至于粗读,秦牧认为:阅读速度尽可能快些,不必逐字逐句去盯着读,可以“跳读”一番,“扫描”而过。在“跳”与“扫”之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就多读几遍,思索片刻,或加上符号,或抄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他说:“这就叫粗中有细。”

毛主席“牛食”文字 ,何止三五遍

毛主席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这与他常年的苦读是分不开的。他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常采用这种“牛嚼”式的阅读方法。

同类推荐
  • 一本书学会礼仪

    一本书学会礼仪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不懂礼仪的人不至于因此而失去性命,但是,不懂礼仪却能够使一个人失去事业发展的机会、失去工作、失去人缘……
  • 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本书将梦想与目标、勇敢与意志、知识与进取、规则与竞争等内容总结为八大理念,从一些侧面分析揭示这些理念的力量与意义。
  • 你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

    你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

    在职场中,你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角色,但你认识的那个人或那些人也许是,他们可以帮你搭建好的人脉圈,成为你成功的要素。书中这个扩展人脉走向成功的故事,能复制到很多普通人身上。
  • 牛皮卷

    牛皮卷

    本书从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如何停止忧虑,心灵快乐;如何向伟人学习领导艺术;如何从哲人金句中学得生活智慧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追求成功与卓越的人生秘籍。
  •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随着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的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各方面也都有了新的感悟,而这些又恰恰成为了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人们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们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隐约地发现,这一些都可能源自我们自身生命中的神秘能量,是可以带我们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命形式和形态,远离平庸,使生命更富有意义和风采。
热门推荐
  • 一页钟情

    一页钟情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凤临天下:王妃13岁

    凤临天下:王妃13岁

    她,是特种雇佣兵的首领,生杀予夺,我行我素。他,是帝国的绝色王爷,铁血冷酷,威震天下。当现代雇佣兵,穿越时空,成为娇小的十三岁王妃。当古代的绝色王爷,浴室之内,对上喋血的利剑谁能降伏谁?“少打我的主意,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乱世浮沉,这天下不尽是男儿的天下风云会聚,且看今生谁主浮沉。
  • 明将之路

    明将之路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内有流民四起,外有蛮夷虎视,现代武术教师意外来到了这乱世之中,看主角驱除鞑虏,平息流民,抗击倭寇,辅助笈笈可危的大明朝在这乱世中成就千秋霸业
  • 蠢萌系统:女配高冷惹不起

    蠢萌系统:女配高冷惹不起

    已弃“宿主大大,你要绑定系统么?”“嗯。”“宿主大大,你需要什么帮助。”“哦?不需要,你太蠢。”“(??д?)”“小蠢,你说,你这么蠢...”“(ノДT)”“小蠢,反派是不是”“不是不是,宿主不是。”靳小莫表示她都没说完,不是什么不是→_→。哦对了,宿主靳小莫的原配,不是男主,是我们反派大大。一对一。作品可能与名字不太符合
  • 《相遇不是偶然》

    《相遇不是偶然》

    国际飞机场今天最后一班飞机降落,下来两位从骨子里就散发着贵族气息的女生,他们似乎对这里很陌生......她们究竟为什么来到这里,在这里她们会有怎么样的奇遇,他们为什么会遭遇抢劫,转校生究竟要和她们签订什么样的契约......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 大宋一品驸马

    大宋一品驸马

    宋开国十年,南北尚有四国未平,燕云十六州犹在敌手。柳味穿越成一落魄郡主的驸马,势要在大宋搅动风云。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永生灵轮

    永生灵轮

    带着仙帝金身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周洛,走上了永生大道的修炼之路。妖孽的修炼速度,无敌的王者之姿。他的每一个成就都成为了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高峰,每一次战斗都为后人津津乐道,他的名字永远为后人所铭记,那个无敌的灵轮之皇……
  • 精灵旅者

    精灵旅者

    一个31岁大汉在神奇宝贝世界到处旅行的故事。*单女主(也能没有)*基本不会与小智他们发生什么剧情(偶尔会写一点)*没写过什么小说,这个只是自己解闷写的,只想写出一个轻松加愉快的神奇宝贝世界。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 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 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 。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 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