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700000028

第28章 大明王朝全面解读(7)

辽东自李成梁之后,连年战败,溃不成军。于是战功卓著的董一元被举荐为统帅,镇守辽东。当时,蒙古把兔儿与其伯父妙花、姑父花大相勾结,并与西部卜言台周相呼应,多次侵犯边境,长期骚扰。卜言台周扬言要攻占广宁,把兔儿等人的军队驻扎在辽阳(今辽宁辽阳),企图入侵劫掠镇武、锦州和义州(均位于今辽宁省东部边界)。董一元审时度势,认为只要首先击破离边境最近而势力较弱的把兔儿,卜言台周等势力将失去内应而不战而退。决策已定,董一元迅速命令副使孙守廉火速前往右屯牵制海西部,自己率领大军藏在镇武城外,留下空营以诱敌深入。敌军鲁莽,果然中计,以为官军胆怯逃跑,便全军入城。正当敌军懈怠之时,明军从营中跃起,里外加击,奋力冲杀,敌人死伤惨重,大败而逃。海西部知道把兔儿失利,也望风而逃,明军大获全胜。捷报传人京城,世宗十分高兴,祭告于天地祖庙,加封董一元官爵,给予丰厚的奖赏。

虽然敌军各部受创严重,但董一元并不放松警觉,一旦忽略了防备,就会使贼寇有机可乘,于是亲自率军跋涉四百余里,抵达敌巢,斩草除根,一举歼灭贼寇。至此,辽东边关才得以彻底安宁。

刘一燝是怎样和阉党斗争的

刘一燝(1567~1635),字季晦,南昌(今江西南昌)人,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考中进士。他历经神宗、光宗、熹宗三朝,担当国家重任,深得皇帝信赖。到熹宗时,刘一燝、叶向高、左光斗等德高望重的大臣共同主持朝政,朝中遍布贤臣良将,天下人都企盼着国家太平昌盛。然而,大宦官魏忠贤利用熹宗年幼,以花言巧语进行蒙蔽,排挤驱逐贤臣,渐渐窃取了大权,朝政越来越腐败。刘一燝十分憎恶魏忠贤的所作所为,身为辅政大臣,怎能容忍奸人当道,于是和阉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当初,光宗宠妃李选侍被迫移出正宫的时候,伺候她的宦官刘朝等人趁机偷盗内宫秘藏的宝物,经过乾清门时,由于慌乱而跌倒,金银珠宝散了一地。熹宗知道后很生气,要判处死罪,但一直都没有执行。到这时,魏忠贤当权,那些宦官便用重金贿赂他,请求疏通关系。魏忠贤得了好处,便上疏替他们辩解求情,熹宗宠信他,便听信了,免除了刘朝等人的死罪。宦官们由此更加迎奉魏忠贤,以为他已控制了皇帝,而魏忠贤也愈发的狂妄自大,篡改诏书、陷害贤良,无恶不作。刘一燝知道后,很是气愤,心里明白此案一定又是魏忠贤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上疏,言辞激烈地申辩事实,要求依照原来的判罚,立即处死刘朝等人。熹宗很器重刘一燝,觉得他所说的有道理,如果出尔反尔会失掉皇家的颜面,就听从了他的意见。这样,才使魏忠贤的阴谋没能得逞。魏忠贤也因此开始记恨刘一燝,时时谋划着要除去这个心腹大患,只是顾忌他的权位重,声望高,一直不敢下手。

修建神宗陵墓的定陵工程完成后,魏忠贤又把功劳揽在自己名下,厚颜无耻地要求赏赐加封。刘一燝坚决反对,上疏向熹宗说明事实,并责备魏忠贤滥求封赏。这样才使讨要封赏的闹剧收场。而到此时,刘一燝与魏忠贤之间的矛盾已经是水火不容了。

慢慢地,宦官的势力壮大起来,清廉正直的大臣都受到迫害,使刘一燝孤立无援。魏忠贤认为时机成熟,便让手下亲信上疏攻击刘一燝。众口铄金,刘一燝不得已,请求辞职,但熹宗很信赖他,多次安慰挽留,不让离去。魏忠贤很是恼怒,为了除去这个眼中钉,便不择手段,假传圣旨,让刘一燝回家养老。

虽然这场与阉党的斗争,以刘一燝的失败而告终,但刘一燝对阉党的抑制还是起了作用的,使他们不至于为所欲为。

韩爌为什么会遭到魏忠贤的排挤

韩爌(kuàng)(1565~1644),字象云,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他为人正直,老成持重,在光宗、熹宗两朝担任要职,举荐贤才,任用能士,而抑制奸邪党徒,受到人们的称赞。然而,正因为他廉洁正直,不与奸邪为伍,遭到魏忠贤的排挤和陷害。

熹宗即位之初,韩爌与叶向高等人共同主持朝政,国家政局大有好转。这时,为人阴险狡猾的魏忠贤作恶多端,破坏朝政,杨涟等人联合上疏弹劾他,列举了二十四条罪状。魏忠贤害怕被治罪,便向德高望重的韩爌求救,请求替自己辩解说情。韩爌向来憎恶魏忠贤,耻于与其为伍,便严词拒绝了。魏忠贤于是怀恨在心,一心要报复。

后来,叶向高罢官,韩爌担任首辅,依然是秉持公正,任用贤良,打击奸邪,多次制止了魏忠贤党羽的恶行。魏忠贤更加恨他,就与魏广微勾结,假传圣旨,责备韩爌独揽大权,命令他与魏广微合作,借此削弱他的权力。而此时朝中的正直之士如杨涟、左光斗等人都先后被排挤迫害了,朝廷上下遍布魏忠贤的党羽亲信。韩爌势单力薄,无力进行抗争,于是上疏请求辞职。魏忠贤早就盼着这一天,便立即传旨批准了。

虽然韩爌已被排挤出朝廷,但魏忠贤还不肯罢休,又指使亲信上疏诬陷韩爌贪污,直害得韩家家破人亡。

张问达在审查宫廷三大案时有何作为

张问达(?~1625),字德充,泾阳(今陕西泾阳)人,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考中进士。曾出任地方官,有很好的政绩,因功升任刑部右侍郎,多次担当大任。当时正值宫廷风波迭起、动荡不安,接连发生了“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张问达参预了三案的调查审讯,主持公道,不偏不倚。

首先是震惊朝野的“梃击案”。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早晨,有个叫张差的人手里拿着大棒子突然冲进宫里,见人就打,一直打到太子的宫殿里,幸好太子躲避及时,才没受伤。经过审问,牵扯出神宗宠妃郑氏宫中的宦官庞保和刘成。当时,神宗特别宠爱郑贵妃,她亲生的儿子福王恃宠专横,长期留在宫中,不肯出京到封地去。对此,朝臣中有人在担心福王母子勾结,威胁太子的正统地位。现在又发生了这件事,就更怀疑是郑贵妃等人干的。一时间人心惶惶、议论纷纷。神宗害怕事件扩大成宫廷斗争,有意包庇郑贵妃,仅下令处死张差。张问达认为,奸人闯宫,事关国家安危,如果这样草率地处理,不仅有失公正,还会影响朝廷尊严,丧失天下人心,要求将两名宦官一同审讯,查明事情本末。张问达的意见中正恳切,但神宗怕议论会更加激烈,就在宫中秘密处死庞保和刘成,对外宣称他们因受刑过重而亡,这件事就算平息了。

神宗去世,光宗虽然平安地继承了皇位,可不到一个月,就暴病而亡。传说是在光宗病重时,有个叫李可灼的人进献了几粒红丸药,光宗吃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于是,人们怀疑光宗是被毒死的,但究竟是谁指使的,却一直没有答案,这就是谜团重重的“红丸案”。据调查,李可灼进献的红丸药确实不对病症,无论是不是受人指使,他对光宗的死都负有责任。然而,当时执掌大权的方从哲对他定得罪很轻,张问达便上疏陈说事情的经过原委,要求对李可灼依罪定刑。这样,才使李可灼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光宗死后,年幼的熹宗即位。光宗生前宠爱的妃子李选侍却占据正宫,不肯搬出,企图要挟年幼的皇帝,把持朝政。朝中大臣怎能容许这样荒唐的事情发生,便接连上疏要求李选侍搬离正宫。这就是所谓的“移宫案”。然而,在众大臣为了国家利益积极上疏争辩时,身为首辅大臣的方从哲却迟迟没有动静,直到李选侍被迫移出正宫的大局已定,才呈上奏疏,这难免有“墙头草”的嫌疑。于是,张问达不畏方从哲首辅的权势,上疏责备他不为国事尽力,没有果断地为百官做表率。

从万历末年(1619)到天启初年(1621),短短的几年时间,接连发生三大奇案,多少人在这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丧失原则、丢弃正义,而张问达却始终能够秉公处理,维持公道,是难能可贵的。

赵南星在明末党争中持什么态度

赵南星(1550~1627),字梦白,高邑(今河北大名)人,神宗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他为官清廉公正,以天下为己任,日夜操劳国事,在当时与邹元标、顾宪成一起被天下人敬称为“三君”。

当时的政局形势是,年幼的熹宗身居内宫,而朝廷大权被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们把持。他们勾结成党,打击异己,扰乱朝政,从而激起了东林党人的强烈不满,和阉党展开了多年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赵南星坚定地站在东林党人一边,不畏魏忠贤的权势,始终支持处于劣势的东林党。

开始的时候,魏忠贤很看重赵南星,想加以笼络,多次在皇帝面前称赞他善于理事,还派亲侄子拿着礼品上门拜见。而赵南星十分憎恶魏忠贤,耻于和他有什么关系,给魏忠贤的侄子吃了个闭门羹。

赵南星的好朋友魏允贞有个儿子叫魏广微,向来被赵南星当作亲生儿子抚育教导。可是魏广微后来竟认贼作父,投靠了魏忠贤。赵南星很伤心,从此拒绝再见魏广微,并说魏允贞的儿子已经死了。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促使赵南星和魏忠贤彻底决裂,而魏忠贤就放弃拉拢的手段,开始残酷地迫害赵南星。有一天,两人一起办公,赵南星严肃地对魏忠贤说:“皇上年幼,我们这些宫内宫外的臣子应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要有非分之想。”魏忠贤没有想到赵南星竟敢这么大胆地正面批评自己,一时噎得说不出话来。然而表面保持沉默的魏忠贤,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迫害赵南星了。

在这之前,魏忠贤就经常假传圣旨,而现在每次传达圣旨,都要把赵南星当作首恶,假借皇帝的名义进行打击。凡是赵南星举荐的人都被贬斥,凡被赵南星斥退的人都被提升,还唆使党羽上疏弹劾赵南星,说他徇顺私情,用人唯亲。在逼迫无奈之下,赵南星只得请求辞职,这正中魏忠贤的下怀,立即传旨放他回乡。

然而,心肠歹毒的魏忠贤还是不放过赵南星,命令手下人进行诬陷,栽赃说他贪污白银一万五千两,还在朝廷大堂上对他进行羞辱。赵南星虽为官多年,但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家里哪有钱偿还所谓“赃款”。好在亲戚朋友们敬重他的人品,同情他的遭遇,多方捐款资助,才得以结案。最终,赵南星被遣到边关去戍守,贫病交加地死在流放地。

邹元标为什么多次被贬谪

邹元标(1551~1624),字尔瞻,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他自幼聪颖好学,九岁便通晓《五经》,长大后又跟随得到王守仁真传的胡直学习,有志于做学问。神宗万历五年(1577)考中进士,开始了从政生涯。邹元标为人正直,为官刚正,政治上颇有作为。然而,也正是因为他勇于直言进谏,针砭时弊,常常得罪于当权者,故而多次遭到贬谪。最初,邹元标在刑部实习政务,恰逢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而他却未按礼制回家守孝,再加上平时专横独断,对朝政大包大揽,造成许多弊端。邹元标愤愤不平,于是草拟奏疏,指责张居正学术偏执、刚愎自用、用人唯亲。奏疏写成,邹元标怕人知道是弹劾张居正的而被扣留,就揣在怀中,呈上时假称是请假的奏疏。然而,张居正一手遮天,朝中之事无不经由其手,所以,邹元标的奏疏根本就没给皇上看,而是被张居正作了批复,在朝堂上杖打八十。好在邹元标年轻力壮,没有立即毙命。但是张居正还不解气,又把他流放到边关去戍守。邹元标面对困境,并不气馁,还怡然自得地专心研究心性理学,学问大有长进。

六年之后,张居正去世,邹元标才被召回,任吏科给事中。邹元标终于得到再次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在上任伊始,就陈上奏疏培养圣德、亲近贤臣、严肃法规、崇尚儒行、整治群臣等五件事。不久,慈宁宫发生火灾,邹元标上疏直言,劝神宗自我反省、清心寡欲。神宗昏庸,不辨忠奸,以为邹元标是在讽刺自己,十分恼怒,降旨斥责。邹元标就这样被贬黜。此后,虽多次被人举荐,但神宗怀恨不已,始终没有起用,邹元标赋闲达三十年之久。不过邹元标坚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在乡里讲学,跟他学习的人日益增多,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

直至光宗即位,邹元标才被召回,任大理卿,又升为刑部右侍郎。这时的邹元标年事已高,为人处事少了些张狂,多了些稳重,先后辅佐光宗及年幼的熹宗,成为朝廷中的肱股之臣。

李应升如何同阉党斗争

李应升(1593~1626)以清正廉洁闻名,很得民心。当时有民谣说:“前林后李,清和无比。”(林指晋江林学曾,以清廉慎重著称)。九江(今江西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间有柯、陈两大族,相传是陈友谅的后裔,倚恃险阻,抗拒官兵。官府商议想要发兵围剿,而李应升请求前往晓谕劝说,结果没费力气,就使他们叩头听命,交出匿藏的罪人,使一方百姓得到安宁。

熹宗天启二年(1622),皇帝正当年幼,昏庸懦弱,朝廷各种政务都松懈废弛,李应升针对这种弊病上疏直言:“现在天下破敝衰败到极点,取决于君臣奋发振兴而竭力图谋,陛下振兴纲纪,则一片纸如同迅雷;大臣捐弃私心,则千里运筹如在手掌中;言官勇于检举弹劾,则百官受命从政,为国忧心。现在议论增加官职,为他们营建避护所,纷纷升迁调任,名不副实。”又说:“现在把政事交付各部,十分之八九被搁置起来,应重申国家法律,公开惩处败将的罪行。”主张严明执法,惩处恶弊。不久,又弹劾南京都御史王永光庇护下属官员范得志,颠倒公理。王永光吓破了胆,立刻引咎离职。

天启四年(1624)正月,李应升上疏陈述外藩、内盗、小人三大祸患,把讥讽谴责的矛头直接指向熹宗身边的奸人。李应升知道魏忠贤必将是国家的一大祸患,就秘密草拟奏疏,罗列出十六条罪状,正准备呈上时,被他哥哥发现,奏疏被烧毁。后来杨涟弹劾魏忠贤,反而遭到皇上的严厉斥责。李应升极其愤怒,就继续上疏弹劾,说:“从来宦官之祸,开始时没有不是用小忠来取信于君主的,待根基扎牢之后才下毒手。现在陛下明知道他们的罪行,却曲意包庇。当时势缓和之时,他们就采用保全自己的谋计,当事情紧急之时,他们就拿铤而走险的手段,萧墙之内,能无隐患?所以,魏忠贤一日不去,陛下就一日不得安宁。”万燝因抨击魏忠贤致死,李应升对此深感不平,就极力进谏,说不可在朝堂上使用梃杖之刑,不可摧折士人的志气,用来斥责魏忠贤。之后,又严辞弹劾崔呈秀等人。崔呈秀窘迫,夜晚敲门,长跪哀求,李应升不为所动,坚决拒绝。十月初,正逢熹宗祭祀宗庙、颁布日历之时,李应升又直言弹劾魏广微,告诫他要保全家族名声,不要倚靠奸猾的宦官而去为难谏官,以后才有脸与地下的父亲相见。魏广微听到后非常恼怒,便与魏忠贤合谋陷害他,李应升最终因受酷刑折磨而死,年仅四十三岁。

满朝荐为什么被列入“东林同志录”中

同类推荐
  • 新中华1119

    新中华1119

    一群现代人穿越到北宋末年之后的故事······~~~~~~~~~~~~~~~~~~~~~~~~~~~~~~~~~~~~~~~~~~好吧,长剑是做了一回小桂子,现在又厚着脸皮出来推荐新书了!书名【荡天志】类型【架空历史】书号【1402075】砖头尽情地飞舞吧,长剑认了,这也是新开的书,讲的是一个年轻人穿越到古代的故事,大家若有兴趣,赶紧去支持可怜的长剑吧!
  • 代号:拯救

    代号:拯救

    2152年的地球被第三次世界大战摧残,亚洲Z国为拯救环境,净化各种生化污染和辐射将9号特殊部队特工夜狐送回2015年。在未来的四年里,夜狐的灵魂以高诚的身体为载体,完成他对整个亚洲的拯救计划!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春秋之江山国色

    春秋之江山国色

    春秋末,诸侯争霸,夫差、勾践、孙武、范蠡、文种、伍子胥、西施等等历史名人纷纷出现。穿越成为历史悲剧人物白公胜,他是否能在历史潮流中扭转命运,是否能带领着危在旦夕的楚国走出困境,踏上争霸天下之路?请看春秋之江山国色!
  • 逐孤光

    逐孤光

    五代十国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大乱世,战乱所造成的社会大动荡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倒退,甚至要超过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与十六国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五代从907年开始,至960年结束,期间换了五个王朝,十三位皇帝。最短的后汉政权,仅仅存在了四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段黑暗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难以启齿的伤痛,人性的光辉、道德的力量,已经成为传说。到处充满了血腥和杀戮,民生凋敝,百业俱废,让人看不到一点恢复盛世的希望。这本书讲述的是养子柴荣如何步步生莲,扭转乾坤,直达青云。。
  • 旌旗遍天下

    旌旗遍天下

    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这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这里不是生就是死!!生存有多种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去生存?死亡有多种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去死?且看生活在这个时代原锦衣玉食现如草芥一般的少年墨云他是如何做的选择。PS:非推荐期间,每天一更,时间是上午的11点45分,加更会另行通知!
热门推荐
  • 经济大清

    经济大清

    这一年,美洲土著经受着残忍的掠夺,大清沉醉在康熙盛世中,俄国的彼得大帝东征西讨,英国光荣革命峥嵘初现!这一年,一个累死在工作中的小审计员穿越到了大清皇子——胤祚的身上。一片小小的蝴蝶翅膀能否吹动大清的资本主义战舰扬帆起航?朱三太子打算反清复明?胤祚说:“推翻大清可以,但只能采用君主立宪制。”沙俄要犯我边境?胤祚说:“给它经济制裁,把他们制裁回原始社会去!”朝鲜吕宋日本等藩国怎么办?胤祚说:“能统一的统一,不能统一的就用经济结构统一!”有人问胤祚:“你最崇敬的人是谁?”胤祚说:“老罗斯柴尔德、卡内基、洛克菲勒……哦,不好意思。忘了他们都没出生……那现在看来只好崇拜我自己了!”
  • 八星传说

    八星传说

    传说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处秘境,那里是所有各族强者都向往的地方—八极星,所以在大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强者不一定会八极星,但会八极星的人必定是强者。
  • 啤酒谋杀事件

    啤酒谋杀事件

    这是一件十六年前发生的命案。波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他没有亲眼所见,也没有亲身经历。他只能从这五位当事人口中,把当时的情景一块一块拼凑起来。他要通过他们心底最深的记忆,去看,去听,去感受那曾经的气氛。侦探波洛决定从心理角度出发,回到十六年前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然而,值得沉思的是:每个人,对主要人物的看法不尽相同。自杀?他杀?卡罗琳到底是不是凶手?难道还有一个神秘的X?这五位当事人与克雷尔夫妇,又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表露人物内心的氛围。每一位当事人的叙述,都是一篇人性的记录。在啤酒气味的背后,爱与恨是永恒的主题。
  • 潇洒征天下

    潇洒征天下

    夜影只是一个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肿么会也踩着潮流的尾巴,一不小心穿越了呢?你说穿越就穿越吧,丫的偏偏还是跟其他同仁们不一样,人家都是穿到一个十几岁的废柴小姐身上,夜影却穿到了一个胎儿身上,出生后似乎还很受宠。天知道夜影只想主宰世界而已,老天你偏偏让那么多身份特殊的人缠着她。虽然这个世界有玄气和魔法对夜影征服天下有一定的帮助,但老天你也不能这样耍她吧!
  • 晚霞微微亮

    晚霞微微亮

    她叫白小鱼,一个女痞子,她叫林菲,一个火爆的女生,也有一些小单纯。她是家族弃儿,她是联姻棋子。她们都可有可无,又都是各自最重要的。入读“蓝若”后,白小鱼找到了替代她的人,而林菲有一段懵懂的爱恋......
  • 上古世纪之女战神

    上古世纪之女战神

    精灵一族从来就是淡泊、高贵而又心底善良的种族,当他们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家乡以及失去了生命里那最为珍贵的东西时,他们又将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命运又将会把他们推向怎样的深渊?“我不喜欢杀人,我也不喜欢弓箭,我就想当一名最出色的药剂师,救更多的人。”“你别忘了你从一出生就背负在身上的使命,不喜欢杀人?不喜欢弓箭?想做药剂师?想救更多的人?我现在就明确的告诉你,那都不可能,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将来的命运,不想就得死!”······后来精灵们就经常看到那个被誉为是女神转世的漂亮小精灵,经常在深山老林里面一个人默默地练习着所有的攻击魔法年复一年
  • 超星之神

    超星之神

    一代星神,为了保卫与守护自己最重要的人战斗与献身。
  • 炼符成魔

    炼符成魔

    天生废脉,阳原从阳家大少爷,沦为旁系子弟都可以肆意凌辱的“下人”苦修五年,却依旧在淬体踏步,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身体里藏着一个奇异的符文,从此,他练符为体,以符筑脉,他发誓,若能不死,他将踏上巅峰……
  • tf的邂逅

    tf的邂逅

    我写这篇小说四叶草不要打我啊,这个跟明星本人没关系,千万不要太疯狂了。
  • 组织工作感与悟

    组织工作感与悟

    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组织工作和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集体领导做出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的具体实施是实现集体领导意志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