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100000024

第24章 决战西西里(1)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苏德战场,轴心国方面损失了160万军队,3700辆坦克,12000门大炮和3000架飞机。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北非,在美英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德意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5月13日被迫宣布投降。盟军彻底解放了北非,俘获德意官兵25万人。与此同时,盟军已经把下一步战略进攻的目标转向了意大利。

早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双方就决定实行“赫斯基”行动计划,即进攻西西里。从战略上讲,该行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彻底击败意大利,迫使其退出战争,为下一步集中全力进攻德国做准备。此外,盟军的重要意图还有,使地中海运输线更为安全,迫使德国两线作战。具体行动计划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的心脏,与意大利本土隔着狭窄的墨西拿海峡,最窄处相距仅4千米。岛的南面与北非的突尼斯隔着160千米的海面相望。它是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5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400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岛内多山,平均海拔400米,东北部的埃特纳火山海拔3263米,是全岛的最高点,登临峰顶,便可以俯瞰全岛。该岛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大多数海岸山崖陡峭,只有东海岸和东北海岸有良港(巴勒莫、卡塔尼亚等),地势十分险峻。

西西里岛扼地中海交通要冲,实际上将地中海分割为两大部分,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它曾先后被许多民族所占领,发生过无数次重大战斗,造就出一批杰出的军事统帅。突尼斯失陷后,意大利失去了其西南部的重要屏障,该岛的战略意义便显得更为突出了。轴心国立即调兵遣将,加强了岛上的兵力配置。

卡萨布兰卡会议结束后,“赫斯基”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即在伦敦开始,先后制定出7个方案,但都不能让盟军高层领导满意。

1943年4月,计划工作由艾森豪威尔接管,计划小组吸收了各方面的建议,终于拟定出了“赫斯基8号”方案。根据西西里岛的地形特点,该计划主张夺取锡腊库扎和巴勒莫两个港口作为基地(分别由英、美军队攻占),以便部队迅速向全岛发展进攻。这两个港口都是水位很深的天然良港,一直是该地区重要的进出口门户,以后可以作为盟军进攻意大利和欧陆的中继站。锡腊库扎和巴勒莫都是历史名城,历史上一直是各个民族统治者争夺的对象,汉尼拔、加里波第等伟大的统帅都在这里战斗过,以致这里成了世界史上著名的民族熔炉。因此,占领这两个地方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而且肯定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4月中旬巴顿从突尼斯返回后看到了这一计划,得知他的任务中有两个值得他关注的目标:登陆后首先攻打巴勒莫,而后挥师东进,攻向墨西拿。巴顿肯定了这个计戈。此时,他已正式出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一职,于是把司令部迁往阿尔及尔的莫斯塔加内姆,在这里一边制定具体作战方案,一边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但就在此时,“赫斯基8号”计划却被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推翻了。蒙哥马利认为,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英、美两军的登陆点相距太远,而且两军的行动也严重脱节,这既会影响盟军间的相互配合,还有可能被敌人各个击破。据此,蒙哥马利以“最后通牒”(即或者同意,或者反对)的方式提出了他的方案:美军的登陆地点改在该岛南部杰拉地区两侧滩头开阔地带,而英军的登陆点则在锡腊库扎和帕基诺之间。这样一来,两个登陆点距离较近,双方可以互相依托,随时可以相互援助。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案更具有合理性,蒙哥马利信口雌黄,故意把“赫斯基8号”计划说得一无是处。

其实,蒙哥马利反对“赫斯基8号”计划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战术问题上,而在于所谓“荣誉”问题上。

自从美军参战以后,美英两军之间便出现了一种暗暗的竞争,双方都想在战争中获得更大的功绩和荣誉。这里面既充满了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精神,同时也掺杂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在北非的战斗中,盟军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将领,其中蒙哥马利是英军的佼佼者,而巴顿则是美国的骄傲。他们两个孰强孰弱?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荣誉,也牵动着两个民族的自尊心。于是,两个人开始暗中较劲,都试图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北非战役结束后即将开始的西西里战役,被认为是双方的一场冠军争夺战。蒙哥马利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但性格古怪,傲慢自负,工于计算,心胸有些偏狭,总是不遗余力地追逐荣誉。他看到,巴勒莫是一块“亮晶晶的宝石”,如果巴顿攻下了巴勒莫,就会声名大振,有可能使蒙哥马利以致英国的战绩受到贬损。因此,他要阻止第7集团军摘取这个令人垂涎的果实。

稍作一下分析就可以看到,蒙哥马利的方案使英军受益匪浅,而却使美军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美军登陆点是开阔的沙滩地带,没有任何屏障,大大增加了登陆的风险。而且,美军的登陆地带只有一个很小的港口,大船不能停靠,这势必给美军的后勤补给造成很大的麻烦,弄得不好,还会严重制约美军在整个西西里战役中的军事行动。美军的一线希望只能寄托在国内刚生产的一种新型水陆两栖舟车。更重要的是军队的荣誉问题,按照蒙哥马利的方案,英军所要夺取的都是著名的城市,如锡腊库扎、墨西拿等等,而美军前进的路线上只有一些无名小镇。这是最令巴顿感到恼火的事情。

蒙哥马利的作战方案既不公平又缺乏说服力,并且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遭到广泛反对,甚至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空军上将特德等人也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这一计划太露骨了,而且它很有可能会葬送美国参战部队。而亚历山大也认为,这一方案使美军承受了最大的风险,却得不到多少荣誉。但到了5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还是采纳了这一计划。此时,突尼斯的战事刚刚结束。

巴顿对此感到气愤而厌恶。他感到,这场战争似乎是在为大英帝国的利益而战,美国人的尊严被完全忽视了。但他并没有进行抗拒,也没有在公开场合大发雷霆,而是怀着满腔怒火接受了这一事实。巴顿之所以采取了这种出人意料的克制态度,其中有许多缘故。首先,巴顿渴望参加战斗,特别是这样一场大规模战役更是他梦寐以求的,他不愿因卷入战略问题的争吵而失去这次良机。因为他清楚地记得,由于同海军的一场争吵,差点使他失去了北非登陆作战的指挥权。其次,巴顿十分敬重艾森豪威尔,他知道,自己的今天是与艾克的支持和扶植分不开的,因此他不愿意公开违抗艾森豪威尔的意志。他事后曾说过:“只要欠人家的账,你就不可能向人家乱提要求。”第三,巴顿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一般不会抗拒军令。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亚历山大将军向巴顿传达这一计划时的心情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巴顿会有过激的反应。但巴顿强压住怒火,他后脚跟一碰,用巴顿式的冷酷口气回答道:“我坚决服从命令,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对于蒙哥马利新修改的这个计划,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曾做过如下评价,他指出:“新计划失掉了在一开始就占领巴勒莫港口的机会——要不是新型水陆两栖舟车和坦克登陆艇能够解决在海滩上维持补给的话,那么这一失招儿势必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个重订的计划也失去了原计划中的分散敌人注意力的效果,致使敌军在盟军登陆以后得以集中他们被冲散了的后备部队,并使其堵住盟军穿过岛屿山地中心地带的进军。如果巴顿在靠近巴勒莫的西北海岸登陆的话,他就很可能早已踏上作为敌军补给线或退路的墨西拿海峡的那条路——这样一来,在西西里的所有敌军便可能都被围歼。结果却是让德国的几个师逃掉了,这对盟军的下一步进展有着极坏的影响。”

5月中旬,联合参谋部最终确立了战役实施计划,确定登陆日期为7月10日。参加行动的英军共25万人,主力部队是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由两个军组成,共计4个师、1个旅),在诺托湾海滩登陆,其中,两个军的登陆点分别在锡腊库扎的南侧和帕基诺半岛的西侧。美军总数达22万人,主力为巴顿第7集团军的4个加强师,登陆点在距英军陆登点约32千米的杰拉湾海滩,从左至右依次是:特拉斯科特的第3师在利卡塔登陆;艾伦的第1师在杰拉登陆;米德尔顿的第45师在斯考格利蒂登陆。

巴顿的首批登陆部队大都经受过战火的考验,只有第45师是个例外。该师原是一支国民警卫部队,其装备水平在美国是最高的,但它仅仅做过一次两栖登陆演习,没参加过实战。为了实施西西里登陆作战,该师刚刚乘船从国内赶来,师长米德尔顿虽说参加过一战,但早已退役,直至1942年才应召服役。让这样一支没有实战经验的部队马上投入登陆作战,巴顿心中无底,但他决心在战斗中去检验、锻炼这支队伍。为了保险起见,他还从参谋部临时抽调几位有经验的军官加入第45师,辅佐米德尔顿。有一点令人费解,“赫斯基”计划只对第7集团军的登陆行动做了明确规定,对登陆后部队的行动却含糊其辞。对此,巴顿的心里十分清楚:蒙哥马利希望美军做的只是保护英军的侧翼,牵制住一部分德意军队,他并不关心美军的其他行动。

英国海军上将安德鲁·坎宁安爵士负责制定和执行海战方面的计划。该计划规定:东线海军特混部队由英国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指挥,出动795艘舰船和715艘登陆艇。其使命是从埃及、突尼斯护送英军赴西西里登陆作战。西线海军特混部队由巴顿的老朋友,美国海军中将休伊特指挥,拥有580艘舰船和1124艘登陆艇,负责从阿尔及尔、奥兰、比塞大等地护送美国军队登陆作战。

从空中力量的对比来看,地中海战区的盟国空军在数量上以15000架对4000架的绝对优势牢牢控制着制空权,而且西西里的机场大部分遭受了盟军的空袭,破损严重,更减弱了轴心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但是,由于盟军空地协同作战的经验严重不足,各兵种间的配合不够默契,致使战斗中出现协调不利甚至相互扯皮的现象,特别是空军,虽实力强劲,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对陆上战斗的空中保护和支援的作用。

巴顿与马歇尔将军在一起。5月下旬,马歇尔将军从华盛顿飞到阿尔及尔,与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几位负责人进行了秘密会晤,他们讨论了西西里战役的有关问题,并就进攻意大利本土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而后他专程去看望了他的宠将巴顿。巴顿对马歇尔的到来十分高兴,感到有满肚子的牢骚和委屈要向他倾诉,但又害怕扫了马歇尔的兴致,甚至使马歇尔对他及其部队放心不下。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增强马歇尔对自己的信心。于是,巴顿把一切烦恼埋藏在心中,陪同马歇尔视察了他的部队,观看了两栖作战训练。马歇尔对巴顿部队严明的纪律和井井有序的战备工作十分满意。临走时,他深情地拍着巴顿的肩膀,说道:“伙计,我没认错人,你是好样的。祝你交上好运!”马歇尔的来访对于巴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盟国军队正在厉兵秣马,磨刀霍霍,为西西里战役进行着紧张准备,此时西西里岛上德意军队的情况如何呢?有趣的是,在这一重要问题上盟军竟然拿不出一个确切的情报,各种说法出入很大。当时,蒙哥马利手下的一位情报官就这一问题向盟军高级指挥官们做了一次全面汇报,他认为,德意至少有14个师部署在西西里一带,其中包括精锐的戈林装甲师,作战部队总数达40万人,空军的数量和质量比先前的估计强大得多,足以对盟国登陆构成严重威胁。但事实证明,这个情报是不准确的,过分夸大了敌人的实力,其目的仍是为蒙哥马利的计划做铺垫。

其实,西西里岛上轴心国军队的情况相当糟糕。虽说有30多万军队,但实际上只有150多辆各种型号的坦克,火炮的数量不详,但肯定是极其有限。其余的都是普通的守备部队,装备和训练水平低下,其中还有不少年龄很大的“胡子兵”,整个海岸防御系统非常脆弱。岛上守军的作战飞机只有350架,至少三分之一已失去了作战能力,可供使用的机场也为数寥寥。大部分主力舰只停泊在数十千米之外,该岛各港口中只能见到少量中小型舰艇。虽然是本土作战,但意大利人的士气和战斗力似乎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其原因,大概是由于经历的失败太多使他们对战争已感到厌倦了。因此可以说,西西里岛的德军数量虽然只有三四万人左右,但他们仍是盟军最危险的敌人。

罗兹指挥的德国第15装甲步兵师和库兰斯指挥的戈林师是西西里岛守军的绝对主力,不仅构成了该岛防御体系的中坚,而且还是守军的精神支撑。它们共约3万人,120辆坦克,装甲精良,富有作战经验,有较强的战斗力。意大利将军古佐尼认为,盟军可能从岛的两侧发起攻击,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于是把两大主力置于该岛中间的交通枢纽处,作为可以随时向任何一方出击的机动力量,其他港口和军事要塞主要由意大利人驻防。其中,戈林师的一部部署在距美军登陆点不远的位置上,正是这支守军对登陆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加强西西里岛的防务,轴心国又从意大利本土抽调了一些较精锐的部队,其中包括几十辆坦克。

根据盟军统帅部的计划,西西里登陆作战的第一步是攻占班泰雷利亚岛。

班泰雷利亚岛是打开西西里岛大门的“钥匙”。该岛介于突尼斯与西西里岛之间,不仅战略位置突出,而且设在岛上的飞机场是轴心国空袭北非盟军的重要空军基地。由于当时盟军的作战飞机大部分是短程飞机,因此攻占班泰雷利亚岛便具有双重意义,既可摧毁敌人的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拔除进攻西西里岛的一个重要障碍,又能使该岛成为支援盟军西西里作战的空军基地。占据了这个岛,盟军就可以控制周围海域的制空权,使整个西西里岛都置于盟军短程飞机的飞行半径之内。但攻占这个小岛绝非易事。从地形上看,该岛面积不大,多为崎岖的山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施空降作战的难度太大——只要海面上有风,空降部队就可能因偏离方向而降落在大海中。因此,只能从该岛的港口强行攻击,但正面强攻势必会造成重大伤亡。许多人不赞成采取这种行动。

同类推荐
  •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本书介绍法布尔——不朽名著《昆虫记》作者的故事,阐述其“苦难的童年、揭示昆虫世界的秘密”、及诗一样文字的《昆虫记》的完成等。
  •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主要内容分为姜霓编著的《铁马红颜(萧太后)》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萧太后传奇的一生。《铁马红颜(萧太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血染的王冠

    血染的王冠

    本书围绕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过程中发生的争斗乃至血腥屠杀,叙写了齐恒公、秦始皇、李世民、朱棣、慈禧太后等人登上帝王宝座的血色过程,充分展示了帝王厚黑学的荒诞、嗜血、无情与黑暗。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本书选取百位与厦门相关的历史名人,以中国画创意为主要艺术形式,再现人物历史真实。诗书画一体刻画阐释人物气质。所撰小传文字,或随笔感性,或研究成果补白,或独家评论,给人留下启迪。每一幅画都配一首原创诗,为点睛之笔。文字内容讲究书法的诗意表达。艺术品格和学术品格相生共存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特色鲜明。
热门推荐
  • 独孤剑皇不孤独

    独孤剑皇不孤独

    此身为剑之骨。此身为剑而生。钢铁为身,而火焰为血。血潮如铁,心如琉璃。手制之剑已达千余。纵横无数战场而不败。不知所失,未尝一次败北。亦不知所得,亦未得一次胜利。伴常痛以制诸兵,候伊人之来。在此孤身一人,铸剑于剑丘之上。了无憾事。
  • 雅光落绮

    雅光落绮

    云绮意外穿越,记忆却被误打误撞的抹去,一个脑海空白独自在大陆上闯荡绝对有一定的勇气……男主潇洒,女主霸气。配!绝对值得一看哦~呕心虐恋神马的作者最不喜欢了…故而此文必暖啊
  • 吾名涟漪

    吾名涟漪

    我这一生,只想与你并肩,站在世间的最高点。涟漪/藤华吾修仙道,不变初心;你为妖王,情深无悔。
  • 豪门第一枭宠

    豪门第一枭宠

    他是帝国最神秘雇佣兵的最高军长,锦市说一不二的金融霸主;而她,天才学霸,传说中的天才钢琴少女,更是云城警界的神秘犯罪心理学天才,却是人人眼中的混世小魔王。第一次见面,他脱了她的裤子。第二次见面,她抓了他的某物。第三次见面,她被彻底看光光。他嗜血冷情,狠戾残忍,却宠她如命,面对某女无数狂蜂浪蝶,他只有四个字——赶尽杀绝!“老大,苏小姐和季家大少私奔了!”某男面色黑黑:“给爷一窝端了季氏企业!”
  • 转世爱恋:紫竹缘

    转世爱恋:紫竹缘

    爱,是什么,如果是在我遇见他(她)之前问我,我并不知道,但,现在,我明白了,爱,是前世今生,不离不弃;爱,也可以是为了你,什么都不管不顾——紫涟(竺煊)两个同样冷淡,不懂爱情,但却都爱上了对方的人,会发生什么事呢?详情请看—《紫竹记》(沫染璃的书友群:596304732,等着你哦)
  • 灵律神界之悲城

    灵律神界之悲城

    本故事讲述着身为灵调者负责打倒蜃(怪物)保护着人类的,然而这一切被人类组织天梯却做出了违抗伦理的事情将人体蜃化的实验。城市中大部分人变为了蜃,只有小部分的存活者,而存活者们想办法活下去的故事。你说,只要下次睁开眼就能再见到你就足够了。实现了那又如何?我会开心吗?不,那只会产生无数的伤痕。因为下一刻你就…………我要打破这个城镇的诅咒。我要保护好这个城镇。我要……我要……那时候你已经回不来了。
  • 山海经传奇之穿越山海经

    山海经传奇之穿越山海经

    我生命里的山海经我身体里住着一个山海经。我的心胸若丘壑,十个太阳在我十二岁那年从天海间升起。羿射九日,落入我的丹田之中;从此,我墟鼎内,有九个沉睡的太阳。九日之火照亮我心中的房间;水火之岸,试炼流霞之功;每天离火从东方升起,我在水岸吞吐晨间流霞;遥遥欲试的九阳何时回归汤谷,那株扶桑树上的十乌还在做梦吗?女娲,我们人类的老祖母,何时补全那个最原始的先天。
  • 青春叛逆话

    青春叛逆话

    校园的时光,这里有引导和被引导着的矛盾,老师所想和学生所做永远达不到一致。这里有青涩的爱情,面对着喜欢的女生并不敢表白,只能默默地暗恋,一封一封的情书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始终勇气递出去。这里有看破红尘般的人生感悟,生与死的感叹,看着挚友消失在世界尽头的无奈。这里有所有人都想去保护的幸运儿,却又不会是情侣关系。
  • 当重生遇上穿越

    当重生遇上穿越

    孤女重生,遇到上一世未曾出现的神奇穿越女,被抢了大好姻缘,她是该退让,还是奋起反击。结果,她选择了自强,这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路上有温馨,但更多的是血雨腥风。
  • 易烊千玺:许你此生尽安歌

    易烊千玺:许你此生尽安歌

    你知道吗,我一生经历过许多事情。可是,到了你这儿,我不知为何就过不去。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喜欢你是我这一生最可笑的事情,而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