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府一行人到了寒山寺已经是近午时了,安平镇靠近边关,寒山寺可不是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这里的是皇家建立的,一开始只是供奉边关战亡将士的长明灯,后来很多将士的家人前来祭拜多了人气,慢慢的就变成了这边关远近闻名的大寺,香火很是旺盛。
由戚老太太领着众人在大殿上香捐了香油钱后,女眷们则到侧殿听禅,戚望轩兄弟俩自是不耐烦听禅的,拉着戚望舒就向寒山寺外走去。寒山寺附近有几座不高的山丘,山上建了几个小亭子向来是文人墨客眷顾的地方,只不过这安平镇文风不盛,举人都是稀少,所以这亭子十天半个月才会有那么几个秀才童生在此聚会。
而离悦三人好巧不巧的就赶上了这样的聚会,哦,不对,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聚会叫雅集,此次雅集的组织者叫韩邵,韩邵是元武八年的秀才(现在是元武十年)和戚三爷是同一届秀才,两人还是至交好友,去年戚三爷下水乡试,他觉得自己文才不过没去,韩邵的爹是个大地主在安平镇是数得上的人物,韩邵是家里独子,深受宠爱但是他为人豁达,广交好友无论家境,此次雅集他一共邀请了七八个人,戚三爷也收到了邀请但是最近正在闭关苦读中就没来,韩邵经常去戚家找戚三爷讨论文章所以对戚家三个小子也是认识的,看到他们三个立刻热情的邀请他们,三个人不好推脱再者出来逛逛的三个人本来也没有固定的想去的地方。
韩邵给大家介绍离悦三人“这是文远的三个侄子,望轩,望宇,望舒。”
“这几位都是你们三叔的同窗,县学的朋友。”韩邵和戚三爷考上秀才以后都在永平县上县学,安平镇和另三个镇一起归在永平县下,这四个镇的学子要到永平县考县试,再去安北府考府试和院试,都通过了才算是秀才。
离悦三人作为晚辈向其余人作揖,礼节到位让人挑不出错来。
“文远的学问好,都用不着来参加雅集,一心备考,想着乡试夺冠,想必他的侄子也差不到哪去吧。”说话的人是瘦高个子,颧骨有些凸出,细长眼,看面相不是个好相与的,衣着是细麻布,不算昂贵但是看得出家里也有些家底,他的语气酸的在场的人都能闻到,有的人听闻有些不赞同,有的则是看热闹。
韩邵心里有些不愉,他和戚文远关系好这是有目共睹的,这徐光宗和文远在县学里不对付他是知道的,此次雅集根本就没有邀请他,但是他和另一个中立的姚子涛一起来的他也不好拒绝,想着反正文远没来,没想到遇到了文远的侄子们,但是这徐光宗也不要脸为难人家小孩子。
戚望宇和戚望轩都十岁,戚望舒更是才八岁,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有的才启蒙好点的也就刚读到四书的第一本论语,徐光宗都已经是秀才了还为难人家刚启蒙的小孩子。
“望轩他们才多大,哪里谈的上学问,大家都照常,让他们三个小的旁听就行。”韩邵好心不像离悦三人出丑,要是他们三个丢了面他也不好和文远交代。
韩邵想做好人,可是有人可不领情“韩兄哪里的话,他们应该已经读书了,既然读书了这雅集也是可以参与的,正好咱们刚刚聊到这对子,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三个一起也试试刚刚这对子。”听徐光宗这话韩邵脸色有些难看,刚刚说的对子是他们县学的教谕下学时留的,自然有一定难度,他们这次雅集就讨论一下等着下次上学好回答。徐光宗竟然拿这个来为难三个孩子。
离悦算是看明白了,这个徐光宗和自家三叔不对付这是三叔不在为难他们三个小的呢,她见韩邵脸色不太好自然明白话说到这份上了再推辞不好。戚望轩和戚望宇两个人对视一眼心有灵犀的看向离悦,三个人里面虽然望轩最小但是他的学问最好,祖父总是夸赞现在只能看戚望舒的了。
“小子启蒙不长,若是对的不好还请各位海涵,小子献丑了。”离悦又向各位作了个揖才提步走向石桌,石桌上有一上联: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这是一个拆字联,出的巧妙有一定难度但是不算太难,就算没有离悦他们的到来这几个书生也能对出来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离悦略一思索开口道“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好,对的巧妙。”韩邵是真心叫好,刚刚还担心呢这就给自己一个大惊喜,另几个书生也眼睛一亮,有人已经提笔把离悦的下联写到了上联旁边。
戚望轩和戚望宇也都眼睛亮晶晶的看着离悦,活像两条大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