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61500000007

第7章 永乐大帝

(这段补在杀方孝儒前面)

还是应该再说朱允炆两句。

做事情要直接切入核心,解决问题的时候,你不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处理的,当初就是先对付最难的陈友谅,而朱允炆呢?是先对付周、岷、桂、齐诸王,这些都是旁枝末节,并不是重点。你要对付的重点是燕王朱棣,在调走他的护卫兵的时候先把他抓起来嘛,你管他是不是真的疯了。朱元璋对付功臣难道很简单?几个大案也都是先把主犯抓起来,尤其是蓝玉案,不是一下就控制住局面了吗?剩下的,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问题就解决了。以此来看朱允炆的政体,包括他所用的这些所谓饱读诗书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儒在内,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太,不,成,熟。不成熟这个特点,似乎也跟着明代别的需要敬天法祖的规则一样一直效法下去,朱允炆还是二十出头才登基,明代后面的皇帝有好几个都是十六七岁就做了皇帝,有的甚至只有八九岁,主少国疑,更不成熟。

回头再说一下朱元璋,他解决了封建社会以来可能会发生****的大部分隐患,但是对于他自己的子孙却下不了狠手,在继承和宗藩问题上很不完善,很不彻底。明代后来的大问题,尤其是继承问题,仅大的叛乱就有三次。朱棣这一次成功了,后两次没成功,至于别的****,在明朝来说,只能称为民变,不能称之为叛乱,包括最后的李自成、张献忠之类的,也不是以做皇帝为目的的叛乱。大的争议有大议礼和争国本两次,这让朝廷当时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争论皇位的正统与否上,尤其给越发腐败的明朝中后期的朝政雪上加霜。宗藩的问题开始还不严重,但是朱元璋肯定忽略了人数指数倍增的原理,到了最后宗藩人数增长到数十万人,宗藩的俸禄致使国家不堪重负。

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因此他对这个名份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考虑的尤其多。

首先是安全性,他恢复了原来被建文帝削掉的周、齐、代、岷那几个王位,然而这几位兄弟王爷的运气似乎也没有多好,没多久他们的官属和护卫就以不同的形式都被取消了,但只废兵权,不废王爵。还有起初半情半愿跟着朱棣举兵的宁王朱权,也重新做了安排,蒙古塞外多苦寒啊,换个好点的地方——南昌。南昌就在长江边上,交通方便,但是你要敢叛乱,从南京出兵走水路就三两天的时间,收拾你也很方便,后来的事情就是这么玩的。朱棣可以抢皇位,别的藩王当然也有可能会抢他的,朱棣的做法显然比朱允炆要聪明的多。即保证了这些王爷对他做皇帝没意见,又去除了他们拥兵的隐患。从此,这些王爷们由国家给钱,好吃好喝的供养着,但啥事也别干了,也不许干。例外的是,朱棣也象朱元璋一样相信自己的儿子们,给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保留了护卫。然后,对于那些反对他当皇帝的政敌实行了残酷镇压,不过这个镇压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发现这些人大部分是文人,国家已经承平,他们还是可以用的,而且他们也已经没什么政治立场好坚持的了,永乐皇帝很快就已经成了定局。

对于皇位的合法性,朱棣有自己的做法。原来不是因为朱允炆是嫡他是庶么?改了,史书上写着,朱棣也是马皇后生的,他也是嫡了。还有那个周王朱橚是跟他同母的弟弟,也改成马皇后生的。这样你朱允炆是嫡,我也是嫡,我是儿子,你是孙子,朱元璋的皇位当然应该传给我,你那个皇位,不算。所以当时人写史,就没有建文这个年号了,本来是建文多少年,都顺延成了洪武多少年。谁说这个世上只有亲妈才是真的,为了做皇帝,连亲妈都可以是假的。

在合理性上,朱棣做了很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首先,他继续老头子朱元璋对百姓生息的休养,鼓励百姓垦荒屯田。其次,他兴修水利,主要是治理运河。永乐元年,派夏原吉动员了十万民工疏浚吴淞江,这个工程仅用了一年多就解决了。这只是水利工程的开始,主要是运河。南方的产粮就大大优于北方,自元代以来,朝廷主要靠南方从海上往北方输送。虽然当时运河还是可以产生一点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战乱,过河漕运显得愈加艰难,所以只能靠海运。海上风浪大,航线也不稳定,翻船触礁什么的损失难免。朱棣先派工部尚书宋礼治理运河,宋礼主要是对会通河一带的疏通,发镇江、应天等处民工三十万,经二十旬(一旬是十天)就解决了会通河的难题。接替宋礼继续治河的是陈瑄,陈瑄主要解决的运河问题是淮南,他开凿清江浦,导管家湖的水至鸭陈口入淮。经过宋礼和陈瑄的治理,完全贯通了运河南北的通路。永乐十三年,明代开始了完全罢海运而使用漕运。

刚登基那会儿,来朝贺的外国使臣特别少。这其实不奇怪,本来就没有立国多少年嘛,外国人呆得又远,又没有全球新闻报导,能有几个知道你做了皇帝。但是朱棣感觉不舒服,也不幸福,于是就有了郑和下西洋。靖难之役的时候,太监堆里,很有几个是立了大功的,郑和就是其中一个,他原名马和,是个******教徒(******),朱棣皇帝给赐了个郑姓,就叫郑和。花钱下西洋也是有很多人反对的,郑和刚好要去圣城麦加朝觐,下西洋顺路,于是他就去了。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周边国家的使臣或者国王请到明朝来,让他们朝拜,并给予赏赐,以显示****上国的皇威。有的国王到了明朝以后就住着不走了,回家太远,不方便。甚至有的干脆死了就埋在明朝,反正在大明朝好吃好喝好招待,不用做事还可以拿点东西回家支援祖国,何乐而不为?就象现在非洲小国的国王,一边在发达国家打工,一边仍然当他的国王,两不耽误。永乐年间郑和一共下了六次西洋,最远的到达非洲西海岸,要是再远一点绕过好望角,就能到达欧洲了,那也许就比欧洲早两百多年进入大航海时代。可是明朝当时并没有多想开辟海上贸易航线,经商赚钱不是主要目的,大明王朝有得是钱。

在文治上,朱棣派解缙主持编修《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大规模的套书。解缙后来下场并不太好,这点有象历史上的汉武帝和司马迁,可惜《永乐大典》并没有象《史记》那样保留下来,这本书现在只存有很小的一部分,其余的部分都散失了。

在武功上,永乐皇帝朱棣是个好战的家伙,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打仗。从小跟着他爹和那些开国元勋打仗,当了亲王还打蒙古,靖难之役也一直都是亲自出征。到他做了皇帝,打仗这种事情是根本停不下来。

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当时的安南也是处于内乱时期,乱到最后,有一个叫黎季犛当上了安南的王。然后黎季犛改姓胡,禅位给了次子胡汉苍,明朝也封了胡汉苍为安南国王。安南失败的势力陈氏后人来到明朝,向朱棣汇报说胡季犛其实是篡了他们陈氏的王位。于是朱棣派李锜去调查,胡季犛害怕被发觉,派人追杀李锜,李锜逃回明朝就报告了朱棣。愤怒的朱棣发兵三十万征安南,明朝在不断增兵以后,以过数年的战争终于以武力征服了安南,设立了布政使司。之后,虽然也向安南输入文化,重用安南人统治安南,但是安南人的反抗从来不曾间断,有时还发展成大战,直到朱棣去世以后,明朝不得不宣布退兵,放弃安南。安南又宣告独立了。这跟早些年美国人打伊拉克很相象,美国人还可以说是为了获得石油的利益,明朝征安南实在不知道为了什么,纯属是过分介入他国内政,没事找事做。

明朝永乐八年、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分别五次征蒙古。这五次征蒙古,除了永乐十二年那次鞑靼人跑没影了,结果把瓦剌人暴打了一顿,其他都是针对鞑靼人。五次征讨都因为粮草不足达不到理想的战果,但还是取得巨大的成就,建立了奴儿干都司,其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后来,在奴儿干都司这个地方,鞑靼人兴起了一个少数民族——女真族,这个民族统一了整个奴儿干都司地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政权。北平行都司及朵颜三卫等地方,是朱元璋征服的,后来的蒙古共主林丹汗,黄金帐族——成吉思汗的后裔迁牧到这里。女真政权从这里赶走了蒙古人,并最后吞并了整个蒙古领土,接着又吞并了整个大明王朝,这就是奴尔哈赤建立的清朝。

永乐四年,朱棣下旨按南京城的规模开始兴建北平城,永乐七年,在北平郊外修建自己的陵寝(皇帝的墓),可见朱棣的心里,是早就想迁都了。刚开始提出迁都的时候,大家都反对,好好的,搬什么搬哪,搬家哪那么容易,搬都城更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麻烦大了去了。有的大臣奏请把北平这个“龙兴”之地也象朱元璋的凤阳一样,作为陪都。但是朱棣不干,他就想着迁都北平,南京这个地方怎么说呢,你说他从十七岁就之国北平,在北平呆的习惯也好;或者说他怕建文帝的鬼魂找他算账也好,反正南京他是呆着不踏实。兴建北京城,据说找材料就花了十几年,那些石头啊,木头啊特别不容易,现在去北京长陵——朱棣的陵寝,仅看看陵恩殿里那六十根巨大的金丝楠木柱子,就已经足够震撼了。前些年北京下大雨,当年所建北京城的范围以内全部没有积水,六百年了,北京城还是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到了永乐十四年,朱棣再提迁都的事情,仍然有很多人反对,这些人不是被杀头,就是被罢官。然后就没人敢反对迁都了,没人反对,那就搬家吧。永乐十八年,以南京为陪都,又把北平改名为北京,终于迁都了。迁都没几年,永乐皇帝朱棣死后,洪熙皇帝一度还想还都南京,但因为他在位仅仅十个月,所以还都的方案到了宣德皇帝暂缓执行,这一缓就永远不再迁都了,明朝定都北京。

北京是不是比南京更适合作为首都,确实不好说。有一种说法,永乐皇帝迁都是因为“天子御国门”,查了好几本明朝当代人写的史,也没看到谁敢写这句话。北京当时也确实不是国门,北京城外有蓟、辽、宣、大四个军镇,这四镇外还有长城,长城外有北平行都司,北平行都司外还有奴尔干都司,离国门远了去了。只能说,皇帝到国门比较近的地方,好指挥对外战争。但是后来,在丢失了大片领土之后,北京城因为靠近长城边上,变成了国门。而且人家是直接迈进这个国门,首先收拾了明朝首都,然后才逐步打下了明朝大片的江山,御国门御成这德行,实在不理解这个丢人的口号喊半天有个什么劲。

纵观朱棣在位所做的功绩,除了极少的一部分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大部分的功绩,都是花钱赚吆喝的买卖,花国家的资源以成就他个人的功业。仔细想想就明白,这家伙又在翻历史书照抄了。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逼得李渊不得不把皇位传给他,这个过程跟他逼死自己的亲侄子抢了皇位可谓异曲同工。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后就取得了很大的政绩,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名头,充分证明了唐朝那时候,由他李世民来当皇帝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永乐皇帝也需要政绩来证明自己做皇帝的合理性,最最能证明他理所应当做皇帝的理由,当然就是象修运河,修长城,六下西洋,迁都北京,修纂永乐大典,征安南,五征蒙古这样实际的功绩。可人家李世民当初是有苦衷的,不杀兄弟,兄弟就会杀他,他不做皇帝会死。朱棣不做皇帝是不会死的,低个头配合朱允炆削藩交出兵权,搞不好还落得一个好名声的,结果朱棣抢皇位却是有动机,有阴谋的。而且李世民也确实首先是真心实意为国为民着想,才建就了后来的一番功业。为了成佛而普渡众生,还是因为普渡众生而成佛,这中间所做的事情看起来相差不多,但实际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朱棣成不了佛,在历史上的名声,达不到唐太宗的境界。

同类推荐
  • 大金天子

    大金天子

    金、宋对抗之际,大金海陵王武功盖世,南宋名将辈出,西夏左右逢源,完颜雍身为金国皇室,本不具有帝王之心,为了自保,而走向霸主之路!
  • 氧气诗经

    氧气诗经

    白马非马,黑牛非牛,爱情不是情,诗经不是诗。
  • 穆星传

    穆星传

    他原本是个书呆子,在偶遇一个妓女后,经历了奇怪的事,却变得不呆了。他为救那个女人,却惹了一场惊天大案,给他的家族带来了灾难。他和他的家族能否摆脱灾难?他和妓女的感情有结果吗?请看书呆子和妓女的故事。
  • 三国创业

    三国创业

    “关羽,哎,武圣,武圣,我这里有大运摩托车队三万人,你带着先去印度,对,就是华夏西南以西那里。先试试行不行,不行我再派坦克队支援你!”“曹操,曹操,操!阿瞒!东边的扶桑交给你了,那里妹子都很开放呦~”“呦~小乔妹子,嘿嘿,我这里有上好的丰胸药,实在不行,这里还有我家祖传的十八乱摸手了,效果包你满意!”“哎!哎!香香你别生气啊,我和小乔妹妹闹着玩呢,真是闹着玩呢!”刘修很忙,自从他得到从天而降的手镯之后,从此便拥有了一场浩大的三国。现实创业很难?那就去三国吧!
  • 晚明风雨

    晚明风雨

    明朝末年,当中华民族遭遇甲申之耻的时候,,而远隔万里的英国,伟大的政治家克伦威尔正领导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东西方的差距也由此拉开。现代青年周泽普来到明末,为了不让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重演。决定要做中华民族的克伦威尔,,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中华日不落帝国。
热门推荐
  • 谁要和这个矮子谈恋爱啊

    谁要和这个矮子谈恋爱啊

    那是他和她的恋爱故事,也是她和他的恋爱物语,更是他们和她们的青春。最强的情侣们将在这里书写属于他/她们的感情。
  • 腹黑才女:竹深落影

    腹黑才女:竹深落影

    当皇要废后立新后,当她被赶入冷宫,当一切矛头指向她,她却说:你们都不信我?!便饮下鸠毒,她的死没有获得皇的原谅,反倒和新后对她冷嘲热讽她发誓,若有来生,定不认识皇,定不与新后为友,定不进宫,上天眷顾,时间忆到8年前,复仇成了她唯一的目标,决不成为废后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萌萌的爱

    萌萌的爱

    爱是什么,爱是即使为对方去死,也无怨无悔
  • 丫头等等朕

    丫头等等朕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对夫妻见面。。。。相看两厌。某亦:“丫头,你看朕帅不帅?”念念【淡定的甩个白眼】:“你能很帅。”没等那人狂笑,念念又道:“母猪都能开飞机。”某人一脸黑线。。。。。。。
  • 坏的童话

    坏的童话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江朵朵遇见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邂逅。然而当妈妈郁郁而终后,一切变了。在她这个没有结局的童话里,在黑暗和阴谋下,她能找到快乐吗?
  • 听见蝉鸣

    听见蝉鸣

    全职高手原作基础上的耽美同人,传统意义上的耽美同人小说。CP:于锋X邹远故事开始于一架从G市飞往K市的航班落地的那一瞬间…
  • 一代大儒

    一代大儒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这是一个浩然正气与天地灵气并存的世界。三千年前,春秋诸圣破碎虚空降临,传下养气之法,百家学说。三千年后,士族把持国家,皇族就是天下最大的士族。武痴秦长生穿越而来,一头扎进这斑斓世界。从士林到武林,从江湖到庙堂……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天之骄子,绝色佳人……无论落魄还是辉煌,秦长生始终口含正气,坦荡天地,顶着万千风刀雨剑一步步前行,谱下一代大儒的人生传奇。ps1:“儒”泛指学者,读书人;“大儒”则有两种意思,一是儒学大师,二是泛指学问渊博的人,本书“大儒”的意思是第二种。Ps2: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收藏与关注。
  •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夺嫡带上猫

    夺嫡带上猫

    朕能登基为帝,此猫功不可没,夺嫡请带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