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61500000010

第10章 英代宪孝

北京保卫战

朱祁镇被捕以后,也先也不杀他,皇帝嘛,留着当然比杀了更有用,最不济也能骗点银子。朱祁镇也让一起被俘的袁彬给明朝写信,消息传到京城,宫里的太后和皇后慌忙打点很多金银珠宝送到蒙古,想赎回皇帝,朝堂上也乱成一团。到了第三天,皇太后孙氏命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1]监国,召集众臣议战守之策。满朝百官听到消息,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只知道哭。翰林侍讲徐珵[chéng]跳了出来,什么星象啊,历数啊说了一通,然后说明朝天命已去,咱们南迁吧。对呀,永乐皇帝迁都的时候,南京名义上还是首都,北京只是暂时的,现在迁回去,不是挺好么?徐珵自己,早就意识到北京可能有危险,把家眷都送回苏州老家了。

有一个人反对,严重反对。谁呢,于谦。于谦大声说道,“言南迁都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南宋渡事乎?”[2]于谦坚决的态度得到内阁学士陈循、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的支持,徐珵不敢再说,被赶了出去。在很多官员的坚决主战的激励下,朱祁钰和皇太后也下决心抗战到底,并把战守的重任托付给于谦。

于谦临危受命,眼下最紧张的问题就是北京城可以被瓦剌进攻,而明朝黄河以北的军队全部被朱祁镇败光了。第二天,于谦即上疏请调两京及河南备操军,这是离北京最近的明朝军队,虽然只是预备役;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这是针对倭寇的现役部队;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这部分军队其实长年没有操练,实际都沦为搬运工了;还有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兵,这是客军,浙兵和南京的部队经运河进京也比较快。只要在北京周围还能够算是兵的,全部召来。

兵有了,还有一个难题,通州。通州就在北京城东十里的地方,比北京小的多,每年运往太仓的税粮、漕粮大部分就屯在通州,通州的积粮此时有数百万石,这可不能留给瓦剌军。北京如果危险,通州更危险。怎么办?

搬!根据应天巡抚周忱的建议,于谦向朱祁钰请调顺天府五百辆大车,凡是运粮二十石的,给运费一两银子,银子很值钱的哦。凡在京的部队,每人给布两匹以外,再发半年的军粮,自己去搬;凡进京的部队,每人给银一两,布两匹,也是从通州搬了粮再进京。

八月二十一日,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没两天,又出事了。朱祁钰午门听政的时候,右都御史陈镒要求惩办战败元凶王振误国之罪,刚刚接管朝政的朱祁钰一下子不敢明确回答,群臣也都跟着趴在地上哭着请求,要将王振灭族。王振的走狗,锦衣卫指挥马顺居然还敢出来,厉声想把这些官员骂走。给事中王竑当场扯住他的头发,咬住他的脸上,一边还骂,“你这奸党,罪大恶极,应当杀了,今天还敢这样。”[2]群臣一哄而上,一下子把马顺给打死了。朱祁钰吓坏了,想躲,王竑率群臣紧追,想干什么?王振还有走狗啊,毛贵和王长随,还要追究。朱祁钰就把这两扔出去,又被当场打死。这是虽然是午门,可也是朝堂啊,而且正是朝政的时候,打死人虽然很表现自己的正义和决心,但是这几个人虽然该死,却没有经过法司定刑,这些群情激奋的满朝大臣们一下子成了杀人凶手。大家都乱了,有一个人出来了。还是于谦,于谦推开众人走到前面,拦住朱祁钰,请他宣布:“马顺等人罪有应得,打死这几个人的官员都不追究。”立刻给这个事情当场定性。然后,事件才进入正常的轨道,朱祁钰又下令把王山(王振的侄子)绑赴刑场凌迟处死,斩王振全家。这就是大将风范,临危而不乱。当时的局面,大家都情绪激动,而且事起仓促之间,谁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有于谦能保持冷静,并能立刻想到办法,挺身而出,稳住局面。这事情连尚书王直都很佩服,散班走出左掖门的时候,握着于谦的手说:“国家真正需要仰赖您这样的人,今天的事情,就算有一百个王直又能做得了什么。”

九月一日,朱祁钰登基做了皇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不再是监国了。

瓦剌军真的来了。正统十四年十月初一,脱脱不花和也先拎着朱祁镇,率军到了大同,对大同守将郭登说,“我把你们的皇帝还给你吧。“郭登说,“不用,我们家又有一个皇帝了,这个旧的皇帝不着急。”一听这话,也先就知道,明朝早有准备了,就不攻大同,绕道紫荆关,直接进军北京,其它各路瓦剌军也纷纷从长城沿线破关大举入侵。郭登立刻将瓦剌进犯的战况向朝廷报告,接到郭登的战报,京师戒严。北京城的总兵石亨提议,咱们不打他,就躲在北京城里,北京城是天下第一坚城,瓦剌军又能怎样?于谦坚决不同意,敌人这么嚣张,不打他,更张狂。于谦调兵十二万出城迎战,他规定,有盔甲不出战者,斩!主将不顾军先撤退的,斩!军士不顾主将撤退的,斩!他自己也披上战甲,身先士卒,示以必死的决心。全北京城士气高涨,准备迎击瓦剌军。

初九日,瓦剌军攻破紫荆关,守将孙祥、韩清战死。十一日,瓦剌军进抵北京城下,又把朱祁镇拎出来了。给银子,派个大臣把皇帝接回去吧。朱祁钰动摇了,派人问于谦。于谦说,今天我只知道打仗,其它什么都不需要问。就是嘛,这时候还叽叽歪歪的磨叽什么呢,什么都是假的,都不过是幌子,只有打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十三日,两军会战于德胜门,于谦先派石亨埋伏在道路两旁的民房里,然后再派一支轻骑吸引敌军。瓦剌军果然上当了,一万多部队冲入包围圈,石亨的部队一下子冲出来,火器弓箭招呼。也先的弟弟平章勃罗卯那孩,素有“铁元帅”之称,在此战被火炮击毙。瓦剌军转攻北直门,守将孙镗率军奋战。趁敌军稍退的时候,孙镗追击。瓦剌军继续向北直门增兵,把追击的孙镗团团围住。孙镗不敌,败退。明将高礼、毛福寿一路军,石亨另一路军也前来助战。瓦剌军三面受敌,被迫撤退。德胜门和北直门都攻不下,在北京城下,也先战败了。

胜利后的明军立刻修正在战斗中的问题,重新进行了部署。瓦剌军在德胜门和西直门失败后,又组织进攻彰义门。明军利用火器和弓箭强力打压瓦剌军攻城的前锋部队,挫败了敌军的攻势,但是有数百骑兵明军冲出争功,冲乱了阵营。瓦剌军趁机反击,明军败回,被追击至土城一带。土城的百姓们也加入战斗,王竑、毛福寿也率军赶来支援,瓦剌军支撑不住,只得再次败走。

另外一路的瓦剌军,率五万人攻居庸关,因为天气冷,守将罗通汲水灌城,弄了一个冰城,瓦剌军攻了好几次,都没结果,反而被罗通派兵出来冲杀了几次,砍走了无数的人头。

北京不是土木堡,也先终于明白北京这个仗是打不下去了,于十五日率军北归。撤退的时候,于谦又炮轰瓦剌营帐,又被死了一万余人。在焚毁了明皇帝长、献、景三陵寝殿和供器后,也先带着朱祁镇经紫荆关回到关外。也先撤退以后,关内还残留不少小股瓦剌军,于谦派杨洪、孙镗、范广等追击,俘虏了很多残余的瓦剌军,并解放了被掳百姓万余人。军队士气高涨,各地百姓也纷纷组织反抗瓦剌军。到十一月初八,北京解严,北京保卫战胜利了。

纵观明朝前后两场战役,战争的结果并不取决于双方的兵力多寡,英宗率领五十万大军,实际兵力至少二十五万以上,面对的仅仅是两万的瓦剌骑兵。于谦在北京主战场的兵力仅有十二万,兵数并不比几路瓦剌军多多少,而且还都不是明朝正规军。可见战争的胜负主要取决将帅的信念,以及民心士气。

战争刚刚结束,战后的国家四处断壁残垣,亟待恢复。可是,在战争中,那些什么事情也不会干的大臣们,这会儿倒开始活跃了,他们忌妒于谦的功赏,开始刻意贬低就是保卫战的战绩,甚至四处罗织罪名弹劾于谦。王振的余党,也企图反扑,称杀马顺等人是贼臣。这些人哪,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们,如果没有于谦,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没有于谦,他们又会落得什么下场?好在景泰帝朱祁钰还算明事理,最终在于谦据理力争之下,把这事情平息了下去。武将们则觉得,北京打了胜仗,他们有理由留在北京升官发财,不想去边远的边关镇守。紫荆、倒马等重要的关隘,直到瓦剌军退后一个月,仍然没有驻兵愿意前去。还是于谦,在与叶盛等人的极力推动下,朱祁钰终于决定整饬边防。

明朝一共有三位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但很可惜都是昙花一现,于谦就是其中的第一位。朱元璋为了预防军队的隐患,有意识的在军事制度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随后的发展,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每况愈下。最早的时候,是朱元璋设立五军府,所有的兵都归五军府管辖,到了永乐年间,朱棣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御,增加了三千营和神机营,和原来的五军营,称之为三大营。这些三大营的兵,其实都是全国各地五军府各地的兵,有事的时候征调而来,没事的时候又要再散还各府,所以久而久之,都不怎么操练。蒙古也先逐步强大的这些年,京师经常有战争预警的事情发生,所以这些兵更是赖在京师,不回各府操练,军队变得越来越失去战斗力。而且,积聚在京师的三大营,各自有自己的总兵提督,到了临战的时候,十分不方便统一指挥。

北京保卫战后,于谦深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强调平时对士兵的操练。于是,他在战后创建了团营法,从三大营中选出十万人,分成五营操练,以五十人为队,每两队一百人设一个领队官,每一千人设一个把总,每五千人设一个都指挥。试行了一年,感觉很不错,又请兵五万,再设五营,于前面的五营一起,称为十团营。可以看得出来,这已经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军事系统了,军队不再是临时凑集,而是平时训练保持战斗力。十团营到了弘治年间,又增加到十二团营;正德年间,增设了东、西两个官厅;到了嘉靖年间,严嵩建议特设戎政府,辖制京师内外所有的士兵,由仇鸾统领。仇鸾被杀以后,团营法又恢复到原来的三大营的体制。

[1]朱祁钰是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也是英宗唯一的弟弟,朱瞻基的贤妃吴氏生,时年二十二岁。

[2]指宋朝南渡以后,丢失了黄河以北半壁江山。

[3]《明史》卷170《于谦传》,“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

同类推荐
  • 大宋千娇

    大宋千娇

    不是他不懂风花雪月,不是他不识倾国倾城,不是他不知花能解语,不是他不爱天香国色,只是这一世,他只想做一只闲云野鹤。可是身在草泽的他,胸中却怀家国,人道生命几何,江山几何,今世的他会如何选择得失?
  • 大荷兰帝国

    大荷兰帝国

    荷兰,一个驰骋海上的民族,它的殖民地曾遍布世界各地,无数的财富流入了这个帝国,欧洲的君主为之闻风丧胆,却在18世纪屡遭失败,最终龟缩于北海一角,默然注视着欧陆各国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一个少年遥望着天空,发出了一声怒吼‘不,我决不让这一切发生’他能改变这似乎无法逃脱的宿命吗?
  • 无畏三国

    无畏三国

    看一穿越高中生怎么颠覆三国!热血,励志,轻松加愉快,玩转三国!
  •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

    这是一个三国乱世,在这个时代英雄辈出,枭雄林立,看主角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上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此书为架空历史,可以理解为异界的三国,而这个三国却又和我们的三国如此相似。。。。
  • 历史典籍(中国文化史丛书)

    历史典籍(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玩命徒

    玩命徒

    这是一个续命的游戏,这是一个能够改变人一生的游戏,是一个实现快意恩仇的游戏,也是一个残酷可怕的游戏,这里就是生存游戏。我们是玩命之徒,真的拿命在玩的游戏
  • 逆天狂妃,别太很拽!..

    逆天狂妃,别太很拽!..

    她,生活在黑暗中没有光明的人,做一个只知道听命行事的机器人不知冷暖情何物,最终带着怨恨死去。一朝穿越,堂堂将军府七小姐任人宰割欺凌废物、辱骂玩弄种种屈辱去一再忍让,最终白发人送黑发人。当她醒来遇佛杀佛、遇神神、遇人杀人遇鬼让他湮灭,欺我者我灭他全族。傲视天下、唯我独尊。他,绝世强者,腹黑无限,冷血无情霸道只对她热情如火、唯命是从、呵护备至、宠她入骨。风起云涌看才子佳人如何颠覆天下,傲视群雄!
  • 倾情于我

    倾情于我

    什么,这个王爷不但好色,还整日待在妓院?等等。既然选我做王妃?看我怎么收拾你!
  • 我家仓鼠很傲娇

    我家仓鼠很傲娇

    仓鼠很萌——这是林雨汐听懂仓鼠说话之前的想法仓鼠什么的最讨厌了!——这是林雨汐听懂仓鼠说话后的想法如果有一天,你听懂仓鼠说话了,并且只有你听得懂,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听懂仓鼠说话了,但仓鼠天天损你,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仓鼠智商比你还高,你该怎么办?“臭嘟!我炖了你!”
  • 冷血公主与腹黑国王

    冷血公主与腹黑国王

    十年前的一次计划,让5岁的小公主从温柔可爱演变成了心狠手辣,她誓死10年后归来报仇。他,万人之上,仅仅7岁便成为了一国的国王。她与他10年前相遇分离,十年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七号当铺

    七号当铺

    当一个平凡的少年在都市生活的压力下是继续被压迫还是反抗命运的不公?赵狱一个平凡又不甘的少年渴望权利,金钱!
  • 希望:鲁迅散文

    希望:鲁迅散文

    鲁迅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散文,是民族的灵魂。本书是鲁迅散文的精选集,是从《野草》《朝花夕拾》和《夜记杂感》三个部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有思想而又最有温情散文。选编者钱理群、王得后是鲁迅研究界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 (中国话),调动得(极难凋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 环锁春秋

    环锁春秋

    仇恨与冰冷的人生,只因一次出手相助全然改变了。硬挤进生命的阳光,将心中的黑暗尽数驱散。当相诺相随天涯的俩人在遇到仇恨、权利、名望、宝藏、绝学、婚约重重阻挠时,是相弃相怨,还是相守相恋?环锁春秋,环你一世风华,锁你一生温柔。
  • 画江湖

    画江湖

    常言道,江湖,是一个腥风血雨的地方。在那里,有满怀正义的勇士,也有冷血的杀手,更有阴险狡诈的小人,形形色色的人物,交错复杂的背景,让人捉摸不透,防不胜防。而我们的故事,会从那里开始...一个我们想知,又最不想知的地方。
  • 一晗一笑一倾城

    一晗一笑一倾城

    当高高在上的公主沦为落魄少女,遇上了外冷内热的小鹿,擦出爱情的火花时,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呢?一起来到书中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