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5300000025

第25章 大明王朝全面解读(2)

张士诚统治的地方,物产丰富,既盛产粮食鱼盐,又有蚕桑之利,在当时的割据政权中实力最为雄厚。但他目光短浅,无远大抱负,不但没有利用吴地人口众多、百姓富足的有利条件,反而奢侈放纵,懒于过问政事。将领们也傲慢起来,不听从命令,每当有战事,就假托生病,索要到官爵田地府宅后才出兵。到了军中,整天歌舞娱乐,不把军务放在心上,即使大败而归,张士诚也不问罪,一概赦免。大周政权就这样在泛日泛夜的嬉游玩乐中被朱元璋消灭,张士诚也落得个上吊自杀的下场。

方国珍在元末割据于何地

方国珍(1319~1374),名珍,字国珍,又字谷珍,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是元末割据浙东的武装首领。

方国珍兄弟五人都是以当佃农和贩私盐为生。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黄岩人蔡乱头起兵反元。而方国珍的仇家陈氏趁机诬告他与蔡乱头勾通,在官府的追捕下,他杀掉仇家,与兄弟们逃人海中,十几天内就聚集了数千人。他们劫夺官府的海运漕粮,屡屡打败元军和乡兵,威胁到元朝在东南沿海的统治。元朝廷下令江浙行省发兵征讨,而方国珍在俘虏了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后,向朝廷上表请降。不久,再次反叛,又在活捉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后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方国珍也脱离元朝廷,占据浙江东南一带。十三年,他派人至京城贿赂权贵,在接受了朝廷的徽州路治中的官职之后,仍然横行海上。十六年,朝廷又授予他海道漕运万户的官职。十七年,升任江浙行省参政,奉命讨伐张士诚,并在昆山(今江苏昆山)打败张士诚的军队。

张土诚降元后,方国珍罢兵,以台(今属浙江)、温(今浙江温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三府为根据地,与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割据江南数省。

明玉珍建立的大夏政权是怎样覆灭的

明玉珍(1331~1366),随州(今湖北随县)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夏政权的创建者。本姓曼,后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在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中纠集千余人结寨自保,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投归徐寿辉,任统兵元帅。十七年,奉徐寿辉命攻打四川,后被任命为四川行省参政。陈友谅杀害徐寿辉后,明玉珍即与陈友谅决裂。二十一年攻下成都,自立为陇蜀王,尽有川蜀之地,接着又进一步南征北讨,东进西击。二十三年,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初期制定的战略是“北出汉中,东下荆、楚”。后出兵不利,遂采取保境自守之策。二十六年,明玉珍病故,病危时告谕臣下说:“西蜀险要坚固,如果能齐心协力,辅佐即位的太子,就可以自守。不然,以后的事就不是我能够预知的了。”

明玉珍死后,年仅十岁的太子明升即位,改元开熙,其母彭氏被尊为皇太后,主持国政。大臣多为明玉珍旧将,恃功自傲,互相猜忌争斗,不肯相互忍让。万胜、张文炳等宿将均死于自相残杀。大权旁落大臣之手,国势衰微不振。东线的朱元璋则日益兴盛,占领了南方的大部分土地,又北上中原,攻克元大都。洪武二年(1369)冬,朱元璋派人招降,明升不从。第二年,朱元璋借道征讨云南,明升没有同意。四年正月,朱元璋命汤和、廖永忠等率舟师由东路,傅友德等率步骑由北路取蜀。明升听信大臣,以为依恃天险可以自保。但明军一路攻城略地,势不可挡。明升走投无路,反绑双手,口衔玉璧,用车子拉着棺材,和母亲彭氏及一应官员到军门投降。至此,明玉珍建立的大夏政权灭亡。

明朝是如何平定山西、陕西的

明朝建国之初,中原、江南和闽广等地虽已归明政府管辖,但四川仍由明升的夏政权统治,云南为元朝的残余势力梁王控制,东北有纳哈出屯驻,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也被一批地主武装割据,元顺帝虽已从大都(今北京)退至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但还保持着完整的政府机构,具有一定的军事力量。面对这种形势,朱元璋建国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继续完成统一大业。

徐达在攻克元大都后,就率师西征山西和陕西。元顺帝逃向上都时,命令驻扎在山西的扩廓帖木儿率兵出雁门关,由保安州(今河北涿鹿)经居庸关去攻打北平(今北京)。徐达得知后,并不回救北平,而是乘扩廓帖木儿率师远出的机会,迅速进军攻打其老巢太原(今山西太原)。已经率兵到保安州的扩廓帖木儿听说后,立即回救太原,半路上遭到徐达所率明军的夜袭。扩廓大败,仅带领着十八名亲随骑兵逃到大同(今山西大同),后又逃到甘肃。

洪武二年(1369)二月,徐达派副将军常遇春、冯胜过黄河攻打陕西。三月,徐达亲自率军攻占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后来明朝改奉元为西安府。常遇春、冯胜等又率大军自西安(今陕西西安)进攻凤翔(今陕西凤翔),李思齐率部下十余万人向西逃奔临洮(今甘肃临洮)。冯胜跟踪追击,李思齐投降,明朝设立临洮卫。同时,徐达也率军进抵巩昌(今甘肃陇西)。

至此,山西、陕西地区大部分平定,明政府于洪武二年四月置陕西、山西两行省,以中书参政汪广洋为陕西参政,御史中丞杨宪为山西参政。

明朝是如何攻占四川的

北方形势稳定后,明朝就着手消灭盘踞在四川的夏政权。那时,明玉珍已死,其子明升继位。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派兵分南北两路向四川进军。南路由汤和、周德兴、廖永忠率领京城的卫戍部队和荆、湘地区的水军,由长江瞿塘峡进军攻打重庆(今重庆);北路由傅友德、顾时、何文辉率领河南、陕西的军队,由陕、甘一带进攻成都(今四川成都)。

面对大军压境,夏政权的君臣们惊惶失措,有的主战,有的主降。太尉吴友仁认为蜀地“襟山带江”,有天险可恃,可以自保,不如对外交好而对内做好战备。明升听从了他的意见,就一方面和朱元璋通使修好,一方面派莫仁寿用铁索横截瞿塘峡口以阻明军,后来又不断增兵,扼守瞿塘峡。

汤和率领的南路军到达夔州(今重庆奉节)后,多次进攻瞿塘,都被夏兵阻击而失利,只得退守归州(今湖北秭归)。傅友德率领的北路军则进展顺利,连破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州(今甘肃文县)、绵州(今四川绵阳)等地。为了鼓励南路军士气,瓦解夏军斗志,他们在数千块木牌上写上明军攻克阶州、文州、绵州等地的日期后投到江中,木牌顺流而下,守重庆的夏军看到之后,果然斗志懈怠。汤和率领的南路军,在大溪口屯兵三月,不能前进。朱元璋督促其进军,廖永忠挑选了数百精兵,抬着小舟翻山越关,到达夏军的上游,再乘船顺流而下。明军上下夹击,攻入夔州,突破了瞿塘天险。然后,汤和率骑兵,廖永忠率水军,继续进军,相约于重庆会面。六月十八日,廖永忠率领的水军抵达铜锣峡(在今重庆和涪陵之间)。明升十分害怕,右丞相刘仁劝他逃奔成都,明升的母亲彭氏说:“眼下形势已经这样,即使去了成都,也不过是延长早晚之间的性命而已,有什么用呢?不如早点投降。”六月二十二日,汤和到重庆,接受了明升的投降。七月初十,傅友德率军包围成都,守将戴寿听说明升已投降,就率领下属也归顺了。

此后,汤和、傅友德率领的两路明军势如破竹,顺利攻下了其他州县,平定了四川。

明太祖是怎样攻克大都的

明太祖朱元璋的统一战争,是以扫平群雄开始,以北伐中原、攻下元大都(今北京)结束的。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至二十七年,太祖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政权。除了四川明玉珍的夏政权和广东的何真两个小割据势力以外,南方的大片土地全在太祖的掌握之中。二十七年十月,太祖命徐达、常遇春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由淮河流域进入河北,开始了夺取中原的北伐。

对于北伐的进军路线和战略部署,太祖作了谨慎全面的筹划,最后确定了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略:“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以后的北伐战争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方案实行的。

第二年二月,北伐军平定了山东,接着分兵两路,水路并进,夺取河南,先后攻克归德(今河南商丘)、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汴梁(今河南开封)等地。四月,元朝梁王阿鲁温投降,河南平定。冯胜等人又率军攻克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今陕西潼关),阻断了驻扎在关陇地区的元朝大将李思齐、张思道等人与元朝廷的联系。至此,元大都已失去了屏障和外援,陷入弧形的包围之中。五月,太祖亲自到汴梁督战,部署进攻大都的战役。闰七月,徐达、常遇春从汴梁率军北上,攻克临清(今山东临清),不久又攻克德州(今山东德州)。二十七日,攻克通州(今北京通州),迫近大都。元顺帝闻报大惊,在夜里带领后妃太子仓皇逃往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八月二日,北伐大军攻克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大明律》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太祖朱元璋即位后,为维护清正廉洁的朝廷形象,决心约束官员,整顿吏治,这就要求有法律上的保证。

早在吴元年(1367),左丞相李善长就在太祖的授意下开始了法律的制定,至年底,以唐律为蓝本的法律条文初步编成,共计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朱元璋担心普通百姓不能理解,就命大理卿周桢等人将所定律令中凡是与民间事务有关的条文,都分类编辑成册,解释其意义,颁发给各地官府,称为《律令直解》。

后来,太祖觉得这套法律的制定不够完善,就下令继续修订。至洪武六年(1373)夏天,刊行《律令宪纲》,颁发给各布政使司。这年的闰十一月,太祖又命刑部尚书刘惟谦详细制定《大明律》。刘惟谦每上奏一篇,太祖就叫人张贴在两边走廊,亲自加以裁夺。七年二月修订成功后,颁行天下。《大明律》的篇目条文完全以唐律为准,共计六百零六条,分为三十卷。

从吴元年到洪武六年,经过前后七年的反复修订,基本上完成了明律的制定。后来在实施过程中对一些律条又有增损,因此,洪武二十二年(1389),刑部又奏请更订了一次,把增加的条文按类附人《大明律》重新编排,直到三十年才正式颁布。

《大明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虽以唐律为蓝本,但简于唐律而严于宋律。《大明律》被太祖视为维护明王朝长治久安的法宝,所以在《祖训》中命令后代子孙“一字不可改易”。

《大诰》三编是什么文献

《大诰》三编是指太祖洪武年间颁行的解释《大明律》的法律文献,包括《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

《大明律》的法律规定尽管十分详细,但毕竟不可能将复杂的社会生活囊括无遗。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太祖下令汇集官吏与百姓的“犯罪”事例来解释律条,称为《大诰》。洪武十八年(1385),朝廷正式颁行《大诰》,其中的条目共有十条:包揽他人赋税以代纳渔利,经中人交付钱财以暂保安稳,将田粮诡寄别处瞒税,遍读经书而不懂事物,将田地分派到他人名下或荒弃田地,凭执法之便干坏事,伪造通行证偷盗军需,黥面刺字的囚徒潜逃在外,官吏长途押解罪犯受贿宽纵囚犯,天下士大夫不为人君效劳。罪行严重的要抄家没收财产。第二年又颁行《大诰续编》、《三编》。太祖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并规定如果家里原有《大诰》的,一旦犯罪,即可减一等判刑,没有的就要加一等判刑。还将《大诰》三编颁发到全国各级学校作为教材,令老师给学生讲授,以期让人们从小就知道遵守法律。教授三年之后,老师就可以率领学生到礼部去背诵,朝廷视其背诵内容的多少来加以赏赐。三十年,天下诵读《大诰》的师生到京城朝见的多达十几万人,太祖都赐给了钱物。

明太祖是怎样整顿吏治的

太祖在建立明王朝之后,为了避免出现元末时期贪官污吏横行的局面,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整顿吏治。

太祖详细地制定出考核的办法,无论朝官地方官员,根据官职高低,分别规定了考核的时间和内容,并由吏部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结果分为称职、平常和不称职三种,对不称职的官员予以罢免,约束极为严格。

此外,太祖还用严刑峻法对贪官污吏进行惩治。官吏因枉法而贪赃的,一概发往北方边地充军。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就斩首示众,还要剥皮后塞上草。太祖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处所,叫做“皮场庙”。贪官被押到这里,被剥下人皮,塞上稻草。在官府的办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触目惊心,有所警惕。此外还有挑筋、剁指、刖足、断手、刑膑、钩肠、去势等酷刑。就连官吏因公事乘坐官家的牲口、车船,携带私人物品超过规定重量的,也要处刑。

太祖执法非常严厉,驸马都尉欧阳伦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因为贩运私茶触犯刑律,即被太祖赐死。开国功臣汤和的姑夫席某隐瞒了在常州的田产以逃避交税。朱元璋说:“席某仗着汤和的权力,不畏惧法律,所以才敢这样。”常遇春拼命为他求情,太祖都不听,还是把席某杀了。对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官吏,除去平常的零星打击,还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清洗,典型的就是洪武十五年(1382)的空印案和十八年的郭桓案。

太祖以严厉手段整顿吏治,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比起元末的情况大为改变,但在整顿过程中又不免出现滥杀现象。

胡蓝之狱是怎么回事

太祖在天下基本稳定之后,对文臣武将们的猜忌越来越强。为使子孙能够坐稳皇帝的宝座,他大肆屠戮那些曾为他南征北战、出生人死的功臣大将。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胡蓝之狱”。

明初,在官僚之中形成各种政治派别,文武之间以及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之间互相倾轧排挤,都在太祖面前不断地攻击对方。这种官僚集团之间的互相攻击,正好为太祖所利用。胡惟庸(?~1380)在当时任左丞相,擅权专制,很多事不上奏就径自处理,太祖对此极为不满。洪武十三年(1380),他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同时被杀的还有陈宁、涂节等数人。后来又给胡惟庸加上“通倭”、“通虏”和“谋反”的罪名,使案情不断地牵连扩大。事隔十年,又兴大狱,以胡案株连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郑遇春、黄彬、陆聚、金朝兴、叶升、毛麒、李伯升等一批大臣,并宣布他们为奸党,编成《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连坐诛杀的有三万多人。当时李善长已是七十七岁的高龄,仍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都被诛杀。这件案子,株连蔓引,以致数年之后还没平息。

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兴蓝党大狱。蓝玉(?~1393)是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常遇春的内弟,在徐达、常遇春死后,多次统领大军出征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二十一年,他率十五万大军出塞追击蒙古军队,掳获七万多人,大胜而归,封为凉国公。但他自恃功高,骄纵枉法,欺上凌下。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huán)告蓝玉谋反,又牵连到武将曹震、张翼、朱寿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被诛杀者达一万五千多人。

同类推荐
  • 春秋左传(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春秋左传(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各代学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将各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汇总起来详加介绍,可视为一种学术上的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一些学者的相同观点和相反观点兼收并蓄。不同学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有的重复,有的有出入,有的截然相反,但都言之有据,值得重视。
  • 三国之若无大意失荆州

    三国之若无大意失荆州

    上仙萧华因触犯天条,被东华大仙贬至凡间。此时,正是三国枭雄并起,战火纷飞。东华大仙见人间疾苦,与萧华约定,若是他能使九州统一安定,则可再回仙界。萧华为重返仙界,进入蜀汉阵营,助刘氏再夺天下…………
  • 大宋一品驸马

    大宋一品驸马

    宋开国十年,南北尚有四国未平,燕云十六州犹在敌手。柳味穿越成一落魄郡主的驸马,势要在大宋搅动风云。
  • 大裕皇朝

    大裕皇朝

    自古英豪鲜巾帼,来得却可振乾坤。红尘滚滚九十载,便看风云若似戏。
热门推荐
  • 琉之玉

    琉之玉

    在丧尸的世界苦苦挣扎求生,被渣男害死,重活一世却发现一切都变了,包括她自己,很多事情都超过了她的认知,她又该怎么办……魔界魔皇与她结契,以灵体共生,借她之身恢复魔体。无缘无故出现的管家自称魂契剑修,还告诉她,本是仙界仙尊……遭人暗算无意中通过琉之玉回到过去,仙界,魔界轮番走了一趟……她一脚将他踢开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不是想要杀了我吗?”,某男拦腰抱住她“云儿乖不要闹”
  • 异界之拜见女王大人

    异界之拜见女王大人

    干脆一口气把简介也改一下吧。帝都的黑暗明明已经散去,吃人肉?火刑架?杀人魔?学生的生活快乐而单纯,王者却要弄到过劳死。穿越到一个乡村小贵族身上的王冲为何接连遇到萝莉,御姐,软妹?帝都的乞丐为何捡到女婴而打算抚养?王者为何整天除了卖萌就没正事做!当个伯爵为毛什么事都不用管!主角的吐槽为何被屡屡无视?穿越前的男主角在城里迷路后,遇到一些歹徒被.爆....究竟发生了什么,使他纯洁的心灵染上尘埃,这到底是人性的丧尸,还是道德的沦丧。请在今晚十五点档,准时收看《异界之拜见女王大人》,让白乐天为您揭开穿越者王冲与异世界大陆失落的秘密,让我们今夜不见不散。PS:事到如今不得不说了,这其实就是部日常吐槽外加偶尔热血的白痴文。至于某些中二系伏笔全都是作者自己YY,望请见谅。本来想把这本书叫做《罪恶王冠》但貌似很侵权所以就这样吧!
  • 万邪至尊

    万邪至尊

    万邪之王,渡千劫万难,却遭敌仇暗箭,陨落魂散十五载,再战征途。?虽武修尽失,依人唾弃,但我龙血依然沸腾,势必举剑击破一切阻碍,成就万邪至尊。
  • 情与殇成怨

    情与殇成怨

    该小说讲的是男主人公张啸天与女主人公李雪的一段情缘,其中李雪的魂灵在其中导演着情节,却依旧没能改变张啸天死去的命运,因此李雪遗恨终身。
  • 果园飘香之独宠医妃

    果园飘香之独宠医妃

    杜晓璃,父母双亡,三餐不继,一座破房子和一个小哥哥。是她做为穿越者的唯二拥有!看她买山头,种果树,开酒厂,酿果酒,发展产业链,从此财源滚滚来,带着哥哥发家致富!交知己,拐王爷,斗牛鬼蛇神,农家女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一朝笑看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神砌

    神砌

    你修炼的哪一系?金系?火系?光明系?都不是,我是……史无前例十系全能!且看一名被放逐的弃儿,如何打破天生没有元素天赋的命格。本该澎湃于胸中的热血,岂能让它涂在地上?————————————————————【注:加入书架,更方便阅读。觉得好,就投张推荐票,谢谢!】
  • 奔宋

    奔宋

    追寻所爱,穿越时空,是历史,是传奇,是用生命去谱写的惊世绝唱!意外穿越兵荒马乱的南宋,却在这迷失所爱。兄弟,既然咱们回到这乱世,既来之,则为之!在人间天堂的苏杭临安开创自己的商业版图。金兵残暴,生灵涂碳,上战场杀他个片甲不留。粉碎“铁浮屠”,横扫“拐子马”!伟大的岳飞,民族之魂,咱能见死不救吗!该千刀万剐的秦桧,咱能让他权倾朝野得善终吗!在这风起云涌的乱世,且看我对天狂歌,为南宋的历史注入我奔流的热血。看,这就是我们的宋史!
  • 腹黑邪帝,蜜宠小逃妃

    腹黑邪帝,蜜宠小逃妃

    他的外表出尘俊逸画中仙,内心腹黑狠毒大灰狼。在一次机遇中安懿北捡到了附属国的落魄公主李骄阳,当作牵制附属国的砝码握在手中,本以为能随心所欲地对待这枚棋子,有用则骗无用则弃,却不知不觉让自己也身陷囹圄,无法自拔。李骄阳受安懿北相救,在经过危机后决心在他麾下习武训练,紧接着成为他的暗卫间谍。跌宕乱世中倾心相守几次因他差点送掉性命,直到那心存的爱意被他消磨殆尽,她带着满身心的伤痕决然离开,经年再见,君君臣臣,天各一方,再无瓜葛。她深知自己的追求,面对心爱之人的挽留,她说,"懿北,爱情可以一直放在心里,但自由不行"她大婚那日他捏碎酒杯,满目猩红,"骄阳,你不过棋子一枚,却深入我髓……"她撕碎那鬼迷心窍时写的一纸情书,眼里皆是无所谓的风轻云淡,"皇上,当时臣女年纪小不懂事,写下这冒犯您的傻话,还望皇上……饶臣女不死。"他狠狠地捏紧她的下巴,眸中是深寒恼怒情意刻骨,"朕饶你不死,你也别逼朕死。李骄阳,你的命就是我的命,你要什么我通通给你!"
  • 民国少年狂

    民国少年狂

    一位民国孤儿,战争毁了他的家,在那种特殊的年代早早进入社会,巧遇一位外国神父,这位神秘的神父教授曾经乃是高级特工,神父的一身本领让他迅速成长,带着失去所有亲人的仇恨,开始了一系列的暗杀报复。驻扎在城里的日军一个接一个离奇死亡,城里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杀人之心固然冷酷,后来偶遇了少年时期的初恋,正当相爱的时候,长期暗杀还是被日军盯上,日军派当地黑帮追杀,以姑娘为人质逼他就范,此刻他该怎么办,危机里他是否找到办法救人,险境中他是否保护得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 风息古城

    风息古城

    无灵根亦可得道,只要有心,任何人皆可为神。看其,如何纵横无数位面、宇宙。请把手给我,带你去看圈外的风景。